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便签,你有哪些读书好习惯?
我的阅读好习惯主要是以下三点:
1、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阅读先学习如何阅读
首先系统学习关于如何阅读的书籍,归纳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面对除了以往的发行读物,还有每天不断推陈出新的新版书籍,如何徜徉书海,我的做法是与其自己摸索,倒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毕竟前人给我们总结了很多实用的读书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高效阅读》《快速阅读术》《阅读与写作》等,我选择“拿来主义”,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我有很大的启发和收获。
可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所以看完这些书籍之后,我逐一消化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吸收,如何快速阅读才能事半功倍,又如何做笔记才能省时又好记。
最终总结出一套相对满意的读书技巧,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主题阅读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专业需要,进行有计划的主题阅读,这样操作有助于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非虚构类书籍的阅读尤其适用此法。
因为,据不完全统计,每本书中所涉及的有别于其它同类书籍的全新内容,只占到整本书的20%。其余80%的内容在其他同类书籍中都可不同程度的涉猎到。
如此进行主题阅读的好处尽显——不仅可以节省大量阅读时间,还可以快速搭建起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
3、阅读+写作
我很赞同这句话:所有的阅读到最后都是为了著书立说。
这也是多年阅读,让我养成的另一个受益匪浅的好习惯。
阅读的乐趣在于娱己,分享的乐趣在于悦人。
如果将阅读比之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即可以理解为输出。阅读有利于内容的不断输出,而写作又不断的倒逼输入。
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发现其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闭环。
哪个APP可以给图片添加各种字体的文字?
诚邀
给图片加上字,非常简单,用图曰app,一键自动识别,就可以给图片添加上相应的名言诗词了,分享到朋友圈,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而且还有多种字体可以选择,非常的方便呢。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打开图曰,选择一张相片
选中相片,点击图片右下角的确定,图曰就能自动识别图片加字了。
图曰自动识别图片加字完成如下图
怎么将图片上的字修改多种字体呢,单击图片上的字,点击图片下方的字体
点击上图中的字体之后,弹出多种字体,直接勾选就可以了
修改完字体,点击右上角的保存,就保存到本地了
软件的名字叫图曰(yue)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如何把长文发在微信朋友圈?
不要直接发长文,有些人发完长文,系统就会给收缩。他就在评论里再发一次,这样很烦人!
发长文,还不如发成图片的。
下个锤子便签,然后在里边编辑好,最后生成图片,发到朋友圈。就如下图所示
怎样理顺自己的知识面?
我是鱼堂主,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一篇文章帮你弄明白。
我从到网上就看到很多在讲知识体系,可能是自己段位不够。总感觉隔靴搔痒,知道怎么个流程就是不能理解。通过我研究网上10余位大神的图书和文章,从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去看知识体系。才让我找到一点感觉,所谓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演进过程的结果,我们只得到了答案,却不知道怎么得出的。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如果只是生硬的照搬,最后可能只是邯郸学步,越学越难受。
本篇文章对你的影响超过你的想象,阅读时请配合琢磨使用!备注:琢磨是一个扭转思维的过程。
认知思维升级
认知:它像一个大屋顶,里面装着你对一件事的看法和理解,屋顶的大小和高度决定了你的看法和思考。
思维:就是在你这个屋顶范围内,产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认知的大小和高度决定了你的思维范围。
认知思维升级:就是不断加高扩建你的认知屋顶,从而演进出更多的角度和思维高度。
举例:一个大家都有的一个认知思维升级的过程,比如你刚出来只知道去工厂打工赚钱,后来知道可以做业务赚钱,最后可以靠投资开公司赚钱。这样的一个思维变化的过程,就是认知思维升级的过程。就是从一个点通过检验、反馈、改进,升级到另一个角度和层次的思维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看法不同了,以前靠力气现在可以靠投资。都是赚钱但是想法和结果完全不同。
认知思维是一个演进中跳跃的成长,不是线性的。如果你明白了只靠死工资是不可能发财的,并且开始尝试其他途径来改善。那你也是认知思维升级。一点都不神秘,只是看法角度不同,导致看问题的高度不一样。
温柔提醒:认知思维是可以锻炼出来的,而基本功就是我之前写的精英思维课,学会这几个方法可以让你的思维更有深度:思维课 - 简书 请查阅练习。最近的文章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只有从底层全部说一遍,才能更好更全面的理解。
知识体系的建立:你的知识体系是否完整,最简单的检验方式,就是你能不能把一件事清楚的讲给一个不懂的人听。并且让他明白。如果你能把一个事讲清楚,并且让他明白。那你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就有一定的完整性,唯一的区别就是体系本身就是有入门--中级--高级,这样的过程。你能向三个阶段的人都说清楚一件事,那你的知识体系就是完整的。
而知识体系的建立就是你准备怎么把一件事,给一个不懂的人讲清楚,需要讲那些知识才能让他明白。这些所需要的知识就是知识体系。
不知道这个解释是否让你能够明白,认知其实是从心理学里面延伸而来。本质就是你对事情的看法和角度,并不神奇专业术语,只是现在人用一些新的名词,来装显摆自己有多厉害罢了。
如果你弄清楚了上面这些知识点,我们再来聊聊建立你的知识包。我不说建立知识体系,是因为个人感觉知识体系还是在知识的过程中的状态,所以我把它向前升级了一小步为知识体系包。
知识体系的建立过程,就是你能把一个一个的问题解决,并且整理出方法知识可以交付给别人的过程。我的知识体系包就是给这个过程摘下一个果子,把这次解决问题的方法保存起来就成了知识体系包。(知识包也是要不断升级的)
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3个原因:
其一、我们大脑中的知识搜集到的知识都是很零碎的,今天看到一个知识点,明天又看到一个。让你说吧又不能完整的写出来这些知识。知识体系就是把你脑中,单点的知识链接起来。
其二,知识体系的建立原因,现在高手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只是跟你比谁的记忆力好,看多少本书,多么努力。而是在你每天看书背书的时候,他们已经为自己的大脑建立了一个知识包。他们需要掌握的技能,是思考、思考能力、收集能力、整理能力和输出分享能力。在这个范围之内,你的记忆能力和储备能力肯定比不过他们。在需要这个知识的时候,就把它能快速的找出来就可以了。你拿自己的大脑和这个信息世界的网络无穷大在对比,那里有胜算。
其三,为了整理自己的知识,在要使用的时候,好查找、好分享、好记忆。给大脑释放了更多机械的劳动,多的精力用在结构,思考,整理这些上面。
如何理解知识框架?
知识体系就是对你认知思维的整理,要从记忆知识切换到搜索知识的方法过度。而知识包就是给你的大脑外接了一个硬盘,减少大脑机械思考的过程。如果你还是拿固有思维来使用知识包,那当然是看到门在你面前还是走不进去。
知识包就像新的苹果手机,配置很好,你却装了一个老安卓系统。就算学会了知识体系的搭建也不能用到极致。是因为认知能力的提升才有了知识包,这个过程不要弄反了。最重要的还是你认知思维升级,而不是这个知识包。
一个完成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名词,概念、理论,原因、方法、传授)而搭建体系就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可能是不同领域的知识,找到一个主线把他连接起来,比如写作作为主线,可以和读书、思考、表达、故事等等连接。如果你想给一个不懂的人从哪里开始讲,到那些知识可以让他理解,这里面包含的就是知识体系。
如何打造你的知识体系?
打造知识包的概念:
知识包没有统一标准,不要刻意照搬别人的。每个人的领域和爱好是不同的,我们都有自己的积累,好的知识包并没有标准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先讲一个概念,可以帮你更好的理解知识框架体系。比如你把大脑想象成你住的房间,你每个房间摆放那些东西。你可能没想过,你家里至少有上千件物品,但是你差不多想找什么东西的时候都可以找到,是不是很厉害。
那打造知识包也是这个原理,最原始的知识包。也是每天遇到不同的问题,然后通过搜集信息,整理找出方法,并且把它解决掉。它就已经可以沉淀为你的知识技能,然后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知识包,单独保存起来。日积月累保存的越多,你的知识包就越庞大。
打造知识体系的三个误区;
如果你只是把从网上,找到喜欢的文章,并且收藏起来。就只是收藏,你整理出来信息,如果没去消化,没去使用。它还是只是一个信息。而信息不等于智慧。
1、看到喜欢的文章就收藏,从来不打开看。(不看你收藏它干吗)
2、打开喜欢看的文章后,从来不归类。(归类是为了便于查找)
3、把文章归类保存后,从来不提炼(提炼是为了输出分享)
打造知识包的2途径;
1、由点到面,在某一天你突然对一个领域感兴趣,然后你就可以顺着这个点,一点点的深入去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的过程就是建立知识包的过程。
2、由面到点,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知识点就可以解决,这个时候要从系统的知识中切入。
打造知识包的4个步骤:
一个知识包的建立过程,有搜集、整理、归纳,然后输出4个步骤。
1、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搜索相关的信息,搜集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心里疑惑。
搜集工具:我常用的是备忘录,锤子便签,印象笔记,也可以是笔记本。只是网上的容易同步信息,方便随时查阅。
搜集途径:不仅限于网络,还可以是由你喜欢的作者切入,她对问题有什么见解,推荐了那些图书。
举例:是由兴趣引起的,今天去买一杯卡布奇诺,感觉特别好好喝。然后开始找什么是卡布奇诺,那里的最好喝,最后还可以找到咖啡的历史,咖啡的生长等等信息的搜集。
信息搜索2、整理搜集的信息,整理收纳,
根据类型,领域,知识的类别,进行分类。可以学习图书馆。把搜集的信息分区域存放,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没有统一标准的原因,因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知识信息都是不同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只要便于以后的随时查找,学习整理归纳,把它储存分类。然后学习自己随时可以调取的这个能力,可以根据你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分为时间管理和个人管理写作啊,这些很多都可以根据你的情况。如图:
分类保存3、收纳整理,消化内容,分门别类。
给每个品类根据自己习惯,贴上标签,上面这个是我自己整理的印象笔记。在你需要任何一个品类的时候都可以轻松找到你要的知识,这个是搜索消化。
4.提炼总结,输出写作,教给他人。
今天我写的这篇文章就是输出总结,有完整的输出才知道知识体系是否建立完成。
把找到的信息,整理分类,留下适合自己使用的部分,提炼总结。找到方法和知识点,这个就是我上面说的,一直整理到你可以写出来,可以教给别人。才算是真正的知识积累。
用写作输出的方式倒逼自己去完善知识结构。能不能系统的写出来,能不能把知识教给别人,是最好的检验方式。
以上就是知识体系演进的过程,下面我要给你一个炸弹,就是知识包。
当我们找的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个解决方式就会保留下来。成为我们的认知思维,能解决固有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新的发生的问题。我们要同时升级自己的思维,改变思维才能再次解决问题,思维升级是一种动态的。
而知识包的作用就是,把这些解决问题 方法,一次次的留存下来。你每一个分享,每一个教给别人的知识,都可以做一个知识包。不用担心认知升级的有多难,我们只是每次根据问题,改进一点解决思路就属于进步了,思路是根据现有问题得到的方法,如果问题改变了那些因素,解决思路也要跟着改变。
调取自己已有的,好的办法的方式,然后把好的办法总结归纳起来。这些知识包积累的越多,将会成为你的武林秘籍。积累到可以帮你解决80%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充实这个知识包,不断的升级它,让它成为动态成长的工具包。
鱼堂主的知识包温馨提示:知识包不是印象笔记的内容保存,它只保存已经完善的知识和方法。还没有整理好的不要放进去。
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脑会对吸收来的知识进行选择性储存,如果是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会存放在临时存储区,一旦使用过一次,那么对这一块知识就会进行标记为“有用”,使用过多次,标记不断加强,对生存有利的知识便会转移到更常用的存储区。实践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大脑理解知识的过程。知道知识在那里,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
知识包也只是为了辅助认知思维改变的工具,本质我们还是要在思维能力那里下功夫。现在世界信息已经接近无穷大,我们不可能都了解。以后的重心会放在,思维改变升级,对工具的使用,解放你的大脑不用在苦大仇深的要记住多少本书。你要记住多少本书这个想法,就是以前的思维方法。因为记住肯定的答案,可以让你有安全感,喜欢答案的人很痛苦,因为他们的世界在不断的崩塌。喜欢问题的人很欢乐,因为他们的思维之剑会越来越锋利。
罗振宇的一段话: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只有梯子搭对了墙,努力爬才有意义。
锤子手机是真的遇到困难了吗?
欢迎关注中关村在线。对罗永浩和锤子来说,今年确实很艰难,但不管怎么说,至暗时刻,切勿落井下石。锤子像众多民营企业一样遇到了困难,但锤子给手机行业的很多创新值得肯定,这些高光时刻并不会因为资本的折戟沉沙而被否定,光辉的身影让我们庆幸手机行业有过对工匠精神对追求,有过对工业情怀的力挽狂澜。
2018年是中小手机厂商的“生死劫”,马太效应碾压之处,留下了乐视、金立等不少二三线手机品牌的尸首,TOP5之外的市场份额由去年的23.7%骤降为12.3%。大厂围剿、市场寒冬、份额腰斩,情怀难却的锤子科技也走的步履维艰。过往6年,在争议中度过的罗永浩和他的锤子科技却为手机行业贡献了一份独特的案例。
至暗时刻 锤子科技的五个高光瞬间
尽管迎来了至暗时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锤子的手机行业是极度沉闷的,亦步亦趋的模仿和杂耍式创新显得格外无趣,而后的锤子手机几乎贡献了手机话题最多的热门。锤子手机的出现没有改变手机现有格局,却也在手机行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面对至暗时刻,锤子科技变得孤立无援,但也不可否认锤子手机这些年来的高光瞬间也推动了手机行业的进步,国内手机厂商开始真正做用户体验应该就是从锤子科技开始的。仅这一点就在当时浮躁的国产手机行业里显得极为可贵。
锤子碎屏险 拉开用户手机售后体验的大幕
乔布斯将我们带入触摸屏时代,却也埋下了碎屏之忧,而直到罗永浩推出锤子手机,依然没有一家国产手机厂商能提供官方的碎屏保险,动辄数百元的屏幕维修费用是手滑党的心头之患,口口声声为用户着想的厂商从未察觉到用户这一痛点。然而锤子手机推出碎屏险之后,不少品牌纷纷效仿,小米、魅族、一加随即引入这一模式,如今几乎所有的官方电商平台都在购买页加入碎屏险选项。
屏幕意外险
至此,国产手机也拉开了售后服务的升级换代,从一锤子买卖到免费贴膜、免费刷机等,售后成为硬件创新以外驱动品牌建设的软核心。碎屏险的诞生是国产手机快速提升竞争力的一个小的闪光点,却是拉升国产手机品牌调性的重要一步,锤子科技的开创和推动值得我们拿出来铭记。
锤子便签/HandShaker 竞争对手抄完都说好
重绘图标、情怀背壳,一路走来的锤子背负着满满的情怀,在千疮百孔的世界努力着各种美好的尝试。相比于和硬件/产业链打交道,锤子科技走向系统软件和服务的道路一直是顺畅的,正是罗永浩一开始专注于Smartisan OS系统的打造,才有机会在手机中开启天马行空的想法,至今锤子开发的一些软件都是一种优秀的存在。
锤子开发的一系列App
其中之一便是锤子便签,锤子便签是老罗公司开发的一款便签类应用,美观易用。用户不仅可以在便签内编写内容,还可以将便签内容直接制作成长图片并直接分享朋友圈、微博等。
随后锤子便签被开放,随着在微博平台的传播,锤子便签成为明星和大众最普遍分享长微博的形式。锤子便签的确是一款优于同行甚至iOS的一款App,同时抓住了微博、微信长文分享的东风,接下来便是一群后知后觉的手机同行的跟进,各种便签蜂拥而至。
对于笔者来说,甚少体验Smartisan OS的一些App,却对HandShaker情有独钟,可以说是锤子开发诸多App中被严重低估的一个。HandShaker是一款Android手机向Mac/PC无线传输数据的解决方案,不可否认市面上此类功能的App数不胜数,但这是少数能给Android用户带来Airdrop体验的App,解决了诸多Mac用户传输文件的不便。
没有广告,简便易用,尽管面向小众群体,HandShaker的素质依然是优秀的。在此之前我们很难看到其他厂商如此细节的动作,尽管锤子便签随着微博字数限制减少了用武之地,罗永浩用一己之力拉高了国产手机的App素质,同时也给对手带来了压力,国产UI开始了个性化转变。
尊重知识产权和手机产业背后的幕后英雄
锤子发布会的每场发布会的收入都会捐给OpenSSL等开源组织,部分手机厂商知道之后也偷偷进行了捐赠。为开源世界作出微小的贡献,算作老罗的一个小情怀,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可以说是在手机行业开了先河,并净化了乌烟瘴气的行业规则。
小到多放了一遍发布会音乐的使用费、一张壁纸的作者、无线网设置的一个灵感,大到音乐铃声的版权、字体和海报的授权,尊重知识产权能落实到每个细节,让一些大厂也汗颜。“所有的软件、字体、素材都有授权,有时一个小素材因为找不到版权方,我们宁可自己动手画一个,也不会上网直接拷贝。”改变版权风气的做法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尊重。
尊重知识产权
罗永浩曾嘲讽大家都是供应链整合商,但就连苹果也很少将支撑手机产业链的幕后英雄拉到前台,的确如罗永浩所说,不少手机厂商夸夸其谈的手机功能都是来源于上游产业链的研发,并将功能卖给手机厂商,“整合商”一定程度上没有错,不过我们几乎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很大一部分手机厂商不愿意提及,更多把这份功劳据为己有。
将供应商推向前台
从第一场发布会开始,罗永浩都会把合作伙伴拉到前台,讯飞的语音识别、三角兽等一系列背后的厂商很多因为锤子手机发布会而被大众所知,让普通消费者意识到一部手机不是手机厂商的闭门造车,而是举全产业之力打造的精密流水线仪器。而正是这些供应链的支持,锤子科技才相继打造出大爆炸、一步、闪念胶囊等令人惊喜的功能。
罗氏创新:大爆炸、一步、闪念胶囊、无限屏
同样不可否定的还有,大爆炸、一步、闪念胶囊、无限屏这些功能,这些功能给手机界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大爆炸功能被誉为“智能编辑神器”,能够极大提升手机端文字编辑效率;一步则为跨App操作提供了全新思路;闪念胶囊凭借简单、充满创意但又克制的设计,让它成为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高效平台;无限屏则是对后台系统和传感器潜力的深度释放。
闪电胶囊
无独有偶,不少大厂也开始扭扭捏捏的尝试复制以上功能,来掩盖自己创新能力的不足。难怪罗永浩会感叹“一直以来我们被抄的裤衩都不剩”。
手机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工业产品,而罗永浩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工业产品向个人标签化转变,改变手机行业的风气、玩法和规则。发布会成了相声专场,锤子Smartisan手机也带着罗永浩强烈个人风格。
罗永浩和锤子给手机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令不少人感到不安,诸多复杂的因素让锤子科技这几年活得并不好,但这并不意味着经历至暗时刻就需要被落井下石。我认为,折腾不息的创新一定会强过因循守旧的止步不前,以及在背后的亦步亦趋,锤子的创新值得肯定,这些高光时刻并不会因为资本的折戟沉沙而被否定,光辉的身影让我们庆幸手机行业有过对工匠精神的追求、有过对工业情怀的力挽狂澜。购物就上天猫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