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仙府任务,唐僧去哪里取经?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经过13个国家: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国,祭赛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灭法国,天竺国,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
唐僧从唐朝古都长安即今日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过星星峡、流沙河,进入新疆哈密,再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翻越兴都库什山达坂,抵达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也就是《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西天大雷音寺。
唐僧取经线路:
唐僧从长安出发后,一路向西,经过今天的中国新疆哈密、吐鲁番、库车、阿克苏、乌什后,达到乌兹别克斯坦,直到货利习弥伽国,这是唐僧西行取经的最西之地,今天属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基华城。
唐僧走到此处已经历经千山万水,基本上完成了西行路线的一半多,但发现印度才是佛教的发源地,便掉头往南而去,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达到那烂陀,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巴腊贡,才是最后的目的地。因此,唐僧西行一直是个错误的说法,应该是先西后南。整体上的路线属于一个“发卡弯”。
孙悟空最后变成什么神仙了?
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而不是变成神仙。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师徒四人圆满完成取经路上的任务。
功德圆满,被一一封认不同的职位。
四人加上小白龙欢喜不已。
孙悟空是乞丐的小说?
是《西游之后乞丐》。
十分具有看点的一本爽文《西游之后乞丐》,属于玄幻题材,主人公是乞丐孙悟空,小说原创作者叫做天命蜉蝣,故事内容梗概:“很不错吧!我也这么觉得!你先看着,我收拾一下屋子去做饭。”毫不客气的将夸奖收下,稍稍活动一下身子。
精彩片段:
灵山,唐僧师徒四人功德圆满,如来佛祖亲自授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悟净为金身罗汉,而一直驮着唐僧的小白龙,也成功转化龙形,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利菩萨,一时间,整个灵山佛光大盛,金莲遍地。
灵山脚下,一个干瘦的乞丐看着散发着佛光的灵山,眼神中充满了不屑之色,除了不屑之外,还有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气。三界都发现,成就正果的斗战胜佛的确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本暴躁的猴子,居然在成佛后,直接闭关了五百年。
他没有回花果山,也没有再和以前一样四处游荡,四处沾染是非,而是老老实实的呆在佛门封给斗战胜佛的山门,在峨眉山整整闭关了五百年,真的如同庙里泥塑的菩萨一般,再也不过问三界之事。
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金箍棒前面有两个字: 如意。所以这根棒子随大圣心意,想让它沉时几个人也搬不动,抬不走。想让它轻时,就干脆变成毫毛粗细,塞进耳朵里。
孙悟空出来混,有几件事是值得炫耀的。其一,出身不凡,其它的神仙妖怪都有个身世渊源,不是这位神仙的坐骑就是哪个菩萨的童子。再不就是什么龙宫的太子,国王的亲戚。悟空什么都没有,包括爹和妈。
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无拘无束,也无法无天,才敢自称齐天大圣,才有勇气大闹天宫。如果,儿时接受过父母的教育,他是万万不敢这般忤逆的。
其二,跟菩提老祖学艺,拜在菩提门下之前他就是一只野猴,什么也不懂。跟了菩提祖师,他不仅学会了武艺,还学到了一些做人的常识,相当于给悟空开了蒙。
其三,闹东海龙宫,抢了如意金箍棒。老龙王也是一方诸侯,但在孙悟空面前简直一文不名。耍来耍去就相中了这个棒子,龙王满心无奈,又招惹不起。就让大圣遂了性子拿跑了。
话说这如意金箍棒,原本是天上的神物,归太上老君所有。但人间的水患严重,大禹治水缺少一个测量水位的应手物件,就借来用用。水患过后,太上老君也不要了,原因是家里值钱东西有的是,不在乎这一个。大禹索性就把这个棒子插在东海底部,取名“定海神针”。
老龙王细心看管,据为己有。看孙悟空来借兵器,就动了歪心思,想把大圣压死。岂料,这话儿见了大圣顿时就怂了。让大就大,让小就小。最后,变成绣花针直接放耳朵里带走了。
有了无拘无束的童年,有了传道授业的神仙恩师,又有了得心应手的兵刃。接下来,孙悟空自信爆棚,人生开挂。闹天宫,保唐僧,封侯拜相。
孙悟空在后来的西行路上,也遇到一件让他很不爽的事儿。想来,就像吃了苍蝇般恶心。那就是除了耳朵里的如意金箍棒,脑袋上又多了个如意紧箍咒。这俩东西,如影随形,寸步不离。任凭自己七十二般变化也无济于事,自己变成啥这俩货就变成啥身上的一部分。
到了西天,孙悟空成了“斗战胜佛”紧箍咒也没了,金箍棒也没用了。想想人生大概也同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