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三国杀,诸葛亮临终为何安排马岱斩杀魏延?
公元234年,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不久,蜀汉发生了一场火并,大将魏延被杀,而凶手正是马超的堂弟马岱,长史杨仪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据演义中描述,马岱是诸葛亮安排的,被安排在魏延身边,当魏延造反大喊三声我“谁敢杀”时,一刀结果其性命。当时蜀汉有那么多大将,诸葛亮为何没有选其他人,如姜维、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而偏偏选中马岱作为执行者呢?
个人认为诸葛亮选中马岱执行这项秘密任务,而没有选姜维、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有三个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马岱地位比姜维低,可以而更好地接近魏延。马岱是五虎上将中马超的堂弟,他武功和超一流武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虽然马岱勤勤恳恳,可是在蜀汉军中地位一直不高。他一直在蜀军中,充当一个冲锋陷阵的苦力。而姜维虽然在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才归顺蜀汉,可是他能力非凡。
姜维算是诸葛亮的关门弟子,得到了诸葛亮的真传。他后来居上,很快超过蜀汉军中将领,成为蜀军骨干。诸葛亮病重时,只有姜维在身边,负责诸葛亮“祈禳之法”的保卫工作。在诸葛亮病逝时,姜维作为诸葛亮的继承者,继承了诸葛亮的兵书、诸葛连弩制造之法,还有诸葛亮的遗志。
因此,姜维在当时蜀军中,一跃成为核心人物,仅次于为蜀汉立过无数功劳的魏延了。所以,姜维位高权重,不太合适作为暗子,潜伏在魏延身边,在关键时刻除掉魏延。魏延也不会相信姜维会跟着自己混,对于故意接近自己的姜维,是会提高警戒的。其二,马岱比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更合适,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当时蜀汉军内,除了姜维、魏延、马岱外,还能数得上的人物,有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这些人中,王平地位和马岱相差无几,武功估计也差不多。可是王平脾气不太好,如他当年就和徐晃闹得不愉快,走投无路,这才投奔蜀汉的。他大字不识一个,是一个文盲,也不一定能骗过狡猾的魏延。估计王平在魏延身边潜伏,不到几天就可能漏出马脚,被魏延发觉。如果王平被魏延怀疑,诸葛亮就前功尽弃了,失去了对魏延的控制。
而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虽然也厉害,可大都是老资格,不适合潜伏在魏延身边,执行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他们也不会拉下脸,接近魏延,作为魏延的跟班。
其三,马岱在马超、诸葛亮死后,需要找一个靠山。公元222年,马超在临终前,曾给刘备上书,大意为他一门二百余口都被曹操所杀,只剩下了堂弟马岱,想让他继承我的爵位,还想将他托付给皇帝陛下。其他的也没啥可说的了。《三国志·马超传》中记载如下:
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唯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马超死后,马岱孤苦无依,不久刘备也病逝,他只能紧跟丞相诸葛亮的步伐,为其鞍前马后,任劳任怨,希望得到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看在马超的面子上,也非常照顾马岱,一直升他的官职。而公元234年,诸葛亮也病逝了,马岱只能想办法,再找个靠山。而这个靠山,就是诸葛亮看重的心腹长史杨仪。马岱很聪明,魏延和杨仪两人,马岱只能选择一人。魏延被诸葛亮所不信任,还被认为有反骨,而杨仪和之前的马谡一样,受到诸葛亮的信任。所以,聪明的马岱表面上选择了实力强的魏延,实际上是选择了杨仪。
总结:诸葛亮临终前,特意交代马岱秘密任务,这个任务就是故意和魏延亲近,消除魏延的戒心。在魏延不服从管理,想要反叛的时候,马岱从背后来一刀,就可以将叛乱消灭在萌芽状态。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姜维不能离开自己,不适合这次任务,而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也因各种原因,不适合。这么算下类,诸葛亮只能考虑马岱了,马岱也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美国试图买断德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美国想要花10亿美元“买断”德国新冠疫苗,然而德国政府明确表示德国不会出售本国新冠疫苗的技术。现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新冠疫苗的技术关乎整个国家的安全,它能够给全世界带来很大的利益,所以美国想买德国正在研发当中的疫苗也不太可能,美国“买断”德国新冠病毒疫苗的计划只能落空。
近日德国《世界报》刊登了一则头版新闻,新闻中提到说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花费10亿美元买断德国“痊愈”疫苗公司研制的新冠疫苗的“专用权”。另外英国路透社也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正试图获得德国的疫苗技术,以资金为条件吸引德国企业前往美国。《世界报》的报道在德国国内引发了激烈的反应,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15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强调:“德国,不卖!”
德国“痊愈”疫苗公司成立于2000年,其总部位于德国图林根州,公司主要从事“癌症治疗、基于抗体的治疗、疫苗研发和罕见疾病治疗”等工作。或许是因为“痊愈”公司在上周突然“换帅”,迪特马尔·霍普接替梅尼切拉成为公司新掌门人,而梅尼切拉本月初曾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及多家制药公司的代表在白宫讨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方案,随后梅尼切拉表示:“我们很有信心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获得一款候选新冠病毒疫苗。”(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美国总统特朗普)
“痊愈”公司近期的动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跟美国之间可能有什么交易。如果美国真的有“买断”德国疫苗的想法,这可能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今年的美国大选而打的“歪心思”,特朗普一直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将德国疫苗的“专用权”买断,这可能帮助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的国家,而这不仅可以提振美国市场的信心,它还可以让特朗普在美国民众面前邀功,这样特朗普赢下今年美国大选的概率就会更高。
不过德国政府显然也是非常重视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根据德国《对外贸易法》的规定,“如果国家或者欧洲利益受损”,德国政府可以审查来自非欧盟成员国的收购事项。目前欧洲是新冠疫情的中心,新冠疫苗对于德国的国家安全非常重要,所以即便对方是美国,德国也不可能同意将疫苗技术卖给它。或许是因为意识到美国不可能“买断”德国疫苗,所以美国官员随后也是出来紧急解释说《世界报》的报道有误,美国不会试图将疫苗占为己有。总之美国到底有没有过“买断”德国疫苗的想法,这只有美国自己知道,不过我们估计特朗普是真的可能有过这样的想法,毕竟他是一个连丹麦格陵兰岛都想买下来的人。
三国归晋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触?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很多人看完三国之后还是会有一些疑惑,因为觉得整个书籍里面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最后三国确实归了晋呢?很多人都觉得本来是一个三国鼎立的状态,那么可能这个状态会持续很久,为什么最后却因为一些感觉影响不是很大的事,却让整个格局发生了变动。
其实这一件事情在三国建立之初就已经被奠定了,因为三个国家虽然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本领,才能够形成这个鼎立的姿态。但是其实在一开始其他两个国家就有很多不足,而且其他两个国家比起魏国本身确实少了很多的资本,所以说最后没有夺得最后的王冠,其实也是没有什么意外的。但是很多人可能读三国本身读的并不仔细,或者说三国本身作为一本小说来说并不是全部按照史实来描述的,所以说很多人其实对于这段历史还是比较懵逼的状态,今天就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三国最后的结局是这样。
首先,我们想说三国鼎立的姿势肯定还是因为三个国家都各有优势。首先我们能够看到魏国的领导者是非常的有远见的,并且为国的整个的政策以及行走的这个分项标,其实是非常的正确的。整体来说是一个实力非常强劲的国家,而且他本身就是王室本身就是行的是天道,所以说行的正。
蜀国其实是非常的弱,因为从一开始,它本来就是一个军事统治,它本身不属于这块儿地方,这个地方的百姓以及这个地方的很多人根本不认可这个统治,所以一开始本身就非常的被动,但是他有一个绝大的优点,就是手里面有很多的人才,并且能够将这些人才合理的利用,所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并且蜀国所占据的就是天险,非常的难以攻克,只要他们能够守住自己的领地,不轻易被人攻破,可以说就是一个非常牢固的地方,所以说,这一点让蜀国能够在三国中取得一点点优势。
再来说吴国,吴国是一个军民都非常强大的国家,首先他们本身就是在这块儿地方发展的。孙家在这块地方发展的时间非常的长,对于吴国的百姓的恩惠也非常的大,并且他们本身是居民非常和谐的,无论是君主还是下面的臣子,整体来说的关系都和谐很多。
所以说三个国家本来的优势也就有不同。再来说说他们的缺陷吧。首先蜀国本身的缺陷就太多了,他们本身不被认可也就算了,并且军事能力也不行,只能说是偶尔占了便宜。再说说吴国吧。其实吴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本身没有特别大的野心,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只想要建立一个非常完美的国家,他们并没有想要去称霸天下,或者是想要去让其他两个国家臣服于自己,他们本身对于自己国家的这个政策以及对于整个国家的
三国杀有什么比较有意境的台词?
《三国杀》作为一款风靡国内的手游,曾经也使无数青年为之着迷。
作为一款建立在历史前提下的手游,每一个武将都有极具个人特色的武将技能之外,每一个武将的皮肤设计和台词,相信也是吸引众多玩家的原因之一。下面就让答主盘点下自己喜欢的武将台词: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陆逊
作为三国杀信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陆神将一直被无数玩家所痴(tuo)迷(qi),一把AK,一次信仰,往往左右这一场游戏的胜局。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拿去拿去,莫跟哥哥客气——鲁肃
“游戏可以输,大师必须死”,三国杀里能得到如此评价的,大概只有鲁大师一人,好施与缔盟给大师带来的高过牌量以及左右胜局的能力,与刘备相配合,毫不夸张的说:“在场的各位,都是垃圾。”
力不竭,战不止——留赞
东吴歌王,技能不必多说,奋音,取得胜利,往往只需要一把AK(教授表示不服)
好牌用一次怎么够——马良
马良,操作简单易上手,新手平民武将标配,用牌给牌,往往也是集火武将之一
以卿之才学,何愁此战不胜——曹叡
作为答主最喜欢的武将之一,曹叡这个武将的十分具有操作性,不论是明鉴给队友带来的高输出,亦或者是恢拓带来的高防御,都彰示着这个武将的挑战性,时机的把握往往比操作更重要。
为什么腾讯山寨游戏被骂得那么惨?
谢邀。
我先给大家上结论,觉得不对的可以直接吐槽,对细节感兴趣的可以继续读下去。
腾讯和网易,在国内拥有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这个轨迹造成腾讯产品更容易被喷。更通俗一点来说,腾讯山寨游戏是长久以来的事情,网易山寨游戏是近年来的事情。
作为业内人士,我一直不觉得网易和腾讯,在口碑上存在所谓的水军一说。那么为什么有时候大家会因为某个话题形成争论呢?原因很简单,毕竟网易和腾讯,都是国内十多年来历经磨砺走过来的游戏厂商之一,他们再不济也有各自的忠实游戏粉丝,哪怕这个群体只有几十万,也是很庞大的一个存在。这也是为何现在网易和腾讯,每年都定期召开嘉年华活动一个道理。
以下内容长文预警
网易口碑为什么会在之前略胜一筹?因为网易在国内是自主研发的一个标杆。因为早,它影响了一大批人,尤其是这批人对网易的看法。谁是中国第一个做网络游戏的企业?可能不是网易,但很多人认定就是网易。
在2000年,网易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游戏《天下》。对的大家没看错,不是多数人想的大话西游,而是天下。
这款游戏成了很多玩家的处女秀,并被里边内容深深着迷,跑商,押镖,做任务,押送死囚……网易最早的丰富玩法就源自于此。但是,《天下》因为早期技术受制,外挂泛滥成灾,网易因此对外挂深恶痛绝,这也是为何丁磊在后期产品中,对外挂把控如此严格的原因,因为论外挂袭扰,网易这家自主研发企业是吃亏最早的一家公司。
2001年,网易《天下》团队研发《大话西游ONLINE》,现在多数人研究这个作品的失败原因是因为当时过高的定价策略,其实是国内自主研发领域当时没多大竞争,人太多了,服务器当时几乎5,6小时一次崩溃。网易在这一年已经上市,于是在大话1资源上打造大话2,2002年中期,大话2上市,这时候的网易游戏市场收益,基本已经稳了。
这是网易游戏研发的发迹史。
接下来我们看腾讯。
说腾讯前要说个前提,那就是国内所谓的第一次网络游戏泡沫。2004年前后死了数百款网络游戏,因为代理游戏的企业太多了,原因是什么呢?好多企业要在2004年前,打破自己的互联网泡沫。
在2002年至2004年之间,互联网泡沫这个说法很风靡。因为很多国内互联网企业,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但就是不盈利。互联网公司如何变现,是当时的一个共同难题,这其中困扰的企业包括百度,腾讯,也有网易。
当时的百度还没想出竞价排名,那时候网络都是共享,谁也不觉得在网络付费理所应当。腾讯QQ尝试收费直接以失败告终,而捧着庞大网易邮箱用户群的丁磊,借着走游戏研发第一个实现了去除泡沫危机的过程。
既然网易有邮箱的用户资源可以用在游戏产品上,那么腾讯也有庞大的IM用户资源,可以用来实现盈利。就这样,腾讯在2003年开始正式进军网络游戏领域,它没有网易的研发团队,所以为了加快入局速度,选择了从做代理开始。
2003年8月,腾讯代理韩国网游《凯旋》。与丁磊用了2年搞自主研发不同,马化腾看到的成功案例来自于盛大,这家没有任何前身和用户积累的公司,在2001年至2002年异军突起,这让马化腾对游戏产业产生了好奇,2002年马化腾组团亲自到上海拜会了陈天桥,陈天桥带他一起去了美国参加E3展会,那之后不到一年,腾讯就借入了游戏市场。
从代理游戏上来看,腾讯胆子还是很大的,当时3D游戏没几个,凯旋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和网易自主研发摸索一样,代理同样需要摸索,《凯旋》这个产品在引入后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出现两次严重的BUG,以至于游戏经济系统接近崩溃。
这就是腾讯的游戏发迹史,后来的腾讯,在2006年才研发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产品。所以在自研时间上,它比网易要晚6年时间,而这期间诸如QQ华夏等都是代理产品,代理游戏有模仿的成分,也会由腾讯背锅。
网易和腾讯模仿的区别也造成大家态度的不同
深挖一下,先说网易。
很多较真的人喜欢说,网易的天下,是模仿当时的国内单机游戏。那时候还有过香格里拉工作室与雷火工作室的争议,甚至有人觉得大话西游,是模仿石器时代。
当然,就模式而言,都是回合制,这个模仿确实可能存在,但网易模仿只是模仿风格或类型,它在内容上的创新是足够多的。
腾讯方面,这一点就要牵强一些,起码在前期,它更注重产品的领域站有度,其目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腾讯有庞大的用户群,我得让我的用户玩上当下最流行的游戏内容,即便模仿也在所不惜。毕竟制作一款游戏,就已经要投入大量金钱了。
其实,早期自主研发是十分费钱的一个事情,所以国内众多公司才去搞代理起家。陈天桥代理传奇用了50万,马化腾代理凯旋只用了30万美金,这在后边几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2004年网易凭借梦幻西游一炮而红,盛大凭借冒险岛也巩固了龙头地位,那时候说起网游三巨头,腾讯还是边缘人。
2004年,我受邀参与了冒险岛的引入测评,当时这款横版游戏风格真的很独特,很多人觉得这款游戏太冒险,但我是少数支持引入的人之一,后来这款游戏上线后,在线突破80万,成了盛大当时的另外一款支柱产品。这事情之后,我对腾讯模仿别人作品,有了第一个印象。
2006年,我在太原高新区做总监,收到了深圳一猎头公司的邀请,当时开出的条件是年薪40万元,还可以再谈,职务是主策划,工作地点深圳。工作内容就是参与腾讯第一款自主研发游戏,也就是一年后推出的《QQ三国》。我当时出于个人原因,并没有答应这次邀请(其实钱在当时很吸引人,是我的两倍年薪了。)但在和猎头沟通时,我知道他们希望我前去做主策的原因,那就是我参与了冒险岛的深度测评,我对横版游戏有什么系统一清二楚,那时候我第一想法就是:“腾讯要模仿冒险岛了啊。”
以上不难看出,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我从2006年开始有了腾讯山寨游戏的印象,随后这个话题被无限扩大,也和腾讯强势进军游戏市场分开。代理+自研毕竟比纯粹自主研发的网易,有更多的产品推出,产品一多,运营就有缺陷,处理游戏BUG的速度和反应力也会受到影响,毕竟代理产品没有自研那么好在技术上封堵外挂问题。再者,腾讯用户很多,一个弹窗就会吸引众多玩家,很多人第一款游戏就是腾讯弹窗推荐的,而当有人觉得这个游戏是模仿别人产品时,第一次玩游戏的腾讯玩家就会认为自己玩的才是最初的那款产品,就和现在我的世界和迷你世界那样,争来争去还都挺有理。
至于网易为什么山寨还会有人叫好,这个我真的没太大感觉。我觉得,可能很多玩家抱有一种过瘾的态度去看待吧,网易的山寨有一点近乎以暴制暴的味道,毕竟国内一线游戏企业已经没有三足鼎立的局面了,网易和腾讯相互PK,相互山寨,你方唱罢我登场也是很有看点的。至于谁对谁错,我觉得都没有错,因为我这个圈里人,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游戏企业一家独大,这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