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旷世皓月,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吹捧春江花月夜是唐诗的顶峰?
一个不懂诗词的年代,去评说诗词?不是笑话吗?围绕一江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反反复复?不是啰嗦吗?诗词都这样写?还是诗词吗?真是:
情到用时方恨少,笔到尽头无休止。
一脸茫然全不知,十万月光燎故事。
有什么温柔而治愈的小短句?
2021.6.25
暮雨思卿至
晚风轻踩着云朵,夕阳深处有一家橙色的便利店,贩卖着橙色与温柔
当黄昏落在身上,没有烟火,没有杂尘,只有光和希望。
当你在夜晚孤独奋战时,满天星光都在为你闪烁
为什么要叫醒我,我还要开花呢
你跑得慢,周围都是笑声,你跑得快,周围都是风。
送你一朵小红花,来年多喜乐
若有长风绕旗,那便是我在想你
我站在万家灯火前,吻了人间。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
这山川如酒,敬旷世温柔,至死方休。
彼时春衫少年郎,笑看风华不知愁。
心存感激所遇既温柔。
不要因为没有掌声就放弃梦想。
生活温暖顺心 其他别无所求。
你逆光而来配得上这世间所有温柔。
与自己成为朋友,才能听见万物回响。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
希望每一笔绘画都是澄净的未来。
山野千里 你是我藏在星星里的浪漫 无尽的温柔与风情都隐匿在皎月清晖中
所以我选择了你 目光倾城都是我的回礼
人生不能太过圆满 求而不得未必是遗憾
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愿你有坚定立场 穿越风沙和迷惘。
愿你历尽千帆 归来仍是少年郎。
苏轼是怎么过中秋的?
提起中秋,很多人是兴奋的,因为要放!假!了!又可以休息几天了,更重要的是可以好好的与家人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再听父母讲一讲嫦娥奔月的老掉牙故事,使劲在月亮上找一找吴刚砍过的树。可是在千年前,却有一位对着圆月发出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感叹,到底是为什么呢?
苏轼,大家肯定不陌生,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估计人人都会背了吧,就算不会背估计跟着王菲的音乐也能唱出来,最后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成为了很多人的祝福语。可是在苏轼看来,写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是非常寂寥的吧,因为这个月圆时刻,他正经历着政治示意,兄弟别离的苦楚。
明月几时有
一、年少震京师苏轼生活在北宋年间,是豪放派的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生活的时代,有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皆为文坛领袖式的人物,苏轼以其豪放的词风崭露头角,在科举中获得了考官欧阳修与梅尧臣的赏识。
苏轼的科举考试题目为《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是现实主义文风的倡导者,而自幼便秦汉古文以及韩柳、李杜的苏轼恰逢其时。他严密的逻辑、精炼的文笔以及颇有孟子之风的思想一下子便获得了考官的赏识。但是欧阳修以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文笔,为了避嫌,给了苏轼第二名,苏轼也因此一鸣惊人。
二、过山车般的人生然而,苏轼在政治上总是缺少那么一点运气,刚要在仕途上一展身手,母亲病亡,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苏轼应举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之后,父亲病亡,苏轼回家守孝。当守孝期满后,官场上已是物是人非,王安石变法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曾经赏识他的欧阳修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京归田。
欧阳修画像
欧阳修的离京对苏轼来说打击非常大,背后的靠山没有了,仕进之路遥遥无期。而且,在对待王安石变法这一问题上,苏轼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立场而否定这场变法,但是也没有过分的赞誉,比如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苏轼就很有自己的意见,且他认为变法应循序渐进,不应“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
就因为这样,他被赶出了京城。辗转至各地为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他在密州时所作。时间已至中秋,自己想见弟弟苏辙却不能如愿,皓月当空,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慨然而做了这一首词。
三、乌台诗案很多诗人是不适合官场的,因为他的所思所想总会带有一些感情色彩。苏轼就因为这样而差点被砍头。事情是这样的:苏轼任湖州知州后,给皇帝写了一封谢表,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但也写了一些自己遭遇的坎坷,诗人嘛,总是有一些自己的小情调与小感怀。可是这一写不得了了,被一些有心人拿来作文章,说他包藏祸心,对皇帝不满之类的。于是,刚上任三个月的苏轼被押解进京,最终被贬去了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四、东坡居士来了在黄州期间,苏轼过得非常拮据,但是他却有一颗豁达的心。“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便是他初到黄州时写下来的。他的好友还为他求得了一块地,苏轼起名为“东坡”。在这块东坡之地,苏轼过起了一种陶渊明式的生活,自称“东坡居士”。远离京城,生活怡然自得,苏轼也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豪放的个性也愈加张扬,《定风波》便是在这一时期写下来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该是多么的潇洒。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这样的恢弘题材都写于这一阶段。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人生的顶端与低谷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被调任汝州,路过江州时,看到了庐山,写下了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极富哲理。中途幼儿夭折,于是苏轼上书朝廷到常州居住,在这里,他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明年,宋哲宗即位,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者被打压,苏轼重新被启用,先后任登州太守、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短短时间内成为了文坛领袖,黄庭坚、晁补之等都是他的门生。
在这一阶段,苏轼的作品更多的与画、书有关,扩大了杜甫“以诗论画”的领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为僧惠崇的画作题的诗。
但是当苏轼看到朝中新兴势力不重政事,专心打压王安石一党后,对朝局心生凉意,“虚飘飘,比浮名利犹坚牢”,再次请求外调,来到了杭州,著名的苏堤就是苏轼在这一时期命人修筑的水利工程。
苏堤春晓
人家在杭州过得好好的,却又被朝廷召回,期间夫人去世,朝局动荡不安,最后因诽谤而被贬去了英州(今广东英德)。“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便是他最后生活的写照。后又去了惠州,惠州在别人眼里是极尽荒凉之地,但却成了苏轼眼中的美景,这与他向来豁达的心胸有关,“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生活在北方的人,你们能吃到新鲜的荔枝吗?
然而,虽然远离朝堂,朝堂里却一直没有平静下来。苏轼又被流放到了琼州(今海口),弟弟苏辙也被贬去了雷州(今广东海康),在藤州(今广西境内),垂老的两兄弟终于相见。年老的苏轼最后被流放到了儋州,他在儋州办起了学堂,有很多人不远千里去请教,苏轼也成为了儋州文化的开创者。
儋州苏轼像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是他也并没有表现出郁郁寡欢,而是坦然面对,依然充满着对未来的信心,只有这样的心性才能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名句吧,也只有足够精彩的人生才能成长为一代文坛巨匠。
(作者:浩然文史·古董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你对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这篇诗作是怎么认为的?
引言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虚若仅存二首诗作中的一首,直至千年以后才被后人所称赞认可。全诗章法结构独特,意境深远优美,富含人生哲理。
先看一下诗的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独创的章法结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借鉴了宫体诗的一些写作技法,其章法结构,以整齐严谨为基调,以错落有致求变化。三十六句诗,可分为九组,每一组四句,一组一换韵。
在韵脚使用上,在张虚若创作这首诗之前,人们所创的诗换韵比较随意,无规律可循。而这首诗的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使长篇诗作在韵律上变得跌宕起伏,多为后人效仿。
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韵味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读者引人入胜。
二、唯美的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失传。张虚若却以歌曲名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作为诗的中心内容展开创作,可谓别具一格。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家游子的离愁别绪。
这首诗因月起笔,最后写月落结,首尾呼应。把天空和地上的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游子、思妇等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相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人物,转情换意,似断似续,使诗歌既完美严谨,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可谓意境绝美,蕴意深远,耐人寻味。读来诗中有画,把人带入到诗作所织构而成的画卷之中。此诗之前从没有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照千古的一轮明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辉煌。而此诗之后,仍然无人能把春江花月夜刻画得如此完美无缺。沧海变桑田,江月依旧在,诗篇永不朽。
诗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不是有“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影子;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许是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三、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唐诗的国度里,有把田园山水写得很美的,有把思乡之情写得很浓的,有把人生哲理写得很深刻的。但能把景、情、理巧妙融入一首诗中的应该张虚若是第一人,可谓空前绝后,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更是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的景物诗。
当诗人站在春江边,遥望一往无际的江天一色和一轮明月时,空明寂寥的夜晚,似乎心也是那么的透彻,思绪万千: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开创了用诗探究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一般来说,写到这里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诗人还不满足于此,紧接着马上作答了人生和江月的一个客观规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就告诉我们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相对永久的,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传,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天空,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奔腾远去,从而让诗篇也生波澜,将诗情推向一个更深远的境界。正所谓江月有情,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描写大自然景色转到了感悟人生景象上,再由月和江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上。
所以说这里的诗句,读来眼前一亮,充满着人生与自然的哲理,表达了一个关于时空、人生意义这一宏大厚重的主题。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也可以说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和点晴之笔。
四、迟来的公正评价张若虚出生于初唐与盛唐过渡的一个年代里,但是关于他的生卒和生平事迹,却从未有过详细记载。要追溯他的人生历程,只能从"吴中四士"这个团体中去找,因为他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的名气却远不如其他三人大,因为这四人中的张旭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大家,素有"草圣"美誉;贺知章更是科举状元,唐朝著名的诗人;就连最不起眼的包融,都被写入了《唐才子传》。
可是张若虚却在史书中,没有任何单独的传记,通过那些有限的信息,后人才得知,原来她生于江苏扬州,最大的官也只做到了兖州兵曹。不仅如此,就连张若虚的才华也一同被埋没了,任何唐朝所撰写的诗集中,根本找不到张若虚所写的诗。即便是那一首名扬天下的《春江花月夜》,也同样被唐人给忽略了。
为什么这么好的一首诗会被唐朝的诗海埋没?难道是唐人对其诗不认可?由于信息量有限,所以这些都无从考证。
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最早评价其诗的是清末的王闿运,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继而又有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春江花月夜》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最为推崇的是当代,有人称其诗为"孤篇盖全唐"。
对于"孤篇盖全唐"之说,还是有许多不同声音,这也确实有些不妥之处,所以我还是认同此诗为“孤篇横绝全唐”之说更切实际。不管如何,今人总体上对此诗还是推崇之至的。
结语《春江花月夜》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唐诗走向顶峰的一架梯子,是古体诗通向格律诗的一座桥梁,对唐诗有开拓性意义,文学地位举足轻重。这也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如何评价张嘉译王珞丹主演的急诊科医生呢?
《急诊科医生》也快要接近尾声了,昨天看的时候一个妈妈让羊哭的稀里哗啦。女儿因为成绩没考好,妈妈说了她几句,孩子一气之下喝了2大口百草枯。之前在医院时见过相似的案例,家长就是这样的状态,哭着扇自己耳光,到了情绪崩溃边缘。这个群演妈妈演的太好了,特别真实。
而且百草枯这药喝了就没救,肺部逐渐纤维化,最后窒息而亡。感受到妈妈极致的悲痛,弹幕里一堆夸赞群演演技炸裂的,甩很多明星几十条街,给群演加鸡腿啊。
可突然出来的一个女患者让羊惊了一下。
她叫皓月,是刘慧敏的私生女,可这双眼皮太让人出戏了。
网友吐槽这双眼皮估计是自己在家割的,太假了。
她叫姜析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14年第一部戏时脸就已经是这样了。
《武媚娘传奇》里范冰冰身边的贴身丫鬟“颂娘”,这个时候开始有了关注度。
这真是脸跟巴掌一样大,没有一点多余的下颌骨,所幸她的头也小,不然就更违和。
这尖锐的下巴,在范爷标准瓜子脸面前都异常突出。
她形容自己这是山楂树之恋,可脸却一点跟清纯联系不起来。
《致青春》里也客串了。
赵丽颖、冯绍峰主演的《西游记之女儿国》里也有出演,电影里面部分角色是从《下一站·女儿国》里选拔出来的。多少胸怀明星梦的小姑娘来这里,最后跌跌撞撞不知道能走出来几个。
(冯绍峰和小沈阳在一堆美女中间很开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