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自 2018 年传入中国以来,给中国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非洲猪瘟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将全面梳理非洲猪瘟的最新动态,包括疫情的分布、传播途径、防控措施以及对全球养猪业的影响等方面,并探讨未来的应对策略。
非洲猪瘟疫情的全球分布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科动物,野猪也可感染,该病毒的基因组为双链 DNA,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约为 200-250 纳米,非洲猪瘟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主要分布在非洲、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地。
截至 2023 年 7 月,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统计,全球共有 60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非洲猪瘟疫情,其中非洲地区疫情最为严重,共有 37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疫情;欧洲地区有 14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疫情;亚洲地区有 7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疫情;美洲地区有 2 个国家报告了疫情。
在非洲地区,疫情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如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这些国家的养猪业相对落后,养殖方式以散养为主,疫情防控难度较大,在欧洲地区,疫情主要分布在东欧和南欧国家,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这些国家的养猪业较为发达,养殖方式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但疫情防控措施仍存在不足,在亚洲地区,疫情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这些国家的养猪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疫情防控体系仍不完善,在美洲地区,疫情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国家,如巴西、阿根廷等,这些国家的养猪业规模较大,养殖方式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但疫情防控工作仍需加强。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和媒介传播等。
-
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非洲猪瘟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组织等传播给健康猪,病毒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的饲料、饮水、用具等传播给健康猪。
-
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另一种重要传播途径,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环境、运输工具、人员等传播给健康猪,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车辆、船只、飞机等运输工具传播到不同的地区;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人员衣物、鞋子、手套等传播到不同的养殖场;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传播到不同的猪群。
-
媒介传播 媒介传播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一种潜在传播途径,一些吸血昆虫,如蚊、蝇、蜱等,可能会携带病毒并传播给健康猪,关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媒介传播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防控难度较大,全球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疫情监测、扑杀、消毒、封锁、隔离等,以控制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
疫情监测 疫情监测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环节,各国都建立了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群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疫情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猪群的健康状况、体温、食欲、精神状态等,以及对猪群的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等。
-
扑杀 扑杀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国都采取了果断的扑杀措施,对感染非洲猪瘟的猪群进行扑杀,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扑杀的范围包括感染非洲猪瘟的猪群、同群猪以及可能接触过病毒的猪群等,扑杀后,需要对扑杀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理,以防止病毒的残留和传播。
-
消毒 消毒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国都加强了对养殖场、运输工具、屠宰场等场所的消毒工作,定期对这些场所进行消毒,以杀灭病毒和防止病毒的传播,消毒的主要方法包括喷洒消毒剂、熏蒸消毒剂、浸泡消毒剂等,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
封锁 封锁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国都对发生疫情的地区进行封锁,限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以防止疫情的扩散,封锁的时间和范围需要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情况进行确定,封锁期间需要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
-
隔离 隔离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国都对感染非洲猪瘟的猪群进行隔离,将其与健康猪群隔离开来,以防止病毒的传播,隔离的时间和条件需要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毒的特性进行确定,隔离期间需要加强对隔离猪群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
非洲猪瘟对全球养猪业的影响
非洲猪瘟的爆发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生猪存栏量下降 非洲猪瘟导致大量生猪被扑杀,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据统计,截至 2023 年 7 月,全球生猪存栏量较 2018 年同期下降了约 30%,生猪存栏量的下降导致猪肉供应紧张,猪肉价格上涨,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
养猪业经济效益下降 非洲猪瘟导致生猪养殖成本上升,养猪业经济效益下降,由于疫情的影响,生猪养殖企业需要增加防疫成本、消毒成本、扑杀成本等,同时由于猪肉供应紧张,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生猪养殖企业的销售价格上涨,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
养猪业产业链受到影响 非洲猪瘟导致养猪业产业链受到影响,从饲料、兽药、疫苗到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生猪存栏量下降,饲料需求减少,饲料价格下跌;由于猪肉供应紧张,屠宰企业的屠宰量减少,屠宰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等。
-
国际贸易受到影响 非洲猪瘟导致全球猪肉贸易受到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对猪肉进口实行了限制措施,以防止非洲猪瘟的传入,中国在 2018 年爆发非洲猪瘟后,对猪肉进口实行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导致全球猪肉贸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未来非洲猪瘟的应对策略
非洲猪瘟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防控难度较大,全球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环节,各国需要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群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需要加强国际间的疫情监测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全球疫情动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加强疫苗研发和应用 加强疫苗研发和应用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国需要加大对疫苗研发的投入,加快疫苗的研发进程,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加强疫苗的应用和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效果,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
加强养殖管理和生物安全 加强养殖管理和生物安全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国需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养殖企业的生物安全意识,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如隔离、消毒、防疫等,防止病毒的传入和传播。
-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保障,各国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分享防控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需要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如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发挥其在疫情监测、预警、防控等方面的作用,为全球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非洲猪瘟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防控难度较大,全球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加强疫苗研发和应用,加强养殖管理和生物安全,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为全球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