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现代空战,一个现代坦克师能否抵挡百架二战时期攻击机的空中打击?
很多网友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坦克师应该全部都是坦克、装甲车和步兵这些纯地面作战部队。然而事实是冷战到现在的装甲师内都是专门编有防空部队的,有野战防空体系支撑其战斗行进和作战。也就是所这些二战时期的活塞螺旋桨攻击机首先要能突破装甲部队的防空体系再谈对地攻击。下图为俄制“山毛榉”地空导弹,曾经击落马航MH-17
现代装甲部队从来都不会是仅地面部队独自出现,由于来自空中的威胁越来越大,特别是武装直升机的中低空猎杀,所以装甲师/旅编制内都有防空团/营以进行防空作战。下图为某时期一个苏联装甲师的编制,可以看到除了正常的坦克、步战车、火炮等正常装甲部队装备之外,还拥有36辆地空导弹发射车、16辆自行高炮和至少21具单兵便携式地空导弹发射装置。
2K12“萨姆-6”机动式中低空野战地空导弹系统,最大探测距离75公里,1S91火控雷达制导距离28公里,3M9M4防空导弹最大射程为24公里,发射车为三联装。
9K33“萨姆-8”机动式近程低空野战地空导弹系统,使用1S51M3火控雷达制导距离25公里。9M33M3防空导弹最大射程15公里,最大射高12公里,发射车为六联装。
9K35“萨姆-13”机动式近程低空野战地空导弹系统,9M333地空导弹最大射程3公里,射高3.5公里。
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射炮,使用RPK-2型对控雷达,搜索距离20公里,制导距离8公里,4管AZP-23型23毫米高射炮有效射程2.5公里,最大射速3400发/分。
对二战时期的活塞螺旋桨飞机来说,由于当时没有有效的精确制导武器,像Ju-87、伊尔-2这类对地攻击机来说主要对地打击武器就是航炮、火箭弹和航空炸弹,然而他们都必须要接近目标千米甚至数百米内才能发起攻击,否则根本无法保证攻击精度。但是坦克师伴随的野战防空系统在20公里外就可以发现这些来袭飞机,并使用各类防空导弹实施攻击。而一个坦克师下设的防空导弹团如果拥有20辆“萨姆-8”那么就拥有120枚防空导弹,在10公里以上的距离对这些飞机实施拦截。而自行防空炮则担任最后一道防空拦截任务,在2公里距离上实施拦截。在这种情况下这100架二战攻击机很难将一个坦克师击垮,甚至难以对其伤筋动骨。
PC上可以玩的竖版飞行射击游戏?
皇牌空战(Ace combt) 一款于TV机平台的爽快型空战游戏 1、2、3代位于Sony PlayStation1平台,目前PC机可用Ps模拟器玩到,4、5、0作在Sony PlayStation2,很遗憾pc尚未有完整的ps2模拟器可以让各位在pc上玩到这三作。
至于Ace Combt X则出现在PSP掌机上,这一作相信很多ps2玩家都渴望但无缘玩到的。
请不要将Ace Combt皇牌空战与Lock on锁定-现代空战搞混了。
。
完全是两个不同体系的游戏。
你觉得应该有怎样的性能?
如今的海军舰艇,大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驱逐舰吨位破万,和一战时的战列舰相当,护卫舰的排水量都超过了7000吨,达到了苏联现代级这种重型驱逐舰的级别。随着吨位的扩大,护卫舰能够承担的任务和作战性能都提升很大,这使得军迷对我国的下一代护卫舰产生了期待,可不论是054B还是057,这些传闻中的下一代护卫舰都迟迟未能出现,不过话说回来,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新一代护卫舰也一定会研发出来,毕竟这个是刚需。
图为26型护卫舰,他是全球护卫舰发展趋势的综合体现,也是新一代护卫舰的开端。
目前世界新一代护卫舰发展的趋势,首先就是大。英国的26型护卫舰吨位达到了6900吨;澳大利亚以英国26型为基础研发的猎人级护卫舰吨位达到了8000多吨;加拿大以26型护卫舰开发的新一代护卫舰CSC吨位也达到了8000吨级;德国海军的F125符腾堡级护卫舰吨位也达到了7700吨;日本海上自卫队新一代护卫舰30DD的吨位也达到了5500吨级;美国FFGX护卫舰虽然还没有定型,但是其吨位也不会低于5000吨级。总之,全球范围内新一代护卫舰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大。
图为德国F125护卫舰,他的吨位是7700吨,突出一个大字,是目前世界最大护卫舰。
其次,全球新一代护卫舰的另一个趋势就是作战能力很全。比如英国的26型护卫舰原本就已经很大,性能已经很完善,搭载16单元海受体防空导弹(一坑四弹)或紫菀-30防空导弹,还有24单元的多用途垂发,用以发射CVS401 Perseus反舰导弹和战斧BLOCK4型巡航导弹,可以运载36名特种部队执行两栖作战,本来就已经非常全面,结果经过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改进,性能更加强大。
图为日本的30DD型新一代护卫舰,将要建造22艘,吨位标排3900吨,满排5500吨,下图是其综合射频系统。
澳大利亚以26型为基础开发的猎人级护卫舰,在保留了26型护卫舰先进的舰体平台基础上,增加了一座综合射频桅杆系统,内置CEAFAR-2型L波段对空远警有源相控阵雷达,CEAFAR型S波段搜索跟踪有源相控阵雷达,CEA-COMUNT型X波段火控有源相控阵雷达,三个不同波段、不同任务的雷达后端整合在一起,统一显示、统一调配,实现了3波段雷达系统功能。强大的探测能力再加上32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器,可以发射最多128枚ESSM先进海麻雀防空导弹,作战能力堪称强大。
图为澳大利亚的猎人级护卫舰设想图和模型,他的综合射频桅杆非常庞大,综合了3波段雷达在里面,未来是澳大利亚的最强主力舰。
篇幅所限,其余世界各国新型护卫舰的性能之强就不再赘述了,下面我们主要讨论国产新一代护卫舰该选择什么样的性能。首先,对标全球新一代护卫舰,我国新型护卫舰也一定要突出两个字:大、全。大就是要吨位够大,空间够大,只有大才能远洋作战,只有大才能确保装备更多的武器设备,只有大才能进一步提升独立作战能力,否则空间不足、吨位不够,最后只能成为一个提升有限的舰艇,很快又要更新,造成浪费。
图为加拿大新一代护卫舰CSC,他是全球最贵的护卫舰,一艘造价超过30亿美元,顶我国10艘驱逐舰的价格。
但是这个大也不是说无节制的大,我国的护卫舰和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不同,我们的护卫舰在舰队体系中式二等军舰,在已经拥有划时代的先进万吨驱逐舰055的基础上,没有必要发展7000吨以上的护卫舰,否则还不如大量的建造7000吨级的052DL型驱逐舰,毕竟这款新的052D改进型驱逐舰就已经可以担当我国二线主力舰的任务了。综上所述,我国新一代护卫舰吨位确定在5500吨级,对标美国新一代的FFGX护卫舰即可,毕竟是一种三线舰艇,5000吨级足够了。
图为CSC护卫舰的模型,及其综合射频系统。
另外是要全,战斗力要全面。现在的054A就很全面,也很强大,但是这是在其刚刚服役时的评价,如果放到现在,那么我们应该说054A是一艘防空略差、反潜足够、反舰一般、对地打击能力不够的护卫舰,也就是一艘性能过得去,但是主要以数量见长的护卫舰。要改进他,就要首先提高防空能力,一坑四弹是必要的,毕竟同样32单元垂发,澳大利亚猎人级就有128枚防空导弹,054A才32发,严重不足。
图为我国展示的新型外贸型护卫舰的模型,他就搭载了综合射频系统和多用途垂发,基本就是理想的下一代护卫舰的样貌。
其次综合射频是需要的,虽然这个技术非常贵,也是造成新一代护卫舰造价升高的原因,但是他却是面向未来必须有的系统,综合射频系统能够节约舰体空间,降低本舰系统间的电磁干扰,提高系统效能,而且可以提高军舰作战能力。不需要整合S波段的大型固态相控阵雷达,那是驱逐舰的标配,但是像X波段火控雷达这样的相控阵雷达还是要固态布置4面的,以形成360°无死角的全空域防护局面。
图为我国新一代护卫舰设想图。
防空导弹上看,HHQ16的射程需要提高,直径要减小。HHQ16的垂发是专用的,下一步可以改成一种冷热通用垂发,口径可以更大一些,HHQ16导弹缩小直径后可以在一个垂发单元中容纳4枚,导弹的射程需要从50公里提高到70公里以上,多种导弹配合可以形成防空层次,另外可以整合反潜导弹、对地打击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等,这样的垂发我们现在就有,就是052D上那一款,新一代护卫舰可以直接装备。
图为我国新型护卫舰设想图。
动力装置上看,燃气轮机+电力推进是主流。上文各国新一代护卫舰基本都是电力推进,包括英国的26、日本的30DD、美国的FFGX、澳大利亚的猎人、加拿大的CSC等都是电力推进技术,而且是燃气轮机+电力推进。燃气轮机动力更加直接,变速响应快,噪音小,而电力推进则剩下了驱动轴系的空间、重量,也减少了军舰推进系统的机械噪音,同时提高了军舰航行的灵活性,便于采用综合电力控制系统,统一调配全舰电力需求。所以我国要紧跟时代趋势,必须研发电力推进系统。
图为我国海军新一代护卫舰设想图(上图)和现在的054A护卫舰的基本配置(下图)。
总之,我国新一代护卫舰的样貌和性能要求就是:大吨位+新型中等口径舰炮+多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综合射频系统+多功能大口径冷热通用垂发+一坑四弹技术+增程型中程防空导弹+燃气轮机和电力推进系统等改进要求。建造成功后,虽然不会在性能上比澳大利亚的猎人强,但是可以做到对等美国的FFGX、日本的30DD,毕竟这两个国家也没拿护卫舰当主力,可千万别走上追求极端性能的道路,那是加拿大这种拿护卫舰当一线主力舰使用的国家的选择,我们要的是强大、综合、全面的“打杂舰”。
现代战争中若失去制空权?
这个要根据具体环境、技术和民心士气条件,没有一概而论的。在山地森林环境,火炮阵地可以一直存活到地面部队短兵相接。
诺曼底登陆前,空中侦查发现了德军海岸重炮阵地,攻击部队冒险攀上悬崖才发现仅仅是几根电线杆。而市场花园行动前,盟军也进行了大量的空中侦查,然而却没有发现安亨附近森林里隐藏着两个装甲师。
如果二战,朝鲜,越南的例子比较远,可以认为空军的侦查手段还不够先进,那么南联盟也许可以作为现代战争的例子。
在两个月的轰炸中,北约发射了5000多枚精确弹药,号称摧毁了744个目标,然而战后查证实际只命中了58个,其中有20门火炮。
原因就是南联盟军队广泛使用了隐真示假的老办法,设置了大量的假目标。或许有人说通过现代多频谱复合侦查和情报手段,可以轻松判定目标真伪。然而实际情况是战场情况通常不允许做详尽的侦查,滞空时间有限,在战场上空几千米的飞行员做过敌我识别就要立刻决定是否进行攻击。
情报学上说,如果你无法隐藏一条真实情报,那就放出一万条假情报淹没它。现代伪装技术可以屏蔽从红外、可见光到电磁波在内的辐射,而现代制式假目标进化为全频段模仿真实目标。因此老步的军靴没有踩过的地方,没有人敢说已经肃清敌情。
未来战斗机能携载小型空空导弹拦截空空导弹吗?
首先纠正一下认识误区吧,拦截“战斧式”巡航导弹或者拦截反舰导弹要比拦截空空导弹容易的多。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速度,巡航导弹或者反舰导弹基本上以亚音速居多,当然少数型号能够冲刺到超音速甚至是两倍音速,但是空空导弹的追击速度起步价就是3.0马赫,更快的还要达到4.0马赫以上的速度,这种高速目标的拦截就比较困难了。
2、敏捷性,空空导弹瞄准的目标是军用飞机,尤其是战斗机,空中爬升速度、盘旋速度都比较高,过载系数一般都是4-6个g,还有的战术动作都搞到9.0g,为了成功进行打击,空空导弹的机动过载都是20g起步,有的还达到40g,可以以极小的半径进行快速转弯。相比之下,巡航导弹都是“四平八稳”的飞行,过载系数都是在1.0g以下。
3、反应时间,空空导弹的射程按大小分成了远程、中程和近程三大类,就按常见的中程近程空空导弹为例,射程多数在60-80km之间,以3.0马赫的速度飞行,全程不过区区80秒,如果加上敌我双方相对而飞行,这样的时间还会更短,这对于拦截空空导弹的防御系统反应速度要求就极高了。
如果如题目所说,在战斗机上配置空空导弹来反击来袭的空空导弹,就要克服以上的三个问题,一己之矛攻击之盾,速度要超过敌方空空导弹的速度,敏捷性要高于敌方导弹的敏捷性,反应时间要更短。最后一个要求,重量要轻,为了确保拦截效果,还是要保证搭载数量。
这对于技术水平要就非常高了,未来技术水平能否达到,谁也不知道。但截至目前,还是以电磁干扰、红外干扰等软杀伤方式进行对抗,以及依靠飞行员的战术水平进行机动对抗来摆脱敌方空空导弹的袭击。毕竟,空空导弹的命中率并不是100%,实际上实战环境中也就是50%的水平。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