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壁垒,有人说有些重庆人不喝雪花啤酒?
重庆人不光不喝雪花啤酒,对于非重庆产的啤酒,都会被重庆人归类到垃圾的、泔水的范畴。▲山城啤酒▲
记得重庆在直辖前,在重庆馆子里吃饭,只要您对服务员说,来两瓶啤酒,服务员小妹无一例外的给您端上两瓶山城啤酒;只要您想喝白酒,不是江津老白干就是诗仙太白给你送到桌前、尽管酒的品质极差;当地人认为上档次的烟,也是重庆生产龙凤呈祥、天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到重庆时间长了,才发现,只要是重庆的产品,都被重庆人喜爱,虽然质量不敢让人恭维。是什么原因导致重庆人极度喜欢重庆及重庆的一切呢?大概与重庆人有“过于自恋”情结有关。▲江津老白干▲
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集团被日本人追到地理位置极度恶劣的重庆,得以苟延残喘,同时也让长江边上小镇重庆成为陪都,重庆人着实激动、得意了一阵子。随着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让重庆人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怅。又因为重庆在四川盆地的边缘,长期被四川盆地中心成都的光环笼罩,更是有“我举双手问苍天”的悲切。▲雪花啤酒▲
在重庆人的心中,重庆直辖前,是被压制的。既然你们不重视重庆,那么我们重庆人自己“雄起”。所以,品质都不高、在国内其它地方很难畅销的重庆产品,在重庆本地,却火的一塌糊涂。雪花啤酒虽然行销全国,一路排山倒海,在重庆却被山城啤酒,绊了一个跟头。是重庆人的山城情、火炉热加上极度的自恋情结,让非重庆本地产品,在重庆人眼中,就是不如重庆本地产品,儿不嫌母丑啊!▲嘉士伯啤酒▲
不过,过度的自恋,挡不住资本洪流,也会时常被打脸。山城啤酒的家长重啤集团,被嘉士伯集团收购, 重啤集团彻底退出重庆啤酒市场,重庆人只得喝乐堡啤酒,乐堡啤酒也让重庆人喝到了苦涩的味道。▲乐堡啤酒▲
其实,追求质高价廉是每个人都有的消费习惯,无论是在重庆产的山城啤酒,还是在成都产的雪花啤酒,都是国家品牌,喝雪花啤酒和山城啤酒,都能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没必要非要分出重庆或非重庆产品。不过,重庆的山城啤酒真的易主了!
马云为何要搞蚂蚁金服?
“极客谈科技”,全新视角、全新思路,伴您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马云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先后创建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这两家巨无霸公司。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蚂蚁金服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支付宝主要是为了解决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卖家与买家之间支付的信任问题,支付宝业务上与淘宝平台可以说是紧密相连,但是后来蚂蚁金服却脱离了阿里巴巴,单独成立了一家公司。马云为何要创办蚂蚁金服公司,又或者说蚂蚁金服独立于阿里巴巴集团之外究竟有何深意呢?
马云虽然辞去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近期却再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那就是蚂蚁金服启动上市流程,随后又被暂缓的事情。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蚂蚁金服上市被推迟我们不去深究,只借用该消息所透露出的一组数据。根据相关材料显示,蚂蚁金服自有资金30亿,放贷金额则高达3000亿,这是翘起了百倍的杠杆!由此可见,马云创办蚂蚁金服与阿里巴巴并没有什么异同,本质上都是为了赚钱而来,商人逐利!
马云创办阿里巴巴的事情大家应该较为熟悉,1999年杭州湖畔花园聚集了最初的十八罗汉,一家世上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就从起航。阿里巴巴的创业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多次从倒闭的鬼门关闯了过来。同很多创业者相同,阿里巴巴在发展的过程中最缺的就是钱!为了确保阿里巴巴能够存活下去,马云、蔡崇信到处拉投资。较为著名的两笔投资,一个来自日本软银,一个来自雅虎。虽然帮助阿里巴巴顺利的渡过了难过,也导致阿里巴巴股权旁落,被外资控股(阿里巴巴采取合伙人制度,外资并不具备决策权,只能够从阿里巴巴赚取股份分红)。
支付宝创办于2004年,2011年彻底从阿里巴巴分离出来!从时间上来看,已经进入到淘宝的稳定发展期,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支付宝并不会面临阿里巴巴曾经缺钱的困扰!
如果说阿里巴巴的淘宝代表的是互联网平台,那么蚂蚁金服的支付宝则是互联网金融。马云当初为了分离蚂蚁金服,背后确实也做出了很多的工作(据说与雅虎产生了很大的分期)。毕竟支付宝是金融平台,想要获得支付牌照,外资控股显然不太现实。阿里巴巴虽然外资控股比例较高,蚂蚁金服则全部由内资控股。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蚂蚁金服前三位股东分别是阿里巴巴集团(持股33%),杭州君瀚(28.45%),杭州君澳(21.53%),占股高达83%。虽然与当初的设想有点差异,至少降低了阿里巴巴的控股份额,并且此部分控股比例也通过了监管的批准。
关于马云将蚂蚁金服从阿里巴巴集团剥离出来的事情,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现在的在线教育为何不温不火?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席卷而来,"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近两年的大风口之一。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教育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38亿,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
然而在看似红火的市场背后,在线教育企业盈利却不理想,目前盈利的在线教育企业只有5%,10%持平,70%亏损,甚至有15%的企业濒临倒闭。其中,没有拿到融资的在线教育企业超过了半数。看似风光的在线教育背后,也让不少投资人和企业的留下一把把辛酸泪…
图表1:在线教育企业盈利分布(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线少儿英语教育盈利困境如何解?
虽然一对一英语教育已被定义为“规模不经济”行业,但笔者认为“盈利困境”并非不可解。
首先,面对在线少儿英语领域高昂的获客成本,企业的营销策略需要不断创新,除了线上线下广告的投放之外,还应该积极探索更加精准、性价比高的营销途径,探寻更多创意营销的形式。现在已有企业在探索新的营销策略,比如寻找家中有同龄子女的代言人,或是在真人秀等综艺节目中频频露脸,不断增加各自的品牌曝光力度,强化品牌的认知度等等。
图表5:国内在线少儿英语企业创新营销策略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第二,将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与技术结合,发挥一对一教育的优势。随着家长和社会个性化学习的诉求不断提升,一对一直播的学习模式最大程度地为个性化教育带来可能性,必将在未来成为大势所趋,因而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首的技术在少儿英语领域必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产生了诸多创新服务和使用场景,如在直播互动中实现精准互动、根据学生数据与知识点切分规划最优学习路径等等。未来在线少儿英语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将持续增加,其积攒的技术优势将在未来二到五年全面展现出来。
图表6: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于个性化教育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第三,是课程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内容本身一直是少儿英语学习领域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当在线少儿英语行业的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已经逐步趋于稳定,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企业自身都开始将更多目光聚焦于学习内容。各家企业尽管已经在内容建设上投入了大量时间、财力与精力,但目前看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表7:在线少儿英语行业在内容质量上值得重点发力的机会点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第四,是在继续深耕既有模式的基础上拓展变现形式。目前在线少儿英语行业在业务扩张上还较为保守,包括51Talk所打造的“覆盖5-23岁用户,包含小学、青少年、K12至成人商务英语”业务链条,也仅仅是围绕现有“一亩三分地”做的开拓,本质上都是英语培训。
未来的发力点应该是,基于既有模式的深度挖掘与服务质量提升,当未来行业成熟度继续提高,儿童的线上流量入口被寡头垄断时,头部企业可尝试更多元的业务范围,在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上展开变现的探索,比如纵向往上拓展到早期启蒙教育、亲子教育、母婴社区等,横向拓展至出国、游学、营地教育、剧场等。
图表8:在线少儿英语行业在变化模式上的机会点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为什么智能手机却没有中美韩领先?
在2019年度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2%,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提升,这些年不仅仅华为手机在海外卖的非常火爆,小米以及OV等三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比越来越大,中国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最后能占据到60%以上的份额,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为什么能占据这么高的市场占有率,背后折射出一种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中国制造已经享誉全球,智能手机同样是制造业里面的一种,虽然中国的智能手机全球市场占比非常高,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已经是科技强国了,首先打开手机内部的零部件,其中国产的占比非常少,主要还是集中在日韩以及欧美等国家中,其实来讲只是完成在中国的组合安装起来,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要说国产手机中最具备竞争力的当属于华为公司,有自己的独立的芯片,这个已经高出国内几个厂商一个档次,所以华为在国内市场的占比也是最高的。
中国能成为制造业大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密集型人才的加工能力,特别适合智能手机这方面,德国和日本都属于老牌的科技强国,即使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但在战后恢复能力上也是强大的让人可怕,主要原因在于两个国家都极其重视教育,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主要看人才的储备,即使什么都没有了只要人才源源不断的产出,一个国家很快就能强大起来,德国和日本都是典型,日本在手机行业经历了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但是被美国给打压下去了,但在半导体原材料加工这块,日本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势所以这次日本封锁韩国,直接把韩国给整老实了。
一个国家的科技发达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的方面都是领先的,德国主要是在制造加工方面有着非常强的基础和积累,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在制造业方面也是强项,但是在人员成本以及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上比较中国在这方面还是有着比较大的优势,在这种优势上国产的智能的智能手机得以走向全球,但除了华为公司拥有自己的核心芯片之外,另外几家公司主要在还是打造产品为主,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中国科技的强大之路还早着,首先在半导体领域需要突破的空间还是非常大。
日本虽然在美国的打压下失去当年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地位,但是在整体科技水平以及加工能力方面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德国的重工加工截至到目前还是领先的,现在国内很多机床工艺还是在学习德国,承认差距也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在承认差距的情况下意识到自己不足之处,然后奋起直追,在很多领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智能手机不能仅仅能够组装生产还要在关键部件上有积累,才不至于被老美卡脖子,现在的华为公司已经在艰难的补齐自己的缺口,如果是国家半导体产业强大的情况下,这些问题根本不存在,所以整个国家产业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现在能够抵得住美国封锁的国内企业除了华为公司,很难找出第二家,主要得益于华为公司这些年的积累以及整体的风控策略,在华为任正非的眼里,和美国的对抗是早晚的事情,现在只不过是真实发生了,再加上华为本身属于跨国公司很多技术如果在美国拿不到可以采取别的国家的方案,在全球很多地方都设置了自己重要的点,面对美国的全面封锁,华为难在除了硬件芯片要应对,还要应对操作系统生态系统的挑战,这几年的华为最大的点就是如何解决生存问题,已经顾不上是否能够发展了,企业要想真正健康的发展,还是要依靠强大的国家工业基础,强大的科技基础,所以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远,不要被表现的现象所迷惑,希望能帮到你。
航母到底有多大?
下图为“辽宁”号航空母舰航拍图,那六个字实际是由舰员站在甲板上组成的,放大后仔细看每一个点就是一名舰员。实际上各国家航母都有在甲板上用舰员拼字的习惯,下图图二为美国海军“企业”号航空母舰,那个E=mc^2、50和那个Big都是舰员队列组成。
下图为美国海军“里根”号航空母舰进港,飞行甲板外面一圈的白点就是舰员,舰员在航空母舰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事实上,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编制舰员和航空联队人员一共有5680人之多,大中型航母编制人员则在2000人以上,即便是轻型航空母舰的编制人员也会达到600人以上。而“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发电系统完全可以满足一座10万人的小城的电力需求,舰上配备8台8000KW的发电机。
当然了航空母舰有大有小,不好一概而言,我们从尺寸和吨位看一下世界现役的航空母舰。下图为各国航空母舰的外形对比,不同颜色的线旁边都有注释
尺寸上最大的是美国海军“福特”级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度为337米,飞行甲板宽78米,总高度为76米(至舰上最高点),高度大概相当于27层楼住宅楼的高度。下图为2017年的“福特”号,注意甲板前面站着2个人
而最小的航空母舰为泰国海军“扎克里纳吕贝特”号,舰长174.6米,宽27.5米,下面是在该航母舰尾处拍摄,可以对比一下舰上人员和吊车的比例。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也是很大的,该舰甲板面积4500平方米左右,也相当于10个标准篮球场大小。
下图为“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螺旋桨,这一个螺旋桨的重量为30吨,该舰共有4个这样的螺旋桨。下面图2为锚链和锚,每节锚链的重量为110公斤,每个锚的重量为27吨。
从吨位上看,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为美国“福特”级,满载排水量11.2万吨。其次为美国“尼米兹”级,排水量9.1-10.4万吨。再往下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排水量6.5万吨。还有中国的“辽宁”舰(俄罗斯库舰),排水量为60500吨。最小的是泰国“扎克里纳吕贝特”号,排水量1.1万吨。中间还有4万吨级的法国“戴高乐”和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下面三张图分别是英国“伊”舰、中国“辽宁”舰和印度“维”舰。
所以说为什么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少之又少,航空母舰可以说集一个国家科技和工业实力的综合体,仅仅有钱是搞不出来的,它更代表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而世界上现役的航母只有中美英发意大利是在自己国家建造的,其他的都是花钱购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