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传说,西游记是不是神话故事?
我是才如史迁,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
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西游记》这部书的作者吴承恩。
史书记载:
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他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成就可与唐代的钱起、刘禹锡、元稹、白居易相上下,他的古文与宋朝的欧阳修、曾巩相出人。但因为家境贫寒,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到十分之一。我们能看到的有《西游记》、《禹鼎记》、《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
吴承恩一生怀才不遇,直到5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51岁担任过河南新野知县一职。56岁担任长兴县丞,58岁被人诬告辞职,晚年以卖文为生。
大多数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还有人认为他因为不得志,对官场反感,所以作品深刻的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吴承恩自己也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这些话只对了一半,我看完吴承恩的诗词,感觉他嫉恶如仇的性格其实不明显,反而有李白的豪放大气,有辛弃疾的沉郁苍凉。中老年之后,还能看到很多看破世事的平和。《西游记》开始创作时,吴承恩已经接近60岁,到成书已经耄耋之年,如此大的年龄,早已“平生意气消磨尽”,因此我认为,《西游记》还是一部关于人生修炼的作品。
作者在第一回的开篇诗里就提到: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如果我们把妖怪看成心魔,每一次战斗是正邪之争,是战胜心魔的过程,那就能读出味道了。
《西游记》有佛道之争,更有佛道融合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从民国开始,尤其是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后,很多人认为《西游记》充满了佛道之争。但我要几方面说明一下,《西游记》内容中更多的是佛道融合。
第一、佛道之争始于东汉末期,从释摩腾、竺法兰把佛经带到中土就开始,历经一千多年,中间还有三武灭佛事件、李唐王朝把道教奉为国教、宋代的全真教与佛教的斗争等,但到了明朝中晚期,佛道实际上已经走向融合,一是由于统治阶层的提倡,二是民间的三教合一思想已经普及。
第二、佛道之争多是由于门户之见。更多的是一些不懂修行的外行人在鼓吹造势。佛道在根本趣理上是相通的,只不过说法不一样,如果硬要在他们二者之间区分所以然,就会流于空谈。佛也好、道也罢,是讲究真修实证的,绝不是西方的哲学所能企及。梁簌溟先生就说过:哲学在中国,是道德实践的副产物,哲学在印度,是宗教实践的副产物。
释迦牟尼在最初并没有要当教主,老子、庄子更没有当教主的想法。把他们奉为教主,是后世人为了传播的方便,借用他们的学说后,再树立的偶像。佛法里虽然有声闻、圆觉、大乘等的区别,但最终都走向了一乘。道教也是如此,门派林立,但最终都走向了一统。一个修行人如果执着于门户之见,那怎么可能成就呢?
佛道之争,在作者写书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群众社会基础,而吴承恩本人也日渐衰老,心态变得平和,为什么要写争斗呢?
仅举一例证明《西游记》是关于人生修炼的作品如前文所说:若我们把《西游记》中的妖怪看成心魔,把那些神仙、佛菩萨看成一种修行方法,而不是“人物”或者高高再上的“神”,就会明白,《西游记》是关于人生修炼的作品。
仅举一例来说明:孙悟空大战牛魔王,《西游记》用了三章去描写,这也是作品中最精彩的打斗之一。
孙悟空为了打败牛魔王,请来了土地阴兵、六丁六甲都只打了平手,最后请来了巨灵神、十八位护教伽蓝、托塔天王、四大金刚、哪吒等才收复了牛魔王。
我们一般人只是看到一堆名号,各种精彩的打斗场面,忘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首词:
赌输赢,弄手段,等我施为地煞变。自到西方无对头,牛王本是心猿变。今番正好会源流,断要相持借宝扇。趁清凉,息火焰,打破顽空参佛面。行满超升极乐天,大家同赴龙华宴!明确指出,牛王本是心猿变。牛魔王和孙悟空是心的一体两面,正面是孙悟空,反面是牛魔王。这如同《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一面是骷髅,一面是美女。佛与魔,就在一念之间。
道理当然如此,但如果你没有真正修行过,没有真的深入看过《西游记》,所谓人生修炼也只不过是心灵鸡汤而已。
牛魔王的老婆为什么是铁扇公主?牛魔王的现原形为什么是大白牛?孩子为什么叫红孩儿,还有三昧真火?师徒路过的地方为什么叫火焰山?为什么铁扇要扇49下,之后大雨淙淙?芭蕉扇为什么是肾的形状,还能忽大忽小?这些问题,你要没有些佛道的常识,没有真修的经验,就只能当故事看热闹了!
再简单的做个提示:芭蕉扇为什么和肾是一个样子,还要放到嘴里。这其实是打坐过程中的一个要点:舌抵上颚。道家认为,舌抵上腭则生津液,咽下落入脐下腹中(下丹田)。这样一生一降,相当于身体做了一个小周天的运动,有升肾水、灭心火的作用,在《易经》的卦象里叫水火既济。
所以三取芭蕉扇,浇灭火焰山之后,唐僧感觉到身体无比清凉。作者最后还给了一句诗:
坎离既济真元合,水火均平大道成。以上是对你问题的回答,《西游记》不是喜剧、也不是悲剧,是一部关于人生修炼的作品,里面综合了很多佛道两家修行的经验和知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宝库。如果以西方那种分科的方法看《西游记》,或者仅把它当成神话故事看,我认为有所偏差!
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我是才如史迁,70后文史爱好者,佛法爱好者!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心感受温暖。
刁马的介绍?
“毒龙、恶虎、刁马和臭鼋”是江苏无锡地区的民间故事《大阿福》中的四个妖怪。
《大阿福》的故事说的是:
传说很久以前,无锡惠山、太湖一带有四个妖怪,它们是毒龙、恶虎、刁马和臭鼋。这四个坏东西经常危害庄稼,伤害百姓,还比赛吃人。有一位富有正义感的女神童叫大阿福,决定为百姓除害。
大阿福与四个妖怪搏斗了七天七夜,终于歼灭了四个妖怪。但是大阿福因伤势过重,也离开了人间。
后来,大阿福又复活了,当乡亲们找到她时,她还是胖墩墩、笑吟吟地坐在太湖边,和活着时一模一样。后来,乡亲们为纪念她,照着她生前的样子,用家乡的惠山黄泥捏了“大阿福”泥像,供在堂前和房中。如此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在。
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妖精怎么获得?
塞尔达中的精灵可以在地图上的精灵之泉周边采集,玩家最好是穿上潜行衣再去抓,要不然很容易跑掉。
精灵可以抵一条命,玩家在背包中拥有小精灵的情况下如果受到致死的伤害不会死,而是消耗一只小精灵,玩家背包里最多可以拥有三只精灵,大于等于三只就不会在地图上刷新精灵。
冷门民间传说?
中国民间传说丰富多样,其中有许多较为冷门的传说,这里为您介绍一个较为冷门的民间传说:《白蛇传》的前传——《青蛇传》。
《青蛇传》讲述了白蛇青蛇的前世姻缘。在这个故事中,青蛇和一条名叫黄龙的黄蛇相爱。然而,黄龙因为修炼时误吞了一颗夜明珠,导致他日夜不安,无法入眠。为了救黄龙,青蛇决定寻找夜明珠,以解除黄龙的痛苦。
青蛇跋山涉水,历经艰辛,最终找到了夜明珠。然而,在回来的途中,她遭遇了一个邪恶的妖怪。妖怪垂涎夜明珠,企图夺取。青蛇为了保护夜明珠和黄龙,与妖怪展开了激战。
在激战中,青蛇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她不仅成功击退了妖怪,还找到了解救黄龙的方法。最终,青蛇将夜明珠带回黄龙身边,解除了黄龙的痛苦。黄龙对青蛇的深情厚意感激不已,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传说虽然不如《白蛇传》那样广为人知,但它同样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体现了爱情、勇气和智慧的主题。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民间传说中的神奇魅力和多样性。
日本民间传说有一种妖怪是由年久的物品变的?
付丧神
像地狱少女入面有详细解析过
这付丧神名虽为神,实则为精灵鬼怪,是历经百年的旧器物幻化而成的。之所以说是“差一年不足百年的付丧神”,是因为“付丧神”一词的日文发音为「つくもがみ」(Tsukumo gami),其语源来自同音的另一个日语词汇「九十九髪」。九十九为百减一,而百减一即得“白”字,因此「九十九髪」意即白发。而在最早使用这个词的平安时代的歌物语(以和歌为中心构成的短篇故事集)《伊势物语》(第六十三段)中,「九十九髪」就已经被冠以“差一年不足百年”这个称呼了。
《金阁寺》里引用的《付丧神记》,讲述的是康保年间(平安时代村上·冷泉天皇的年号。964—968)被扫地出门的一堆旧器物,幻化成精后找人类复仇的故事。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
康保年间,都城内外的人家照例于立春前夕将旧器物弃置路旁,而这些被主人抛弃了的旧器物聚到一起商议道:我们多年以来一直尽心竭力地侍奉主人,没有恩赏也就罢了,谁成想竟然被弃置街头,任牛马践踏,真是可恨啊。我们何不化为精怪来报仇雪恨呢?
这时身为念珠的一连入道上前阻止道:各位且慢,我们这样被抛弃,也是因果报应,请各位以恩报怨吧。
可众器物那里听得进去,愤怒的大棒荒太郎将一连入道打得落荒而逃,进而众器物听从博闻多识的古文先生的意见,决定于节分(春分和秋分,这里应是指春分)时祈求造化大神将他们变为妖魔鬼怪。
到了节分这日,众器物按照古文先生的指点,自绝性命,委身于造化大神,于是果然幻化做了各种妖物:有的成了男女老幼的样子,有的成了魑魅魍魉的样子,有的成了飞禽走兽的样子。这些妖怪们找了一个离都城不远的去处作为据点,时常进城骚扰,他们不仅吃人,而且连牛马也不放过。京城里的人们恐惧万分,却拿他们束手无策。而这些妖怪每日寻欢作乐,饮酒赋诗,过着天仙一样的日子。
一日,妖怪们突然想到要供奉他们的再造父母——造化之神,于是在住处附近筑起神坛,命名为变化大明神,不仅朝夕参拜,而且还学着其他神社的样子,制作神舆,举行祭礼,在4月5日的深夜,妖怪们抬着神舆顺着一条大路(京都街道名称。位于皇宫北侧)由西向东行进。
正巧,当时的关白殿下因为那天有临时任官的公事要进皇宫,所以也沿着一条大路由东向西行进,和妖怪们的行列撞个正着儿,结果护卫关白的队伍人仰马翻。不过关白倒是镇定自若,还从车内仔细盯着妖怪们看。当妖怪们接近关白的车时,忽然从关白的护身符中喷出火来,烧得妖怪们四散奔逃。
原来关白所佩戴的护身符是一位高僧亲手书写的尊胜陀罗尼,他一直随身携带,所以这次才得以化险为夷。由于遇上了这档子事儿,关白没进成皇宫,于是就将此事上奏给了天皇。天皇得知后大惊,赶快请这位高僧来做法祈祷。高僧在皇宫的清凉殿上做法,派遣了7、8名护法童子去降妖驱魔。护法童子飞到妖怪们的住处,将妖怪们打了个落花流水,并让妖怪们发誓永生不得再骚扰人类。
捡了条命的妖怪们聚到一起又商议说:看来我们平日作恶多端,这次是遭了神佛的惩罚了。既然神佛留我们一条性命,我们何不皈依佛祖呢。于是众妖怪想起了当初被他们赶走的一连入道,便到深山中去寻得入道的所在并拜他为师,皈依了佛法。最后这些妖怪们潜心修行,终于遂了往生大愿,全部即身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