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士2中文变态版,你玩过剧情最好的RPG游戏是什么?
最为RPG完美主义者,我也曾经写过类似的介绍。要说剧情,那是RPG游戏的灵魂,看你的问题说了DQ11,那应该是偏日式的RPG系列了,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无可辩驳的几款游戏吧。
要说日式RPG剧情,我首先想到的是《英雄传说》系列,包括卡卡布三部曲的《英雄传说3:白发魔女》、《英雄传说4:朱红之泪》、《英雄传说5:海之槛歌》;以及轨迹三部曲的《空之轨迹》《零之轨迹》《碧之轨迹》《闪之轨迹》,这里明明是三部曲,为什么是四个轨迹?因为《零轨》和《碧轨》讲的是一个大故事,但又不像《空轨》一样按照FC、SC、3rd来分,所以就单独列出来了。
先说说卡卡布三部曲,按时间顺序来玩的话应该是,4、5、3,即使到目前为止玩了这么多游戏,我也觉得卡卡布三部曲无论是世界观还是剧情都是最好的,因为通关之后,它给我的空虚感是最强的,很长时间都找不到相似的作品来填补那种惆怅。当玩到5的后期,很多时候我都在感慨——一款游戏居然能把剧情做到这种地步!这么好的剧情居然不是影视作品或小说,而是游戏,该说是幸运吗?
再说轨迹系列,轨迹系列剧情依然超棒,但相比卡卡布三部曲还是有些逊色。但卡卡布三部曲显然是被不太精美的画面耽误了,而轨迹系列则无处不散发着大作的气息。轨迹系列的世界观实在太庞大了,剧情实在超长,但却一点不觉得腻,必定是顶着《英雄传说》这个名号,剧情自然不会庸俗。轨迹系列都玩下来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你根本感觉不到,因为几部作品剧情紧凑得不像话,绝对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说完英雄传说系列再说说《龙战士》系列。这个系列主要说的是《龙战士3》和《龙战士4》两个作品。《龙战士》系列的世界观都大同小异,感觉就像是为“动漫”设计的,就是一部动漫作品,你可以选择拯救世界,也可以选择毁灭世界,回想你所经历过的这一切过程给你一个抉择的权利。和DQ一样,《龙战士》的制作非常的精细,细节把控相当出色,虽然主角从始至终没说一句话,但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它内心的声音。同样,通关以后带来的怅然若失,不断的让你思索世界和人生的价值,以及对游戏的无限赞赏。顺便说一下,游戏的主题曲非常好听,如果拍成动漫,直接拿来做OP或ED也会成为神曲。
再说一个欧美RPG剧情的巅峰代表——《巫师》三部曲。虽然不是日式的动漫套路,但却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现实感。巫师的剧情是原作者亲自参与创作的,可以说是小说的一部分,如果你不了解《猎魔人》这部小说,我建议你百度一下,因为它可是作为波兰国宝级的存在……其实翻译成“巫师”作为游戏标题并不准确,而“猎魔人”才是比较贴切的,好在除了游戏标题,游戏里面的内容翻译99%是准确且细致的。
《巫师》系列完美的呈现了猎魔人的世界,确确实实的让你感觉置身异世界,而你就是杰洛特本人,那种代入感甚至不输给《最后生还者》。虽然整体游戏的主线剧情并不复杂,但庞大的支线剧情设计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庞大。
说到RPG剧情,还有一个逃不开、避不掉的国产游戏,《仙剑》系列。从仙剑1的经典;2的试验;3的开拓;4的成熟,到5的商业化,抛开其他的不说,就说剧情的话,仙剑系列可以算是国产游戏中最强。拿仙剑四来说,仙剑四既是仙剑系列也是国产游戏剧情数一数二的,甚至可以和第一部媲美。要不是制作组经费不足,可能在这个作品上会延续更多蜀山的剧情,这部作品,无论是从主角的情感处理,人物的刻画都是完美无瑕的,四个主人公四个独特性格,少一个都可能觉得可惜。特别是男女关系上,友情,爱情都是陪伴中萌发的,让玩家体验的很自然,尤其是游戏到了即墨的那部分,放花灯的情节可能很多人都把这个单独放一个档,愿这个快乐的时刻永存。
另外再说一个比较冷门的国产游戏《天河传说》,游戏基本没有任何宣传,但游戏品质和剧情真的甩大多数国产游戏几条街,甚至不输一些日式RPG作品,就是这么强!可惜这款游戏很快就沉寂了而没有被人所知,制作组也已经各奔东西不知去向,十多年前认真做游戏的人没有赶上好时代,如果在现在这个独立游戏井喷的环境下《天河传说》一定能成为RPG的代表作品……
以上是我能想到值得介绍的游戏,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很多人都提到了《重装机兵》,但我真不觉得它剧情好,只是带来的欢乐比较多罢了。要说剧情的话,以上的游戏相信没人能质疑!
如果虎式坦克被德军大规模生产?
【一方面虎式坦克是厉害但不是无敌,攻击力强装甲厚,但是灵活性差故障多维护难。另外一方面,德军已经在大规模拼命生产,然而盟军也在升级武器,虎式坦克优势开始削弱,另外盟军轰炸德军兵工厂,也让德军坦克生产数量被限制在一半左右。】
《狂怒》是2014年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战争片,发生的时间是在1945年二战结束之前,电影当时未播先火,很多的战争片迷万众期待,最大的原因就是“真实性”。
这部电影当初宣传的两个“真”非常吸引人,一是事件真实,大部分的事件都有原型;二是道具真实,里面出现的坦克都是从博物馆借回来的真货,其中德军的虎式坦克全球只剩下不到10辆。
然而电影上映之后,豆瓣评分只有7.9,按理说这个分数也不算很低,但是相对于这种级别的战争大片,就显得有点低了。还有网友评价这部电影能媲美国内的很多神剧,一辆不能动的坦克,几个人就那样挡住了一个营的进攻,显得德军的智商偏低,个人英雄主义太过。
然而最后一段夜战的原型,比电影里更神狂怒的制片提到过,这一段的原型是奥迪·里昂·墨菲。
奥迪的连队当时被派驻在法国的重要军事据点,墨菲的部队中有128个人,但大部分都是伤兵,能作战的只有19个,还有两辆M10坦克歼击车。墨菲让同伴后撤,一个人用电话指挥后方的支援火炮,攻击面前的6辆虎式坦克和2个加强连的步兵,受到打击的虎式坦克撤退后,他使用M2卡宾枪对着蜂拥而来德军扫射。
弹尽之时,他站在被虎式坦克击中后燃烧的M10坦克歼击车上,用12.7mm口径的M2重机枪对德国步兵开始扫射,2个加强连的德军在猛烈的火力覆盖下寸步难进,而奥迪的腿也被击中受伤,但他依然单手开火长达一个小时之久。
二战期间,奥迪最牛的就是这次单挑6辆虎式坦克,21个月里他一人杀伤240个敌人并且俘虏大量德军,服役期间被授勋33枚。
奥迪也被称为二战美军最强单兵,也是美国队长的原型。
所以这样对比一下,其实《狂怒》的结果还不算很夸张,但是难就是难在怎么把这个事情拍得真实起来。
虎式坦克到底有多神在《狂怒》里,盟军说起虎式坦克都有点谈虎色变,它到底有多牛?
虎式坦克是德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一种重型坦克,号称正面无敌,当时它前装甲厚度达100毫米以上。在电影里就可以看到,那辆虎式坦克多次中弹,但是像没事儿一样。据说美军的对阵思路是8到10辆谢尔曼坦克能KO一辆虎式坦克,从这个角度就知道虎式坦克已经接近战略武器的地位。
当时还有一种叫虎式坦克恐惧症,就是当时这种具有绝对优势的装甲武器出现在战场上,造成了盟军的恐惧。甚至有人传说这种坦克的装甲可以自我修复,跟未来战士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质疑电影真实性的原因,电影中有一段,三辆谢尔曼对阵一辆虎式,结果三辆车一排前冲。如果虎式坦克不离开自己的掩体,一个一个瞄准轰,三辆谢尔曼被秒的概率很高,所以这个过程显得太儿戏。
不过虎式坦克也不是真无敌,既然是重型坦克,在速度和灵活性就不足,到了战争结束前,其实盟军的坦克已经进行了很多的升级,没有像以前那么容易被虎式坦克击中。所以如果虎式坦克真的像电影里那样傻傻地往前冲,确实是自己找死的行为,相当于把自己的弱点暴露。
虎式坦克这么厉害,大量生产不就完了,为什么德军还是败了?虎式坦克在战场上露面之初确实很厉害,但是对手也不是傻,盟军的坦克也在不断做升级,到了战争后期,它的优势已经被逐步削弱。而到了战争后期,特别是苏联的IS-2重型坦克生产出来以后,优势基本不复存在,只是对阵一般坦克还是有一定优势。
其次坦克并不是唯一的重型武器,还有轰炸机啊。当时的英美轰炸机着重轰炸德军的兵工厂,也极大限制了虎式坦克的产量。
电影的深度其实才是硬伤其实这部电影作为一部战争片,就真的是一部比较简单纯粹的战争片,没有太多能直击人心的东西。新兵诺曼的视角,战争中德国人的视角,美军杀战俘的一幕,最后诺曼在车底下被德军发现却被放过的设定,在我看来都是满满的套路,而且都是点到为止。
甚至战争的残酷性,都是淡淡的,也许因为拍摄选择的是整个二战即将结束的小规模战役的关系,惨烈程度有限。
全剧最精彩之处是发生在30分钟左右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最精彩的地方不在最后,毕竟个人英雄的SHOW TIME我们都看太多了,反而是电影在30分钟左右,唐接到任务去救援伤兵的一幕。坦克在前开路和挡子弹,步兵紧跟其后,伤兵看到自家坦克一个一个滚到坦克后方集合。相信这一幕不少人都是第一次看,原来坦克和步兵之间协作是这样的。
这一幕真实又有趣。
结语《狂怒》故事深度一般,战争场面也一般,细节的真实性还被质疑,难怪电影的评分不高。可能唯一值得致敬的是电影里道具的真实性,比如你可以见识到真正的虎式坦克!
欢迎关注十三,一起盘盘娱乐!
你见过最性感的电影女演员是谁?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我见过最性感的电影女演员是斯嘉丽·约翰逊。
必须得承认,有的人就是为聚光灯而生的。
论容貌,丹麦波兰混血,像是上帝亲了一口的苹果;
论天分,舞台处女作就跟四提奥斯卡(包括编剧)的伊桑·霍克飙戏;
论激情,她说她心里有团火,从3岁的时候就在烧了。
96年的时候,她出演《曼妮姐妹》提名美国独立精神奖,被媒体称为“The new hot thing”。
新鲜,又火热。
反倒她本人听了,没那么高兴。
一旦成为了“小鲜肉”,就有可能过气成为老腊肉,这我可不喜欢。我只想专注于表演。而那一年,她还只有12岁。
12岁,看看人家说出来的话。
条姐真的只有汗颜。
长大,发育。
这也是童星们普遍面临的尴尬问题。
有的被吐槽“长残”。
有的戏路被锁死。
斯嘉丽很幸运。
老天收走了她的童真,又给了她另外一样武器。
她也很懂得利用。
17岁拍科恩兄弟《缺席的人》,饰演一个外表清纯、内心放荡的怪萝莉。
她主动跟科恩兄弟提出来,把裙子拉高一点,再高一点。
让角色的冲突鲜明起来,让片子的黑色基调蔓延出来。
美貌。
以及渐渐到来的,性感。
有层次的性感。
19岁,斯嘉丽主演了两部电影。
这个时候的她,像是还没熟透的蜜桃。
这个时候,她选择两扇窗户来表演——
手,和眼睛。
《迷失东京》里,她是一个悲剧色彩的少妇。
孤独,凄切。
丈夫长期不在身边,即便在的时候也是感情麻木。
却在见到前女友的瞬间,莫名焕发生机。
丈夫像炫耀战利品一样,把斯嘉丽搂在怀里。
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把那只环绕在脖子上的手拉开。
尴尬,又疑惑。
凝视着真正心动的人。
如水的目光,极力克制。
但上挑的眉眼,还是出卖了内心。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里,她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佣。
一出场的扮相,肤色雪白,就连眉毛都是白色的。
像一只珠圆玉润的瓷瓶。
圣洁。
但很快又跌进市井。
在屠夫的肉铺,她比谁都懂得讨价还价。
面对无理取闹的雇主孩子,她一个耳光就打了上去。
“瓷瓶”破了。
但灵气都流出来了。
和男友的第一次接吻,浓稠又热烈。
她想伸出手,环在男友的腰际。
但最终,却又收回来了。
那是不安全感,以及对于未来的恐惧。
但当她见到画家雇主的时候,恐惧瞬间被放下了。
眼神的追逐,喘息的起伏。
成了禁忌的品尝。
高级情色。不靠裸露,靠人物之间的化学反应。
高级表演。
老戏骨科林·费斯盖戳认证的:
像她一样生动真实的演员,能给你太多太多。两部电影,让斯嘉丽站上世界舞台。
同时,“蜜桃”也慢慢绽开。
五官深邃、唇珠丰润。
你看到这件武器的杀伤力,在肉眼可见地增强。
她更大胆。
身陷丑闻,索性全裸出演文艺片。
在《唐璜》里面,完全化身欲望的缪斯。
当男主的手划过身体曲线的时候——
说实话,谁不想成为那只手呢?
合作3次的伍迪·艾伦评价她——
斯嘉丽在灵魂深处有玛丽莲·梦露式的性感,那是一种丰腴的美感,艳丽四射、难以直视、诱人犯罪。2009年,她被《Glamour》评为“全球十大性感女星”。
也难怪,NBA巨星杜兰特会“想喝她的洗澡水。”
说真的,我想很多人都理解杜兰特为什么会这么说
接下来的故事就熟悉一点了。
2010年,她在《钢铁侠2》中亮相。
你看她俯身钻进拳击台的样子。
眼皮微垂,红唇翕动。
摆明了危险,却让人难以抗拒。
钢铁侠的管家哈皮不信邪,非要和黑寡妇比划比划。
结果,就被她使出了经典的剪刀腿。
一招,人头落地,干脆利落。
这一场戏,是“黑寡妇”的正面写照。
但,却是斯嘉丽的“背面”——
在拍摄漫威电影之前,她从未经过系统的锻炼。
可这一次,为了几十秒的戏份,她苦练了2个月。
她说,如果请她来只是为了摆几个美美的造型,用吹风机吹吹头发做做样子,那她就不演了。
有人说,超级英雄不也就是健健身塑塑型,要什么演技?
那是他还没看到黑寡妇的背面。
《美队2》,黑寡妇和队长挤在门口,述说着往事。
仔细看寡姐的脸部表情。
上半张脸保持松弛,没有一丝的纠结和痛苦;
下半张脸,嘴角向左上角撇开。
一个人物,被共存的两个表情割裂开来。
过去的,麻醉了,沉进心底。
剩下的,是自己爬出回忆残骸的骄傲。
像是诉说着别人的故事。
她把信任给了队长。
又把脆弱给了班纳。
条姐曾聊到过,《复仇者》4部,有一个逃不开的命题——
找寻自我。
每位超级英雄都是。
他们把脆弱放在一起,并且为彼此保管好。
作为初代唯一的女性,黑寡妇成了粘合剂。
就拿《复联2》里举锤子的那一段来说。
当所有的大男孩们都想拼出个高低,看看谁能把喵喵锤举起来的时候,她站到一边:
这可不是我该干的活。学会了温柔,也放心把后背交给自己的同伴。
《美队2》国会山听证的时候,黑寡妇受到了质疑。
关于她的,关于复仇者的。
她也只是笑笑。
在这一刻,她终于有了力量,和自信。
那是在打斗能力之外的力量。
叫做家人。
所以。
与其说是黑寡妇成就了斯嘉丽,不如说斯嘉丽成就了黑寡妇。
《复联1》导演乔斯·韦登就经常在片场感叹:
她的演技真的好到让人目瞪口呆。当然,《复联》对斯嘉丽的影响也不小。
显而易见的,从“十大”变成“唯一”。
还是好几个唯一。
两次被《时尚先生》评选为“全球最性感女星”;
美国影史上票房排行榜前十位中唯一的女性;
唯一一个仅凭声音出演就拿到罗马奖影后的演员。
以及现在又多了两个,中国票房史上第一个破百亿的女演员,第一个破百亿的外籍演员。
在《她》里,她是开启了情感的人工智能。
没露面,也不需要露面。
烟嗓一响起来,你能感觉到她在你耳畔的呼吸。
像是一阵香甜的微风。
从此,她得到了新评价——
“声音也要打码的实力派”。
如果说性感是一本书,她一定翻到了最后一页。
然后,提笔写下了一句话——
性感,并不一定等于距离感。
也可以是起床时撩动你鼻头的发梢。
说句实话,美人不少。
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但,少有通透。
老天爷是发给了斯嘉丽不错的筹码。
可难的是,她一刻也没有松懈。
反倒是拿着把这些筹码都扔出去,换回了最大的收获。
很多人受不了《复联4》对黑寡妇的处理。
甚至不给她安排一场体面的葬礼。
我也是别扭了一阵。
但转念想想,一个彻底的结束,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戏外的也是。
目前,斯嘉丽的团队正在争取《黑寡妇》独立电影制片人的位置。
如果能成,她将有望成为好莱坞影史票房收入最高的女明星。
故事还没讲完,条姐还在期待。
尤其是,那段布达佩斯的故事。
世界上的女演员比斯嘉丽约翰逊敢脱的很多,但是能像她由内而外既散发着性感又这么有演技的演员确是就此一个,别无分号。
部队的新兵训练有多猛?
哨兵小虎第892条回答。
大多数人认为新兵连的训练“猛”,体现在其“体能训练量之大、训练强度之苦”上!其实不然,小虎认为这个“猛”,主要体现在“变”上,因为改变带来了痛苦,因为改变的太快,所以太猛了!因为要改变的内容太多,所以“又猛又苦”。
小虎认为新兵连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前在家里睡席梦思,一个人间卧室,有个人空间。当兵后就只能睡高低床,七八个一间宿舍,几乎没有私人空间!
以前饭点不吃饭,你妈还能给你热热,或者楼下点个外卖,现在饭点不吃饭,恐怕就不是等下顿那么简单了,你必须为不按时吃饭接受惩罚!
以前衣服脏了,脱下来,堆上一堆回家洗,现在能找个安静的时间自己洗衣服都觉得生活无比美好!
以前从很少想父母,想女朋友、兄弟了就视频、开黑,现在脑子里全是父母对自己的好!想视频、想开黑?恐怕连想的时间都没有吧!
……
生活环境突然从一个懒散、自由的环境,变为事事掣肘、时时受约束。有时甚至认为原来最基本的诉求都得不到满足了!这个改变的“猛”,才让你觉得最大的“不适应”!
二、作风纪律的改变。以前晚起床半小时很正常,现在赖床一分钟你试试?你恨不得每天早起一小时来叠军被!晚上还想再玩半小时手机?恐怕熄灯号想的那一刻你已经沉睡了!
班长的命令要绝对服从,不要你以为,只要班长觉得,那就是命令!即使质疑、不服也必须要执行!
任何时候,只要想动就必须打报告,并得到授权才能动!就连上个厕所也要受到约束!
……
纪律上突然从以前可以想怎样就怎样变为任何事都必须得到许可!作风上说一不二,雷厉风行,再也不能散漫、自由!就仿佛进入了制度的牢笼,在有限的空间内磕磕碰碰!
三、体能训练的改变。军训时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甚至还必须站出汗,再也不是痒了挠挠,湿了擦擦,虫子飞脸上了也不能动!练的就是新兵的毅力!
早上一个三公里,晚上一个五公里,刚跑完百米,又是鸭子步和蛙跳,每天累的那动哪疼,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这锻炼的是新兵的体能耐受!
齐步、跑步、正步,踢腿要定位,摆臂要定位,又得射箭又得闪电!而且还必须整个排面统一协调,练的新兵的标准和统一意识!
……
再也不像健身时随便跑跑,累了休息,渴了喝水。新兵的训练练的就是耐力、韧性、标准、统一、协调。
总之,小虎认为,新兵的训练“猛”就在于其需要不断的去适应,不断的去服从,不断的去遵守,直到潜移默化,直到顺其自然!其猛在于其面对改变突然的猛,而不在于其本身的训练有多么超越极限!事业单位的工勤编人员有没有发展前途呢?
事业单位的工勤编人员,与管理岗位、专技岗位的人员比起来,可以用“饭碗很牢,工作轻松,地位偏低,待遇稍差,提拔很难”这四句话来概括,
一、饭碗很牢
事业单位的工勤编人员也是有事业编制的正式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也是很稳定的,也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只要不犯错误,就可一直做到退休。其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与企业员工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优势,而且年底也象事业单位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可以领一份年终绩效奖。退休待遇也比企业员工好多了。可以说,这是一个现在已不多见了的、很多人羡慕的”铁饭碗“。
二、工作轻松
在事业单位工作,特别是一些管理型的事业单位,工勤编制大多用于安置一些文化程度偏低的人员,真正做技术工人的,从事技术工种的不多,都是做一些后勤打杂的活,或者送送材料,开开车之类的活,工作环境也很好,工作量不太大,工作难度不太高,考核指标几乎没有,工作压力不大。与管理岗位、专技岗位的人比起来,工作相对较松些。
三、地位偏低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技岗位的人员一般相当于干部身份的人员,而工勤岗位的人员则相当于工人身份的人员,在人们的印象中,干部是比工人地位高一点的。就好比干部就是当官的,工人就是当兵的。部队的军官转业后在事业单位可以安排到管理岗位、专技岗位,而部队的士官、士兵则只能安置在事业单位的工勤岗位。这也充分说明了两者的地位是有差别的,工勤编人员的地位还是相对来说低一些的。
四、待遇稍差
工勤编人员的工资相比于管理岗位、专技岗位人员的工资要稍低一些的,虽然说工勤人员可以晋升技术等级,但就算你晋升到了最高的技术一级(高级技师),你的工资还达不到副处的水平,也就是比正科稍高一点而已。与专技岗位相比,你就是到专技8级(中级职称岗位)就到头了,再也不能晋升了。而且,有时发绩效奖,工勤编的奖励系数总是最低的,与同龄人比你领的绩效奖大多是最低的。不过你的工作轻松,在单位又是少数人,提意见也不会被采纳。
五、提拔很难
虽然说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技岗位、工勤岗位三种岗位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但很少见到有人能从工勤岗位转到管理岗位的,除非工勤岗位的人能考上职称。在管理上,工勤编的人员是人社部门管的,管理岗位、专技岗位的人员作为干部,可能是由组织部门管理的,提拔担任事业单位的领导职务也是从管理岗位、专技岗位的人员中选拔的,不会从工勤岗位的人员中选拔。如果你是事业单位的工勤编人员,提拔是不会轮到你的。
综上,事业单位的工勤编虽然与管理岗、专技岗人员比地位偏低、待遇稍差、提拔很难,但职业稳定、工作轻松,与其他工作相比,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以上是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