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捕鱼大亨辅助,如果在绝地求生的地图买一套房子?
所谓的值得购买的房子其实就两种:
一是保值的房子,已经具备成熟的配套设施,比如医院和学校。这类房子非常适合居住或者出租,同时价格波动的幅度比较小。
二是具备升值潜力的房子,处于政策倾斜的区域,但由于之前的开发力度不够,导致价格偏低。
最近在知乎上有一个很开脑洞的问题:假如你是炒房团,《绝地求生》里哪个区域的房子是最值得购买的?
我们限定的再小一点,假如整个地图是一座城市,那么哪个区域的房子是最值得购买的?地图里标注的城,我们就理解成区域的意思吧,否则不好分析。要回答文章标题的这个疑问,就要首先搞清楚什么叫“值得”。所谓的值得购买的房子其实就两种:一是保值的房子,已经具备成熟的配套设施,比如医院和学校。这类房子非常适合居住或者出租,同时价格波动的幅度比较小。二是具备升值潜力的房子,处于政策倾斜的区域,但由于之前的开发力度不够,导致价格偏低。这类房子非常适合投资,因为价格向上的概率会非常高。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类成熟的房子,要判断一套成熟的好房子,需要考虑如下几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政府设施。在自然环境方面,孔子他老人家惴惴教导我们: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以我们才看到市面上打着各种海景房或者山景房的广告,靠水的好处是心境开阔,当然这是文人们喜欢的感觉,比如海子就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靠水真正的好处是,便于贸易往来,在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方面就会非常便捷。靠山的房子呢,氧气会比较充足,当然了得是植被茂密的山。
从地图上来看,Z、S、K、R、Y、L、M这些区域都是靠水的,其中Z、S、K、L、M属于海景房,R、Y属于湖景房。
接下来是政府设施,一般来说要远离可能对生活造成打扰的地方,比如核电站、军事基地、靶场、矿场和监狱。核电站主要会带来心理恐慌,比如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所以靠近核电站区域的房子价格不可能很高。军事基地的问题主要是噪音,飞机、坦克轰轰隆隆的会让人神经衰落。矿场一般污染会比较严重,靶场监狱周边戾气太重,也都不适合居住。因此我们排除S、L、M这三个区域,剩下Z、K、R、Y四个区域。
第二个要素要看配套,包括教育、医疗和商圈。中国人最在乎两件事:房子和孩子。而学区房正好可以将两者合二为一,这就导致学区房价格居高不下,在北京好的学区房周边的地下室动辄就是几十万一平起步,很多人说买这些房子的人傻,那么小怎么居住?我只能说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很多买学区房的人只需要一个入学的资格而已,你还以为人家真住啊。
医疗主要是指医院,家里人生过病的就知道靠近医院的好处,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时候,靠近医院会省却了很多烦恼,很多需要急救的情况,靠近医院就是多一条命。商圈指的是写字楼,在这些区域的好处是出租方便,高档写字楼往往会带动周边房产的价格。
从地图上来看,商圈没有明显的区域,但是我们考虑到各大港口会有很多人上班,再融合进我们提到的学校和医院,那么G港、G镇、R城、P港、P城都是可以考虑的,但是从距离上来说,G港、G镇、R城、P城优先考虑。
第三个要素是要看交通,交通包括地铁、公交、轻轨等等。交通方便意味着上班通勤的时候节省时间,尽管距离稍远,也是上班族的首选,而上班族才具有购房的能力。地铁现在是城市里交通发展的首选,因为在地下不影响地面的城市改造,因此地铁沿线优先级最高。
从地图里我们判断不出哪些是地铁哪些是轻轨,看起来应该都是高速,P城和Z城的交通都比较合理,高速只有出城后才会有,不会产生太大的噪音。Y城和M城的交通是高速直接把城市进行了切分,高速会影响区域内交通,毕竟高速路口不会那么多,反而会让出行不方便。
第四个要素是要看开发商。乌七八糟的开发商很容易资金链断裂以及跑路自杀等等,这种黑天鹅事件有很大的风险。好的开发商品牌意味着负责任周期长,物业服务稳定。有些开发商追求资金周转速度,有些开发商追求品质,当然后者要好于前者。从地图上我们看不出每个区域的开发商信息,因此无法判断。
从这四个方面综合来判断,R城是最好的选择,湖景房,学区房,到医院就医,到G港上班,都有高速直接通达,远离核电站军事基地等影响生活的设施。唯一的缺点就是旁边有个废墟,如果有开发商把这里再开发成一个游乐中心或者大的Shopping Mall,那简直就完美了。其次是P城,这个区域位于整个地图的最中心,交通便利,但应该属于老城区,因此改造麻烦,升值潜力小。更为重要的是,P城大家都喜欢跳去抢劫,流动人口太多,治安会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第二类具有升值潜力的房子,我看好G镇,既然还是个镇,居住人口应该不会很多,距离医院和学校都不会太远,开车不远就可以去海边度假,如果再建一条通往学校的高速,中间绕行P城,就很完美了。
当然了,《绝地求生》这个游戏还很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最好的地方其实是天命圈,而天命就是政府的调控,要跟着政府的调控跑,否则一缩圈,都得死。
明朝的海禁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有区别吗?
现在史学界有两种争论,有人说明代海外贸易发达,有人说明代实行海禁,海贸废驰。但是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在明代,关于海外贸易,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官方的朝贡贸易,二是民间的私人贸易。
首先我们来谈谈朝贡贸易:明代的海外贸易可以说从明代的早期就已经开始,并且规模相当巨大。有人认为明朝的这种做法是赔本赚吆喝,还认为回赏过度丰厚亏本了,就拿史料说记载的朝贡以及回赏的清单甩给你们看看:
《明史·食货志·市舶》载:“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洪武初设于太仓黄渡,寻罢。复设于宁波、泉州、广州。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暹罗、西洋诸国。……后市舶司暂罢辄复。这样看到明明朝初期,由一口通商扩大到四口,这四口因何暂罢,不必寻找根据,因为“暂罢辄复”,而不是“撤销”,更谈不上“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永乐)三年,以诸番贡使益多,乃置驿于福建、浙江、广东三市舶司以馆之。福建曰‘来远’,浙江曰‘安远’,广东曰怀远。寻设交址、云南市舶提举司,接西南诸国朝贡者。
看好了,这可不是“三无网文”,这是正规人文科学杂志。作者是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如果有疑问,赶紧去喷他。
可以看到明朝可以允许进贡国在中国进行贸易,但是明朝会收取50%的实物税,剩余的官府再花钱收购,也就是说一条船上一半的货物都必须无偿给明朝。
如果是来做贸易的,则收取20%的实物税,剩下的才允许买卖。
你觉得明朝有吃亏吗?
成化拾壹年②乙末秋捌月二十八日上表大明皇帝陛下 日本国王臣源义政(印) 谨表。 别幅: 马四匹 散金鞘柄大刀贰把 硫黄一万斤 玛瑙大小二十块 贴金屏风三副 黑漆鞘柄大刀壹百把 枪一百把 长刀一百把 铠一领 砚一面并匣 扇一百把 计奏讫 《善邻国宝纪》卷下
《宪宗实录》所记载的回赏 彩缎一百匹 丝绸一百匹 铜钱五百贯 ,很丰厚么?
明朝开办“牙行”,与民贸易,开展“互市”贸易。凡“勘合”之国,“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船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互市”。国王、王妃、陪臣等随贡船带来的货物,照例“抽盘”之后,即可在华贩卖。对这些货物,明王宫抽其十分之五,其余以官价收买。私商带货物来中国做买卖,船舶到来,经过政府检查登记,抽其十分之二,其余听其贸易。所谓“凡番国进贡,内国王、王妃及吏臣人等附至货物,以十分为率,五分抽分入官,五分给还价值”。“其番商货物入为市易者,舟至水次,悉封籍之,抽其十二,乃听贸易”。
同时,明朝将朝贡贸易主要集中在京师会同馆进行,以集中管理,严格限制,规定贡使住在会同馆,中国商人到会同馆中洽谈生意,而不许使节直接到市场上做买卖。因而“自占城以下诸国来朝贡时,多带行商”。可见中国百姓从中并非不能够获得利益。依然可以和外国商人互相做生意。《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的比较研究》万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版
总结一下明朝的朝贡贸易:
①明朝在海禁的同时,并未阻断国际贸易。只是这种贸易不允许民间实行,而只能有官方举办。(官方举办的贸易当然不受海禁的限制)
②这种官方贸易方式就是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国家间带有政治性质的贸易,但是更多的是以商业为目的。明朝在朝贡贸易上刮足了油水。但是朝廷的“折俸”(用外国进贡的货物当做工资发给官员)也让很多官员利益受损,所以极为排斥。
③嘉靖末期,倭寇荡平,隆庆开放了海禁(指的是开放民间的贸易),于是国家贸易更加昌盛。海外的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了明朝。明朝成了当时世界白银帝国。
④即使在海禁期间,民间的国际贸易还是在偷偷的举办的。郑和从西洋带回来的黄金明初的海禁只针对出海入倭境的商船,不针对出海打鱼的渔船。
清朝的闭关锁国和明朝的海禁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
接下来我们讲讲民间的私人贸易:
事实上有些人一直喜欢说明朝实行了三百年海禁,导致中国闭关锁国,更加落后,但实际上所谓的海禁大部分时候不过是朝廷的一纸空文,真正严格执行的时间少之又少,比较,中国如果绵延上万里的海岸线,根本就防不了。我们来看看明代人王忬说的:
国初立法,寸板片帆不许下海。百八十年以来,海滨之民生齿蕃息,全靠渔樵为活。每遇捕黄鱼之月,巨艘数千,俱属犯禁,议者每欲绝之,而势有难行,情亦不忍也。与其绝之为难,孰若资之为用。
从上述的记载可见,在明代前期,宣德年间,海禁的律令就已经到了无法执行的地步了,私人可以建造几千艘远洋捕鱼的大船,且关于私人出海通商的记载也不少。官员对于这种“违法”的事情,也没有办法遏制,其原因是 “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势有难行,情亦不忍也”。
明代中期,成化弘治之际,就有“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之举,正德年间,“豪民私造巨舶,扬帆他国”就更多了。到了嘉靖年间,海外贸易带来的巨额财富已经足以让人眼红。正是因为海禁废弛,私人海商无所忌惮,才导致海盗蜂拥而起。
“中国商舶入海,往往藏匿岛中为寇,故增一舟防寇,非敢违制。”“纨自杀。自是不置巡抚者四年,海禁复弛,乱益滋甚。”(《明史·外国传·日本》)
正如明代遗民林时对所说:海禁久弛,岛夷内讧,奸人王直、徐海、汪五峰等勾引之,深入内地,祸连三省。
在明代中后期的嘉靖时期,唐枢在《复胡梅林论处王直》中提到实际的情形:
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然人情安于睹记之便,内外传袭,以为生理之常。
也就是一百多年来,海禁几乎根本没有被实际执行过,对于这种事,百姓和地方官员都已经习惯了,达成了一种默契。官方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明代后期:1567年(隆庆元年),隆庆皇帝正式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在《明末中国的私人海上贸易》中有这样的记载“明代,中国海商资金雄厚,对南洋各地土产有很强的购买力”,西方的公司没有办法和中国商人竞争,根据当时西方人的记载“1640年,一个中国商人在暹罗收购大量皮革,最初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表范佛里特想用高价收购的办法来彼此竞争,但没有成功,这个中国商人更由此不还价的收购”。
自隆庆元年(1572 年)“隆庆开关”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这70 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3.53 亿两(保守估计,目前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并且全球2/3的贸易与中国有关,距离资本主义仅一步之遥。
美国经济史学家汉密尔顿(Earl J.Hamilton)曾经指出,与1591-1600年间相比,1641-1650年间美洲黄金输入欧洲数量锐减92%,白银减少61%,这一减少与中国-美洲贸易扩大有关。《汉密尔顿.美洲财富与西班牙的价格革命(1501-1650)[M].巴塞罗那》
明代中后期百姓的生活
明人凌濛初作《拍案惊奇》的书前序中所说:“近世承平日久,民佚志淫。”物质的满足,必定催熟精神的丰收。这就是万历年间,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普遍富庶,一方面是文化消费之如饥似渴,经济动力推波助澜,上层建筑风生水起。
吴梅村的《木棉吟》:眼见当初万历间,陈花富户积如山。福州青袜鸟言贾,腰下千金过百滩。看花人到花满屋,船板平铺装载足,黄鸡突嘴啄花虫,狼藉当街白如玉。市桥灯火五更风,牙侩肩摩大道中。明代风俗画:《上元采灯图》
顾梦游《秦淮感旧》:余生曾作太平民,及见神宗全盛治。城内连云百万家,临流争僦笙歌次。
康乾剩世的人表示怀念万历盛世《长安秋月夜》长安秋月夜犹明,六街九陌吹角声。角声断处歌钟起,禁城远树寒烟生。烟连树绕接夜色,宫阙参差分南北。北廓黄云绕建章,南郊白气连沙碛。忆昔神宗静穆年,四十八载唯高眠。风雨耕甿歌帝力,边廷远近绝烽烟。辕门大袖酣歌舞,海内文人耻言武。马政屯田久废弛,禁兵糜粟空充伍。物力太厚天时丰,十钱斗粟羞为农。健牛肥马村巷满,鸣鸡吠狗桑麻通。
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说:明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计,少亦以万计”,而到了清朝,“标客巨商罕至,近来多者所挟不过万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令:"闻开矿之事,甚无益于地方,嗣后有请开采者,悉不准行"。对于不能封闭的冶铁厂,则抽十分之二的重税。到乾隆时,全国合法的铁矿厂只有九十三处了。
“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其人以行止相高,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モ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则他大有居积者,争欲得斯人以为伙计,谓其不忘死肯背生也,则斯人输小息于前而获大利于后。故有本无本者咸得以为生。且富者蓄藏不于家,而尽散之于伙计。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百万产可屈指矣。盖是富者不能遽贫,贫者可以立富,其居室善而行止胜也。” 明代王士性<广志绎> 卷三《北方四省》
政府禁海,民间就走私。被国家打击,走私犯就学会武装,而随着海禁的松弛,民间的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正德九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 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 。
听他们的话反而会更穷?
穷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匮乏,另一种是精神上的贫瘠。前者还不是最要命的,后者才是真正的无药可救。
所以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不能够一概而论,需要针对于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当然我相信题主问题里的穷应该指的是生活条件的贫穷,但就算是生活贫穷的人,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无法抗拒的环境因素,又比如是个人在人生关键时刻的失误决策导致。
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知道造成父母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在此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1、父母能力不够造成的贫穷
这个社会很残酷,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我们会发现,随着社会的越来越进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根据二八定律的分配,全球20%的人口将会拥有80%财富,而另80%的人则分配那剩余的20%。
造成80%的人变得越来越贫穷的原因,往往是自己的思维意识不足。不能够掌握赚钱的规律,也不能够对于身边的事情有一个很深刻地分析,这是导致自己贫穷的关键。
所以当你的父母是因为这方面原因而导致的贫穷的话,那么他们的建议则是要选择性的进行倾听,毕竟有一些还是有价值的,比如他们说的的有一些是普世的道理,关键时刻也能够用来做参考,但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关键时刻一定要去咨询更加专业的人士,避免自己在人生的重大选择上出现失误。
2、无法抗拒的客观因素造成的贫穷
比如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导致很多公司和个人破产,如果你的父母恰巧也身处其中的话,即使再有破釜沉舟的能力也无法力挽狂澜。所以类似于这种情况造成的贫穷,那么他们的建议你是一定要认真去倾听的。因为他们曾经经历过成功,他们的经验很有价值,经得起推敲。
他们目前的失败也不过是暂时的失败,虽然他们没有了财富,但是他们还拥有着可以创造财富的能力,东山再起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3、思考:在这里我想引申一个观点:为什么有些人懂了很多的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每个道理看似都很有用,但是有一些道理因为前提条件的不同会有一种相互矛盾的效果,比如:“细节决定成败与大丈夫不拘小节”。这就导致了我们虽然懂得多,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灵活的运用这些道理,没有能力把它们串联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形成自己的能力系统,这便是很多人失败的原因。王者荣耀为什么能火?
《王者荣耀》目前已吸引5000万的日活用户,注册用户突破2亿,有媒体预测王者荣耀日活用户或将高达7000万。随着游戏的火爆,玩家却在游戏中发现,“小学生”玩家已经入侵这款MOBA手游。
据统计,传统电竞游戏主力人群为21-30岁,而腾讯浏览指数却指出,《王者荣耀》这款MOBA游戏的主力人群却推前到了11-20岁(53%)。
二、再来从游戏分析,《王者荣耀》为什么这么火?
1.易上手,撸起袖子随便坑
“易上手”几乎决定了一款MOBA能在多大程度上流行。从星际魔兽等多单位控制到单角色控制、从RTS多快捷键到MOBA简易快捷指令,从DOTA的复杂装备合成购买,到LOL的“一站式购物”,尽管对抗性的核心不变,但竞技游戏似正朝着一个更为简便易上手的方向走去。《王者荣耀》再次简化了MOBA的操作,让玩家更容易上手。
一方面,《王者荣耀》降低了默认控制方式的难度。《王者荣耀》采用了双轮盘(左右两边一个操控区域)的操控方式,玩家通过左右两边的虚拟按钮进行控制,默认有系统设定角色的攻击范围。新手玩家默认,由系统辅助攻击,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游戏。轮盘操作在移动端上的优势,是相对于传统点控操作方式而言。
传统MOBA通过鼠标点控,来达成较为精准的走位、攻击等控制操作。而《王者荣耀》把这种精准的操作要求模糊化,不论是技能释放的位置方向,还是补兵与攻击英雄的优先性,均默认交由系统智能判定,减少新手玩家的操作。传统点控式操作,在另一款MOBA手游《虚荣》上有过体现。但是《虚荣》并没有在国内火起来,毕竟蹲厕所的时候总不能把手机平放在,额,我也不知道放哪好。
另一方面是增加游戏内引导。新手教程不多说,最值得一提的是游戏中的装备购买系统。玩家会发现系统给每个角色设置了三套装备配置。王者荣耀通过在游戏过程内推荐装备,免去了新手玩家选择装备的困惑。
回想起二白第一次玩DOTA,哪个商人卖什么都记不住;第一次玩LOL,带5个血瓶出门,真他妈尴尬。
看到限购,就果断买了五瓶......
当然这个部分的简化是相对的,高端玩家仍可以通过设置,来配置自己的攻击模式(譬如攻击小兵还是打塔,或者直接怼英雄),和配置自己的出装顺序。只是相对于部分默认操作门槛要求较高的游戏而言,《王者荣耀》较好地处理了“如何留住小白玩家”的问题。
不过,游戏入门门槛降低,却带来了“新人多”、“小学生多”、“整体竞技水平下滑”的现象。游戏简化的同时使传统MOBA中一些精准、高难度、复杂操作带来的乐趣丧失,部分MOBA老玩家甚至嫌弃《王者荣耀》“简单”、“无挑战性”。
2.快节奏,啪啪就一盘
《王者荣耀》在移植MOBA上优秀的一点,在于让游戏节奏变得更加快。《王者荣耀》的基础设定,奠定了游戏的节奏。通过缩小游戏地图,减少基地建筑,增强AI能力、加快游戏角色成长,《王者荣耀》让玩家对抗矛盾,尽早地快速激化,简化游戏内双方玩家矛盾的激化过程,尽快让冲突显现,尽快使玩家进入对抗。
首先,《王者荣耀》的地图与PC端的MOBA相比,变得更小。在《王者荣耀》中,使用后羿从泉水裸奔到河道,大约需要20秒;而《英雄联盟》中寒冰从基地裸奔河道大约需要30秒,而DOTA则要更久。地图变得更小,使得玩家间的相遇更为频繁,冲突更加容易激化。
在建筑方面,《王者荣耀》没有延续传统MOBA游戏中的设置,仅保留了9座防御塔和一座基地。而《王者荣耀》中,小兵对塔伤害相当可观。如果玩家击杀史诗野怪,会激活一方派出强力小兵,加快一方AI推线、推塔速度,一不留意,塔可能就被偷了。为了缩短游戏时间,《王者荣耀》甚至把可投降的时间限定为6分钟之后,泡个面的时间,你就可以投降,就是这么快。
游戏内角色成长速度,更是快节奏的催化剂。《王者荣耀》一改传统MOBA重补兵的玩法,补兵的重要性被削弱,英雄不需要给予小兵最后一击也可以获取大量金钱和经验。另外,不同于众多MOBA游戏内玩家需要回城才能买装备,王者荣耀并没有这个限制,在地图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出装。这样一来人物出装速度远远快于传统MOBA,就像实体店和快递的比较,节省了去逛店的时间,缩短了矛盾激化的间隔。
快节奏与手机用户使用设备的时间碎片化不谋而合。上厕所来一盘,公交车上来一盘,课间来一盘(不要教坏小朋友),等人等车等饭局来一盘,传统MOBA 10分钟过去,玩家还在安静补兵发展,不好意思,我这里准备开第二盘了。
3.人物形象耳熟能详
《王者荣耀》选用中国传统人物为角色原型,特别是大量使用了三国中的武将形象,不少耳熟能详的古代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角色等悉数登场。不过,游戏中只是使用了历史人物的形象,相关的历史背景却被架空,这么一来使得游戏与现实历史产生矛盾。随着年轻玩家的增多,这一矛盾还曾引发社会上的一些争议,部分人甚至认为该游戏“会误导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4.游戏内的交流便捷
MOBA游戏中,游戏内交流体验非常重要,毕竟是一款团队配合的游戏。《王者荣耀》把多人语音系统嵌入游戏中,玩家通过手机自带的麦克风,即可以实现语音交流。另外,游戏内设定了许多常用的默认发言,譬如“撤退”、“猥琐发育,别浪”等,配上语音提醒,帮助玩家实现游戏内快速交流。
一款MOBA能降低准入门槛,让玩家快速上手固然重要,不过要保持玩家的热情,游戏还不得不在增强用户粘性上下功夫。《王者荣耀》的用户粘性,首先来自于本身的角色培养、英雄、皮肤收集系统,其次是单人冒险系统。尽管这些系统并非尽善尽美,但这些系统的存在,使得游戏本身增加了粘性。想玩别的英雄,想基础属性强一点,起码得存点金币或者充充钱吧。
譬如被吐槽的皮肤加成和铭文系统
此外,得益于匹配系统,《王者荣耀》具备满足了不同程度玩家需求的能力——你既可以有空撸两把;也可以日日夜夜撸,收集符文英雄,幻想一下打职业联赛之类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王者荣耀》无疑是近来MOBA手游较为成功的一个例子,它成功利用快节奏和易上手的特色占据了玩家的碎片化时间,培养了又一批MOBA玩家。不过,秉承“用xin创造快乐”的宗旨,《王者荣耀》的成功可以说是以舍弃传统MOBA中更高的复杂性、策略性、多变性甚至是公平性为代价的,年轻玩家在这款MOBA中或许无法体会到传统MOBA的一些乐趣。“小学生”终将长大,今天还在玩后羿的少年,日后不知道是否还对这样的“后羿”感冒。
电玩捕鱼最早是哪里的?
电玩上的捕鱼达人出来的更早。电玩上有更多的这一类游戏,是电玩城的捞金一大利器,比如捕鱼达人,捕鱼季,捕鱼大亨之类的。。。去有赌博机的电玩城转一圈,你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