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警长摩托赛,你还记得没有手机的日子里你是怎么过的吗?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是80后。记得小时候经常玩得游戏很多,我们的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
却依然玩得很开心。
翻花绳
用手指简单比划两下,
就可以翻转出许多的花样:
金鱼、钱包、各种网状、一朵花......
很神奇有木有!
跳皮筋
女孩子的最爱,
一放学就像脱缰的野马,
跳到天黑也不舍得回家。
抓石子儿
小伙伴们席地而坐,
先抛一个石子,再抛两个……
眼睛和脖子,
不停地随石子抛上落下摆动。
拍香烟牌
谁拍得翻过来了,
就可以得到对方的香烟牌,
就算手拍疼了,拍红了,也不在乎。
跳格子
在地上画个“房子”,
单腿双腿跳一下午都不累。
弹玻璃球
玻璃球撞来撞去,
最受男孩子们的喜爱。
丢沙包
自己用碎布、针线缝成,
用细沙塞满的沙包,
就是我们的强有力武器。
瞎子摸人
“来抓我啊,抓我啊......”
斗鸡腿
咳咳,
这可以说是最“礼貌”的比武方式了,
单腿膝盖就能决出胜负。
跳山羊
简单粗暴,
卯足劲,
一二三,跳!
老鹰捉小鸡
“小鸡们”吓得左躲右闪,
尖叫声从头到尾都不断,
“啊,啊,快跑!”
抓迷藏
想尽一切办法,
找到藏身的地方,
心里默默窃喜:你肯定找不到我的。
木头人
不敢动,
甚至,不敢呼吸......
钓鱼
一根竹竿,
一条两毛钱的鱼线,
蚯蚓自己挖,
再带个塑料桶,
一钓就是半天。
摘野果
每天爬上爬下,
田间飞跑,捉虫子,采花,
上山摘野果。
东西南北
小时候老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
现在你还会折吗?
抄歌词
手抄歌词本,
一字一句写下来,
每一本都写得满满当当的。
小人书
文化宫门口,
花几分钱,
租小人书,
坐在小板凳上,
津津有味一看就是个把小时。
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还恍如昨日,记忆犹新。
那年,
我们没有电脑和WiFi,
书包还没有那么重,
小伙伴一起围在黑白电视前,
看西游记、黑猫警长、葫芦娃、小龙人..……
那年,
我们没有冰箱,
炎炎夏日,
吃着几毛钱的大雪糕,
或是自家种的西瓜,
嘴里凉丝丝,心里甜滋滋。
那年,
我们很难看到汽车,
大家骑着自行车玩耍,
三三两两,你追我赶,
在大马路上撒了欢儿地“狂飙”。
那年,
我们没有钱,
三五成群嬉戏游玩,
一根绳子,几块石头,
就可以玩得酣畅淋漓。
那年,
我们什么都没有,
大街小巷四处跑,
但我们不觉得苦,
我们记住的只有快乐。
现在的小孩子,
虽然人手一个ipad,
手机玩得比我们还溜,
但他们的童趣、笑声也少了很多。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
小小年纪就拥有了全世界。
为什么黑猫警长只拍了五集?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啊!满满的正能量!
近日一则题为“《黑猫警长》只放了五集就停播,背后的故事让人心酸”的知乎日报在网上热传,激活了70后、80后的回忆。
在1987年播出的《黑猫警长》第五集片尾,黑猫警长最后举枪逐字打出“请看下集”的字样。然后,就没有下集了。于是许多小朋友不禁耿耿于怀到现在:为什么当初只有五集,然后就停播了?
其实然后,比《黑猫警长》更长、更完整的《葫芦兄弟》来了;然后,国门打开,好看的欧美日本动画片进来了,《忍者神龟》、《灌篮高手》的热血盖过了国产动画的风头;再然后,当年等着《黑猫警长》下集故事的孩子们长大了,甚至很少再看动画片。
可是,当“请看下集”这个情景被重提,许多人突然发现童年的记忆缺失了一块。而知乎上对于这个问题的一则热门回答,更是激起不少网友的同情和愤慨。
那么,观众没看到第六集真的是因为知乎日报上说的《黑猫警长》导演戴铁郎突然被通知退休吗?是因为美影厂人事斗争,“那个年代人心险恶”吗?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采访了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期先后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的严定宪、常光希,以及《黑猫警长》的制片主任印希庸。因为戴铁郎先生家庭状况的原因,其好友印希庸代其婉拒了采访。
童年偶像,帅!《黑猫警长》的诞生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的《黑猫警长》是中国动画史上第一部成系列的动画片,在这之后木偶片、剪纸片都出现了系列化,《葫芦兄弟》、《阿凡提》等系列动画片应运而生。
作为动画系列片的“先行者”,1984年开始创作《黑猫警长》的导演戴铁郎在艺术创作上是公认的“领先”。
84版《黑猫警长》的制片主任,戴铁郎的好友、学生印希庸说,戴老本身是个很洋派的人,他本身是归国华侨,“当年他拍《黑猫警长》的时候我印象很深,他一手吃面包,一手就着冰激淋。”直到现在85岁了,还喜欢喝冰可乐、喜欢吃面包。当时想把《黑猫警长》做成系列,就是想引进他在外面看到的不同于传统的观赏形式,那时系列片在国外已经很流行了。包括黑猫警长时尚的服饰造型、在当时充满想象力的武器设计,都反映了戴铁郎的“超前意识”。
不过,在知乎热帖中被重翻的“旧账”提到,84版《黑猫警长》的制作从一开始就不顺利。
在美影厂大多项目都由厂里分配下发给导演的“计划制片”时代,戴铁郎做《黑猫警长》全凭自己的一腔热情。他的创意上报后没有得到厂里支持,于是自己改编剧本、设计场景。
1984年,戴铁郎启用了很多刚刚进厂的年轻人,大家花了10个月做出了两集动画片,在内部放映后却被叫停了,理由是:“里面打打杀杀,不符合传统美学,里面的科学道理也没有什么艺术性。” 直到一年半以后,一位北京总局的领导看了,觉得不错;一些小朋友试看后,反响也很热烈。在不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黑猫警长》才得以播出。
因为播出后效果很好,又加紧制作了三集,在1987年播出。
1984年,《哪吒闹海》的导演之一、《大闹天宫》的动画设计严定宪,接替首任厂长、动画大师特伟担任美影厂厂长。严定宪上任后提出了几项改革宗旨,其中一项就是“发展系列片”。
严定宪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最早美影厂做的动画片和科教片厂做的新闻纪录片,都是国家买断后搭载着院线里的故事长片一起放的。
到了1980年代中期,院线逐渐转向市场,为了更紧密的安排排片场次,故事片不再搭载短片播放,动画片需要另谋出路。而电视的普及,电视台对动画的需求则要求系列化,熟悉的人物、连续的故事有助于创造更高的收视率。因此,在院线“火”过一轮之后,《黑猫警长》又通过电视继续影响了更多80后的童年。
严定宪表示,当时《黑猫警长》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系列,社会反响和观众基础又好,而且基于当时厂里提倡做系列片对接电视台播放的需求,种种现实条件都不可能不让《黑猫警长》继续拍下去。“我记得当时就没有后续的剧本提交上来了,如果有新的剧本来,应该还是会继续拍下去的。”
至于没有给戴铁郎搭班子,让他自己建组拍《黑猫警长》,严定宪解释说,“80年代恰好处在美影厂影片制作模式的转型期,在那个阶段里,许多新的制片模式都开始试水,导演也比过去有了更大的自由可以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在那个阶段里,一些特殊的完成影片的方式都是有可能的。”
严定宪告诉记者,其实当时每个导演手里都有自己的片子,且无论出于“文人相轻”或者其他原因,彼此之间都很少会去谈论别人的影片,因此,当《黑猫警长》还处在创作期时,这样的作品在美影厂是什么样的地位他并不清楚。
“我个人对这部片子印象很深的一点是,有一次我去儿影的放映厅看这部电影,当片头主题曲开场,全场的小朋友都跟着一起唱起来,我觉得,这确实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片子。”说话间,严老还自己哼唱了几句“啊啊啊,黑猫警长!”
独特的片尾风靡全国却没得过奖
1987年,《黑猫警长》拍到第五集,原著的内容都拍完了,新的内容戴铁郎不是没有想过,但因为做这个动画积累了诸多“不开心”,所以没有下一稿的剧本出来。按照那则知乎热帖和印希庸的说法,戴铁郎在美影厂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长期坐冷板凳。
据印希庸透露,戴铁郎当年灰心的原因之一就是《黑猫警长》空有社会反响,但没什么奖项,也很少走出国门。
美影厂当年是中国电影的“创汇大户”,因为动画片的政治因素比较淡,所以成为出口最多的片种,但风靡全国的《黑猫警长》几乎没怎么被出口。印希庸说:“这个片子那么走红,老百姓那么认可,可是从来没有得过什么奖,厂里压根就没有上报。那个年代不是今天看市场的年代,奖项在老一辈艺术家心目中还是有分量的。可是当时厂里根本就没把这部片子往上报。戴老另一部获得意大利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总统银质奖章的动画片《我的朋友小海豚》,也是阴差阳错之下误寄而得到的。”
无法得到应得的荣誉令戴铁郎灰心,因此在制作《黑猫警长》第五集的时候,他曾企图下“杀手”,让黑猫警长把反派“一只耳”打死,让故事彻底完结,还是印希庸拦住了戴老,让他“留个悬念”。
至于令观众们念念不忘的“请看下集”,印希庸说只是惯性地使用了之前几集的片尾。“以前所有的动画片片尾都是一个形式,就是一个大大的‘完’字。我们想玩出点新意,不要用‘完’。结果这个片尾给大家的印象很深。”
对于评奖的事情,《雪孩子》的动画设计、1980年代后期任美影厂厂长的常光希,透露了当时厂里送选出口和评奖影片的一些考虑,“从出口来说,它(《黑猫警长》)和大多数美影厂出品的作品不同,并不是一个特别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东西,科普性比较强,但艺术性并不是阳春白雪的那一类。而且它作为一个系列片,更新潮,但在评奖方面并不是太符合那个年代单集影片评奖的一些规范。”
常光希说,厂里出于一些客观情况的衡量,而且那个时候还是集体主义至上,可能忽略了戴老本人的一些感受。
“一只耳”当年差点死翘翘
退休导致没有第六集?
而按照网上那个热门知乎问答的说法,《黑猫警长》没有第6集的最大原因是“因为那一天——戴铁郎先生的原话:‘那天我被叫去人事处,他们递给我一张退休证,说我年龄到了,该退了。那一瞬间我愣住了。醒过神来后,我一句话没说,拿了退休证转身就走。’”
关于这一点,印希庸表示网传有“断章取义”的成分。根据澎湃新闻记者调查,《黑猫警长》并不是戴铁郎在美影厂的最后一部作品,他在1990年代初期还编剧、导演了《森林,小鸟和我》、《警犬救护队》等。
戴铁郎是61岁退休的,确切退休时间是1991年9月。印希庸说,“他是拿到退休证7天就‘滚蛋’,其他人哪有这个速度,都会再留一阵的。”
对此,严定宪表示当时自己并不清楚个中缘由,但他认为无论是哪位领导的决定,既然是到了退休的年龄,就应该“给年轻人腾位置”,“美影厂是国营的制片厂,每年只有700分钟的固定配额,整个美影厂有近30位导演,新毕业的不少年轻人分配到厂里干了好多年还没机会独立指导影片。虽然今天我们也承认用年龄限制导演的创作是不科学的,60岁其实正是一个导演成熟的时候,他也完全有创作的能力,但是考虑到当时体制的现实情况,作为老同志,我认为戴铁郎不应该有那么多怨言。我也是60岁退休就不让我做片子了,我心里也有很多不舍啊。”
关于退休,多年来戴铁郎还有一块心病,除了不能继续做《黑猫警长》外,是他觉得自己完全符合离休的条件,但厂里却只给他退休的待遇。(注:离休是中国针对已退出工作岗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设立的一种较优越的社会保障措施,也是涉及干部政策的一项制度。)
“他(戴铁郎)从小就是红色家庭出身,有在香港活动过。不过因为父亲从事地下工作,中途断了线,有一段时间被雪藏,工作无法坐实考证,离休干部的待遇就此无法落实。”印希庸为戴老打抱不平,“上影厂的前身天马美术制片厂当时是共产党的外围基地,后来整个厂的职工都是离休待遇,连望风的小弟都是。戴铁郎11岁就开始背着竹筒送情报,在海外也帮父亲做过不少地下工作。说他不符合离休条件,他心里怎么能平衡?”
戴铁郎前几年还在争取离休待遇,直到最近,印希庸说他才逐渐放弃了这个念头,打算“认了”。
印希庸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戴铁郎在美影厂的“不得志”早在《黑猫警长》问世前就一直如此。据悉,戴铁郎的父亲曾跟着潘汉年做情报工作,所以戴铁郎从小是许多当时大人物都认识的“红小鬼”。初进美影厂时,他也是一时风光,和他同班的几个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班同学的档案都是他一并带来上海的。后来因为父亲受到潘汉年问题的牵连,戴铁郎这个“红小鬼”成了“黑小鬼”,多年没有正儿八经干过特别重点片子的重要职务。而潘汉年直到1982年才得到平反,当时戴铁郎已经52岁了。但戴老始终没有放弃艺术上的追求,不然也不会有《黑猫警长》了。
戴铁郎退休时的厂长常光希表示对戴铁郎不满退休待遇也“略有耳闻”,“如果他(戴铁郎)真的是符合条件的,厂里应该通过一些努力让他得到应有的待遇。”
多少小朋友为这一幕哭泣过
《黑猫警长》的版权问题
关于《黑猫警长》停拍,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版权问题。严定宪表示,“原作的故事拍完了,后面原作者没有写出新的故事来,可能戴铁郎要再重新构思新的剧本,这其中的版权也有一些阻碍。”
印希庸则完全否认了这一说法,“那个时候完全没有版权这方面的意识。完全是胡说八道。”印希庸还透露,退休四五年后,戴铁郎和科教片厂曾经有过一次对《黑猫警长》后续的失败尝试,但当时失败不是因为版权的问题。
事实上,《黑猫警长》确实曾存在版权问题,并且是上海首例著作权纠纷案的主角。
戴铁郎那五集《黑猫警长》是根据诸志祥的同名作品创作的。据《新民晚报》报道,动画片《黑猫警长》每集都为诸志祥署了名,还支付了稿酬。但自动画片在电视台一炮打响后,美影厂和几家出版社合作,发行了《黑猫警长》的动画连环画,甚至还出版了连环画单行本,但这些都没有署名“原著人诸志祥”。文稿费及印数稿酬2.4万余元,尽数给了改编人戴铁郎。1987年6月下旬,诸志祥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认为上述行为侵犯了他的版权及署名权。经过调解,由戴铁郎赔偿给诸志祥2880元,诸志祥当庭撤诉。
年近70岁的诸志祥今年12月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透露,他当年实际写了100多个黑猫警长的故事,总篇幅达30多万字。虽然自己最终赢得了官司,但剩下的故事就再也没有机会走上屏幕了。据相关人士透露,当年导演戴铁郎已经准备着手编写、绘画接下来的《黑猫警长》,连动画片中的小动物形象都已经选好,却因为诉讼的原因,把稿子都撕掉了。
2010年,美影厂重启《黑猫警长》的大电影计划,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二部。第一部是根据戴铁郎那五集的内容整合的,所以导演署名是他。
《黑猫警长》的第二部,戴铁郎挂了个顾问的名,但具体创作交给了厂里的年轻人,没有过问太多。第一稿出来的时候,戴铁郎看过,并不算满意。目前,第二部《黑猫警长》依然在制作中。
多少小朋友当年被这个场景吓到过
热心网友为戴老征集玩具
说起戴铁郎近日再度获得网友们的关注,常光希非常感慨,“观众对于中国动画电影和老艺术家的感情令人感动。戴铁郎其实是比我高一辈的前辈,我们都很尊敬他,也听说后来他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感觉比较失落,跟厂里联系也少了。美影厂里的导演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机遇。有些人可能机遇不是很好,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这其中有环境体制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历史原因,美影厂有很多老帐,谁是谁非现在很难说清楚了。”
由于那个关于《黑猫警长》的知乎热帖近日在各个社交网站中传开,印希庸说自己已经接到了大量记者和热心人的电话。帖中提到戴铁郎非常喜欢黑猫警长的周边玩具,自己却没有几件的心酸,网友们自发发起了“给黑猫爷爷寄明信片和黑猫警长周边”的活动,令他感到欣慰。
印希庸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戴老现年85岁,爱人、女儿都已过世,唯一的儿子在三个月前健康方面也有了问题,由于儿子没有成家,如今一个80多岁的老人在料理50多岁的儿子,幸得儿子的同事帮忙料理。如今整个生活状况忙乱,不希望被打扰,也无心翻陈年旧账,所以印希庸帮他挡掉了一切采访。
说起对戴铁郎的印象,严定宪与戴铁郎曾是大学同班同学,后来又一起分配到上海美影厂。“当时的同学,个人有个人的性格和艺术偏好。戴铁郎一直就喜欢带有科技元素和色彩的东西。性格嘛,有时候很开朗,有时候又很内向,比较琢磨不定。”
常光希对“黑猫爷爷”的印象是,他年轻的时候更开朗活跃一些,年纪大了之后越发变得内向,不爱说话。“而且他的自尊心很强,可能有些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求求人也能帮他点忙,但他是不求人的。”
身为好友与学生,印希庸一直与戴铁郎保持往来,他觉得戴老是个很有童心的人,退休之后都依然关心年轻人喜欢什么东西,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而且戴老是个要强的人,不希望媒体把他的境况写得凄凄惨惨。
你心目中最喜欢的十部动漫是什么?
可多啦!10部太少啦!!千万不要错过啊!!!
1.《龙猫》2.《起风了》3.《千与千寻》4.《你的名字》5.《鬼灭之刃》6.《异度入侵》7.《虚构推理》8.《哈尔的移动城堡》9.《地缚少年叫花子君》10.《因为太怕痛就全点防御力了》
黑猫警长的口头禅是什么?
1、搬仓鼠把黑猫警长和其他警探都用笼子关起来了,一会上一会儿下,说让你们尝尝这上上下下的享受
2、黑猫警长追搬仓鼠,失去踪迹了,忽然发现一条羊肠小道:不走寻常路
3、河马偷吃红土,被警察追赶,它潜过了河,本以为可逃脱,没想到黑猫警长把摩托改成气垫模式,河马说:这年头,母猪可以上树,没想到黑猫可以过河
4、河马继续被追捕,裤子不小心被树枝钩走了,“呀,走光了!”
5、警察找到被树枝树叶遮盖的河马,河马说,“我不是河马”,警察问“你是谁?”答“我只是路过打酱油的”。问“你在做什么”,答“我在躲猫猫”
6、“我们来PK一下”
7、大象说:“一群傻瓜,造房还不如租房呢”
8、法庭上,猫头鹰法官对大象他们宣判了,河马说,大象不是死翘翘了嘛?
黑猫警长抓老鼠的故事?
一天,一只耳的老鼠去偷粮食,正好被正在巡逻的黑猫警长看见。 黑猫警长就去追一只耳,一只耳飞快地跑了。黑猫警长说:“站住,不然我要开枪了。” 一只耳在河边准备了一条船,它一跳跳到了船上,黑猫警长看见旁边有一根粗粗的树干,它就把树干放到水里,它就坐到树干上去追一只耳。一只耳看见黑猫警长要追上来了,拼命地划着小船。 结果,一只耳还是被黑猫警长带到了警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