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狼传说谐音歌词,林俊杰现在的唱功是否已经超过了张学友?
这种唱功的问题还是不要用来比较了。
因为张学友的地位,所有粉丝以及演艺界的人士都已经公认了。
即使出现了很多唱功比张学友的好,但依然无法撼动张学友歌神的地位,因为他年轻的时候的嗓音就是无可挑剔的。
说实话,林俊杰的才华确实很好,而且现场唱功,功力无敌。 很多人表示林俊杰现场的唱功比录音棚来的更有感觉,这也是对他唱功的肯定。
说实话,这两个人,是华语乐坛不同时代的人,不应该用来比较,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优势,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的,与众不同的地方。
硬要说的话,这两个人的唱功确实能够算做,不相上下的。
有哪些好听的经典粤语歌曲?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认为的粤语经典歌曲,九十年代是香港影视剧巅峰时期,尤其是影视剧再配上粤语歌曲绝对是对电影的一个升华,比如84版射雕罗文、甄妮的一生有意义,草原骏马再配上此音乐想起那个年代真是万人空巷;张国荣倩女幽魂主题曲—人生路:柔弱书生宁采臣,凄美少女聂小倩,王祖贤好美啊真是港版人鬼情未了啊;洗冤录的主题曲“医生”演唱的一个人—用我一阙歌一个心来为我未来探问…宋慈欧阳震华哈哈,此人有点可惜火遍TVB电视剧却不像刘青云那样最终走向更大的电影大屏幕;还有发哥啊不能把发哥忘了啊—上海滩许文强浪奔浪流…这张程程和许文强的雪中漫步好浪漫温馨经典啊;古天乐古校长不能不提啊,白古的神雕侠侣主题曲可惜是国语歌啊呵呵就不说了,但是黑古的寻秦记—天命最高啊项少龙;好了,想起来就这么多了,希望大家还能继续补充,当然最后以星爷的大话西游压轴了—一生所爱,永远的紫霞朱茵。
王杰说张学友不是歌神只是靠十分昂贵的设备来衬托的真是这样吗?
首先,张学友那些歌并不简单,单就气息方面就不是一般歌手能驾驭的,可以听听《三天两夜》。
学友是属于先天条件很好的歌手,早期声线浑厚壮阔,共鸣很好;其次学友的气息控制能力是一流的,他的现场经常会有高难度的颤音以及各种长音,各种快歌也驾驭得很好;再者,他的胸声支撑也很好,学友是中低音型歌手,中音音域的共鸣感很足主要得益于他的胸声支撑。最后,他是上世纪90年代华语乐坛对唱腔处理做出探索最多的歌手之一(台湾的庾澄庆也是一位,二人还是多年的好友),其对尾音的处理十分讲究,善于运用哭腔,渐弱等方式来配合歌曲的演绎。
91年开始,学友自我修炼的强大唱功开始初露头角;93年之后由于大量灌制国语唱片声线变得细腻且真假音切换日益娴熟,颤音运用自如;95年加强了胸声支撑,G2-G4 区间内演出质量无可挑剔,此时歌唱事业也到了黄金时期;96年演唱能力为个人之最巅峰,综合声带机能,歌唱技巧的掌握,歌曲细节的处理,歌曲情感的表达,以及现场舞台经验与台风多方面因素此时最强。
技术上,96年从纽约进修回来,高音大成,96年音乐无疆演唱会饿狼传说唱到了C6,也是学友现场高音最高,在此之前学友的现场五组高音几乎没有开发,换声区附近高音由于唱法陈旧发声点偏大导致喉位很紧显得紧凑。96之后,五组高音信手拈来。
心态上,96年刚刚大婚,新婚燕尔,意气风发。可以说,95年到99年的学友是华语乐坛当之无愧的歌神。奖项上,1995年起连续两年获得世界音乐大奖全球销量最高华人歌手奖。
92年香港著名主持人俞铮在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金口一开,学友封神,但此时封神乃是香港乐坛无奈之举,八十年代许冠杰,罗文,林子祥,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诛神或隐退或淡出,乐坛需要新的担当,但此时学友唱功还不如前面的大佬,无论是台风还是基本功虽然出色但不致封神,作品上除了《李香兰》,《每天爱你多一些》还没有太多高难度的歌曲,且91演唱会上真假音切换还有些生硬。所以94年谭咏麟在大球场上开演唱会时候还被著名音乐人黄霑称为香港最会唱歌的人。
21世纪以来,学友不断学习先进的声乐技术,唱法不断精进,虽然机能衰退,但还是老当益壮。14年在陈慧娴演唱会上做嘉宾,一首望月,醇厚隽永历久弥香,令人难以望其项背。15年我醒着做梦演唱会,54岁在现场仍能稳定展示F5的高音,实属不易。(说他稳定展示是基于其演唱会数据足够保证的前提下)
你要说难度的话。学友歌唱技巧最大的亮点是真假音转换,以及颤音技术的完备掌握。基本功方面,学友气息强大,现场经常能拖20多秒的长音不换气,乐感优秀,驾驭的歌曲风格良多。
香港乐坛中,古巨基素以真假音切换流利自如闻名,比他更强的李克勤则是真假音无缝切换。而学友的真假音切换是又稳又骚。
99年友个人演唱会的《有个人》(live)在高音区持续的真假音切换难度系数爆棚。以及93学与友演唱会上的《李香兰》(live),96音乐无疆演唱会《李香兰》(live),此两版李香兰是我认为是学友历次版本中声音质量最好的两版,93声线清脆有颗粒感,假音凄美。96年和香港交响乐团合作,声音浑厚,大气磅礴;99年的《头发乱了》(live)结尾连续的假音即使是很多一线歌手都难以驾驭。
毫不客气地说,学友是华语乐坛几十年来颤音技术掌握得最完备之一的歌手,尾音十分讲究,令人陶醉。他能根据歌的一些特点灵活运用,一些慢歌或古典歌,如道道道,楚歌等他较多采用大颤,即振幅较大,频率较低的颤法,而对于情歌他又较多采用中颤,一些快歌和近年一些R&B类型的歌则以快颤为主,由于不同的颤法需要运用不同的发声部位或气息震动方法,所以综合掌握它们是很难的。
而且高中低音域他都能根据歌曲特点来使用颤音,14年《望月》(live),在低音区使用的颤音使得歌曲意境锦上添花。95年情缘十载演唱会的《回头太难》(live),结尾持续多秒的颤音令人叹为观止,同场的《一千个伤心的理由》结尾渐弱式尾音处理仍能辅以轻颤,比起李香兰结尾配合乐器的轻哼更加唯美。
私以为学友难度最高之一的歌曲是99年发行的有个人专辑里的《爱你痛到不知痛》,此歌无人翻唱,学友本人亦未有过现场演绎。整首歌曲持续不断的高音难度极高。关键在于全曲的高音几乎都是游走在换声区附近,从A4到D5,歌曲意境的实现需要真声以及偏真声的混声实现。因此在演唱时很容易被动转假或者直接破音,如果采用当下乐坛流行的轻机能发声则会使歌曲失去韵味。
总而言之,由于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江山代有人才出,现在的年轻歌迷很少会去详细听学友的歌,更不会去看他巅峰时期的现场演绎,所以对他的演唱功力比较无感。再者80后有几位顶尖唱功的男歌手确实很厉害,比如张敬轩,林俊杰,张杰,就声乐技术方面来讲,他们三个已经超过了学友;三位80后实力唱将唱功大成或者说巅峰期都是在2010年到2020年之间这十年,匹配到学友刚好是九十年代,对比同年龄段(30-40岁)巅峰时期的现场演绎,此三位80后唱功担当的技术取向更加科学先进,究其本质是时代进步的原因,老一辈歌手发声普遍不够科学更多的是受时代所限制。但学友作为香港乐坛的歌神,对华语乐坛的贡献是巨大的,其极具特色的唱腔处理影响了一代人。(包括林俊杰,王力宏,陈奕迅,张杰…出道早期都模仿过张学友)
最后,谈谈关于歌曲演唱的情感诠释问题。我想说,情感诠释是要建立在足够的技术支撑的基础之上的,是要有良好的语感和乐感的;换言之,那些唱商很高,一开口就能抓住人心,情感表达丝丝入扣的歌手演唱技术本就十分强大,只是不愿意去炫技,因为不是每一首作品的表达都需要那么极致的高音。
至于那些乱喊乱叫带节奏的网络神曲和口水歌,完全不在情感诠释行列。
哪些歌手的唱功真的很好?
第一个当然是小编最喜欢的陈奕迅,陈奕迅的唱功非常的好,他的《浮夸》简直是新的高度,很多的歌都是偏向无厘头的,但是《淘汰》,《十年》和《爱情转移》就是非常悲伤的情歌,陈奕迅的歌真的很容易勾引人们走到故事里,小编还是最喜欢他的《心的距离》,这首歌真的非常个撕心裂肺啊!
第二个就是周杰伦,周杰伦的歌几乎都是非常的容易让人们记住,毕竟都是相当经典的吗!其实周杰伦的唱功也不是网络上那些人的那么的不好,也是非常的不错的一个歌星,他的曲风都是非常的有自己的个性,也是开辟了歌曲的新曲风,非常厉害的一个歌星。
第三个就是林俊杰,林俊杰作为台湾歌手,家庭背景也是相当的雄厚的,可以说唱不好歌曲,就要回去作大老板的。但是林俊杰的歌做的非常的好,而且唱功也是不错的,小编最喜欢的还是《小酒窝》,真的非常个不错的。
第四就是张韶涵,可能很多人认为张韶涵这么好的声音是天生的,但其实你错了,她是靠着自己坚强锻炼得来的。张韶涵从小就特别喜欢唱歌,但是无奈她却五音不全,但是她却仍然没有停下她对音乐的追求。因为台湾那时候特别流行ktv,于是她便每个礼拜都要去唱很多次,从而锻炼她的嗓音,提高她的歌唱能力。在这一次一次的努力下,张韶涵终于把自己的嗓子给开发出来了,才形成了如此美好的嗓音。可以说张韶涵的唱歌天赋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他的坚持,和他的努力,以及她对音乐强烈的追求,才培养出他自己的唱歌天赋。
张国荣和张学友的唱功有多大差距?
张国荣跟张学友的唱腔都各有特点,但本人更喜欢张国荣的,尤其是张国荣的国语,声音细腻绵长,总能将人带进那种意境,像是如泣如诉,听上去非常有感觉。
其实听歌吗,听的是感情,同一首歌,有点人喜欢这个版本,有点人喜欢那个版本,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你听的那个版本唱进了你的心里,打动了你。
所以我觉得不用在唱功这个问题有过多的纠结,好的歌者,他是带有感情的,去演绎一首歌,而唱功,无非就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所有用心唱歌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哥哥是,学友哥也是,甚至更多的音乐人也是,我们不要用一些没有必要的比较去给艺术增添一道裂痕。
这世界最美好的东西,就是能给你带来幸福感的事物,也许这个歌者的歌声能治愈你、而那个歌手的声音能给别的人带去身心上的抚慰,他们于不同的人而言,都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更是一种美好,我们不想让别人打破我们的美好,那就请不要自己先去触及别人的美好,各爱所爱,如此,才能给艺术带去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