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战机,现在全世界有多少航母?
目前世界上实际拥有航母的国家
1. 美国
美国海军现有2型3级12艘大型航空母舰,其中包括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3艘、企业级核动力航母1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8艘。其中,除“小鹰”号母港设在海外的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外,其余11艘的母港均在美国本土的五大航空母舰基地。
美海军规定,和平时期,每艘航母一个标准的训练、执勤和休整周期为18个月,并各占1/3时间。因此,正常情况下,美海军现役12艘航空母舰,有1/3在海湾地区、西太平洋、地中海等海外前沿地区执勤或担负作战任务,1/3进行海上训练,另有1/3在港内休整或进厂维修保养。当然,战时其训练、休整和维修周期会缩短,能执行作战任务的航空母舰将比平时增加50%至1倍左右,可能会集结6-8艘航空母舰投入作战。目前部署如下:
CV63“小鹰”号常现动力航母该舰为小鹰级首舰,1961年4月服役,常驻西太平洋执勤;标准排水量60100吨,舰长323.6米;飞行甲板长318.8米、宽76.8米;动力装置为8座锅炉,4台蒸汽轮机,28万马力;航速32节;续航力为12000海里/20节;可搭载各型飞机80-90架;编制5480人;当时造价为2.652亿美元,设计使用寿命30年。该舰原是作为重型攻击航空母舰设计建造的,1973年改装为多用途航母,1987年至199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服役期延长15年,满载排水量增至83960吨。“小鹰”号服役后一直在太平洋舰队,长期以圣迭戈海军基地为母港,参加过越战,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海湾执勤,1998年7月接替退役的“独立”号航母部署至日本横须贺、常驻西太平洋。目前,该舰由美海军第7舰队第5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5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6架,包括F-14战斗机14架、F/A-18战斗/攻击机36架、EA-6B电子战机和E-2C预警机各4架、S-3B反潜机8架、SH-60F反潜直升机6架、HH-60H救援直升机和ES-3电子侦察机各2架,计划于2008年退役。
CV64“星座”号为小鹰级航母的第2艘,1961年10月27日加入太平洋舰队服役,性能与“小鹰”号一样。该舰服役后一直以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海军基地为母港。1964年8月4日美军挑起“北部湾”事件后,“星座”号航母便于次日出动舰载机轰炸北越,是美军发动全面侵越战争后第一艘参战的攻击航母。此后,“星座”号于1975年改装为多用途航母,1990年至1993年完成了延长服役期的改装,并计划于2003年退役。该舰目前隶属于太平洋舰队,舰上搭载第2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6架,通常由2艘导弹巡洋舰、3艘驱逐舰、1艘导弹护卫舰。2艘核潜艇和1艘快速战斗补给舰担负护航。
CV67“肯尼迪”号这是小鹰级航母的第4艘,也是美国建造的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以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F·肯尼迪命名,母港设在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州的海波特海军基地。该舰于1964年至1967年建造,1968年9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与前3艘同级舰相比,“肯尼迪”号的机库和飞行甲板布置有改进,斜角飞行甲板由倾斜11度20分改为11度,机库由长225米、宽30米改为长210米、宽32米,结构更趋合理,满载排水量减至80940吨。该舰曾参加了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并于1990年9月14日至199年3月12日连续6个月部署在波斯湾,是参加海湾战争时间最长的美国航母。1993年至1995年9月进行了延长服役期改装,之后转入海军后备队,担任训练航母,2000年又回到大西洋舰队转为现役航母,现在是美国海军唯一一艘训练航母,主要用于训练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同时电可以进行现役部署,执行作战任务,计划2018年退役,届时将有50年的服役史。
CVN65“企业”号为美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1958年至1960年建造,当时造价为4.5亿美元,1961年11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65年至1990年部署在太平洋舰队,1990年至1994年进行为期4年的更换核燃料和现代化改装,之后加入大西洋舰队,目前母港设在弗吉尼亚州美国最大的海军基地诺福克。该舰标准排水量73570吨,满载排水量93970吨,全舰长342.5术,飞行甲板宽76.88米,载机约90架,由8台A2w型核反应堆为4台齿轮传动式汽轮机提供蒸汽,航速33节,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航行20万海至。1964年8至10月,“企业”号航母在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滩”号和“班市里奇”号的护航下,组成世界上第一支全核动力特混舰队,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没有加油和再补治,历时64天,总航程32600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开创了航空母舰发展的新纪元。该舰曾参加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以及越南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先后四次更换核燃料。现隶属于大西洋舰队,执行任务时搭载第3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78架。
CVN68“尼米兹”写这是继“企业”号之后的第二艘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以二战时期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命名,1968年动工,1972年下水,1975年5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87年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设在布雷默顿,1998年3月进入位于诺福克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进行历时3年的大修,计划2002年完成。该舰标准排水量74042吨,满载排水量91487吨,总长333米,飞行甲板,宽76.8米,由2座A4W型压水式核反应堆提供动力,28万马力,航速30节以上,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连续运行13年,续航力达80-100万海里,可载各型舰载机90-100架,编制舰员5930人。“尼米兹”导采用了功率更大、结构更完善、寿命更长的A4W型核反应堆,并装备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和“海麻雀”舰空导弹,服役时间可长达50年。1997年9月5日至1998年2月28日,该舰隶属太平洋舰队,搭载第9舰载航空联队,从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出发。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在炎热的波斯湾执勤3个月,参加了对伊拉克的空袭作战,然后又穿越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大西洋,抵达美国东海岸的梅波特海军基地,在175天内环球航行一周。
CVN69“艾森豪威尔”号为尼米兹级的第2艘,以美国第34任总统命名,性能与“尼米兹”号一致,1977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曾参加波黑战争空袭波黑塞族武装,多次前往地中海和海湾执勤。该舰目前隶属太平洋舰队,搭载第7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80架。
CVN70“文森”号该舰以二战前海军的坚定支得者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主席“卡尔·文森”命名,性能与尼米兹级前二艘一样,1982年3月加入大西洋舰队服役,1983年部署至太平洋舰队,母港为布雷默顿海军基地。该舰曾多次在海湾执勤,参加过对伊拉克的空袭作战,目前由第3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11舰载航空联队,装奋各型飞机78架。
CVN71“罗斯福”号是尼米兹级的第1艘,以美国第26任总统命名,性能略有改进,满载排水量增至97574吨,1986年10月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该舰曾参加海湾战争,1999年又参加了科索沃战争,在同级舰中实战经验最为丰富。目前搭载第8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舰载机80架.并由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2艘核潜艇和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担负护航。
CVN72“林肯”号以美国最受拥戴的林肯总统命名。性能进一步改进,装载2900吨航空弹药和350万加仑航空汽油后,满载排水量达102000吨,是世界上第一艘超过10万吨的航空母舰。该舰1989年服役,先部署在大西洋舰队,1990年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由诺福克移至华盛顿州的埃弗雷特。目前由,搭载第14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78架,配属2艘导弹巡洋舰、6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核潜艇和3艘后勤舰,正在波斯湾执勤,每天出动舰载机对伊拉克进行空中监观和封锁。
CVN73“华盛顿”号以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命名,性能与“林肯”号一样,1992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目前隶属于第2巡洋舰驱逐舰大队,搭载第17舰载航空联队,装备各型飞机78架,正在地中海执勤,由导弹巡洋舰“诺曼底”号、驱逐舰“布里斯科”号和“加农”号、护卫舰“辛普森”号、核潜艇“安纳波利斯”号和“阿尔巴尼”号、快速战斗支援舰“供应”号担负护航。
CVN74“斯坦尼斯”号,这是尼米兹级的第7艘,1995年12月服役,是美海军第一艘装备IT-21“21世纪信息技术”系统,实现网络化的现代航空母舰,核动力装置也得到进一步改进,一次加注核燃料可连续运行23年,因此在45-50年的服役期内只需要换一次核燃料。该舰加入现役后先部署在大西洋舰队,1998年8月转入太平洋舰队,母港也由梅波特移至圣迭戈海至基地。2000年上半年,该舰搭载第9舰载航空联队各型飞机74架,首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波斯湾进行为期6个月的海外执勤。
CVN75“杜鲁门”号为美海军20世纪最后服役的航母,造价高达45亿美元。该舰以美国第33任总统命名,1993年至1996年建造,1998年7月服役,部署在了西洋舰队,母港为诺福克海军基地。目前,该舰正在中大西洋进行作战部署前的最后一次海上训练,由第2航母大队司令指挥,搭载第3舰载航空联队的飞机74架。
保持12艘大型航母编队,是美国国防部为“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战区战争”而确定的最低标准。在21世纪初,美海军将继续维持这一计划,到2008年,等10艘尼米兹级航母CVN77将接替“小鹰”号;而在研的CVNX级将于2006年开始建造,2013年接替“企业”号;第2艘CVNX级航母将于5年后取代“肯尼迪”号,届时,美海军航母将全部核动力化。
2. 俄罗斯。目前,隶属于北方舰队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是俄海军唯一一艘在役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舰长306.3米,舰宽37米,吃水9.87米,动力装置为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20万马力,最大航速29节,标准排水量53000吨,满载排水量67500吨,这个数字也使它成为了俄罗斯海军现役舰艇中吨位最大的舰只。库兹涅佐夫号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既有舰队型航母所特有的斜直两段甲板,又有轻型航母通用的上翘角滑跃式起飞甲板,库兹涅佐夫号的服役使世界海军中首次出现了滑跃起飞、拦阻降落这一新颖的航母起降方式,其飞行甲板长304.4米,宽72米,库兹涅佐夫号上可装载飞机40架(战时可扩张至60架),包括有苏-33战斗机、苏-25攻击机、卡-27反潜直升机和卡-29RLD预警直升机等。
3. 法国。“克莱蒙梭”级的首舰“克莱蒙梭”号于1955年11月在布勒斯特船厂开工,1957年12月下水,1961年11月建成服役,于1997年7月退役。第2艘R99“福煦”号于1960年7月下水,1963年7月服役,2000年退役后出售给巴西海军。 “戴高乐”号是法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中型航空母舰,也是法国海军目前唯一一艘现役航空母舰,于1983年5月开工建造,1994年下水,2000年9月正式服役。“戴高乐”号航母舰长261.5米,舰宽31.5米,吃水8.5米,标准排水量35500吨,满载排水量为39680吨,“戴高乐”号的动力装置为2座K-15一体化循环压水堆,总功率为76200马力,核反应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5年以上。“戴高乐”号航母实际重量竟然比设计初的标准整整超重了10%,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其航速达不到设计标准,其仅仅27节的航速使其“摘取”世界航速最低的航空母舰的桂冠。飞行甲板长261.5米,宽64.4米,可搭载“阵风”M型战斗机、E-2C鹰眼预警机和NH-90直升机等各种舰载机40余架。它的作战能力仅次于美国的大型核航母,在世界海军中排在第二个档次。法国原来的计划是建造2艘该级航母来代替即将退役的2艘“克莱蒙梭”级常规动力航母,但迄今只有“戴高乐”号1艘入役。
4. 英国。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系列,现共有3艘,即“无敌”号、“卓越”号和“皇家方舟”号,无敌级航母舰长210米,宽36米,吃水6.5米,排水量20600吨,动力装置为4台TM-3B型燃汽涡轮机,总功率11.2万马力,航速28节。无敌级航母飞行甲板长167.8米,宽13.4米,可搭载9架“鹞式”战斗机、3架“海王”式MK2A空中预警直升机和9架“海王”式HAS-MK6反潜直升机。“无敌”级最大的特点是应用了“滑跃”跑道,所谓滑跃起飞,就是将飞行跑道前端约27米长的一段做成平缓曲面,向舰首上翘,“无敌”号和“卓越”号的上翘角度为7度,“皇家方舟”号为12度,“海鹞”舰载机通过滑跃甲板起飞,在滑跑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可使飞机载重增加20%;载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使滑跑距离减少60%。 2005年8月3日,英国皇家海军旗舰——“无敌”号航空母舰在这里黯然提前退役。退役后的“无敌”号将被封存,可在50天内重新作好战斗准备。到2010年,它将被出售。为重新打造“全球舰队”,英法两国正共同研制新型航母,新航母排水量6万吨,最多可搭载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50架。建成后,它将成为欧洲各国海军中最大的航母。英军的两艘新航母将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服役
5. 巴西。“圣保罗”号航空母舰是2000年巴西从法国购买的“福煦”号,是目前巴西海军唯一一艘航空母舰。该舰原是1963年进入法国海军服役的“福熙”号,排水量为3.278万吨,舰长265米,宽31.7米,可搭载固定翼战斗机37架、直升机2架。该舰可载水兵1300名。 “米纳斯吉拉斯”号。原属英国“巨人”级,原名“复仇者”号,1942年 建造,1945年在英国海军服役,1956年巴西购买后进行了改装。1960年12月编入巴西海军服役。
6. 印度:3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维拉特”号和“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苏联建)。1957年,印度从英国购买了“维克兰特”号航母(巨人级),1997年1月“维克兰特(Vikrant)”号退役。2004年,印度购买了俄罗斯退役的“戈尔什科夫元帅”号航母。
7. 泰国:1艘“加克里·纳吕贝特”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该舰由西班牙Izar造船公司建造,1992年7月签订建造合同,在西班牙Izar造船公司的El Ferrol 造船厂建造,1994年7月开工,1996年1月下水,1997年3月服役。该舰与西班牙的“Principe de Asturias”航母相似。排水量:11486吨满载,最大航速:26海里/时(仅用柴油动力时为16海里/时),巡航时速:16海里/时,最大航程:10000海里(航速12海里/时),全舰长度:182.6米,飞行甲板:174.6 ×27.5米,舰载机:固定翼飞机- 6架AV-8S “鹞式”;直升机-6架S-70B“海鹰”。
8. 西班牙:1艘“亚斯图里阿斯王子”号常规动力航母。1967年,西海军向美国租借了二战老航母“迷宫”号,后于1973年正式买入,但“迷宫”号已经是老态龙钟了。1979年10月,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开工建造R11“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母, 1988年5月3日正式进入海军服役。全长195.5米,宽24.3米,吃水9.4米,满载排水量16900吨,全通式飞行甲板长175.3米,宽29米,滑跃起飞跑道前部的跃升角为12度。其动力装置为2台LM-2500燃汽轮机,总功率46400马力,最大航速27节,续航力为6500海里/20节。它平时载机22架,包括10架AV-8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6架“海王”直升机和2架“海王AEW”预警直升机以及4架AB-212直升机;但在紧急情况下可载机37架,其中17架放在机库中,20架放在甲板上。该舰编制舰员600人,另有230名航空人员。
9. 阿根廷。二战结束后,英国将四艘“巨人级”航母出售给荷兰,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荷兰买入 “尊敬”后,1968年锅炉舱起火,造成重大损害,因此准备将其退役。阿根廷购买,1969年 2月在阿海军中服役,取名:“五月二十五日”。
马岛战争开始后,准备使用该航母,但由于年久失修,动力严重不足,航速太低(远达不到宣称的22.5节速度),航母迎风力太小,导致攻击机无法起飞,在其“贝尔格拉诺”巡洋舰被英国核潜艇击沉后,考虑到“巨人级”航母基本不具有抗沉设计与结构,因此退出战场。排水量 19896吨(满载)。长211.3米,宽24.4米。主机2台蒸汽轮机,航速:24节。舰载机:12架“超军旗”战斗机、6架S-2E“追踪者”反潜机、 4架SH-3D“海王”反潜直升机、l架A-103“云雀”—Ⅲ直升机。
10. 意大利。轻型航母C551“加里波第”号,1987年8月正式服役。“加里波第”号曾是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舰,标准排 水量10100吨,满载排水量13370吨,可停放6架AV-88鹞II式垂直起降飞机或6架SH-3D海王直升机,全舰编制825人。2004年7月底,意大利新航母“凯沃尔”号下水,“凯沃尔”号能供12架直升机和8架“鹞”式短距垂直起降战机起落,也可搭载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联合攻击战斗机”。
2001年7月17日,泛安科纳造船公司开始为意大利新航母切割钢板,该航母按计划将于2007年服役。将命名为"安德烈娅·多里亚"号。
该航母排水量约22500吨,长235米,大小约为"朱塞佩·加里波第"号航母的两倍。该航母可容纳1290人,包括450名两栖作战队员。舰载机初定AV-8B"鹞"Ⅱ式飞机和已经在"加里波第"号航母上使用过的垂直短距起降(STOVL)飞机,以及EH工业公司的EH-101直升机。悬而未决的是关于未来采用固定翼飞机的决定,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联合攻击机的垂直起降型。
有消息说韩国的轻型航母已于7月12日下水,但从资料看,一是才1万多吨,二是目前尚没有确定舰载机,三是编队舰艇不明,因此,更象是一艘两栖作战舰,而是航母。而日本的所谓航母,目前只能叫大型运输舰,而不能叫航母,虽然其是按航母的标准建造的。
另外阿根廷的航母现已退役,所以已经不是航母国家了。现在拥有航母的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泰国共9个国家!
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
两句话评价《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宿命的枷锁,却有着“火影”式的牵强;票房不能代表一切,哪吒还是难以“封神”。
序:又是一部火爆了的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继《大圣归来》、《白蛇:缘起》之后又一部火上了天际的国产原创电影,就制作水准比如画质和打斗场景,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达成了一致,可以说是目前国漫的巅峰之作了。然而或许正因为这样,对这部动画电影的期望过高,导致了对于它的剧情期望很高。
(剧中的仙境美轮美奂,颇有诗意。)
其实比起《大圣归来》,《哪吒》的剧情已经进步了许多,无论是创新的人设,笑中有泪的情节,还是想要凸显的立意和主题,前提是如果你把《哪吒》当成是一部喜剧片来看,就没有所谓的逻辑和漏洞问题了。可《哪吒》似乎不是一部纯粹的喜剧片,更像是一部富含哲理和教育意义的大作,对于这样的大作,主题立意、情节发展甚至人物的塑造都显得非常重要。
(人物形象标新立异,让人眼前一亮。)
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分人评价《哪吒》说到画面动作一流,剧情一般的原因了。这其实是件好事,假如国漫是一个五边形,那么《哪吒》在其中至少两个边已经达到了接近满分了,而开始推敲它的逻辑,甚至是情节的发展说明它已经有资格和那些世界一流水准的动画电影一较短长了。
这宿命论,有点儿《火影》的味道既然提到了逻辑和情节,其实都是为了服务于主题而生的,那么《哪吒》的主题是什么呢,一个是打破世俗偏见,另外还有就是不屈从命运,去不断抗争。而这两个主题概括起来,就有点儿宿命论的味道,而哪吒的宿命论,和《火影》很像。
(丑萌的小哪咤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并非指的是二者从设定上有照搬的嫌疑,而是哪吒之所以能够打破其宿命,是因为他是哪吒。而反观敖丙,似乎并没有逃脱其龙族的宿命,直到最后一刻被哪吒打败后,才不再怂了,鼓起勇气去抗争命运。然而陈塘关的百姓呢,尤其是那个一直叫哪吒妖怪的小男孩儿,他的命运能够被打破吗。若不是哪吒最后的幡然悔悟,恐怕整座城的百姓都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然而反抗宿命论却有点儿站不住脚,尤其是在普通人身上。)
这就是和火影如出一辙的宿命论,尤其是敖丙和宁次颇为相像,可能到最后都逃脱不了自己的命运,唯一的区别只不过是主动选择接受和被动到来罢了。所以,虽然《哪吒》塑造了一种向着命运挑战和抗争的剧情,然而不免让观众产生了一种疑惑,那便是《哪吒》里面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往往是天生不凡的少数人,大部分人只能逆来顺受,即使去抗衡,也于事无补。
这显然不是这部《哪吒》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它不断借哪吒之口,去阐述不要放弃的道理,其实和《火影》也很像,虽然很能够鼓舞人心,然而当观众冷静下来,却会发现,就像是一个成功的人去鼓励一个屡次尝试却失败的人的口号罢了。然而还是有着其积极意义的,毕竟不做就什么希望都没有,即使失败也要不断去努力,一直到生命的尽头,或许这才是《哪吒》想要告诉人们的。
(没见到两个哥哥,哪吒好像成了被宠坏的独生子的感觉。)
一次成功的尝试,却让人开始担忧《哪吒》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剧,其票房是非常成功的。然而成功的背后既让人看到了国漫的希望,也不免让人感到担忧。高兴的是,国产动画电影也能够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准,这本身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然而票房的成功会带来另外一种极端。要知道《哪吒》的成功除了情怀以外,更多靠的是过硬的画质、动作和诙谐的人设和情节,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不足,比如立意不够深,甚至连原本想要讲的道理也不够有说服力。还有就是配角塑造得不够立体,甚至人物形象有些单薄,比如敖丙作为男二号存在感不强,情感的转折突兀。
(敖丙的塑造欠火候,尤其是感情的转折和人物的性格特征不符。)
这些其实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毕竟我们的动画电影刚刚复苏,尚处在起步阶段,怕就怕之后为了追求票房的保障,下大力气在画面上,而忽略了剧情的雕琢。要知道《哪吒》是号称两年做剧情,三年做动画,从一个场景需要1600多人辛苦几个月,那么剧情也应该是卯足了劲儿,然而却还是差强人意。
假如一味地追求画面,或许下一部、下下一部都能达到不俗的票房,却只能沦为好莱坞式的爆米花电影、商业大片。要知道好莱坞不仅有这样的电影,更有永恒的传世经典,而动画电影由于其比真人电影有着更强的表现力,更容易凸显一些深刻的主题。
(人物的模型很精细,一些细节相当逼真。)
如果不在剧情和主题上精雕细琢,那么国产电影很难做出一部能够传承的经典,也就是所谓的神作。判断的标准很简单,就比如像宫崎骏老爷子的作品,且不说《千与千寻》,就拿其他的一些作品,即使是1988年的《龙猫》,放到今天来看依旧不过时,依旧让人赞不绝口。我觉得这应该是国产动画去努力追求的方向。
毕竟无论是《哪吒》还是《白蛇》等等,在制作过程中其实有相当一部人宁可拿着微薄的收入,都是为了情怀,和心中的那份对于国漫赤诚的热爱,如果不做出经典佳作,而仅仅是做出商业巨作,未免有些可惜了。
(诙谐的剧情也能够看出足够用心了。)
不过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相信通过观众的反馈,国漫的路会越走越好,用不了太久,说不定真的能够做出一部能够被称得上是神作的作品,享誉世界也不一定呢。
1990年的美国陆军1个师?
美军的陆军师有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空降师、步兵师、轻型步兵师、空中突击师等6种类型,苏军一般是包括坦克师、摩托化步兵师、空降师等3种类型。
美国的轻型部队象轻型步兵师、空降师、空中突击师只有54门105榴弹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54门60毫米迫击炮,火力输出手段太弱了。
美军的这六种师里边装甲师和机步师属于重型师,套用美军的分类苏军中的重型师就是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对比这两种部队还有点意思,如果是苏联的坦克师或者摩步师对上美军的轻型师,那除了空中突击师凭借自身100架武装直升机和苏军的重型部队还能周旋一阵子,剩下的什么步兵师、轻型步兵师都是要被彻底消灭的,火力相差太远了,根本没法打。不过,本身象轻型步兵师这种类型的师也不是用来准备和苏联人打的,轻步兵师其实准备的就是象阿富汗、伊拉克战争这种治安战的战争,而不是设想中在欧洲的重装甲大战。
在坦克、自行火炮、武装直升机这些装备上,美苏双方的技术性能其实差别不大,在90年前后,美军中信息化装备的数量并不大。
苏军中冰雹火箭炮是美军缺乏的一种武器,美军不是很重视火箭炮。
美军的重型师里边,除了300辆左右的坦克,主要火力输出手段是72门155自行榴弹炮和66门107毫米迫击炮,还有36架武装直升机。而苏军的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中,除了200-300辆坦克,火力的输出手段是54或者36门152自行榴弹炮,72门122自行榴弹炮,72门120迫击炮,还有18门冰雹火箭炮,不过苏军师一级没有武装直升机,苏军的直升机一般是放在集团军,集团军里有1-2个直升机团,这两个团通常是一个战斗直升机团,包括20架战斗直升机和20架运输直升机。剩下的一个运输直升机团一般有60架运输直升机,通常作战的时候这些部队由集团军掌握。
从纸面上看美军的重型师在火力输出上不如苏军的一个师,尤其是苏军重型师里边的那个火箭炮营,一次齐射就干出去48吨的弹药,这个能力是美军望尘莫及的,而122榴弹炮的射程威力可是远远强于107迫击炮,更别说苏军还有几十门120迫击炮在这边伺候着呢。而且90年代的苏军炮兵指挥的自动化程度不比美国差,而美军唯一优势空中力量由于苏联强大的防空能力是要大打折扣的,包括美军师里边的那36架武装直升机。
在90年这玩意还在服役,用来作为火力支援舰效果很好,但是要保证头顶上有自己的飞机保驾护航。
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投入作战飞机1740架,而伊拉克方面只有700架左右,而且伊拉克的飞机主要是第二代飞机,而多国部队的飞机主要是三代机。当时,苏军的飞机和美军相比有差距,但是没有伊拉克这么夸张,况且苏军的地地导弹也是可以敞开来打,不用一发一发的数着,那些塞满多国部队飞机的机场可是天然的目标。
不过,按照美军的喜欢每个在投入作战前都会得到上级的加强,象美军的重型师在执行进攻或者防御任务时都会得到一定数量的加强力量,其中主要包括3-4个炮兵营,一个攻击直升机营,战术空军不少于100架次的空中支援,如果在海边,海上还有4-6艘的火力支援舰,经过加强的一个美军重型师总兵力可达2.5万人,包括10个炮兵营,这样算起来这个美军的重型师火力可就相当强大了。苏军的一个师得到的加强数量并不清楚,但是应该不会有这么强大。
按照美军要求,重型师在进攻中应该是能够歼敌1个团,防御中是能够抗拒敌军一个军或者一个集团军,而当时苏军在欧洲的集团军一般是包括4个摩步师、 1个坦克师,还包括3个独立旅、3个独立团、1-2个直升机团。总兵力约8.3万人。
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直升机是步兵的天敌?
什么是直升机的天敌?防空导弹?高射机炮或火箭筒?这些对直升机的威胁都很大,不过真正的天敌却隐藏的很深,也很容易被忽略。
很多动物都有天敌,武器装备也是一物降一物,直升机也没有例外,它可以说是一种划时代的科技产物,它从根本上解决了飞机必须要借助跑道才能起降这一特征,只要有一块稍大一点的平整地块,就能够随时起飞降落,简直就是空中的“出租车”。
直升机不仅仅可以用作军事用途,在民用领域也有很大的作用,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救灾,08年汶川地震,救援直升机那是一马当先,为抗震救灾立下了汗马功劳。放眼全世界,旦凡有大的灾情,都少不了直升机的身影。
在军用领域,直升机的用途就更加广泛,现在一个标准的师级部队都配有数量不等的直升机,有运输物资人员的运输直升机,重型运输直升机一次性可以投送一个排以上的兵力,也可以吊装一门重型火炮外加全部人员。
也有悄悄飞到敌方阵地上搞情报的侦查直升机,还有打步兵炸坦克的武装直升机。武装直升机更是获得了“坦克杀手”的称号,坦克在武装直升机面前只有挨打的份,一架重型武装直升机一次性就可以打掉一个连的坦克,武装直升机装备的链式机关炮,在配上火箭发射巢,又将成为步兵的天敌。
当然,直升机也并不是无敌般的存在,它在战场上也会面临很多的威胁,一不留神就会机毁人亡,来看看直升机有哪些主要的威胁。
一,防空机炮,火箭筒。
这个是地面部队最容易获得的防空武器,有时一挺重机枪都会对直升机构成致命威胁,都知道直升机飞的都比较低,正常飞行也就在1000~2000米左右,遇到特殊任务飞的会更低。
这就给了地面防空火力可趁之机,专用的防空机炮口径都有20mm以上,有些还配备有专用的穿甲弹,这种防空机炮一般是多管式的,射程虽然有限,可射速惊人,一分钟就是上1000发,形成一条密集的弹幕。
特别是运输直升机,装甲防护和抗坠毁性比较弱,一旦被击中,搞不好就会机毁人亡。武装直升机特意加强了装甲的防护和抗坠毁性,如果不是击中要害,挨上一两发估计问题不大。可架不住弹雨袭来,一旦被多发命中就很难说了。
我国自主生产的04式25mm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装备有四门25mm机炮,还配备有4枚防空导弹。一门的射速为600~800发每分钟,四门齐射可达3000发每分钟,射高为2000米,射程2500米,备弹1000发。直升机遇到这种弹炮合一的防空系统,就只得自求多福了。
按理说像火箭筒这种射程近,精度差的单兵简陋武器,对飞在天上的直升机,应该够不成多大的威胁,如果直升机飞的够高,火箭筒确实拿它没办法。可有些直升机因为任务需要必须要降低高度,有的又是准备降落。
这个时候火箭筒就大显神威了,美军在索马里摩加迪沙的战斗中,有2架黑鹰直升机就被不起眼的火箭筒给揍了下来;在阿富汗战争中,也不乏ch47这种重型直升机被火箭筒命中,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高射机炮(枪)和火箭筒操作简单,经济实用,但是射程有限,打击精度也欠盾,在时速两三百公里的直升机面前,机动性也有所欠缺,大都只得是守株待兔式的隐蔽起来,再揪准时机突然一击。
二,防空导弹。
打击直升机的防空导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便携式的防空导弹,这个就是火箭筒的升级版,射程和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这种便携式武器1~2个人就可以操作,被便携式防空导弹盯上,将是直升机的噩梦。
我国新研制的前卫2型便携式防空导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前卫二防空导弹长1.6米,重约11公斤,整个系统中约18公斤,导弹速度600m每秒,采用多单元红外寻的导引头,可打击6000米内,3500米高度内的直升机,无人机,巡航导弹。
目前世界各国都研制和装备了多种型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的打击目标就是直升机。
不过这些防空导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说起来也就是受限于弹体小,射程也就几千米,超出了也就只能干瞪着眼。射高也有限,不能全覆盖直升机的飞行高度。加上这种导弹比起火箭筒要昂贵的多,装备的数量有限。
另一种就是车载式的防空导弹,又分为近程防空导弹和中远程防空导弹,车载式近程防空导弹比起便携式防空导弹,不论是射高还是射程都有所增加,相当于是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加强版。而中远程防空导弹主要是用于拦截战斗机和导弹,打直升机并不是它的专长。
防空导弹还有一个最低射高要求,一般而言,射得高,射得远的防空导弹,它的最低射高都不低,也就是低空性能差。若直升机以一树之高贴地飞行,这种中远程的区域防空导弹就有种大炮打蚊子的味道。
三,战斗机。
我认为战斗机才是直升机真正的天敌,不夸张的说,哪怕是弄一架二战时的螺旋桨战斗机,也会追着直升机的屁股打,面对二战这种“古董”式的战斗机,直升机也是九死一生。
直升机固有几大特点,也可以称得上是缺的。
一是飞行高度低,一般的直升机也就能飞到6000米的高度,少数的能飞到八九千米已经是极限了,这个飞行高度飞越珠穆朗玛峰都是一个大问题。而现代的喷气式战斗机可以飞到20000米左右的高度。
二是速度不快,一般的直升机,包括武装直升机的时速也就二三百公里左右,相比起地面车辆的速度当然算是快的,但在飞机家族中就只能算龟速了,现代战斗机大都是2马赫以上的速度。
三,航程短,不考虑空中加油的情况下,一般的直升机也就五六百公里的航程,一部份载油量大的也就1000km左右。现代先进战斗机怎么着也得有4000千米以上的航程。
不论从哪一方面性能来说,现代战斗机都完胜,通用直升机也就是挂载几挺机枪作为自卫武器,武装直升机的火力要强大一些,以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为例:
机腹下有一门30mm链式机关炮,4个挂架可以挂载16枚反坦克导弹,最新型号的翼尖上还可以挂载2枚近程空空导弹。只要战斗机在一定的距离外发射中距空空导弹,阿帕奇是在劫难逃,既没有招架之功,也没有还手之力。
更让人绝望的是,打不赢也就算了,关键是躲也躲不开,就它两三百公里的时速,那就是空战版的“龟兔赛跑”。大概率是阿帕奇连飞机的影子都没看见,就被“远道而来”的导弹给击落了。
不考虑其他武器的参与,直升机跟战斗机来个一对一的空战,那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说好听点是降维打击,说不好听就是一边倒的屠杀。战斗机打直升机比起防空导弹,防空机炮都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可以不停的追着打,直升机根本就没有逃脱的机会。
可奇怪的是,历次战争中,很少听说战斗机击落了多少架直升机,反倒是被防空火力击落的事件时有耳闻,有些人就有这样的错觉,认为地面防空火力击落直升机的架数多,理所当然的就成了直升机的天敌, 这个就要好好的分析一下了。
仔细分析一下历次的战争,就会发现其中的端苗,历来使用直升机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空军最强大的还是美国,也就是说,正是因为美国牢牢握着制空权,对手的空军根本就没有击落美国直升机的机会,当然也就没有战绩可言,才给了地面防空火力击落直升机的机会。
越南战争是美国动用直升机最多的一次战争,当时越南的空军在美国空军面前不值一提,损失的几千架直升机绝大部分都是被越军地面的防空火力击落的。伊拉克战争时,伊拉克的战斗机躲在沙漠里吃灰也不敢冒头。到了阿富汗战争时,塔利班的空军可以忽略不计,美军损失的直升机也主要是由地面防空火力造成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直升机的防护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地面小口径防空火力已经不能轻易的击落武装直升机了。以美国的阿帕奇重型武装直升机为例。它的机体能够承受12.7mm重机枪子弹的攻击,关键部位能够抵挡20mm机炮的打击。
我认为战斗机加空空导弹的组合才是武装直升机的致命威胁,一架战斗机可以携带8~22枚空空导弹,必要时战斗机还可以用携带的机炮来补枪。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武装直升机一架可以携带16枚反坦克导弹,理论上可以摧毁十几辆坦克,若换装四具火箭发射巢,那将是步兵的噩梦;而一架战斗机也可以携带十几枚空空导弹,理论上也可以打击十几架武装直升机。
直升机打步兵/坦克属于降维打击,战斗机打直升机也属于降维打击,综合来看,战斗机才是直升机真正的天敌,大家认为呢?
复仇者联盟2最后绿巨人去哪里了?
浩克最后坐飞船去了阿斯嘉,但是中途导航出现错误,将浩克降落在一颗名叫萨卡(SAKAAR)的星球,一个充满野蛮部落的世界,角斗士战斗和腐败的帝国统治,浩克被俘后成为了角斗士。剧情承接《雷神3:诸神黄昏》
而在《雷神3:诸神黄昏》托尔坠落至一个虫洞围绕的垃圾星球“萨卡星”,被一名代号“拾荒者142号”的女武神抓获卖给星球统治者宗师成为阶下囚,托尔被迫加入宗师的角斗场冠军战以换取自由,改变形象成为角斗士,在这里托尔见到了浩克,但是浩克成为了一名角斗士,托尔面对的对手却是昔日战友绿巨人。
托尔无法说通绿巨人后与他一战,过程中浮现奥丁的幻觉后一度释出体内的雷电之力,即将赢得比赛之际却因宗师作弊而打输。后来因为绿巨人和女武神均心灰意冷,托尔决定靠自己返乡,刚要启动绿巨人到达萨卡星的昆式战机时,绿巨人冲进来想让他留下,但托尔播放战机里保留的娜塔莎·罗曼诺夫的录像,才唤回绿巨人的回忆并恢复成布鲁斯·班纳。
扩展资料:
《雷神3:诸神黄昏》剧情简介——
洛基一直假扮着他们失踪的父亲奥丁,但洛基治国相当懈怠,导致本被关押的海拉再度现身,并计划了一场浩劫,意图毁灭天宫。初次和海拉对抗,雷神索尔失去了他强大的锤子,被卷到了萨卡星,一颗野蛮星球,被迷人但邪恶的宗师所统治。隐居在萨卡星的瓦尔基里是个酗酒成性的强硬战士,把雷神带到了宗师那里。
他发现自己必须与时间赛跑才能赶回仙宫阻止家乡的毁灭。仙宫文明的终结掌握在一个全新的超强劲敌手里——她就是无情的死神海拉。雷神必须在一场角斗赛中获胜才行,而他的对手将是昔日伙伴——无敌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