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突击队,恐怖黎明突击者用什么技能?
1, 鸡尾酒绑定火焰风暴,这个输出很恐怖,我的最高伤害有12万多。鸡尾酒减抗就有27,毒蛇20,我带的指环16,总体减抗不错。一般星怪5秒左右趟,骸骨沙祖尔20多秒躺。
2, 地雷绑定恐怖烈焰,这个组合减火抗70%多。
3, 迫击抛射绑定地狱裂隙,清怪AOE。
剩下的陨石雨随便绑,无所谓,我绑在马尔科夫
第二次索姆河战役?
索姆河的巨大伤亡告诉德军军官们:步兵为主力的集团冲锋式进攻方式对于拥有野战炮和机枪待在绵延成体系的防御工事里的防守者是无力的,这种进攻是一种灾难,即使是付出巨大的伤亡,投入海量的炮火,勉强达到突破,步兵部队也根本无法快速的向敌人的纵深突击,从而无法摧毁防守者的防御体系,防守方便可以在短的多的路径上聚集起更多的反击兵力,将进攻者付出巨大代价换取的突破成果彻底碾碎,新的军事革命开始被催发而出,德国人的短期解决办法是:组建暴风突击队,以精锐步兵小组为主要进攻方式,为步兵配备尽可能强力精悍的武器:加长弹夹的手枪,轻量化的机枪,冲锋枪,炸药包,集束手榴弹,使用小股步兵成为了突破的主力,以减少伤亡。
而更长远彻底的解决办法就是坦克,轰炸机组成的机械化军团,快速的突入,打闪电战,所以二战中德军开局战术亮点有两个:
一、集结大量坦克的闪击战;
二、灵活精锐的德军步兵小组,都是起源于一战了。
法塔赫还存在吗?
法塔赫还存在。
法塔赫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下属主要派别之一,是巴勒斯坦温和派别的代表。1959年建立,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穆斯林兄弟会"的巴勒斯坦分支机构,1949年正式定名为"法塔赫",并正式建立第一支军事组织"暴风"突击队。1964年,法塔赫加入巴解组织,成为巴解的主力。1965年,法塔赫发动反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并宣布建立巴勒斯坦人民军,从此开始了巴勒斯坦武装抗击以色列的斗争。2007年,法塔赫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内部单独组建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成为巴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派别。
iPad上有什么好玩的游戏?
首先是gameloft的诸多大作,现代战争4是目前市面上感觉最好的FPS游戏,主要是联机模式,打完剧情还可以玩。狂野飙车7,这个比狂野飙车8要好玩很多,良心作品。作为移动平台上的游戏大家,gameloft已经很难被超越了。最近的GT RACING今天刚玩,感觉完爆EA的真实赛车3。主要的是实惠,没有内购也可以玩下去。
部落冲突也不错
说到EA,NFS17其实比较没意思。。。好吧我承认不玩是因为收集车辆老是收集不好。。。个人觉得不如NFS14,其实双生涯游戏性更强,但是模拟人生值得一试,如果不是画面党的话强烈推荐。。战地什么的。。。直接无视了
有个开飞机的,暴风突击队,这个游戏很好,操控简单但很爽快,多人模式,丰富的战机和成就直接爱不释手妥妥的。如果能弄到的话,GTA很办事,据说圣安地列斯也要移植了。
其他的话,植物大战僵尸2很好玩,但是很容易腻,保卫萝卜2也还可以。。现在我的iPad上没有游戏。。就是聊天看视频。。本来就是干这个的嘛
还有CANDY CRUSH.我玩大半年了,165关了。
作为近战利器的霰弹枪为什么没有像冲锋枪一样在二战大放异彩?
唧筒式霰弹枪本质也只是个半自动枪械,如何能与冲锋枪这种自动化的喷子相比?二战淘汰霰弹枪丝毫不足为奇,不过尽管如此,美军的霰弹枪在太平洋战争中依然给日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为大炮和机枪盛行,军队又缺乏机动化的机械突击力量,因此战争打着打着就变成了往地下发展的“堑壕战”。简单点说,就是双方通过挖战壕、挖地道、修碉堡来顶住对方的持续炮轰和进攻,不断制造肉磨子的战法。
一战中的那些著名战役,什么索姆河、凡尔登、香槟战役、伊普雷战役、阿图瓦战役等等等等,几乎全是打的这种堑壕战,双方用密密麻麻的土木工事群顶住对方,然后持续的轰炸、渗透和冲锋,一不小心十几万人就填进去了。
堑壕战打到一定阶段,双方便会在犬牙交错的壕沟战线上想办法搞“地下突破”——地表不是冲不过去么?那咱干脆把壕沟挖个对穿,直接杀到那边去抢阵地。或者干脆来个佯攻大部队搭配精锐小部队的的虚实打法,一举夺取对方的堑壕核心,就连直接打地道堆积炸药搞爆破的都有……总之,各种抢壕战术相当的多。
霰弹枪正是堑壕战的一种专门利器,或者说它是当年参战的美军的“种族武器”(主要为温彻斯特M1897,军版名M1917)。在战场上,这些霰弹枪被称为“战壕枪”(需要区分德国战壕枪),它以较快的射速和呈面状的杀伤为优势,专用于清理战壕。
说白了,就是利用霰弹枪强大的近距离火力优势,让装备它的士兵获得以一当十的攻击能力。
普通的士兵进入或攻击战壕,他们顶多用栓动式步枪开上那么一枪,然后开始刺刀肉搏战,显然这种打法无法持久,对方只要多几个人,这个士兵在无险可躲的堑壕中顶多来个1换1或1换2,便会被迅速解决。
而霰弹枪则不同,当持有战壕枪的士兵跳进敌方战壕后,这些具备面杀伤能力的半自动武器却能统治战壕,它只需要不停朝前喷洒火力即可,而且相当有利于在战壕中突击前进,可以获得极快的突破速度,以至于令同盟国士兵胆寒,成为协约国的“战壕清扫器”(Trenchsweeper)。
结果因为霰弹枪在堑壕中表现的太BUG了,直接导致了一场国际争端,协约国方面表示美军的霰弹枪“有违人道,过于残忍”所以必须禁止。美国肯定不答应,于是德国表示“凡抓到使用霰弹枪的美国兵一律枪毙”。美国也不含糊,他们的回应是“凡有霰弹枪兵被处决,即相应处死一名德国俘虏”。
这件事儿的真实性与否就不做评价了,总而言之,在美国人的霰弹枪不断抢镜头的时候,深受刺激的德国人也拿出了一个新产品——冲锋枪。
冲锋枪的概念并不是德国人提出的,最早拿出产品的是意大利人,他们在1914年就制造出了Villar-Perosa冲锋枪(VP冲锋枪),而德国人则在1918年才造出MP18冲锋枪,它也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冲锋枪被德军拿来搭配他们琢磨的新兵种“暴风突击队”使用,以替换过于笨重的MG-08-15式水冷机关枪。“暴风突击队”被德军寄予了“打破堑壕战僵局”的厚望,这种采用精锐小分队攻关的打法成为后世“闪击战”的鼻祖,MP18冲锋枪也表现出了凶残的一面,也获得了“战壕扫把”之名,但一战没多久就结束了,冲锋枪和战败的德军一起被打入违禁品行列。
不过,自一战以后,自动化武器的科技树已经被点亮,采用弹簧往复自由枪机的武器也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因此冲锋枪技术开始大爆发,并且直接开始挑战部队中传统步枪的地位。有的国家很认同冲锋枪,比如第三帝国,有的国家死都不待见它们,比如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冲锋枪很快就成了最重要的武器,它们密集火力的背后其实是“廉价”在支撑。二战几乎所有的冲锋枪(除了索米)都是廉价的代名词,它们省事儿、省工、省钱,还省人员的训练。像苏联就最爱干这种事儿,厚重稳定的“波波沙”配上大弹鼓,新兵蛋子都能扫出个十环,泼起雨来对面拿毛瑟枪的老兵都得发慌冒汗。
霰弹枪这时候就不行了,它们本就是一种专用型的小功能武器,离开堑壕环境几乎无仗可打,顶多在丛林内发发威,遇到巷战都不一定HOLD住,不然难道让它们在二战打CQB吗?
让“战壕清扫器”成名的半自动射击能力这会儿什么都不是,冲锋枪可是全方位适应战争的武器,霰弹枪无论如何也无法像冲锋枪那样,在短期内武装出一支火力猛烈、低成本、快速训练、多功能的部队出来。
所以,嘛,霰弹枪就只好下岗咯。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霰弹枪依然在一些战场上表现出了自己的能耐,比如与日军对阵的太平洋战争,霰弹枪的“面杀伤”成了马润们的宝贝疙瘩,无论是消灭“树冠狙击手”,还是面对日军企图打白刃战的“板载冲锋”,霰弹枪都表现的游刃有余,夜战中霰弹枪常常表现的比冲锋枪还好。
而且在近战中霰弹枪还有个好处——它们的霰弹射程衰减较大,不怕重伤远处的队友,更不怕打坏自己的装备,因此可以毫不避讳的在混战中对鬼子狂喷。这种特性让霰弹枪一度成为美军最重要的防卫用枪之一,大量被各军种的后勤和安全守备部队、宪兵等等装备使用,在欧洲都是如此。后来这些武器被部分M1卡宾枪取代,然而有部队仍然表示更信赖霰弹枪,美军有浓厚的霰弹枪情节,坚持要在一些单位配备霰弹枪,至今都是如此。
二战美军使用的是温彻斯特M1912霰弹枪,这种枪在一战中被购买了19000多杆,而在二战中却被购买了80000杆,只能说在二战的战场上,这些霰弹枪很难再找到让自己发光发亮的主场,而单论应用规模,它们反倒比一战时还强许多倍。1912这杆枪的总产量从1912年开始到1963年停产,总共达到200万只以上。
直到今天,霰弹枪仍然是战场重要的补充部分,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虽然失去了“战壕清扫器”的光环,却依旧没有被淘汰,也许它大放异彩的时刻你并没有看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