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小游戏,有哪些架空历史的小说比较好看?
总共一十六本穿越历史小说,喜欢看书的小伙伴记得关注噢。
1《卑鄙在汉末》 作者:神圣智狼
一个21世纪的生物学家在一次意外中,回到东汉熹平六年(公元177年)的一个春天……
本书创意之新颖,立场之坚定,角度之明确,真是令人“高山仰止,仅行仅止”。
本书作者是站在了YY主义必将胜利的高度,用世界之大同的博爱之心,在兼顾YY主义和强者逆天
等重要思想的基础上,以与时俱进的目光、积极创新的手法,针对目前的YY主义思潮以及网络局
势大环境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对立阶级间迸发的新矛盾,淫民群众内部产生的新问题,从新世
纪精神文明的角度出发,紧紧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宗旨,以极富中国kuso特
色的文学手法展开了一系列的论述评定。
2《曹贼》 作者:庚新
《曹贼》是庚新所著三国题材网络小说,于2011年2月17日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这本书是讲
述一个小曹贼的故事。一如恶汉的热血,但会尝试着加入一些新的素材。不再是一位的争霸,其
实望父成龙。
3《三国之最风流》 作者:赵子曰
一个年轻人穿越汉末,从亭长做起,争雄天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作者:东一方
超级特种兵狙击手王灿回到三国,得到太平要术真武篇秘籍一卷。长弓在手,天下我有!一套现
代特种战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取敌首级于千里之外,神马李广、神马黄忠
都不禁泪流满面,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收猛将、抢地盘、收美女,与诸侯争霸纵横三国!
5《凤穿残汉》作者:黑色柳丁
蔡子梅(女主)吞了五百万赃款;蔡子梅被别克车撞飞了;蔡子梅重生成了蔡吉。什么?这是群
雄并且起的东汉末年?什么?这是万物为刍狗的修罗之世?什么?汝一女子竟敢叫日月换新天?
下一刻,重生的蔡吉笑了。该死的终究要死,不该死的终究会活。关键在生与死之间你做过什么
……
6《三国蜀汉之我做主》 作者:三七开
这是一本刘封踢开刘备,单干蜀汉,逆袭成就霸业的故事。
7《三国之宅行天下》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早知道要穿越,我一定将那些什么火药啊,玻璃啊的制作方法百度一下……”江哲看着门前的
大树叹了口气,不自信地说道,“玻璃,恩,应该是沙子烧的吧,那火药呢,硝石,黑炭还有啥
来着?硫酸还是硫磺?” “夫君……”秀儿走到江哲身边,奇怪地问道,“夫君还不去上工吗
?” “去了去了……”江哲摇摇头走远了,“辛辛苦苦就为那几百文钱……得瑟……”
8《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作者:关驹
贾仁禄外号“路人甲”,一个小公司的网管,痴迷于网游
。因疲劳过度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发
现自己重生在了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成了曹操手下一个普通普通的曹兵甲,而三国里无人
不知无人不晓的绝色大美女貂婵竟是他的老婆。手里捧着这个超级烫手的大山竽,在三国乱世中
挣扎求存,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决定竭尽全力的保护这个身世可怜的美女,但以他那微薄
的力量,他能做到吗?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乱臣贼子》 作者:奥丁般虚伪
颠倒纲常,坏大汉江山的乱臣;弑兄辱嫂,欺孤儿寡母的贼子;一段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伦理恩怨
。...
10《三国董卓大传》 作者:吴老狼
现代坏学生穿越三国,成为董卓,如何摆脱遭人痛恨、凄惨死去的结局?厚黑学、拍马屁轮番上
阵,抚恤伤兵,稳得军心;舌战群雄,子龙归顺……不良学生不但玩转三国,还发现了诸葛亮被
历史掩盖的一面……
11《三国云飞扬》 作者:燕云
一个普通人在乱世中挣扎奋斗的史实;
一个平民建功创业的神话;
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
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一面中国古代战争史的真实写照;
一篇辉煌而真实的英雄传说!
12《我是阿斗》 作者:劏个老鼠
谁说阿斗是扶不起的?我还需要人扶吗?我被誉为三国时期第一博学多才之人,诸葛亮、司马懿
都对我赞誉有加。什么?木牛流马?那是什么原始人用的破烂,我九年义务教育加3年高中加4年
大学,怎么也懂一点机械知识吧,随便拿点出来就秒杀诸葛亮、马均啦。什么?诸葛弩?都什么
年…
13《新三国策》 作者:晶晶亮
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真烈心无异,坚刚志更清。豪气贯长虹
,成败复谁论! ------高宠手语。 也或狂喜,也或狷狂,高宠是怎样的一个人?没有人知道,
即使是奋笔疾书的作者也不能完全的描述出来。 在获得自由的那一刻起,年少的高宠如同一片
纷飞飘落的叶子,时尔被命运的狂风吹落,时尔又被推到时世的风口浪尖。 神亭岭上,当高宠
拧矟刺向孙策的那一刻,他不会知道自己的生命还会延续多久,也不能预料孙策将会成为他最强
悍的对手。 江南——,一段新的吴楚争霸故事娓娓展开。 面对高宠这般顽强不弃的对手,曹操
、刘备、孙策、刘表、袁绍这些纵横一时的诸侯不知又会作如何动作? 柳絮桃花,自在飞莺,
恰恰马蹄,浅草闲人,英雄多情无悔。 当高宠第一次意识到男女之情时,他的生命也因为陆缇
、慕沙、大乔等妙龄女子的出现而变得多姿多彩起来——,而这才是高宠心中的三国。
14《后三国之新汉》 作者:落寞的时节
老套的选材,新的理解,写这部作品只为了弥补读三国的遗憾。
主角“我”系一名酷爱三国的大学生。每读三国总是遗憾于诸葛亮与姜维历次北伐失败,痛
恨刘禅的不战而降。在一场大梦里穿越到三国,附身于刘禅。然而此时正是蜀汉经历数次大败,
风雨飘摇的时候。“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在内任用能臣,练就精兵,积蓄人才,平定叛乱。
在外合纵连横,大起刀兵。终于在十数年后利用魏国内乱机会,一举平定了雍凉。而后接连诸胡
,重收西域,以两川粟米、雍凉雄兵、西域战马,又经十年发展,审时度势一举而灭魏,完成了
刘备与诸葛亮‘还于旧都’的遗愿。临到晚年,终于做完一生夙愿,一统全国。醒来以后,却知
乃是一梦里。
15《一统三国》 作者:司马
丹心碧血,壮志柔情,道不尽的英雄胆,说不完的中华心。 一场心灵风暴,两行男儿热泪,三
分传奇天下,四卷玄幻精品。 依稀当年三国事,如今西窗漫道来。
16《贼三国》作 者:巴孤
巴孤撰写的一部仿古白话风格的网络小说,共一百四十回。描述了《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
将穿越到了《三国演义》中,与刘备、曹操、孙权争霸天下的故事。作者文法古朴,采用了古典
小说中古白话的写作风格,使人看起来有一种在读明清通俗小说的错觉。部分网友认为比传统《
水浒传》《三国演义》的续书(如俞万春《荡寇志》和周大荒《反三国演义》)还要技高一筹。
三国演义电视剧哪一个版本更好看?
环印关注北派三叔!
两个版本
1、三国演义:1994年王扶林执导央视版电视剧
2、三国: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制作中心策划立项的电视剧,该剧由高希希执导,朱苏进编剧,陈建斌、陆毅、于和伟、张博、黄维德、倪大红、何润东等主演的大型史诗电视剧。
老版有那种沧桑感,更贴合那个时代
新版的情节啊人物性格啊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东汉末年的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家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本书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和人物性格与《三国志》基本相同,是在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本书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让现代的人民,感受到三国英雄的人物的特点。
是怎么变成二郎神的?
民间的信仰,都喜欢以讹传讹,然后再被迷信过度包装变得越来越离谱。
就比如历史上最牛的大神南京钟山神,在以前就是一个作死的县尉,名叫蒋子文。后来被人民群众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竟然变成了秦广王。
说起二郎神,原先就是四川的民间信仰,古代时四川有三个二郎,且都是神。灌江口有个李二郎,是秦国治水李冰的儿子
汉中有个杨二郎,是十六国后期仇池国不带君主杨难。
灌江口另外还有个赵二郎,是隋朝时青城山的道士赵昱
历史证明被百姓推崇成神的基本都是为百姓谋利的人物,百姓感恩才供奉他,然而最先被抛弃的却是李二郎,尽管后世史学界一直想证明二郎神的原型是李冰的儿子。
到了唐朝之后,莫名的李二郎的香火就完全的断绝了,之后就剩下杨二郎与赵二郎了。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唐朝时候曾经流行三郎神。而三郎神原本是泰山神或华山神的儿子。但唐玄宗排行老三,也称三郎。于是民间便把三郎神牵强附会与唐玄宗身上用鬼神之说讽刺唐玄宗。但这种情况在宋真宗与宋徽宗身上是不允许发生的。
因为赵二郎姓赵,宋朝皇帝也姓赵,所以赵二郎就被那时被抹去了姓氏,直接变成了二郎神。民间可以供奉二郎神,官方不管,但不能加上赵的姓氏,不然跟唐朝一样用鬼神之说拿皇帝开涮,那事情就大条了。
于是,在百姓各种崇拜、迷信的相互宣传下,原本只类似城隍神一般的杨二郎就变成灌江口大神,而二郎神变成唯一的名字。
也就是说本来的灌江口二郎,唐朝前叫李二郎、唐后叫赵二郎,是灌江口的神,而杨二郎并不是灌江口的,在汉中跟城隍庙一样各地都有的。但宋朝时期,李二郎和赵二郎被官方插手不能叫了,所以百姓们看到城隍中有个杨二郎,心想反正都是四川的,也是叫二郎,干脆就把这个二郎变成灌江口的。
从此杨二郎完全取代了李二郎和赵二郎,然而真正的杨二郎其实是杨盛、杨难父子中的其中一个,他们可没有当上显圣真君,只是一只在汉中各地当着城隍。只是因为他们的姓氏,糊里糊涂就成为了二郎显圣真君了。
而原本,不管是赵二郎还是李二郎或是杨二郎,他们在庙里的打扮不会是这样:
而是这样的:
也就跟平常的庙中的形象差不多。
为何他们会从文官变成武将的?因为,好巧不巧佛教的护法神也有一个二郎,他是毗沙门天的二儿子独健,护法神肯定是武将造型。既然这个也是二郎,迷信的群众们就认为,这些二郎一定都是一个二郎了,而文官的造型肯定没有武将能够保护人啊,于是大概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百姓就把李二郎、杨二郎、赵二郎变成了武将的形象。
大概在隋唐时期,陌刀开始在军中流行,二郎神也在此时融合佛教文化,于是百姓就独立创新的把二郎神的武器变成很中国化的三尖两刃刀。
而杨二郎,是氐人,氐人跟少数民族的人一样,都有自己的习俗。少数名族的人在战斗时会在身上或脸上纹或涂抹一些造型。杨二郎给自己的额头纹了一个类似眼睛的造型。
于是,到了宋朝时期,迷信的民众就把二郎神的形象给统一下来了,手持三尖两刃刀的三眼武将。
那么既然定下是杨二郎了,怎么又叫杨戬,和宋朝那个奸臣有什么关系?他们还真的有关系。
二郎神本是蜀中百姓的信仰,而在宋徽宗时的一天,二郎神忽然在宣和殿出现神迹,然后在东京就有一个小孩说自己是杨二郎,我在灌口的庙被烧了,你们这些信徒赶紧给我修个庙,众人互相流传二郎神显灵了。于是宋徽宗便在东京修了一座二郎神的庙。
这是一群好事者自编自演的戏而已,但古代人对未知的东西总喜欢披上迷信色彩,于是因为这件事,二郎神走出四川,全国人民都知道有这位神仙了。
杨戬本是宋徽宗时期的家臣,搜刮地皮很是厉害。
宋徽宗在东京修建了二郎庙之后,在官方的扶持下,六月二十四日,就成了二郎神的生日,生日就要开庙会,于是就成了东京的一大盛会。
而庙会人越多香火就越旺,来参加二郎神生日的人肯定拜神,拜神就要给香火钱、给功德箱放钱。在官方有心的鼓捣下,香火钱和功德箱弄的异常狠,许多参加庙会的人都在暗地里说此庙的坏话。说这简直是在刮地皮,这杨二郎简直就是杨戬啊。因为都是姓杨,百姓念了顺口?
官方在二郎神生日之际,趁机对百姓抬高香火钱,群众一传十,十传百,慢慢的杨二郎就变成了杨戬。
总之,整理一下:赵二郎的神格、杨二郎的眼睛、独健的造型、奸臣的名字合起来:二郎显圣真君杨戬。
红楼梦袭人和宝玉发生了关系?
袭人是通房,属于妾室。薛宝钗则是薛家嫡女,不可能做妾,林黛玉喜欢宝玉,怎么会让宝玉娶她以外的女子为妻呢。
《红楼梦》第31回,黛玉到怡红院时,恰逢袭人哭求宝玉莫放晴雯出去。黛玉便“一面说,一面拍袭人的肩,笑道”:
“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劝和劝。”
袭人比黛玉大,是个丫鬟,按理说黛玉称呼袭人“姐姐”比较合适,但这里竟然称其为嫂子,显然是认为将来袭人必定嫁给宝玉做姨娘。
再一个,这种称呼本身也算是一种认可。
如此看来,黛玉对宝袭发生关系确实是“不嫉妒反恭喜”。
其实我理解为,一是因为袭人是丫鬟她只能是姨娘,古代人思维认为男人有妾是很正常的,而且古代妾说起来其实是高等仆人,但正妻只有一个。二是因为袭人本来就是放宝玉屋里的通房丫头,是本来就是给宝玉的人。
但是黛玉其实有时候还是吃醋的,虽然不像对宝钗的态度。
袭人,姓花,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宝玉房里四个大丫鬟之首。
袭人原名珍珠,从小因家贫被父母卖入贾府为婢,原是跟着贾母,起先服侍史湘云几年,贾母见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便命她服侍宝玉。成为贾宝玉的首席丫鬟。曾与贾宝玉“偷试云雨情”,最终嫁给“蒋玉菡”。
袭人是被王夫人内定的通房丫头。而宝钗却是可以当正房的。古代跟现在一样,都是一夫一妻制,但是古代可以纳妾。这妾的地位跟妻子的地位是没法比的。而妾大多数都是丫头或者贫民百姓家的女子。而且妾生的儿子都叫庶出,正房生的叫嫡出。
三国时期的袁术袁绍,袁术是嫡出,袁绍是庶出,袁术继承祖宗的爵位,是打心底里瞧不起庶出的哥哥,虽然袁绍比袁术强百倍。
比如袁世凯当了皇帝,他的生母过世,袁世凯专程派了专使,要求袁家将其母合葬,袁家宗室决定不同意,原因就是袁世凯是庶出,她母亲是小妾,没法合葬,袁世凯更没资格指手画脚袁家家事。
袭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太太!薛宝钗就不一样了,她家境年龄秉性…样样都不输林黛玉!最要命的是,人家有妈,还姨表关系!古代婚姻都由父母定,母亲在中间是重要角色!…知道谁有威胁,黛玉和宝钗是竞争的关系,都想争正妻。
你觉得两个竞争总经理的人,会恨当组长的那个人吗?
古代女人为什么要缠足?
不要抢,这个问题我来答!
在我国古代父权制社会体系下,男性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女性丧失了话语权,只能被迫接受父权制社会对其身体的建构。男性用缠足要求束缚女性,并以此标准对女性身体进行建构,与礼教、妇德相交织,最终迫使女性无条件地接纳并忍受缠足之痛。缠足对女性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而女性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下逐渐认可并内化了外界对她们身体所进行的建构,成为缠足行为的坚决拥护者和主动实施者。女性的这种主动接受与实施,让缠足行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更加深化了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训,父权制社会得以进一步加深对女性身体的建构。如今,拥有话语权的现代女性仍受到社会对其身体的建构,摆脱了裹脚布的女性身体距离真正的解放还有一定的距离。
人类身体自始至终摆脱不了社会的控制,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历来是社会权力控制的主体部分,在社会约束与规训的牢笼中艰难生存。缠足总是纠缠在美丽、地位、性、文化等种种人性欲望的追求之中。最初的缠足行为单纯是为了脚部美观,最后成为纲常伦理,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中国古代父权制社会特有的身体文化现象,这种为了维护父权制社会秩序的伦理规范给女性带来的痛苦是不可言喻的。女性忍受着缠足带来的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只为迎合社会对她们进行的身体建构,以期许在公共领域获得社会的认可。
一、男性对女性身体的建构在以男性为意识形态中心建立起来的父权制社会,女性是作为男性附属物般的存在,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女性都会受到男性的操控。全社会都以男性为中心,将女性异化为“物”,在此基础上对其身体进行各个方面的建构。在思想高压控制下的女性必须遵循礼教、妇德,一生都要深处闺中、相夫教子,而这种种约束与规训通过缠足行为得到了体现。男性使用缠足的方式对女性身体进行建构,实现了对女性的直接控制,因为在缠足规训下女性身体受到的改造与折磨使女性毫无还击之力,于是缠足成为父权制社会束缚女性的有效手段。
缠足行为在今天看来是一种不可理喻的病态审美,但在父权制社会,女性若不遵循男性按照这一畸形审美标准来建构身体,是无法在社会上求得立足之地的,但凡主流社会群体中的女性皆会缠足。在父权制社会丧失了话语权的女性只能对男性言听计从,女性被剥夺了审美主动性与创造性。缠足给女性身体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双脚畸形,正常走路都是异常艰难的事情,而畸形严重者会导致残疾、瘫痪。为了迎合男性的畸形审美,缠足带来的痛苦女性自幼就要忍受,然而缠得一双周正的香莲并非易事,民间谚语说“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女童身体受到的折磨与心灵受到的摧残可想而知。但在父权制社会,男性才是意识形态的操控者,女性无法改变缠足对自身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只能接受封建思想对其身体的建构。
父权制社会,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女性从小就受到“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思想的熏陶,即便家境殷实的女性所受到的教育往往也是在父权制认可之下为满足相夫教子的需要而进行的。父权制社会为了使女性对男性达到一种完全服从的状态,不仅仅对女性进行身体建构,从纤弱、贞洁这些外在体态对女性进行束缚,更多是从思想内部给女性带上枷锁。男性将缠足与女性牢牢捆绑在一起,赋予缠足多种社会意义,不仅与妇德操守相关,还与封建礼教相连,以确保女性“深居简出,教育莫施,世事莫问”。缠足使女性非畸即残,连走路都力不从心,更不用说自由活动了,男性由此控制女性的身体;而在思想方面,礼教、妇德已经内化为女性自身的规训,女性心甘情愿遵循“三从四德”,于是父权社会实现了对女性从身体到思想的双重控制。
由此可见,日益强化的纲常礼教不仅使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也使女性成为男性玩弄女性冠冕堂皇的借口。究其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父权制社会,男女分工不同,男主外女主内,女性没有经济来源,只能依靠男性收入生活,这种经济上的不平等直接导致男女地位不平等;而男性为了巩固家庭统治权、维护社会地位,必须使女性从身体到思想绝对服从自己。于是,在父权制话语系统控制下,全社会都通过礼教和缠足对女性身体、思想进行双重构建以保障男性权威。在此基础上,女性在身体与精神上真正成为男性的附庸,自觉遵循纲常名教,为了获得男性的认可而自发缠足、维护缠足,女性在逆来顺受中迷失了自我,身体与精神皆失去了健康与自然的底色。可以说,裹脚布绝不是只裹出了女性脚部的形状,更包含了时代文化的诸多特点,融入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身体的期待、定位和价值评判。
二、将缠足内化为身体规训众所周知,身体原本就是一种社交媒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惯用语”达到沟通交流、传达信息的目的,并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作出特定的身体反应。就像父权制社会根据礼教与妇德所建构出来的女性标准一样,类似纤弱、贞洁等一类 皆属于女性的身体惯用语。女性的身体惯用语多是通过书籍传播的,如《女儿经》《女戒》等书中明确记载了女性应该具备的妇德,于是女性在幼年时期已开始接受妇德教育,在思想深处根植男女有别的思想。父权制社会下重视男女有别,在衣冠服饰及言行举止等方面男女皆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如流传至今的“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叔嫂房,不通问”等俗语就是男女有别的具体表现。男尊女卑是男女有别的思想核心,广泛表现在观念形态及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的家庭“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由此体现出的男尊女卑观念在当时却是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这也是为什么在父权制社会女性对强加在身上的不平等要求总是逆来顺受的原因。女性想要在公共领域得到认可和表扬,只能严格按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施加的身体惯用语来规训自己,而少数想要通过反抗拥有话语权的女性往往会受到社会的沉重伤害和惩罚。
最初的缠足行为单纯是为了脚部美观,后来是父权制社会对女性身体进行建构,在与礼教、妇德挂钩后的缠足行为成了束缚女性的枷锁,不仅体现了男性的病态审美,也成为社会男女分工、划分阶级的重要标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方式由男尊女卑的思想而来,只有缠足才能使这种社会分工成为可能,因缠足导致足部畸形的女性无法自由活动,在社会,上拋头露面也就更加困难,女性一般都只能在家洗衣做饭、相夫教子,男性设定的男外女内的空间划分由此得以在缠足践行中不断强化。缠足在父权制社会被赋予了大量社会内涵,比如通过足部大小来评判女性是否为良家妇女,若女性拥有一双三寸金莲,提亲者有可能络绎不绝,反之不缠足或脚不够小的女性在婚嫁上就会有相当大的困难,更不用说以此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了。所以,尽管女性在缠足过程中承受了极大的伤残痛苦,但对三寸金莲有着发自内心的赞叹与欣赏,缠出的三寸金莲是女性一生最为满意的作品,交换手工缝制的绣鞋也是女性间友谊的最好见证,因此,这种毫无实际效用又使承受者极端痛苦的缠足行为得以普遍流行,成为社会风俗。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父权制社会,女性逐渐认可、接受了缠足这一身体惯用语,在社会建构和内心驱使的双向作用下将缠足行为内化为自身的身体规训。
首先,常年居家与社会出现断层的女性视男性为崇拜对象,为得到男性的欣赏便按照男性的审美标准来塑造自己。在此过程中,女性无意识地扮演了施害者与受害者双重角色,并将这种依赖男性肯定的心理逐渐内化为自我认同。今人看来,这种对女性百害而无一利的缠足行为无疑是强加在女性身心的酷刑,父权制社会也在女性愚昧而固执的顺从中得到稳固与加强。当时的女性自愿承受双足畸形带来的伤痛,以求缠得一双周正的香莲, 进而得到优质男性的青睐,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父权制社会下的女性自觉接受了代表畸形审美的缠足,在实现自身重塑与身体建构的过程中,迷失在男性的审美标准里,忘却了自身真、善、美的价值,完全成为迎合男性喜好的附庸。
其次,从缠足实施者的角度来看,多半是母亲扮演缠足实施者这一角色,或是身体力行或是寻找专业裹脚婆来实施。可见,尽管缠足是父权制社会强加于女性身体上的枷锁,但是女性身体真正意义上的束缚与重塑却是来自女性自身。身为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母亲是亲身经历过缠足行为对肉体的折磨及精神的损伤的,她却仍让年幼的女儿重蹈覆辙,亲手使其整个生长发育期都陷入无边的痛楚之中。同时,母亲也是礼教与妇德的忠实维护者,强制女儿缠足是作为母亲应尽到的责任与义务。
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获得父权制社会的认可;二是增加自身的竞争筹码,通过缠足以寻到更好的夫家,三是改变阶层,嫁给有前途的夫婿得以实现身份地位的改变和阶级的提高。所以,缠足才会由女性自身主动遵循并实施,女性已经完全内化了男性建构起来的身体标准,将缠足认同为自身身体的规训。缠足作为父权制社会所推崇的审美风尚,已经沉淀于女性思想意识底层,并且成为大众尤其是女性所推崇的社会风俗现象,一双三寸金莲是女性引以为傲的资本,纵使缠足过程中承受了不可言说的痛苦。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女性已将缠足视为一项先天存在的社会准则,无论富有还是卑贱都该无条件接受并实施,在长时间具有反复性的缠足周期中,女性从心理上自发遵循了带有制约性与倾向性的缠足规范,并通过训诫自身以达到完全约束和无条件遵循的目的。
最后,女性之间由于虚荣心的驱使而产生攀比心理,相互之间明里暗里的较量与评价在女性群体之间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监视网,这种相互之间的监视比社会制约更加具有约束力。在这一过程中,女性群体也更加自觉地遵循父权制社会对她们身体的建构。三寸小脚与六寸大脚相遇,纤足者得意扬扬,后者既羞愧又窘迫,“真小脚, 要爱俏”将纤足女子炫耀小脚、洋洋得意的表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女性内部的自我规训与监督使女性群体在压力和社会舆论下变得卑微,完全认可并心甘情愿地接受“层层切骨、刻刻痛心”的缠足之苦,这也是为什么缠足行为得以绵延、屡禁不止的原因。从表面上看,缠足是女性身体被迫接受的来自父权制社会的建构,实际是因为大部分女性在被迫接受并认可缠足行为之后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身体规训。
三、总结
中国古代父权制社会下男性完全占据主导地位,男性建构出的审美标准控制并影响着女性行为,男性把他们视为审美标准的缠足与女性牢牢捆绑在一起,赋子缠足多种社会意义,不仅与妇德操守相关,还与封建礼教相连,并在全社会宣扬妇德观思想,使其渗透进女性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而女性为了得到公共领域的认可,寻求身份地位的改变和阶级的提高,只能无条件接受父权制社会对其身体的建构。因此,女性在社会建构和内心驱使的双向作用下将缠足行为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身体规训,由父权制社会外部监督转向女性群体内部默许且必须严格执行的身体规范。这种转变使女性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下无形中成为缠足行为的坚决拥护者和主动实施者,而这种坚决与拥护远比男性建构的标准更加直接与彻底,进一步深化了外界对女性身体的规训,父权制社会得以进一步强化对女性身体的控制。
缠足行为在实践中呈现出的双向态势不仅有男性对女性身体的绝对控制,还包括女性自身对男性权威的彻底服从,女性对缠足行为的默许、认可与接受反作用于自身,加强了社会外部对女性身体的控制与建构。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女性已将缠足视为先天存在的社会准则,也是安身立命的身体资本,在长时间具有反复性的缠足周期中,女性群体内部发展出一套别具一格的缠足文化习俗。正是在外部与内部的双向推力作用下,这种毫无实际效用又使承受者极端痛苦的缠足行为得以普遍流行,并且到了清末时期,天足运动兴起之时,缠足之风仍屡禁不止。
四、结语由此可见,虽然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现代社会也积极倡导女权主义,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等,但现代社会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缠足对女性身体的建构虽然不复存在,但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这种约束以更为严苛的方式出现,用更加深刻的标准制约着女性的身体。封建礼教残存下来的对于女性身体的束缚与禁锢的影响依然存在,这种意识仍时隐时现地左右人们对女性身体的认识。在此情形下,扔掉了裹脚布的现代女性也无法如履平地般走向解放的康庄大道,女性距离真正的自由仍有很长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