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争夺战,再图关中的战略构想具体是如何规划的?
诸葛亮“平取陇右,蚕食雍凉,再图关中”的战略构想,主要是通过他的北伐规划实施的。其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就是实现这个战略构想的第一步,即平取雍凉。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看一下当时三国的形势。
▲诸葛亮北伐时期的三国形势
蜀汉在刘备猇亭之战失败后,元气大伤,到了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三国中实力最弱的就是蜀国。从人口角度来说,当时蜀国只有不到100万的人口,能够动员的兵力最多在10万人左右。相对来说,吴国人口在230万人左右,能动员兵力在20万人左右;魏国人口大约在450万人左右,能动员的兵力在40-50万人左右。
从实力上来说,蜀国北伐的对象魏国国力远胜于蜀国,蜀国要想扭转局势,就只能通过不断地蚕食魏国的领地,逐步壮大自己实现。如果毕其功于一役,发动一场决战战胜魏国是不现实的,毕竟实力差距太大。
对于蜀国来说,要北伐魏国就只能通过汉中进攻直接进攻魏国的雍凉地区,那么从汉中进攻雍凉的情况又如何呢?
汉中进攻雍凉的路线▲汉中进攻雍凉的路线
从汉中进攻雍凉一共有五条路线,自西向东分别为:第一条是祁山道,这条道路地势平坦,适合大军行进,粮草运输也方便,唯一的缺点就是进攻长安路线最远,直接通到陇右地区;
第二条是陈仓道,这条道路地势也比较平坦,但缺点就是陈仓城直接阻隔了前行的道路,只要魏军守住陈仓,诸葛亮便不能前行。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进攻陈仓城,攻了20多天未能拿下便导致了第二次北伐的失败;
接下来的第三条褒斜道,第四条骆谷道和第五条子午谷道都是地势崎岖,不便于大军行进,且粮草运输困难,都是属于冷门道路,优点就是出了这些道路后离长安都很近。
值得一提的是最冷门的子午古道,在最东边,魏延曾经有过子午谷奇谋,实际上这个计划并不可行,需要的条件非常多,所以诸葛亮没有采纳。
诸葛亮历次北伐的情况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完全就是照着“平取陇右,蚕食雍凉,再图关中”的战略布局来的。那么陇右在哪里呢?
▲陇右地区
陇右地区在凉州,是连接长安到西域的通道。如果占据了陇右,那么对于蜀军来说有四点好处:
一是可以获得陇右地区的马匹,因为此地产马,蜀国可以组建骑兵部队,增强战力;
二是陇右地区产粮,如果占据陇右,在这里可以囤集大量的兵力,从此地进攻长安就不需要从汉中运粮过来了;
三是此地进攻长安都是大道,便于对长安地区发动军事进攻,不像汉中进攻长安的道路,即便都比较崎岖难走;
四是可以增加蜀国人口,从而增加蜀国的动员能力,大约能够增加1-2万的兵力。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他先是来了个“声东击西”,派出赵云、邓芝为偏师进攻陈仓,让魏军误以为蜀国主力进攻此地。魏军上当,派出了大将军曹真带领魏军主力来到了陈仓。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的“声东击西”
将魏军主力困在陈仓后,诸葛亮带领蜀军主力直扑陇右,当时陇右没什么防备,很快陇右地区基本就被诸葛亮拿下了,最后只剩下了陇西城还在魏军手中,诸葛亮派魏延和吴懿带领大军围困陇西城,当时拿下陇西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闻此大变的魏国朝野震动,魏国皇帝曹睿亲自坐镇长安,从荆州调来了张郃的五万骑兵精锐,命令张郃迅速驰援陇右。
▲街亭之战形势图
从长安到陇右有两条道路,第一条是陈仓渭水道,诸葛亮当时带领蜀军主力在这里与魏军的郭淮部对峙。如果张郃要迅速驰援陇右,就只能走第二条道路陇山道了。而街亭是陇山道的必经之路,诸葛亮只要守住了街亭,拖住了张郃,那么陇右就能拿下。
只是诸葛亮选择了派马谡去防守街亭,马谡到了街亭后改变了诸葛亮的部署,诸葛亮的目的是要马谡守住街亭,结果马谡立功心切,想在街亭击败张郃,便把大部队驻扎在了山上,而没有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当道阻击张郃,导致了街亭失守。
街亭失守后,陇右是拿不下来了,诸葛亮只得全军撤退,这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经过。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冬,诸葛亮与东吴同时出兵进攻魏国。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无奈陈仓一直没有攻破,前后进攻了20多天,最后粮草耗尽不得不撤退。
▲第二次北伐示意图
在蜀军撤退的时候魏军大将王双追击蜀军,被诸葛亮设伏斩杀。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是在公元229年,这一次北伐的目的不在于取下陇右或者雍凉,而是尽可能地多占领一些地盘。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示意图
此次诸葛亮派陈式占领了魏国的武都和阴平两郡,闻讯的魏军由郭淮带兵援救武都和阴平。诸葛亮亲自率军到建威阻击郭淮,郭淮无法突破诸葛亮的防线,便撤退了。此战蜀国得到了魏国的两个郡。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在公元231年,蜀军走祁山大道,并包围了祁山,魏国派司马懿和张郃率领大军援救祁山,并与诸葛亮在当地对峙。由于李严运粮不济,蜀军粮草耗尽不得不撤退。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示意图
在蜀军撤退途中张郃追击蜀军到木门中蜀军埋伏被射杀。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是他最后一次北伐,时间在公元234年,《演义》中说诸葛亮有六出祁山,但实际上诸葛亮主动出击进攻魏国只有五次。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示意图
此次诸葛亮经过三年准备,集结了大量的兵员和粮草,根据记载这次蜀国出兵可能达到了12.5万人。诸葛亮带兵出褒斜道后,在这里与魏军在五丈原对峙,无奈司马懿防守极为严密,强攻诸葛亮没有把握。虽然蜀军不断挑战魏军,甚至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羞辱司马懿,司马懿也终不为所动,严防死守蜀军。
双方在五丈原地区对峙了百余日,最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于当年秋天在军中逝世,蜀军退回汉中,第五次北伐结束。
综合以上来说,诸葛亮五次北伐基本都是奉行“平取陇右,蚕食雍凉,再图关中”的战略构想。唯独第五次,因为这个时候诸葛亮感觉自己时日不多,改变了之前的既定战略,力图与魏军展开一场决战一战定胜负而拿下整个关中地区。只可惜司马懿始终严防死守,不与诸葛亮决战,最终拖死了诸葛亮。
王位之战怎么玩?
1 王位之战是一款策略战争类游戏,需要玩家进行资源的积累,建设城池,招募将领,带领军队进行战斗,最终争夺王座的游戏。2 玩家需要通过不断地积累资源,升级建筑,提升科技等手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同时需要不断地抢夺他人的资源,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3 在游戏中,玩家需要注意军队的配置,根据敌方阵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兵种进行作战,同时还需要合理地运用将领的技能和装备来增强战斗力。总之,玩家需要全面地考虑资源、建筑、军队、将领等方面,发挥策略思维和指挥才能够在王位之战中取得胜利。
为何俄罗斯的官方历史上却没有蒙古王朝?
文|小河对岸
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席卷了近乎整个欧亚大陆,而创造了大陆霸权的历史巅峰。作为现今第一领土大国的俄罗斯,也曾遭受了蒙古人长达二百四十年之久(1240年--1480年)的统治。俄罗斯受蒙古人统治的时间比我国要更长得多,但与我国官方承认蒙古人(蒙元)政权的正统性不同。俄罗斯却不承认蒙古人统治的正统合法,而过多地把这一段历史,看成是被异族征服奴役的时期。
按理说,俄罗斯的蒙古人(鞑靼人,为俄罗斯第二大民族)也不少。为何俄罗斯却不惜伤害民族和谐,也不愿认可蒙古人统治的那段时期呢?
俄罗斯人认为自己的历史朝代只有两个,此即留里克王朝(862年-1598年)与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1917年)。令人深味的是,留里克王朝也不是斯拉夫人(俄罗斯人)建立的王朝,而是维京人(今北欧人,斯拉夫语系称其为瓦良格人)建立的朝代。
留里克王朝建立的阶段,正是维京人最为活跃的时期,西方将8世纪到11世纪这一段时期称为“维京时期”。在一段时期,维京人不但洗劫了整个欧洲沿海地区,并深及到东欧内部、远至黑海地区,而令欧洲人闻“维京”(也称诺曼人,英文Norman,意为北方人)而色变。
据俄罗斯编年体史书《往年纪事》记载,862年,瓦良格人(即维京人)留里克等兄弟受诺夫哥罗德(俄罗斯地名)贵族的邀请,以解决斯拉夫人的内讧。可是,留里克却反客为主,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自己的王公政权,此即留里克王朝的肇始。
882年,留里克的继任者奥列格攻占了基辅,并迁都於此,因此该政权又被称为基辅罗斯(被认为是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等东斯拉夫人的国家起源)。11世纪中期起,基辅罗斯陷于王公混战状态,并分裂成了18个公国,其东北方向最大的公国叫弗拉基米尔公国。而后,弗拉基米尔公国又分为了十多个小公国,其中有一个小公国叫莫斯科公国,此即沙俄的前身。
而从血缘上,莫斯科公国属於留里克王朝的支系。故而,留里克王朝的名称,一直延续到1598年绝嗣为止。
既然,俄罗斯能将自己的国家起源,追溯到维京人建立的留里克王朝(基辅罗斯),也至少说明俄罗斯并不是完全地排外。那为何俄罗斯能坦然地接受维京,而不愿接受蒙古呢?
首先,民族的融合度不同。基辅罗斯虽是维京人建立的政权,却以斯拉夫人为主体,上层的维京人与底层斯拉夫人渐渐融合。除了留里克王朝的前几任王公(留里克,奥列格,伊戈尔等皆为典型的维京名),此后的诸王公也皆使用斯拉夫名。而蒙古人却自视为征服者,且东西方民族差异巨大,并没有与斯拉夫人很好地融合。
再则,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不同。维京人建立的基辅罗斯最终皈依了东正教,为莽荒状态下的斯拉夫人带来了文明与教化。而蒙古人的两百多年统治,不但使得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陷入了停滞,还使得俄罗斯的原有文明以及城镇、手工业等社会各方面都遭受了极大地破坏。
这使得俄罗斯在社会发展上,远远地落后於西方。俄罗斯将蒙古人的统治,视为一场“黄祸”。蒙古人给俄罗斯带来了野蛮与落后,而西方人也因此更鄙视俄罗斯,有一句极为生动的话在西方流传:撕下一个俄罗斯人的脸皮,你就会发现一个鞑靼人。
第三,蒙古人的统治时期,并没有能使留里克王朝的统系完全断绝。就比如我国历史上的南宋,虽称臣於金国,但我们仍会以南宋为正统。南宋不灭,不会以蒙元为正统。南明能延续,就很难以满清为正统。而莫斯科公国为留里克王朝的支系,并终结了蒙古人的奴役统治,自然就延续了留里克王朝的统系。由于蒙古人征服俄罗斯期间,俄罗斯正处於王公割据的封建状态,而使得蒙古人很难彻底摧毁俄罗斯的社会结构。诸罗斯公国实则是以国家的状态而臣服於蒙古的统治,故使得俄罗斯原有的社会统治结构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战争有多可怕?
战争就是一个国家或数个国家同盟与另一个或多个国家因为政治理念,宗教信仰,民族矛盾,领土纠纷等各种原因走到关系不可调合之后,采取的你死我活不死不休阶段的表现。
直到另一方接受自己的条件或占领其领土,打垮其政府为目的的行为。
其实战争行为也等同于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交战双方为了战略目的,无所不用其极,丧心病狂的屠杀,强奸,掠夺,为了更高效快速的杀人,不惜一切的开发杀人利器,强国欺压弱国,大国吞并小国。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交战双方大规模火拼四年,战争双方为了夺取胜利,相继开发出新式武器,如毒气弹,远程火炮运用,坦克的出现,几十个国家交战,伤亡合计3000万人,以凡尔登战役为代表的战场惨状,掩埋的尸体未完全腐烂,大炮又将尸体翻出,来回反复,尸臭熏天,士兵尸体爆露于外,其惨状令和平时期的我们不忍直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更上一层楼,由于热武器型号更多,杀伤力更大,致死手段更极端,,特别是火炮威力,每一次炮火覆盖之下,都有无数花样年华的青年被炸的粉身碎骨,失踪的士兵大部分都属于尸骨无存了,文字虽能表述其惨状,但如果你的战友在你面前遭遇不幸,你的体会才会真正伴随终生。
战场地域更广阔,参与国家更多,死伤人数将近上亿,为了杀人将人性的恶发挥到极致,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七三一人体试验,到核武器诞生,其间的暴行将人类有史以来最极端的恶释放的淋漓尽致。
回首战争,珍惜和平,若想天下太平,唯有自立自强,能战方能止战,要想历史不重演,必须强大自己,同胞们,我们共同努力,不能一雪前耻,也绝不能让战火染及故土,加速建设国家,打造无坚不摧的利器,人自然不敢犯你,你弱小别人必然来吃你,试想,如果可以,谁愿意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欢迎看到的朋友点赞关注,文笔拙劣,多多指点,你们的支持是我码字辛苦的动力。!!!!!!文,刘懂园
将阻止阿军对亚美尼亚境内发动进攻呢?
俄军进入纳—卡地区是有底线的:土耳其—阿塞拜疆联军不能切断亚美尼亚—伊朗边境;土—阿联军不能侵略亚美尼亚本土;
1996年,俄罗斯与亚美尼亚签订的军事协议,俄罗斯在亚美尼亚驻扎三个机步团和一个坦克营、空军有一个米格29中队、两个军事基地配套S300防空系统,它们分别部署在首都埃里温、久姆里。
因此,俄军出现在纳—卡地区不足为怪了:它们以地区维和部队/反恐名义进驻,遏止土—阿联军的疯狂进攻,保卫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安全。由于土耳其将叙利亚恐怖组织的无国籍恐怖分子派往纳—卡地区作战,俄罗斯本土已经受到恐怖主义威胁:车臣反俄分子从土耳其雇佣军占领地带渗透进入车臣,它们与俄罗斯内务部发生冲突。而最让俄罗斯感到不安的是:美国的爪子伸进高加索——土耳其为它打开了俄罗斯南大门——无论如何,俄罗斯都不能将软腹部交给美国的代理人!所以,俄罗斯干了几件事:暗示伊朗出兵直接干预纳—卡战事。而伊朗军出动革命卫队、装甲旅等精锐部队部署到亚—伊边境,军事顾问团也进驻埃里温——对土耳其发出严厉警告!此外,俄罗斯对叙利亚境内的亲土恐怖武装骨干、训练营、交通设施、武器仓库等进行空袭,彻底消灭土耳其雇佣军的底牌;最关键的就是:俄军出现在纳—卡前沿,如果土—阿联军贸然进攻俄军驻守地区,那么,亚美尼亚境的俄罗斯军队就师出有名!面对俄罗斯布下的"军事大迂回——政治调停"策略:土—阿联军再也不能肆意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