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了大量的牛羊肉,十大值得囤货的食品?
1.方便面
方便面问世那么多年,就算价格越来越贵,也无法撼动其在方便食品中“神一般的存在”。
2.火腿肠
吃泡面,没火腿肠是没有灵魂的,当年在大学寝室,一人泡面,整个楼层都围过来的盛况真是怀念啊!
3.午餐肉
午餐肉可以视为火腿肠的升级plus版本,一罐300多克,远非小小一根火腿肠能比,吃起来才叫过瘾!
4.卤蛋
在我读大学的年代,经过我的反复观察,吃泡面时不但加了火腿肠,还加卤蛋,这样的同学每个月的生活费肯定很多。
5. 八宝粥
上面的方便食品,不是咸的就是辣的,来点舔的吧!八宝粥既能当甜品,又能当主食,偶尔吃一罐,回忆一下小时候春游的快乐时光,在疫情期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6.牛奶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牛奶作为早餐饮品,必不可少,囤货不能选低温奶,常温保存的利乐包是很好的选择,买牛奶,上海人比较喜欢光明这个牌子,200ml一盒独立小包装,喝起来很方便。
7.面包
面包+牛奶,这是很多人的早餐组合,懒人小面包可以常温保存至少6个月。
8.果酱
面包与果酱是绝配,而且果酱保质期一般都在18个月以上,每个口味囤一点蛮好的。
9.饼干
说起饼干,各位喜欢吃咸的还是甜的?要我选肯定是甜的,食品囤货我建议以高热量高糖分的为宜。奥利奥扭一扭泡一泡,大家都喜欢吗?
10.咖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喝咖啡的习惯,我反正每天都要喝,属于有什么喝什么那种,速溶、挂耳、咖啡豆我家都有,都囤。
场所码还有必要扫吗?
行程卡即将下线,那么场所码还有必要扫吗?
其实这不是有没有必要扫的问题,而是要求你扫的时候,你就必须扫,有人说这不侵犯隐私了吗?但在要求你扫的时候,是从整体统筹,为了避免更多人交叉感染,是为了大家健康着想才这么做的!
而后来全面核酸取消,行程码也下线,这就意味着人们逐渐放松也放开了,所以说,未来场所码应该就没有必要了,也不会再继续让你扫。
凡事多方面考虑,不要总用阴谋论的眼光去看待事情,毕竟这世界你很聪明,但不止你一个人聪明。你能想到的别人怎么想不到,别人想不到的你怎么就偏偏给想到了?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几个十年,其实也没有几十个三年,所以大家不妨想一想,等后面可以自由出行的时候,我们到底想去哪里?是觉得在一个城市努力工作更好,还是去不同城市旅居生活更好?
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是不同的,而选择没有优劣,只是根据这个人的价值观而定,所以也不用批判或者赞赏,这些不会因外人的评论而有所改变。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果将前面几年当做疫情的关键时期,那么往后应该属于后疫情时代了,因为人们还在囤东西,只不过从从前的囤货囤粮食,改为了囤抗原测试剂和连花清瘟。
有些防备意识当然是好的,只不过因噎废食还是不可取。随着大家对于病毒的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也会从早前的恐惧变为具体的认知。
说实话当我们只了解一个事物的外框架时,我们有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情愫反应,有可能是害怕,也有可能是恐惧,又或者是期待,但是只要你深入了解,看透了内里,你就不会对未知的还有想象,因为你已经了解了。
这也是为何我认为实际上根本没必要囤那么多连花清瘟的原因。药不是三餐,不能一下子吃,也不能总是吃。有需要的时候偶尔吃一点是对身体的保障,但也仅限于一点。
以前老人总说囤什么不能囤太多的药,虽然有迷信的因素,但或许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也总是被人们拿来口头提。
如果真的很担心,与其囤那么多药物,不如买点口罩外出的时候随时戴好,一星期出去徒步一次或者爬山看看风景,锻炼身体的同时,愉悦眼睛也愉悦了心灵。
人是要运动的,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容易有各种白领病,说到底就是动的太少了。所以,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很简单,多运动这个成本最低的方式,却被大多数人不以为然。也许人们赚的钱,就是要花掉才安心。
这又回到了那个终极的命题,人这一生忙忙碌碌是为了什么。赚那么多钱还不是买那一些东西,欲望是无穷尽的,有便宜的家常菜,也有进口的有机菜,但说到底所谓的有机,在农村其实触手可得。落后地方的东西反而成为先进者的追求,想来也是让人感慨。
生命这一场经历,我们每一个人经过的地点不同,但大多数人都在时代的这一艘船上,船带领着我们看遍海上风景,我们看到的角度,却因自己选择的位置不同,而看的也不同。
如果有什么是这场疫情之后我最大的感悟,或许就是生命在于经历吧。左右不过百年时间,为何不让这一生更丰富一些?
腊肉在冰箱冷藏室放了半年了?
放心,没问题,肯定能吃的。前提条件是密封好,在零下-18℃低温条件下存放。
腌制腊肉在民间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时候在没有冰箱的环境下,加盐腌制的猪牛羊肉,其目的就是便于能长期存放,盐是天然的防腐剂,腊肉在腌制和风干后,在自然环境下存放几个月是不会腐烂变质的。
腊肉腌制后能长期存放的基本原理腌制腊肉最基础的原料是食用盐,化学名称是氯化钠(NaCl ),现代食用盐中还添加了硝酸钠(钾)和亚硝酸钠(钾),腌制时添加一定用量的盐,通过手搓或液化后,能渗入到肉质中,从而提高了肉质中的渗透压,降低腊肉中的水分活度,同时腊肉中的微生物和酶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在与肉质中的细胞结合时充当了细胞杀手的角色,这就是腊肉腌制后能防腐的基本原理。
腌制腊肉和平常炒菜时,所用的食用盐要高出很多,所以(NaCl)的浓度非常高,细菌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活的可能性非常小。包括我们平常吃的咸鱼,香肠,火腿的腌制都是这个道理,更何况还是在冰箱低温环境下存放,腊肉变质变坏的可能性更小,半年是肯定没问题的。
腊肉的保存方法?如何保存腊肉时间长久?腊肉腌制好以后,有一个晾晒脱水的过程,这一过程直接影响到腊肉保存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讲在冬至后就可以腌制腊肉了,腌制的腊肉在盆中会释放大量的水分,第一步就要把腊肉表面的水分晒干,冬天的阳光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所以首先要把腊肉在阳光能直接照射的环境下晒干,大概5~7天就可以了,这时腊肉的表面会形成一种透明的油脂,把整个腊肉包裹起来与外界隔离,肉质内部还是保留着相对湿润的环境。颜色渐渐变成枣红色。第二步就是风干,把腊肉从阳光直射的地方转到阴凉通风处,挂15~25天左右定型。腊肉就做好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存放更久。
我每年都会腌制腊肉,至今有30多年的经验,一直以来都是能存放半年以上,有时候到第二年还能保持口感和味道不变,下面我就分享两种腊肉的保存方法给朋友们参考。
1、自然环境下存放
腊肉是一种风味,特别是冬至或进入腊月时制作的腊肉,吃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我个人建议,腌制好的腊肉不妨用两种方法分别存放,也就是说把腊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把腊肉吊挂在自家阳台下面,避免阳光直射,腊肉的外面用纸张或塑料套起来,保持空气流通又能挡住灰尘,让腊肉在自然状态下风干,如果年底气温在20度以下,存放100天左右是没问题的,并且这样的腊肉更香更有腊味,这就是要自己根据用量计划好,尽量在气温升至20度以上时刚好吃完,否则随着气温的升高,腊肉从内到外渗油量加大,肉质过于干燥变柴,口感和味道会大打折扣。
2、冰箱存放腊肉的方法
前面提到过,3个月以内吃完的腊肉可在阳台下常温下存放,第二部分要长期存放的腊肉就最好放在冰箱里了,冰箱冷藏室是零下又干燥的低温环境,能确保腊肉能存放更长的时间,甚至超过一年以上都不会变坏,存放的方法如下。
把腊肉改刀成冰箱冷藏室尺寸合适的长度,用保鲜膜或保鲜袋装好,如果家里有真空密封袋设备的朋友就最好了,尽量保证腊肉与外界隔绝,第一不会串味,第二能存放更长的时间。题主可以完全放心,半年或一年都没问题。
腊肉变黄或变绿能吃吗?腊肉保存不当或存放的时间过长,腊肉的表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变色的现象,这是因为腊肉在晒干或风干时,肉质中还存有一定的水分,随着时间的增长水分和油质分离就会产生一些异味道,具体表现在为油哈味,使腊肉表面出现黄色、绿色和黑色的斑块,这就说明腊肉已经开始变质了,最好不要食用,不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总结与建议:腊肉的吃法很多,无论是和其它食材搭配或是清蒸,其特有的香味对人们具有超常的诱惑,记得小时候家里蒸饭时,母亲随手扔一块腊肉和饭一起蒸熟,切片后肥肉晶莹透亮,瘦肉浓香有嚼劲,是没有任何食物与之比拟的,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才能捎带吃上几片腊肉,所以常常是省着吃到第二年年底,家里屋檐下还挂着一两块腊肉,以至于腊肉表面都成了黄色也舍不得扔掉,现在大家都把腊肉存放在冰箱里了,半年左右,腊肉从冰箱里拿出来基本上没什么变化,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但如果在冰箱存放的时间过长,腊肉表面出现颜色上的变化,或油哈味,为自身的健康安全,建议还是不要食用。
我是卓卓妈,上有老下有小,做美食不是职业,而是发自内心的爱好,请关注我,一个喜欢做小菜的小老太太。
10月25猪价迎来报复性上涨?
10月25猪价迎来“报复性上涨”,养殖户希望重燃,这猪价怎么了?
这次肥猪价格上涨不是缺猪也不是人为炒作,也不是“报复性上涨”,现在是已经进入了猪肉消费旺季,价格就会回升,但是肥猪价的回升还没有达到生产成本。肥猪价格的回升自然鼓励了养猪人的希望,他们盼星星盼月亮,养猪人终于盼来了肥猪价格止跌回升的日子了,消费者也希望肥猪价格能够回升,如果长期低于生产成本,养猪人无利可图,那么以后谁来喂猪,消费者就要重新回到消费高价猪肉的年代了。这几年肥猪价格犹如“过山车”一样,价格波动太剧烈了,2019年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猪肉销售价格从7元左右暴涨超过45元,价格翻了6番多,牛肉、羊肉价格也搭车暴涨,一时间,肉食品成为了奢侈品,价格远超过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养猪人、养牛人和养羊人是赚得盆满钵满,一头断奶仔猪价格5—6个月的育肥利润就超过1500元,养一头产仔的母猪年收入超过2万元,养猪、养牛和养羊是当时的暴利产业。赚了钱的养殖人急于挤出这个养殖城,而城外的非养殖企业涌入跟风投资养殖,政府为了鼓励人们养殖,出台了养猪的以后政策,高利润和高补助很快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跨界投资,规模养殖企业很快就超过了18万个。同时,修改了农村养殖限制条件,散养户大量增加。大涨必然大跌,从今年年初开始肥猪价格持续下跌,养猪人陷入深度亏损中。由于猪价是因为母猪少引起的,而且仔猪价格长期维持在每斤80元左右,大家都养母猪,只要是母猪都养,不分母猪的生产性能,今年4月份后珍惜母陆续投产,仔猪数量明显增加,同时由于肥猪价格的持续下跌,养猪人减少生猪养殖数量,造成仔猪没有人买,仔猪的一增一减,造成仔猪价持续暴跌,由每斤80元暴跌到20元(外三元)。养猪从一个香饽饽突然变成了烫手的山芋。这猪价怎么啦?我认为这是季节性的涨价,一是猪肉的消费量猛增,十月份后气温逐渐寒冷,进入了猪肉的消费旺季,肥猪价格止跌回升已是大势所趋,大家都知道,每年的冬、腊月是国人制作腊肉的传统季节,大多数人家已经连续两年没有自己制作腊肉了,估计今年人们制作腊肉数量将大幅度增加,也就是所谓报复性增长,这是有可能的,现在在南方许多消费者都在购买低价格的猪肉制作腊肉和灌装腊肠。今年制作腊肉数量增加是肯定的,猪肉的销售量就会大幅度增加。二是每年的冬月前是季节性的缺肥猪季节,肥猪处于青黄不接,规模养殖企业的肥猪已经在前段相互竞争时基本出栏结束了,现在存栏的肥猪大多数没有达到出栏体重,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现在的肥猪大多数掌握在散养户的手中,散养户是计划在冬、腊月出栏的,在每年的冬、腊月要消费一年中养殖的近一半的肥猪,而且价格是一年中最高的季节,因此就出现现在出栏肥猪数量不足,但是并不缺乏肥猪。三是许多养猪人囤积惜售,这次肥猪价格的回升比较剧烈,养猪人一返往常恐惧心理,囤积不销售,等待肥猪价格的继续上涨,期望赚取更多的利润。四是今年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地区非洲猪瘟流行,这些国家生猪生产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也大幅度减少,这就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加大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同时,国际粮食价格的涨价,造成肥猪生产成本的增加,国际猪肉价格上涨,附近一些国家猪肉价格直线上涨,因此国内近期进口的冷冻猪肉数量大幅度减少。肥猪价格持续涨价,但是不可能像2019年那样暴涨,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一是政府、各个省和屠宰企业收储的猪肉冷储是有期限的,不可能长期储存下去,总有一天是要出库上市的,只是临时调整一下,冷储一般是4个月左右,7月份收储的在11月份左右就要更换了,这个月10日收储的在明年元月份就要更换上市,因为春节后就进入猪肉的消费淡季,有可能在春节前就出库上市,屠宰企业利用肥猪价格低于6元时大量收储,也就是希望肥猪价格大涨,他们好发横财。二是今年进口的冷冻猪肉大量在冷库中储存,有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大量低价进口冷冻猪肉,2021年1-9月国内猪肉进口量293万吨,一斤猪肉进口价格仅8.58元,利润比较高。进口商们虎视眈眈盯住市场肥猪价格,如果猪肉价格大涨,这些冷储猪肉就会大量上市,因此今年的猪肉价格不可能出现暴涨。三是现在养猪人囤积继续养大肥猪,等到出栏时两头的产肉量就相当于正常出栏三头肥猪的产肉量,这个亏在长久后养猪人拥挤品尝过,现在这些人仍然走老路。四是今年市场上不缺肥猪,今年的情况与2019、2020年的情况不一样,2018年下半年国内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国内生猪存栏数量大幅度减少,据农业农村部400个定点监测县的数据显示,2019年8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8.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7.4%。市场肥猪供不应求,严重缺乏肥猪,2019年9月份全国猪肉价格统一暴涨,由于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物价是由市场商品供求状况确定价格,容易形成价格垄断,国家投入大量的储备猪肉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猪肉才下跌,这就是垄断的具体表现。现在规模养猪企业就已经超过18万户,同时还有大量的散养户养殖的肥猪,因此市场肥猪供需是平衡的,不存在肥猪供不应求的状况,价格垄断还没有形成,没有暴涨的条件。因此,春节前猪肉的价很难发生暴涨的,春节后进入猪肉消费的淡季,肥猪价重新回到下跌的状况,养猪人在肥猪价格回升到生产成本以上有一定利润就要赶紧出栏,不要再囤积居奇了,不要再做出栏一头肥猪利润超过1500元的美梦了。全空间保鲜冰箱是噱头吗?
全空间保鲜冰箱不是噱头,是值得购买,但是预算稍微会高一点,看个人需求,如果想要达到更理想的保鲜效果。并且预算又够的话,可以考虑。如果预算不够,同时对追求极致保鲜没有太大要求的话,就不需要考虑了。
保鲜最大的因素就是恒温,不能让温度波动太大。如果温度波动太大,比如说冷冻层的食材,可能就会经历反复“微”解冻,容易造成食材营养流失,再拿出来解冻的时候血水就会多;比如说冷藏层的食材,也是因为温度波动,可能会导致细菌增多或呼吸作用增多,导致保鲜效果不好。
全空间保鲜冰箱最大的作用就是保持恒温,减少温度暴动,不管是冷藏层还是冷冻层,这样保鲜效果会更好。其次就是分区,比如说干湿分储、独立调温区等,这样能做到每个食材都有合适存储的地方,保存效果更好更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