天马驾驾驾,云龙飞驾什么意思?
云龙远飞驾 ,天马自行空选自于《于佑任墨迹精选》作者: 于佑任:意思:当行当止,随形就势,没有牵强附会,镂心刻骨,不受外务所役使。(云龙天马可以在天上飞 ,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约束)云龙飞驾的腾远,天马行空的不羁,更多是源自于自身的修为以及对时空交错的释放。
都不敢骑白龙马?
问:西游记中,为什么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不敢骑白龙马?
要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沒有什么不敢做的,他们敢把三清丢到五谷轮回之所的芧厕,自己冒充三清,还有什么不敢的?
但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他们,只怕直接的领导,就和保安不怕总经理就怕班长一样,而唐僧就是他们的直接领导。
白龙马是总公司专门配给分公司经理唐僧的奔驰宝马,领导的座驾员工能随便坐吗?
天篷和卷簾在天庭时,玉皇大帝是沒给他们配座驾的,他们如有公差都是到弼马温那里去叫公车的,也就是牵匹天马来骑,悟空出行也就是自驾摩托。
被贬后他们也沒有坐驾。但他们自己行走惯了,没有坐驾也来去自由,可不能说明他们不能骑坐驾,牛魔王的避水金睛兽孙悟空就骑过。
孙悟空猪八戒给国王制药时因需要马尿,也曾踢打过白龙马,白龙马乖乖的尿了一钵,这白龙马能说他们不敢骑吗?
关键是骑这白龙马主人的身份他们不敢僭越,骑了唐僧的座驾白龙马,就有僭越之嫌,忤逆之罪,如果有了这个罪名,好不容易得到的自由和成正果的机会就会失去,他们能冒着僭越的罪责去骑白龙马吗?
洛阳至今埋葬了多少个帝王?
我是土生土长洛阳人,自2010年开始走访洛阳古墓葬至今已十年时间,对这个问题还算比较了解,就来讲讲吧。
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另外还有很多朝代以洛阳为陪都,上起殷商,下至明末,众多帝王死后都选择葬在洛阳。
公开资料说有24位帝王葬在洛阳。
实际上这指的都是正史承认的皇帝,还有众多正史不承认的皇帝或割据政权的君主(实际上也是皇帝)没有算在内。
我的理解“帝王”包括皇帝和割据政权的自封皇帝或王,这样算的话,洛阳的帝王墓绝不止24个。
以下按朝代顺序介绍:
商1, 商汤墓:洛阳市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北,有墓冢、墓碑。
(商汤死后其子孙有九人在偃师西亳称王,葬处应该在附近,今天已不可考。)
汤陵东周东周迁都洛阳后,传承25代周王,应该都葬在洛阳,大部分已经不可考,现在已经发现的周王陵分布在三个地方:周山陵区、王城陵区、金村陵区。
(一)周山陵区,现存四座大冢。
2, 周灵王墓:洛阳市西北三山村附近周山森林公园中,有墓冢、墓碑。
3, 周景王墓:周山森林公园中。
4, 周悼王墓:周山森林公园中。
5, 周定王墓:周山森林公园中。
(二)王城陵区,位于洛阳市西工区闹市地带,今王城公园、纱厂南路附近,已经发现五座周天子大墓,发现了周天子“天子驾六”车马坑,目前还没有确定墓主姓名。
(三)金村陵区,位于洛阳市东北孟津县金村东,发现八座周天子大墓,史书记载多位周王葬于此。
6,周景王墓:洛阳市东北孟津县金村东、汉魏故城东北角。
7,周威烈王墓:洛阳市东北孟津县金村东、汉魏故城东北角。
周王陵金村陵区东汉东汉12位皇帝除汉献帝葬于河南修武县外,其余11人全部葬洛阳。东汉帝陵分两区:邙山陵区、洛南陵区。
(一) 邙山陵区:
位于洛阳市东北、孟津县三十里铺村南、平乐村北的邙山岭上,现存5座帝陵和1座减制帝陵。
8,光武帝刘秀原陵:洛阳市东北三十里铺村南,俗称“大汉冢”,有墓冢、墓碑(墓碑上写汉安帝恭陵)。
9,汉安帝恭陵:洛阳市东北三十里铺村南,俗称“二汉冢”,有墓冢、墓碑(墓碑写汉顺帝宪陵)。
10,汉灵帝文陵:洛阳市东北刘家井村西,有墓冢、墓碑。
11,汉顺帝宪陵:洛阳市东北朱仓村南,有墓冢。
12,汉冲帝怀陵:洛阳市东北朱仓村南、连霍高速边,有墓冢、文保牌。
13,三汉冢:洛阳市东北平乐村北、二汉冢东南430米处。非“甲”字形大墓,不符合东汉帝陵规制,但又在帝陵区内,应该是某位少帝的减制帝陵。
(二) 洛南陵区:
位于洛阳市东南高龙镇、庞村镇一带,葬有6位东汉皇帝。
14,汉明帝显节陵:洛阳市东南李家村西南,有墓冢。
15,汉桓帝宣陵:洛阳市东南经周村,有墓冢。
16,汉章帝敬陵:洛阳市东南百草坡村南,有墓冢。
17,汉和帝慎陵:洛阳市东南火神凹村西,有墓冢。
18,汉殇帝康陵:洛阳市东南火神凹村西,有墓冢。
19,汉质帝静陵:洛阳市东南逯寨村西南,有墓冢。
汉原陵曹魏曹魏定都洛阳,传5位皇帝,其中有3位葬洛阳。
20,魏文帝首阳陵:洛阳市东北偃师市首阳山。
21,魏明帝高平陵:洛阳市东南汝阳县茹店村,有墓冢。
22,高贵乡公曹髦墓:洛阳市东北金谷涧一带,冢已平。
蜀汉23,后主刘禅墓:洛阳市东北孟津县翟泉村东,冢已平。
后主刘禅墓东吴24,吴末帝孙皓墓:洛阳市东北孟津县凤凰台村北,冢已平。
西晋西晋定都洛阳,传4代皇帝,其中2位葬洛阳,加上追尊的3位皇帝,一共5座帝陵。
25,晋宣帝司马懿高原陵:洛阳市东北偃师市南蔡庄村。
26,晋景帝司马师峻平陵:洛阳市东北偃师市南蔡庄村。
27,晋文帝司马昭崇阳陵:洛阳市东北偃师市杜楼村北。
28,晋武帝司马炎峻阳陵:洛阳市东北偃师市南蔡庄村北。
29,晋惠帝司马衷太阳陵:洛阳市东北偃师市首阳山。
北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传8帝,其中6位葬于洛阳。
30,孝文帝长陵:洛阳市孟津县官庄村东南,有墓冢。
31,宣武帝景陵:洛阳市西北冢头村、古墓博物馆院内,有墓冢。
32,孝明帝定陵:洛阳市孟津县后沟村北,有墓冢。
33,孝庄帝静陵:洛阳市西北上寨村南,有墓冢。
34,节闵帝陵:洛阳市西北张沟村东南,冢已平。
35,长广王元晔墓:洛阳市邙山,具体葬处不明。
北魏长陵隋36,皇泰帝杨侗墓:洛阳邙山。
陈37,后主陈叔宝墓:洛阳市孟津县凤凰台村北。
唐38,孝敬皇帝恭陵:洛阳市东南偃师市金屯村北。
39,唐昭宗和陵:洛阳市偃师市曲家寨村南。
唐恭陵后梁定都开封,传2帝,皆葬洛阳。
40,太祖朱温宣陵:洛阳市伊川县常岭村北。
41,末帝朱友贞墓:洛阳市孟津县游王庄村。
后唐定都洛阳,传4帝,皆葬洛阳。
42,庄宗李存勖雍陵:洛阳市新安县败仗沟(已被小浪底水库淹没)。
43,明宗李嗣源徽陵:洛阳市孟津县护庄村南。
44,愍帝李从厚墓:洛阳市孟津县护庄村南。
45,废帝李从珂墓:洛阳市孟津县护庄村南。
后唐徽陵后晋定都开封,传2帝,1帝葬洛阳。
46,高祖石敬瑭显陵:洛阳市宜阳县石陵村西。
后晋显陵南唐47,后主李煜墓:洛阳市孟津县后李村西北。
南唐后主李煜墓吴越48,末主钱俶墓:洛阳市孟津县营庄村。
后蜀49,后主孟昶墓: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一说后裔迁葬开封)。
明50,弘光帝朱由崧墓:洛阳市孟津县西山头村。
综上所述,葬在洛阳境内且能够证实的帝王有这50位。
陵墓较多,就不全部配图了,选几个著名的配上照片,照片都是我亲自去拍的,当然还有一些找不到位置,无法证实的帝王陵墓就没有算在内了。
书房挂什么样的装饰画好?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诗人刘禹锡的“书房”,而现代书房大多数是用于读书写字或工作的地方,需要一种宁静、沉稳的氛围,人在其中才不会心浮气躁。
传统中式书房从装饰上都能表现出雅、静的特征,这也是也深得不少现代人的喜爱的原因。现代生活中,拥有一个“古味”十足的书房、一个可以安心学习的空间,自然是一种享受。中式书房挂什么画装饰合适呢?来欣赏一下中式书房装饰挂画吧!
中式书房挂什么画装饰合适?仿古山水,儒雅之风
李林宏新品力作《八指头陀·诗集》 【易从网热销中...】
李林宏仿古新品《书道此山秋不入 无霜林叶为谁红》 【易从网热销中...】
李林宏最新力作仿古山水画四条屏《春夏秋冬》 【易从网热销中...】
国画山水充满诗情画意,在表达审美观时常常会寄情于山水,是意境的创造和画家自我心境的反映。画家李林宏描绘的仿古山水画将中国风展现的很到位,儒雅、大气,这样意境优雅的仿古山水画装饰使书房生机盎然,中式自然,极具中国古典韵味。
中式书房挂什么画装饰合适?小品山水,妙不可言
李林宏最新力作青绿斗方小品画《绿树浓荫夏日长》 【易从网热销中...】
吴大恺潜心之作国画《雪中参禅》 【易从网热销中...】
李林宏新品经典国画长城《前程万里鸿运照》 【易从网热销中...】
不管是青山绿水还是白雪皑皑,还是万里长城,都有一种自然美美观,山依偎着水,水映照着山,静静的和谐,淡淡的孤寂。闲散的心境一如人生,慢慢的把岁月怀念,静静如水,淡淡如山。这样雅致的小品山水画装饰书房,让整个书房更加舒适!
中式书房挂什么画装饰合适?国画山水,自然雅致
李林宏田园装饰画《山含嫩绿水拖蓝 桃李阴阴如欲酣》 【易从网热销中...】
李林宏漓江山水画作品《家家都在荧屏中》 【易从网热销中...】
李林宏最新力作山水四条屏《春夏秋冬》 【易从网热销中...】
自然美景,不管是春暖花开还是炎炎夏日,都有明媚与温暖的存在;不管是忙绿的金秋时节还是寒冷的冬日白雪,都有收获与雅致的空间。李林宏老师笔下的自然美景,营造出了一个舒适的自然,将这样的自然美景带进家中书房,让书房的书香气息更加浓厚!
书房的装饰更能体现主人的个性和内涵,其实很有学问。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有一间安静、雅致的书房,则是再好不过了。而国画山水画是中式书房不可缺少的精美装饰!中式书房,国画山水,腻理细润,光影斑驳间,满是雅致清幽。
马为什么八尺以上称龙?
马图腾崇拜是从龙图腾崇拜生发而来,这是因为古代先民对于马的认识是和对于龙的图腾崇拜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于负图出河的“龙马”,或者认为此马具有龙的特征,或者是以龙来比喻马。不论是哪种说法,马与龙都有割不断的关系。马的奔驰跳跃轻健快捷,和人们想像中龙的腾飞之状有相似之处。因此,自古以来常见以龙来比喻马,或者将马中之优秀者直接称之为龙。《周礼·夏官·廋人》云:“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可见在古代是把身高八尺以上的好马称之为龙的。《礼记·月令》谓天子郊行祭祀有“驾苍龙”语,“苍龙”就是良马之名。于是,后世每遇良马,则名之为“龙子”、“像龙”、“龙驹”、“龙种”或“龙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