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2019,武松在蜈蚣岭杀掉王道人救下那个妇人后?
这个细节隐喻的是朱棣夺取皇位后,对待侄子和寡嫂的秘史。怎么回事呢?
《水浒传》中的蜈蚣岭在哪里武松从大树十字坡出发,前往二龙山入伙,途经蜈蚣岭,杀了飞天蜈蚣王道人。那么,这个蜈蚣岭到底是什么所在,武松为何要在这里杀一个“飞天蜈蚣”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中的描述,看看《水浒传》中的蜈蚣岭到底写的是哪里。
书中交代,武松来到蜈蚣岭,正是“十月间天气”。这一笔,是承接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情节写下来的。
武松是十月十五之夜,明月之下杀了都监府十五口人,逃到了十字坡。在十字坡将息了三五日,便归还真身本尊,辞别张青、孙二娘夫妇,匆忙赶路去投奔花和尚鲁智深。也就是说,武松到达蜈蚣岭时,应当是农历十月二十。
按照月相来说,十月二十日应当是“亏凸月”,月亮是在将近一更天气时,才在东方升起。书中也是这样写的:
此时是十月间天气,日正短,转眼便晚了。约行不到五十里,早望见一座高岭。武行者趁着月明,一步步上岭来,料道只是初更天色。武行者立在岭头上看时,见月从东边上来,照得岭上草木光辉。
施耐庵把“亏凸月”写得如满月一般,朗照蜈蚣岭。武松在岭上听见前面林子里有笑声,便穿过林子那边,看见松树林中有一座傍山坟庵,约有十数间草屋,一个道士在窗下搂着一个妇人看月调笑。
这段描写,施耐庵以“明月”、“树林”、“松树”等等《水浒传》中最常见的符码,暗写蜈蚣岭就是大明王朝的一个所在。那么,明月之下的蜈蚣岭又具体在大明王朝的什么地方呢?
飞天蜈蚣王道人是谁《水浒传》中,“明月”出现的次数非常之多,明月出现,必定有“血光之灾”。从史进的故事开始,就反复写中秋节、元宵节、六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十月十五……等等与明月有关的故事。虽然武松夜走蜈蚣岭不是月圆之夜,但与棒打洪教头一样,都是在明月之下发生的故事。
上梁山之前,武松与林冲没有任何交集,即便是到了梁山,这二人之间也没有任何交往。但是,林冲上梁山之前是在“山神庙”杀了陆虞侯三人,武松同样是在“山神庙”见到了阳谷县的告示,上景阳冈打虎。因而,武松便与林冲有着暗线关系。
鲁智深“遇林而起”,指的是书中所有的“林”,象征朱洪武给子孙排定的“金木水火土”辈分中的“木字辈”,第一代“木字辈”就是朱棣这辈人。而且,施耐庵还预言,朱家也必定如北宋那样,亡于“木字辈”这代皇帝。这就是《水浒传》以北宋历史,深藏大明王朝秘史的奥妙所在。
飞天蜈蚣所居住的坟庵在明月之下的松树林子里,那就肯定是说的明朝的事。坟庵,就是建在祖坟旁边的庙,也就是说,武松是在明月下杀了占据别人家祖坟的飞天蜈蚣。那么,飞天蜈蚣又是谁呢?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攻占了张士诚的南京,随之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这就是被武松杀掉的飞天蜈蚣。那个被武松放走的妇人就是这样说的:奴是这岭下张太公家女儿,这庵是奴家祖上坟庵。
那个妇人还说,这个先生善习阴阳,能看风水。“阴阳”就是“明”,比如武松的一对雪花戒刀,也是“明”的隐喻,雪花,就是龙虎山上那条雪花长虫,指的是生于蛇年大雪节的朱允炆。而扈三娘的双刀,干脆就写成了“日月双刀”。自然,武松的雪花戒刀也是阴阳一对,同样是个“明”字。
王道人绰号“飞天”蜈蚣,又是在坟庵之中,所以,坟庵就是朱家的陵墓,飞天蜈蚣原本就是个死人。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城,所以,武松斩杀飞天蜈蚣的地方与其他故事一样,隐写的都是南京城(或北京城)的真实故事。
飞天蜈蚣就是朱元璋,那么,那个被武松催促“快走,快走”的妇人是不是张士诚的女儿呢?难道说,武松的原型真的是张士诚的部将卞元亨吗?
懿文太子妃恐怕逃过一劫《水浒传》与张士诚没有一分钱关系,所谓施耐庵曾经做过张士诚的幕僚,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兄弟,纯属无稽之谈。这些无稽之谈,全部源自施耐庵就是死于洪武三年(1370年)的施彦端这个欺世谎言。那位被武松催促“快走,快走”的张氏,说的也是朱元璋家的事,与张士诚毫无瓜葛。
书中有很多人自称姓张,比如,王进私走延安府来到史家庄,自报家门说姓张。鲁达打死镇关西逃到雁门县,在街头看海捕文书,金老假称“张大哥”将他带走。林冲风雪山神庙上梁山,在朱贵酒店说谎:“我自姓张”。宋江在清风寨被刘高抓捕,也谎称“郓城张三”,李逵杀四虎被请到大户家中,同样以姓张的报了假名。
张,璋同音,说的还是朱元璋。原本,那个被武松催促赶紧逃命的张氏小姐就是朱家的人,暗喻的是懿文太子妃吕氏。“王道人”,意思是制定“王道”的人。《水浒传》中的“王道”,就是“天道循环”之道,说的是皇位传承。这个“王道”,就隐藏在《水浒传》“开篇引首”的故事中。
按照“天道循环”的王道,朱元璋之后,本应是朱棣这代人做皇帝。但是,因为“飞天蜈蚣王道人”的王道,孙子辈占据了皇位,同样,也占据了祖坟坟庵——太庙。于是,朱棣起兵谋反,要火烧朱允炆家的坟庵。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按照《明史》的记载,六月十三这天,朱允炆在左顺门杀了企图做内应的徐增寿。同一天,朱棣在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的策应下,从金川门进城。也是在同一天,皇宫失火,朱棣进宫,建文帝不知所终。
明史的记载语焉不详,但是,却留下了一个谜团:同一天中,建文帝能干那么多事?有时间在宫中纵火,然后削发为僧逃出南京城?
《水浒传》中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建文帝在左顺门杀了徐增寿,然后“去杀正西北的人马”,出宫之后,宫中才燃起大火。正西北,就是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把守的金川门。也就是说,朱允炆很可能先杀徐增寿,再去杀朱橞、李景隆。但是,却在金川门与朱棣的燕军遭遇了。所以,施耐庵暗示,建文帝如玄武门之变那样,被另一个“天策上将”的兄弟射杀了。
宫中失火,烧死了皇后,但朱允炆的亲生母亲吕氏,也就是懿文太子妃却因故外出,逃过一劫。这就是武松杀了一个小道童,而催促张氏“快走,快走”的一大隐喻。
那么,皇宫失火时,吕氏在哪里呢?《明史》记载:燕兵至金川门,迓太后至军中,述不得已起兵之故。太后还,未至,宫中已火。既而随其子允熙居懿文陵。永乐元年复称皇嫂懿文太子妃。太后,说的就是建文帝的母亲吕氏。朱棣在金川门将太后迎接到军中,是不是意味着她是代表朱标,陪同儿子去弹压内应政变,在金川门遇到了燕王大军的呢?假如是这样,建文帝便真的是在金川门被射杀了。
朱棣占据了皇宫,便将寡嫂吕氏及其次子,也就是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熙送到朱标的陵庵居住(懿文太子陵)。
永乐四年(1406年)十二月,“邸中火,暴薨”。也就是说,朱允熙是在永乐四年十二月份,被一把大火烧死与朱标的“坟庵”之中。这把火是谁放的,恐怕朱棣的嫌疑最大。
有很多观点说,与朱允熙一同死于这场大火的还有他的母亲,也就是懿文太子妃吕氏。但是,《明史》中没有这样的记载。《明史》中的懿文太子妃吕氏,就只有上面所提到的这段记载,并无下文。
施耐庵时期,还没有《明史》,但他可能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把一些秘史写进了《水浒传》中。从武松催促张氏“快走,快走”的细节中,大致可以判断,当时奉命放火烧懿文陵的人可怜朱允炆一家的遭遇,便放过了懿文太子妃吕氏。
或者,吕氏在金川门就被朱棣软禁,然后承认了朱棣的合法地位。看在长兄朱标的份上,这个寡嫂也没有多大的威胁,反倒可以为自己的很多谎言做个旁证,便饶过了她。
结语:武松有黑衣宰相的暗喻武松夜走蜈蚣岭,这段故事与《水浒传》其他故事一样,讲起来十分复杂,同样暗喻的是靖难之役中秘而不宣的秘史。武松之所以夜走蜈蚣岭,然后再上二龙山,是因为他与鲁智深、曹正一道,象征着策动靖难之役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鲁智深、武松都是穿着皂布直裰,也就是黑色僧袍的出家人,他们亦佛亦道,占据二龙山,住持宝珠寺,正是姚广孝高居庙堂,深居皇家寺院的真实写照。
鲁智深绰号天孤星,姚广孝(道衍和尚)字独暗,号独庵老人,也是一个“天孤星”。武松是虎面行者,道衍则形如病虎,都是嗜杀的佛门弟子。
尤其是曹正,林冲的这个徒弟绰号“操刀鬼”,名字与绰号中就暗藏着“曹操”,是一张宰相的符码。这张符码贴在二龙山宝珠寺,意味着鲁智深、武松就是暗喻了大明王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鲁智深、武松因为林冲的徒弟而完成最终的暗喻,姚广孝则是真正地“遇林而起”,他是因为遇到了朱棣才一展胸中抱负,成为刘秉忠这样嗜杀而成就大业的人。鲁智深“遇林而起”自不待言,武松也是因为在明月下的树林中火烧坟庵,斩杀道童和飞天蜈蚣而上了二龙山。加上武松与林冲一样,都去过“山神庙”。所以,武松也是“遇林而起”。
武松杀了飞天蜈蚣,便来到了孔家庄,醉打孔亮之后,却被一只黄狗狂吠。我在讲鲁智深的故事时,提到过这只黄狗,其中的一个隐喻,就是姚广孝在高皇后治丧期间“遇林而起”。这一年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农历壬戌,也就是狗年。
武松斩杀飞天蜈蚣,意味着道衍和尚怂恿朱棣谋反,等于是打着朱元璋的旗号造了朱元璋的反。武松祭刀的道童,就是朱允炆、朱允熙兄弟。放走的那个妇人,则是两番逃过火劫的懿文太子妃,朱允炆、朱允熙的母亲吕氏。
谁可以排在前五?
谢谢邀请!
(一)其实大家比较纠结的是:其一,鲁大师和武松,究竟谁应该排在第一位;其二,“天杀星”李逵是否应该上榜!然后,
(1)鲁大师是《水浒传》小说当中,大家都公认的唯一的一个好汉。鲁大师从未滥杀过一个无辜的人!
(2)鲁大师在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一方面是降服了一群泼皮无赖;一方面是双手倒拔起了垂杨柳!
(3)鲁大师最后是生擒方腊凯旋而归,之后鲁大师在听到钱塘江的潮汛,就修成正果了(圆寂了)!
因此,我们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确认:鲁大师的武力值是在武松之上的。
(二)再来看看李逵的情况。李逵自打在江州劫法场,追随宋江上梁山以来:
(1)李逵的双板斧一抡开,上阵杀敌基本上是没有受过伤的。基本上只有李逵去伤人,很少有人能够伤得了李逵。
(2)梁山108位好汉当中,也只有焦挺和燕青能够让李逵屈服,让李逵一下子没有了脾气。
(3)李逵是宋老大的死党兼打手。李逵一切都以宋江的马首是瞻。
(三)其他可以考虑上榜的人选的情况。
(1)穆弘。是揭阳镇上的一霸,曾经把宋江和薛勇等人追得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刘唐。刘唐是晁盖智取生辰纲的核心成员之一。曾经与雷横战成了平手。
(3)石秀。石秀参与过江州劫法场行动,之后在“三打祝家庄”的战斗过程中,石秀曾经立有大功的。
显然,穆弘和石秀的武功也要稍胜于刘唐的!
因此,个人观点认为在梁山步军头领当中,武力值排名前五的分别是:鲁智深,武松,李逵,穆弘,石秀。
水浒传里哪个英雄是你心中的第一?
林冲憋屈又窝囊,李逵冲动且愚忠,武松杀伐气太重,智深英雄数第一。
金圣叹评水浒人物,给梁山英雄分了级,把鲁达(按照习惯,下面称“鲁智深”)定为“上上人物”,他是梁山好汉中唯一的侠客,有“侠之大者”的风范,真性情真好汉真英雄!
鲁智深的经历是梁山好汉中最复杂又最单纯的。
说他复杂,是因为他既干过公职人员,又当过和尚,后来上梁山落草为寇,招安后又称为公职人员,死后立地成佛。说他单纯,是因为他一生侠义,始终保持着一颗除暴安良,扶助弱者的初心,没干过一件滥杀无辜的事,所以他成了梁山好汉中下场最好的人。
鲁智深在上梁山之前的精彩事迹主要有: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杀生铁佛和飞天道人、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救林冲)、落寇二龙山……综观这些事迹,基本都是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举动,虽然有时也会乱发脾气,胡闹一番,但不死人不伤人,尤其拔垂杨柳一段,脾气大的可爱。
梁山好汉中,武松、杨志、林冲等人都是背负着人命案的在逃犯,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就是朝廷通缉对象,徐宁、朱仝等人则是被梁山好汉自己逼上梁山入伙的,但鲁达上梁山没有任何人逼迫(打死镇关西,后来根本没人追究),他上梁山完全是率性而为。
上梁山之后,鲁智深在108将中排第13位,星号天孤星。对宋江招安的决定,鲁智深是反对的,但他反对不是出于私心,而是他看透了朝廷官员的黑暗腐败,直接说:
“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但鲁智深的力量比起宋江集团太小了,最后梁山好汉还是接受了招安,鲁智深也在其中。他一生光明磊落,颇有禅性,随性而为,不受任何人钳制,这是他惟一违心的事情。
后来,鲁智深随同宋江南征北战,讨田虎、王庆、方腊,擒获方腊,立下大功,也是给宋江个人赚足了政治资本。宋江大喜,劝鲁智深还俗为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足见宋江的庸俗),但鲁智深经此人生,已看破世事,选择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后来圆寂。
鲁智深在五台山时的师父曾给他“八句偈言”,概括了他的一生: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综上所述,鲁智深是梁山好汉中惟一不冷血的人,惟一有禅性的人,从头到尾保持着侠义精神的人,也是最得善终的人,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号真英雄!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
水浒传中有哪些大力士?
武松不是第一大力士,鲁智深也不是。《水浒传》中有几个大力士,他们都是谁呢?武松、鲁智深都不是第一大力士,那么,《水浒传》中的第一大力士又会是谁呢?
《水浒传》中谁的兵器最重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明确写到兵器重量的,总共有三人:关胜的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一斤,鲁智深的水磨禅杖重六十二斤,呼延灼的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总共是二十五斤。
毫无疑问,关胜的兵器是梁山最重的,鲁智深第二。呼延灼的双鞭不算太重,恐怕属于次轻量级的兵器了。
但是,这并不等于关胜的力量比花和尚大。定制禅杖时,鲁智深开口便是一百斤。待诏说,重了,便是关王刀也只有八十一斤重。鲁智深反怼道:我便不及关王?他也是个人。
鲁智深不是吹牛,大相国寺中倒拔垂杨柳,这等天生神力是关胜无法比拟的。所以,单从兵器重量看力气,关胜也算得上《水浒传》中的大力士了,但他比不过鲁智深。
我觉得,以兵器说事,我觉得史文恭、林冲、孙立,以及陶宗旺也算得上大力士。史文恭使过丈二朱樱枪,林冲则使的是丈八蛇矛,都属于长兵器,挥舞起来离心力很大,没有足够的膂力,恐怕连人都会被带下马。孙立能开硬弓,陶宗旺则“有的是气力”。
所以,这些人都应当是书中的大力士。当然,还有没讲到的好汉中,也有使用长兵器的,或者有些气力的,就不逐一列举了。
而这些人都不如鲁智深,花和尚才算得上真正的大力士。
武松与鲁智深不分上下假如把鲁智深列为《水浒传》第一大力士,恐怕武松不服。
武松威镇安平寨,一条三五百斤的石头被武松轻松地打进地里一尺多深。然后,又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 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
施恩与众囚徒见了,直夸武松真神人也。武松就是天神下凡,书中说他是: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武松都能把地摇动,拔颗杨柳应当不费事。施耐庵总不能写两次倒拔垂杨柳吧。鲁智深能够三拳打死郑屠,武松却能徒手按住老虎,然后一顿拳脚将他打死。所以,武松与鲁智深应当并列第一。
但是,且慢,《水浒传》中真正的大力士还没讲到,此人就是“托塔天王”。难道晁盖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大力士吗?
我说的不是晁盖,而是“托塔天王”,这难道不是一个人吗?《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其实是两个人,最终合二为一了。这个合二为一的“托塔天王”才是《水浒传》中第一大力士,力压鲁智深、武松。
托塔天王是晁盖、李成晁盖出场时,书中说他托着青石宝塔,从西溪村移到了东溪村。这是一座镇鬼之塔,安放在西溪村溪边,重量肯定轻不了,不会比武松耍的那块石头轻。晁天王单手托着就搬走了,其神力可想而知。
施耐庵以《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的典故,把晁盖写成了蓝本故事中的“毗沙天人”,也就是毗沙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白日鼠白胜就是毗沙门天王左手中的白鼠,也叫“吐财鼠”。
因而,晁盖是佛门中的护法天王,而鲁智深因为倒拔垂杨柳而做了“真身罗汉”,恐怕就要在毗沙门天王之下了。武松后来也入了佛门,当然也不及护法天王厉害了。
问题是,鲁智深、武松原本是道家妖魔,其一半神力应当属于道家星煞,晁天王压得住吗?
所以,来自北京的法华寺僧人与来自“北京”的大圆法主,便把晁天王接引到了大名府,与李天王合二为一了。
李成绰号天王,李家天王不就是托塔天王吗?鲁智深、武松亦佛亦道,托塔天王也是亦佛亦道,这是施耐庵《水浒传》中的一大主题:“佛道合一”。
大名府有两大兵马都监,而闻达就是解读李成的,因为有闻达的存在,李成便铁定是毗沙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是梵语,意为多闻,表示毗沙门天王福德之名,闻达四方。
晁盖、李成这两大托塔天王合二为一,其神力当然要压住佛道一身的鲁智深、武松,更压得住梁山其他的好汉了。托塔天王才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大力士。
另外,再多说一句。《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毗沙门天王显圣安西城北门楼,一只金鼠也随之出现,咬断番兵弓弦,帮助唐玄宗的军队打败了番兵,解了安西城之围。
因而,施耐庵便把托塔天王写成了专打突围战的专家。
你去过多少个国内城市?
我去过国内的城市很多,只有几个省会城市没去,要说印象,有特色的不多,大多干篇一律,钢筋混凝土组成的高楼冷冷地看着这个浮躁的世界。首都北京,如果没有故宫,没有鸟巢没有五环路,也就是很大的一座北方城市。上海,因为有了南京路和外滩,便凸显出它的繁华,我在外滩去了几次,对陆家嘴那几幢摩天大厦印象深刻,阴雨天,上海中心大厦直插云宵,让人惊叹。重庆建在山上,地铁是没法修,于是有了轻轨,于是它便有别于其它城市。成都也有了三环外环,当然它的特点还是休闲,喝茶打麻将吃火锅看美女,叫你明白什么叫少不入川。西安,你下火车,眼前便是古城墙,沿城墙根儿溜溜,你会想到大唐盛世,你的脑海中会浮现金戈铁马的冷兵器时代。当然南京也有城墙,真正的大明帝都城墙,比西安城墙规模还大,但南京最著名的还是秦淮河风光带,人文历史景致一应俱全。杭州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西湖处于市区,且是一开放的5A景区,来了这里随便走走都是风景,难怪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其实我对深圳的印象最深,深南大道美丽与繁华共存,滨海路绝佳的景致让人留连忘返。
当然几个自治区最有特色,五个自治区首府只有南宁未去过。乌鲁木齐在城市稍开阔一点的地方,一年四季都能看见天山洁白的雪。二道桥流淌着浓浓的维吾尔味道。拉萨是中国省城中最小的,拉萨河穿城而过,城两边全是险峻高大的山,老城基本都是几层的房屋,于是布达拉宫便凸显得特别雄伟。布达拉宫前的转经人让人惊叹藏族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