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舞笑笑最新版,年轻人流行的佛系生活都有啥表现?
手里的保温杯水温未凉,办公室的 90 后已经找到人生新方向:他们宣布成佛了。
最近,我频繁听到同事提起“佛系追星”、“佛系恋爱”这些词。“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作为一个中年人,实在不太能接受年轻人在我面前摆出一副看淡人世的样子。
搞什么虚无?
直到有人在办公室放《大悲咒》,我终于忍不住了。我需要他们给我解释清楚。
我找来一堆90后,请他们详细讲了讲自己的佛系生活方式。
比如——
佛系乘客:给司机打电话说,你不要动,我来找你佛系健身:下班后去健身房走一走,就很开心佛系好友:在朋友圈随缘点赞,都是爱的鼓励……
把佛祖无欲无求的概念偷换到自己身上,其实就是丧文化的一种表现。
我不把这理解为真正的自我放弃,而是压力和焦虑下,年轻人的自我消解。况且,好像真的很管用。
我每听完一个故事,都想念一句阿弥陀佛。内心平静了许多。
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作者:新世相的朋友们如果心情好,很喜欢随手点赞。
说不上来为什么,可能是觉得那句话挺有道理,“别碍着别人在朋友圈装 X”。与其发些阴阳怪气的吐槽,不如随手给出爱的鼓励。
但自己发朋友圈就没什么心思自己 P 图了。现在各种相机应用不是很多吗?一秒钟加个滤镜就行了。它们的 logo 也没那么显眼。
朋友圈的热文,一开始也会参与,还写点自己的看法,后来懒了,干转。
不过这样也会被人误解:有次转了篇 cosplay 的文章吧,一个根本不熟的学妹跑来说,我看这些东西是不爱国……我能说啥呢?微笑面对吧:)
朋友圈里没几个真朋友,不用为它伤神。
手机叫车,系统定位到胡同口。碰上找不到路的司机打电话问,我通常都说:您不方便掉头就算了;您就在那吧;您别动了,我动吧。
下班回家司机不愿开进胡同,我就说:行吧,我在这下吧。
下车时,司机很惶恐:能不能给我打个五星啊?后面的评价能选一下吗?我都说:行,没事,好。
司机不要求,我很少主动评价,付款都是第二次叫车时才付。弹窗跳出来,习惯性打五星。有时候手快,评价完才想起来昨天那个司机态度很差,心想,算了算了。
有时司机问,走哪条路啊?我都让他选。有人每次出门都要看导航选出最短路线才心安。我不会。“生活里每件小事都得争个输赢”的感觉,太紧张了。
堵一会就堵吧。只要手机还有电,我就能不焦虑。
还有坐地铁,赶上人多的时候,能等三四班。挤不过,也不想挤。后面有人使劲往前冲,让他先上。
机场安检碰到大型排队,我都去视线范围内最近的队伍,不比较长短快慢(只要手机有电)。“我就知道刚刚该选右边第三排,比我这排快多了!”——这种焦虑我几乎没有。
以前也跟司机吵过架,但理论一番之后我并没有爽,反而觉得好费精力啊。
朋友说我这样是软弱、懒、逃避,啥啥的。我觉得是选择吧。它们对我来说不是原则问题,真的不想argue。
和男朋友是京津异地恋,我京他津。三年了,一周见一次,平时简单微信联系。主要聊一些工作、读书和两地菜价方面的事情。
之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称谓,直呼其名太过正式,起小名也太过亲昵。一年半前发现互称“师傅”挺对的,就沿用到了今天。
几乎不会在公开场合提起他。今年他生日,因为工作太忙过了 12 点才想起来。破例在朋友圈发了一条问候他一下,算是赔礼道歉。
他在天津做建筑,我在北京做设计。对于谁搬到谁的城市,讨论过两三次,结论是两个人的工作前景都不错,都没有理由放弃。
但如果不是这样的人生大问题,一般都是谁先提出方案,就根据谁的方案执行:比如电影看哪部、一块旅游去哪里、以及那天晚上谁洗碗。
吵架还是会有的。情绪激烈时,会说一些刻意激怒对方的话。但我们达成了一种共识,听到了挑衅倾向强烈的话语,都不要接茬。睡一觉就好了。
恋爱里的争执都是小事。别为小事发脾气。入职不久,公司 HR 发邮件说楼底下的健身房团购办卡可以打 8 折。我想着即便不能坚持健身,有个地方洗澡也挺好,就办了。
卡办下来以后,每周有三天会去健身房溜达溜达。打开 Keep,选择一个 K2 的跑步难度。但一般很难坚持下来。最累的时候,跑步机上走一走,也算自己来过健身房了。
开始那阵经常有私教来接触我,说我深蹲的时候膝盖伸出太多、做什么器械都是胳膊发力,我就冲他笑笑。后来私教也不怎么来找我了。
他们说健身的话,吃比练重要,要多补充蛋白质。白煮蛋蛋清就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但有时候不小心把蛋黄咬进去了,也就顺着咽下去了。没有很大所谓吧?
不过还是没法真正计算卡路里,那得每天自己带个食物称吧?太麻烦了。我就大概估算一下就行了。
健身了半年,每天坚持上称。掉了半斤的话乐乐,涨了半斤的话难过一分钟,也就过去了。
你问我轻了几斤?没轻啊。但是我的心情这半年里轻松了许多。健身挺好的。早饭一般是楼下便利店的包子和豆浆,不会拍照。有那种每天早上都会发自己早餐的同事,图片很好看,看到的时候也很羡慕,但一想到这得牺牲掉挺多睡眠时间,遂觉不值。
不是很容易被“中午吃什么”这件事困扰。如果同事有拼单就蹭一个,没有的话就翻翻之前的外卖 APP 记录,再来一份。
如果有不用排队的网红店,会去尝尝。但如果一排俩小时,那还是算了。
重庆老家,在磁器口那儿有一家叫陈麻花的网红店,什么时候都在排长队。但是旁边还有几家一模一样的,每次都没人。
我都是在周围那几家买的,味道不会有什么差别吧?我猜想队伍长的那家店里,大多数人是冲着牌匾上的“总店”。
我喜欢自己下厨,最拿手的一道菜是“冰箱里有什么”炒饭:周末定期清冰箱,每周吃的都不一样。
吃东西呢,还是自己开心比较重要啦。
上厕所、等外卖和地铁上,习惯性打开交友软件刷刷。
左滑还是右滑都看眼缘,不会点开资料细看的。偶尔滑反了也没关系。不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
不用太当真。如果右滑配对成功了,一起聊点开心事。
会有人很直接向你发出线下邀约。如果当天工作不是很累,车程又在 30 分钟内,我会赴约。不会化妆,隐形眼镜如果摘了就也不戴了。
一般 1 个小时可以解决问题。很多男的喜欢说,“我不介意你留下来,但是明天我要起挺早的”。一般就“哦”一声,然后戴上耳机回家了。
有些人会在你回家路上微信你,“你是个挺有意思的人,我们要保持联系”,行吧。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了。
第二天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和人重启对话。偶尔被人问一句睡的怎么样,回了一句“还行”,就没下文了。
不过没啥啊,3 小时的 CP 也是 CP。
一位做皮草微商的大哥曾经开门见山和我说,“这儿谁也不认识谁,都是陌生人。不能在乎太多。”
的确是这样没错了。
人在北京,孩子刚两岁。周围的宝妈好像都觉得北京养孩子又贵又费神,但我真觉得还好吧?
很多钱都可以省下来:孩子吃辅食也就那几个月,米粉没啥意思。辅食机就更是乱花钱了。自己吃什么剁碎一点给孩子就行。零食肯定不给买,饿了就给吃半根香蕉,或者一根蒸软的胡萝卜。
母乳 10 个月的时候就转牛奶了。全进口奶粉,一个月就得上千吧。
用的婴儿推车是同事转卖给我的,质量很好。衣服一半自己买,一半靠亲戚朋友送。送的衣服有时候不太符合审美,但是女儿自己也看不出什么区别。
关于兴趣班,周围很多“精英爸妈”都很焦虑,很早就开始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还说一定要在几岁前去过几十个国家。
能看世界当然好,但我实在负担不起。不过我挺喜欢音乐的,也会弹一点钢琴,如果女儿真有兴趣,我也可以教。不用非得报什么班。
上学的话,我不准备换房,就在朝阳上学行了。海淀竞争太激烈了,她肯定受不了。
记得有位日本绘本大师说过,“将来有出息的孩子不会多,何必让他们的童年那么苦?”我应该是受欢迎的买家吧。能不跟卖家交流尽量不交流,自己看看商品介绍,合适就买。
也不太退换货。曾经买过两条短裤,一条颜色不对,一条腰太大,都放家里当家居裤了。
正好没有家居裤啊,还挺高兴。
上周买了个装东西的小木箱,打开发现木头裂了,自己找钉子修了修。退换货还要拍照上传,费时间,我明明能自己解决。
当然了,我也不会去点“收货”,到期自动确认。也不会写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有次一家店两周连着打了三个电话让我给好评,我就给了——权衡了一下,不写比写更烦。
双十一,我不知道买啥,同事推荐哪个化妆品牌很划算,我就跟着加购物车。结果要守着时间抢,我没抢着。
不会生气呀。那瞬间也体验到了双十一的激动。
比如买吹风机,直接搜索,在信息流里排在前面的几个中大概挑一挑,下单。不太会比价,碰到满减反而焦虑,满减真是个复杂又神奇的东西。
也满减过,网站推荐的搭配组合,一下买了三件毛衣。同事说照片明明是亮红,拿到手是紫红,色差太大啦,你要投诉它。
我却挺喜欢那件紫红色,冥冥之中有一种缘分。
刚工作时,有临时项目还会主动要求加班。现在不至于了,但需要加班也不抗拒。
有次陪客户改设计稿,从晚上 8 点开始,一版一版地修。果不其然,改到凌晨 3 点,客户终于说出了那句:“对比发现,还是第一版效果好。”
我回了句“好的”。安安静静下班。
还有一次,策划组六个人去见客户,从城东打车到城西,到了约定地点,客户说没空。我们说,“好的”。又从城西打车回来。安安静静下班。
这是工作几年学会的最重要的事: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
也不会想着讨好谁了。老板过生日时,同事集体在公司大群里发祝福。如果手头有合适的表情,我就发一发。一时没找到就算了。
开员工大会,老板讲话时,人挤着人伸着脖子听。我一般找个角落,面带微笑,鼓两下掌。
案子被评为优秀,上台领奖很客气,“都是同事的功劳”;案子没做好,总监发起火来,“知道了下次改进”。
耐性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吧。不悲不喜挺好,上个班不要搞得死去活来。
最后,还能说什么呢。
祝大家平安喜乐。
能说说你和网友见面的难忘经历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圈,而在今天,我们不仅仅可以和自己身边的人成为朋友,也同样可以和相隔千万里的人成为知心好友,而我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件事,也都归功于网络。在网络社会,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广结好友,他们通常被我们称作网友,而我们的交流也通常仅限于网络上,很少能够得到私下的接触和见面的机会。 虽然仅仅只是隔着屏幕打字就足以让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希望这样的人能够真正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所以也就出现了很多选择和网友见面的人.
但是和网友见面这件事却并不像普通朋友见面那样简单,一旦我们之间见面了,那么就意味着一次重新的接触,我们可能会因此成为更好的朋友,也可能会因此疏远彼此。不管结果好坏,我们和网友见面的经历都会是非常深刻的,而下面就是和网友见面的二个例子,来自我的网友。 第一位女网:我几乎从没见过网友,只是有一次,她说要过来我这边玩,我在南方,但是她在大西北。出于各种考量,我都没有做好见面的准备。但最后还是拗不过她,她还是长途跋涉来到了我所在的城市。不出所料,我们见面的场合非常尴尬,这趟旅程最终也不欢而散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什么网友。 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而和网友见面这种稀里糊涂的事很容易就会把我们的生活和心情搞得一团糟,原本的好朋友最终也还是会成为陌路人,而这种事情无论如何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理智一些。 第二位女人:我是一个很希望能把网络上的友情延续到现实上的人,但是却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在前两年我才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但是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虽然我们认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对方的样貌却和他发给我确认的照片里完全不一样,在人群中找了很久才找到他。而更过分的是,对方根本就不是为了友情而来的,而这样的行为也让我非常气愤,最终很快就摆脱她了。网友见面需谨慎。作一首新年快乐的诗?
《最高楼·除夕祝福》 新岁复,千户万红梳。祥瑞著,绕屠苏。华灯高挂诸灵入,乾坤人和旧年除。广接福,丰纳禄,笑燃烛。 欣富贵花开康阜路,乐馔玉炊金屋难数。 亲友睦,子君淑。蒸蒸日上吉如故,前程似锦运亨疏。展宏图,行阔步,业昌舒。
《采桑子·戊戌贺年》 迎春瑞狗撒欢闹, 炮竹声飘,红色丰饶。 祝福隆隆岁走高。 儿孙绕膝愉翁媪, 康乐尧尧。 流水夭桃,金玉盈堂万事调。
《减字木兰花·戊戌贺岁》 流光溢彩,华夏欣欣逢运泰。红挂高宅, 万里河山紫气来。 风华绝代,春意盎然称气概,畅我胸怀, 立业安邦展伟才。
周杰伦的哪首歌最能让你想起学生时代?
用美妙的音符,编出灿烂的人生乐章有音乐,灵魂便不会寂莫。各位听众朋友们,欢迎来到枯井音乐。
最近这几年我一直痴迷于周杰伦的音乐。
他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动人的旋律流传过近二十年的青葱岁月,仍能带给人心灵的触动与震撼。
我接触过很多八零后、九零后,于他们而言,周杰伦的歌曲不仅仅是青春的记忆,更是一种陪伴与情谊。
每每提及周杰伦,他们的脸上多多少少会焕发出一份神采。
我生于一九九九年的十月。
第一次听到他的歌是在十一岁那年,我无意中在哥哥的电脑上听到一首《青花瓷》,被它优美的词作和悦耳的旋律打动。
那时候的我还懵懂无知,不知情为何物,误以为那是讲历史故事的,并没有体会到其中很明显的爱情韵味。
不过我难得认真地学习了这首歌,不仅歌词背的滚瓜烂熟,对于旋律也是牢记于心。
同样是那一年的暑假,我的一个表妹(小我一岁)来我家做客,我问她喜欢谁的歌曲,她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是周杰伦,并向我分享了一首《七里香》。
她摇头晃脑地听着,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中,而我并没有什么感觉。
第三次听周杰伦的歌是在2011年的寒假,他在春晚的舞台上演绎了一首《兰亭序》,爸爸说他唱的真好,哥哥说他老了,而我则始终记得那两句冗长的“无关风月”“情字何解”,之后会经常哼哼那几句。
上了初中以后校园里流行许嵩、汪苏泷等歌手的情歌以及一些英文歌曲,我很少听周杰伦的歌曲。
我对他的歌趋向狂热大概是在高一寒假。
记得那时我在网上搜索好听的歌曲,无意间看见了一首《一路向北》,歌词很伤但是很美。
我当即听了这首歌,听了一遍后我就感觉摘不下耳机了,极富磁性的嗓音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变幻着的旋律触摸着我的耳膜。
当晚我把这首歌设为单曲循环,一直听到困意袭来。
过了几天我又听了杰伦的几首经典作品,比如《枫》、《不能说的秘密》、《最长的电影》和《七里香》。
那时,最打动我的的不是他的嗓音与唱功,而是整首歌流露出的情感,还有营造出的氛围与意境。
像那“缓缓掉落的枫叶”,像那“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像那“冰上的芭蕾”,像那“雨下整夜”,每一句歌词就像一支画笔,杰伦独有的嗓音轻柔地握住它们在我的脑海中挥毫泼墨。
又过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我听了《晴天》《稻香》《搁浅》《安静》等歌曲。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晴天》这首歌。
它的前奏美的令人心醉,一个个音符好似流水一样缓缓流出,轻微起伏着。
它好似有一种奇怪的魔力,把我拉到一片美丽的小山坡。那里,天空湛蓝如宝石,小黄花纷纷扬扬的飘洒着,我沉迷其中,流连忘返。随后突来的暴雨与大风,也让我听出了主人公的心碎与渴望。
这是首浪漫的少年情歌,有风花雪月,更多的是怅然若失。它将回忆的思绪充分放大,校园时代的青涩,甜美纯真的爱情,桀骜不驯的叛逆,在这首歌里交融的恰到好处,这让我不禁想起自己刚上高中那一年的暗恋对象,第一次怦然心动的紧张,那张纯真的脸庞。
在高三那一年,不知怎的,每当我疲惫不堪的时候,每当我迷茫失意的时候,我都会单曲循环这首歌。这首歌宛若一股清风,荡涤我脑海中的尘埃。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我几乎听遍了他的歌曲,很多歌以前都听过,但这次我对它们更加熟悉,也听出了新的味道。
《搁浅》等伤感情歌,《以父之名》等rap,《菊花台》等中国风歌曲,《晴天》等校园风歌曲,每一首都是经典,难以超越。
我今年已经十九岁了,周董早已是乐坛上的常青树,是华语乐坛永远的天王。我很羡慕我哥哥那一代人,他们在青春的年纪遇上了周杰伦的歌曲,那时周杰伦正在不断发行新歌,他们虽然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可能有的是CD、MP3、学校里的大喇叭,但他们可以第一时间听到周董的新歌,不像我要在岁月流逝后才初次听到那些经典老歌。
2003年的《叶惠美》,2004年的《七里香》,2005年的《十一月的肖邦》,2006年的《依然范特西》,2007年的《我很忙》,2008年的《魔杰座》……
每一张专辑承载着岁月的积淀,带着青春荷尔蒙的气息,像是一道道流光,划过年轻人的心坎,在脑海的记忆长廊里绽放出璀璨的烟花。
记得我在高中住校时,床铺上曾贴着一张陈旧泛黄的名片,上面有周杰伦的头像,旁边依稀辨认出“不能说的秘密”几个字。
没多久我在家里翻出一本2007年的杂志《读者》,后页上印着07年的歌曲排行榜,那首歌位居第二。一晃十一年过去了,真让人唏嘘不已。
今年1月18日,周杰伦发布新单曲《等你下课》,再次引起轰动。
今年春节,周杰伦登上春晚舞台演唱《告白气球》,浓郁的浪漫气息扑面而来。周杰伦虽不再是当红小生,但他始终是一颗巨星,照耀着一代代人,鼓励着下一代音乐人不断攀爬顶峰。
他宽阔的音域,饱满的声线,高亢的音调……这些独一无二的特征,注定了他的歌声无与伦比。
戴上耳机,熟悉的旋律飘过耳膜,穿进脑海。故事的小黄花,从出生那年就飘着,永远飘着,散发着青春的香气,仿佛一瞬间,就弥漫了整个世界。
感谢周杰伦。感谢他无与伦比的歌声,一直飘荡在我的青春
好了再见了小伙伴们别忘记去听听哦!记得喜欢留下评论哟~
来源:枯井音乐(ID:nrj133566)
作者:谢可乐 钻研财经,热爱文字与音乐
图片: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