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神三国杀火烧连营,古代大军的统领一定要会武功吗?
统兵大将,并非一定需要盖世武功,以书生统兵取得大捷者,不在少数;但是,如果一点武功不会,连基本自卫能力都没有的,估计也是少数。
在宋朝以前,文武之分并不明显,很多人既能出将也能入相。以文官甚至是书生的人设统兵者,除了广为人知的诸葛武侯和陆逊以外,还有许多名人——
比如东汉时期的卢植,本来是大儒,结果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又比如晋朝名将杜预,据说连马都不会骑;
还比如大名鼎鼎的白袍将军陈庆之,连他老领导萧衍都在给他的嘉奖令中明言他“本非将种”,但人家仗打得就是好,不服不行。
但是,这些和仗打得好,有关系吗?
作为低级军官,第一线的带兵人,不会武功那是说不通的,毕竟如果一个百夫长如果不能带着手下兄弟冲在第一线,只会喊“兄弟们给我冲”,谁又会服你呢?
但是作为大兵团的指挥者,尤其是普通步兵的指挥官,武艺精不精,就两说了。古代的步兵作战基本都是要讲究阵型的,更注重每一位士兵的总体素养,个别猛士虽然能起到提振士气的作用,但是对战争总体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主官就算有盖世武功,也不能带队去冲锋。作为战争的核心,令旗和主帅就是一支军队的灵魂。别人家的斥候和游骑求之不得的夺旗战帅,你自己倒送上门了,哪有这样的蠢事?
当然,主帅武功盖世、还敢第一个冲的也不是没有——
比如一条盘龙棍打天下的赵匡胤,早年就是这么干的;
又比如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还敢带着骑兵打蒙古人……
但是总体而言,战争的指挥官,武功不是必需品。只要有足够的自卫能力,能在打败仗的时候不拖累部队、遭遇突袭时有一战之力,剩下的精力,还是拿去钻研战略战术更合适。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