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705,需要买什么镜头的相机?
我给你推荐一个最佳组合:佳能5d4相机和100-400F4.5~5.6LⅡ镜头。
我原有70-200F2.8LⅡ,拍其它花ok,但拍荷花比较吃力,焦段不够,只能拍拍近处的,对远处的美荷只能望洋兴叹。本想买个增距镜,但听影友说画质有所下降。所以,咬咬牙花了1w多,上了这款“大白”。
使用这款镜头已经3年多了,拍荷花真是太给力了,让人爱不择手。
一是远端达400mm,若使用半幅机可达640,足够扫遍一般的荷塘。
二是带有三级防抖,手持拍摄没有问题,我就常常是手持拍摄荷花,非常清晰。
三是画质优异,分辩率、锐度和色彩还原度都很棒,拍摄的荷花图片几乎可以直出。
四是由于使用超声波马达,对焦精准而迅速,非常利于抓拍。
至于缺点嘛,除了体积较重外,就是做工欠精,没有变焦锁定装置,背着时镜头会自行伸出,这种细节的疏忽令人费解。
由于此头实用而优质,有较大的保值增值空间。特意到京东上查了一下,此头标价竟高达1.6w,比我买的贵多了,不经意间还攒啦!
以下图片就是使用这个组合拍摄的。
在中国多少年?
主体名称: 康地饲料集团(中国公司)(外资企业)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罗山(NICHOLAS W.ROSA) 行政区划: 朝阳区 成立日期: 1991-06-11 注册资本: 215 万美元 经营期限自: 1991-06-11 经营期限至: 2016-06-10 登记机关: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阳分局 企业状态: 开业 地址/住所: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20号联合大厦705-706室 经营范围: 批发兽用抗生素、化学药品、生化药品、原料药、消毒剂、外用杀虫剂。
批发饲料、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提供相关产品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货物进出口(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年检年度: 2011 年检结果: 通过徐茂公本是武则天皇后位的大功臣?
徐茂公的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帮助李治坚定了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信心,所以徐茂公确实是武则天登上皇后位的大功臣。至于惨遭掘墓那是被孙子所连累,但是并没有被灭族。
提起徐茂公大家最先想到的是隋唐演义小说里面的“诸葛军师”,他神机妙算,善于察言观色,能说会道,一开始是瓦岗寨的军师,后来又投靠李世民,成为李世民的军师,和秦琼等人是肝胆相照的朋友。
在小说中的徐茂公,虽然也算是个有能力的人,但是主要表现在他善于算计,并没有过多的表现他的军师才能。但是在正史中,徐茂公可是真真正正的实力战将。
大唐名将徐世勣
正史中徐茂公叫徐世勣,字懋功,因为对大唐有功所以被李渊赐姓李氏,改名为李世勣。李世民登基后,又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李世勣又改名为李勣。
李勣是唐朝的名将,他和李靖被称为唐朝战将里面的“双子星”,可以说大唐前期的战将李靖是天花板,然后就是李勣。
徐世勣最早投靠的是翟让的瓦岗军,当时和他一起投靠的还有同乡好友单雄信,两人一度成为翟让的心腹爱将。
徐世勣对翟让说:“这附近都算是咱们的家乡,乡里乡亲的不方便侵扰啊!宋、郑两地近御河,商旅众多,去那里劫掠官私钱物非常方便。”
翟让觉得有道理,于是在运河上劫持商船,势力发展到万人。隋朝看到瓦岗军一天天壮大,马上派大将张须陀来攻,徐世勣用诱敌深入的计策打败了隋朝大军,张须陀战死。
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失败后投靠了瓦岗军,李密在当时很有名气,祖上是“关陇集团”主要成员,所以徐世勣和王伯当建议奉李密为主公,扩大影响。
公元617年,李密成为瓦岗寨的首领,自称魏公,封翟让为司徒,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
李密成为瓦岗寨的首领后,李密和翟让发生了矛盾,李密除掉了翟让,并且把徐世勣和单雄信收入自己麾下。
公元618年,李密的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无奈之下瓦岗众将投靠大唐。李渊让徐世勣管理李密原来的地盘,并让他献上奏表。
徐世勣对身边人说:“魏公李密已经归顺大唐,这里的人口土地都是魏公的,我拿它献给大唐算什么呢?这不是拿主人的失败得利吗?我不能这样做!我应该把土地人口统计完,全部报告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
李渊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他很高兴,觉得徐世勣真是个忠心之人,是个“纯臣”。并且下令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从此徐世勣变成了李世勣。
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其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旧唐书》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李世勣随秦王李世民大败宋金刚。随后李世勣又参加了虎牢关之战,擒拿窦建德、降伏王世充,为大唐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北面的突厥趁着大唐皇权变更突然派大军来袭,长安城戒严。由于当时情况对大唐不利,李世民带着房玄龄等人与突厥签订了“渭水之盟”,此事被李世民引为一生的耻辱。
仅仅过了几年,大唐“双子星”就为李世民出了口恶气,李靖和李勣(避讳李世民,改为李勣)教给突厥什么是战争,俘虏突厥5万余人胜利班师。
这场战役后,突厥直接一蹶不振,再也不敢入侵大唐。李世民很高兴,看着自己的爱将说:“隋炀帝不能选贤安民,只知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对世情的认知糊涂至此。朕现在委任李勣在并州,就使突厥畏惧他的威名逃走。边塞安静,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吗?”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旧唐书》
后来李勣又参加了唐灭薛延陀之战和唐灭高句丽之战,每次大战李勣都有很强的表现。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李勣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十三名。李世民对李勣很是恩宠,有一次李勣生病了,医生说胡须烧的灰可以治疗此病,李世民听说后,剪下自己的胡须给李勣治病。
李勣知道后,吓得直磕头,李世民说:“这是为了社稷江山考虑,并非为你个人,有什么可谢的?”
李勣一生可以说都在忠于大唐,但是李世民对他还不太放心,担心自己死后李勣不能辅佐自己的儿子李治,临死前还“算计”了李勣一回。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重,对李治说:“你对李勣没有什么恩惠,我现在把他贬走,你登基了再把他召回,这样他就会死心塌地的辅佐你了!”
李世民真的把李勣贬走。李治继位后,召回了他,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又为尚书左仆射(就是宰相)。
李勣助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另有隐情”
武则天原来是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病重时,武则天和太子李治产生感情,经常私会。
太宗死后,武则天被放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后来李治到感业寺为先皇上香,再次邂逅武则天,把武则天纳入后宫,很受宠爱。
随着武则天的受宠,王皇后慢慢的感觉武则天是个威胁,因此处处与武则天为敌。永徽六年(655年),李治想要废掉王皇后,立他宠爱的妃子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虽然有这个想法,但是废立皇后不是小事,肯定需要和大臣们商量,于是他召李勣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等顾命大臣前往商议。李勣知道这种情况下去了肯定要表态,所以就称病没有前去。
其他人悉数到场,李治一开口就遭到了褚遂良的坚决反对,长孙无忌虽然没有表态,但是其实也是支持褚遂良的。这次商议废立皇后的事,让李治感觉到自己虽然身为皇帝,但是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尤其是舅舅长孙无忌,李治对于他还是很忌惮的,长孙无忌不光是自己的舅舅,还是先皇李世民最重要的心腹,也为李治登基立下了功劳。可是李治一直感觉自己皇权受到了限制,所以这次“废立皇后”也是想掌握大权。
就这样李治和武则天变成了“战友”,一开始朝中大臣都支持长孙无忌等人的观点,不能废立皇后。但是后来有个大臣站出来支持李治,李治立马给予了他很高的奖励,就这样支持的人多了起来。
虽然支持的人多了,可是元老级大臣不支持,李治还是不敢下决心。这时候李治想到了李勣,毕竟当时是李治把李勣调回的京城,他觉得李勣会支持自己。
帝后密访勣,曰:“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诏勣、志宁奉册立武氏。《新唐书》
它日,李勣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上意遂决。《资治通鉴》
于是李治亲自到李勣的府上,询问李勣的意见,李勣直接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不需要问外人。”李治一听,对啊,我是皇帝,立喜欢的人为皇后还用别人管吗?李治的王者之气瞬间就上来了。
就是李勣的这句话,坚定了李治“废王立武”的决心。于是,李治下诏,把王皇后和萧淑妃贬为庶人,娘家人流放岭南,又过了七天,把武则天立为皇后。李治还把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贬,武则天掌权后,褚遂良被一贬再贬,直接贬到了爱州(今越南清化),晚景凄凉。
有人说,李勣这是属于“为求自保”的小人行为,直接把大唐差点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还有人说,李勣这是为了出李世民“算计”自己的恶气,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复杂。
李勣也不是“为求自保”的小人,他也不知道以后武则天能够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其实李勣之所以支持李治立武则天,主要还是和利益有关系。
李勣的出身不高,他在唐朝只能属于新兴庶族地主阶级,虽然唐朝时期,士族已经势弱了,但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依然掌握着很大的权力。所以唐朝为了不像隋朝那样被这些门阀士族玩死,只能死命的打击,李治估计也是这样想的。
而李勣他肯定也希望长孙无忌等人被打压,这样自己一个庶族出身的人才有出路,就是说李勣其实和武则天是一个阵营的,当然这是指的在打压关陇集团这件事上。
所以李勣轻松的一句话,坚定了皇帝对关陇集团下手,这比说再多的话都管用。假设李勣和长孙无忌等人是一个阵营,肯定会极力反对李治“废王立武”。
所以四年后(659年)的四月,武则天与李治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来自关陇贵族集团。其实之前的王皇后也是关陇贵族,这也是为什么长孙无忌等人会支持她,而反对庶族出身的武则天。
“废王立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这件事直接把存在几百年的士族彻底击垮,从此再也没有士族之说。
对于李勣来说,当然好处多多,经过这件事,李治和武则天都很感谢他,对他也很器重。
显庆三年(658年),李勣跟从李治到东都洛阳,在路上得病,李治亲自慰问。
麟德二年(665年),李治决定封禅泰山,任命李勣为封禅大使,随驾前行,途中李勣脚受伤,李治把自己的马赐给他。
李勣有个姐姐守寡多年,李勣跟随高宗东去泰山,无法照应姐姐,武皇后亲临她的住所慰问,赐给李勣的姐姐衣服,封她为东平郡君。由此可见,李治和武则天是真的感谢他。
总章二年(669年),李勣被加授为太子太师,赐封邑连同以前的有一千一百户。同年十二月初三日(669年12月31日),李勣病逝,享年七十六岁(也有八十六岁说法)。
李勣去世,身为皇帝的李治异常悲痛,下令辍朝七日,册赠李勣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贞武”。
并且送葬当天,李治在城楼为他送行,望着灵车痛哭。李治还命令李勣的坟墓要以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仿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建筑,以此表彰李勣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
既然李勣是武则天登上皇后位的大功臣,为什么后来还会遭到武则天掘墓?
李勣去世前,就把弟弟李弼叫过来说:“我看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辛苦苦建成的家业,结果都被愚蠢的儿子败光,所以以后我的后代有人行为不轨,专做错事,你直接把他打死。
另外我死后,也不要厚葬,一定要薄葬,放着木人和衣服就行。如果不能这样做,就是屠戮我的尸体。”李弼遵守哥哥的交代,薄葬了哥哥。
但是李弼却没有管好李勣的孙子李敬业,致使谨慎一生的李勣死后还被掘墓戮尸。李敬业是李勣的孙子,李勣在世时,就说:“败坏我家的肯定是这个孩子。”
李勣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呢?原来李敬业为刺史时,为了剿灭土匪,竟然直接带着两个人跑到土匪窝里给土匪讲道理去了,所幸土匪真的投降了。李勣对于这个孙子的胆略又喜欢又害怕,他怕这个孙子敢干一些出格的事,连累家里。
其祖英公闻之,壮其胆略,曰:“吾不办此。然破我家者必此儿。”英公既薨,高宗思平辽勋,令制其冢像高丽中三山,犹汉霍去病之祁连云。后孙敬业兵起,武后令掘平之,大雾三曰不解,乃止焉。
没想到,李勣猜得不错。
公元684年,武则天临朝专政,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立四子豫王李旦为帝,史称唐睿宗。
李敬业这时候坐不住了,他之前因为获罪遭到了降职,和他一起被降职的还有好几个人,比如弟弟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等人。他们在扬州聚会,觉得这个世道不公,决定高举义旗讨伐武则天,要她还位李显。
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十来日便聚集士兵十余万人。李敬业还让骆宾王写了那个有名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对武则天进行了人身攻击,几天骆宾王的檄文传遍全国。
武则天知道后,马上派出了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平定李敬业。
随后武则天又追削李敬业祖父和父亲的官职封爵,掘墓砍棺,恢复其本姓徐氏。没想到李勣的墓里竟然这样寒酸,武则天看到这些木人和衣服,大呼“李勣真是狡猾”,他知道有人掘墓,所以这样做才能让后世知道他是个清官。
李勣又变成了徐勣,李敬业也变成了徐敬业。李勣的猜测真是太准了,就是这个孙子连累自己被掘墓戮尸。
然而徐敬业仅仅坚持了三个月,就被平定了,徐敬业被部下杀死,弟弟徐敬猷也被杀害。
不过李勣并没有被灭族,因为徐敬业的叔叔也就是李勣的次子李思文,抵抗过徐敬业,武则天特意赦免了李思文的罪,还赐给他武姓,不过武则天退位后,应该又改回李姓。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下台,唐中宗李显复位,下诏恢复李勣的官爵,并重新为他起坟改葬。
李勣的功绩,后世评价很高,唐德宗评定前代功臣,就认为李勣是第一等功臣。李勣还是“武庙”中配享的十位历代名将之一,和他同时代的只有李靖一人。
总结:徐茂公一生还是完美的,投奔大唐后,屡次立下战功,青史留名,能够和李靖齐名的人,自然是不会差。同时徐茂公死前,能够明白薄葬有很多好处,这就说明他是个能看透一切的人。然而,千算万算,还是没有算过命运,最终还是被孙子连累。
有人可能觉得武则天这样做有点不近人情,其实谋反大罪,武则天为了震慑其他人,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妥。再说,当初李勣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支持武则天上位的,他们之间有的只是利益,况且过了这么多年,李勣都死了,哪里还有恩情在啊!
合肥南京杭州武汉西安的产业结构对比?
1、合肥:合肥其实做为省府城市的历史并不长,是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有股子后来居上的势头,依托科技大学的力量,高科技企业发展迅猛,芯片产业拥有科研、设备、设计、材料、光刻、蚀录、封测、解决方案和写入等国内最完整的产业链;生物经济产业链也搭建起来了;但是,跟其他的几个重量级的城市比,整体上还是比较虚弱的,应该是处于下风的;
2、南京:南京一直在大城市最少二线城市的第一方阵中的,南京强就强综合素质比较好,经济、金融、城建、科教、文卫、交通都还可以、几无短板;教育上,号称全国科教第三城,仅次于京沪;交通上,在这五个城市中,也不亚于武汉,千万级机场、亿吨级海港都有,长江之上,已有11条通道。南京的钢铁营收可达千亿级别;新兴产业增长很快,科创企业发展强劲。
3、杭州:杭州的优势在于民营经济、在于互联网、在于高新技术产业;人类往信息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加上杭州的地理位置不错,容纳了安徽、江苏、上海甚至北京、山东的资源,除了北、上、广、深,杭州俨然是第五个人们的心想神往之城;但是,杭州的基础产业略显薄弱,重工业、基础行业担不起大梁来。
4、武汉:武汉有九省通衢的交通优势,而且重工业发达,现代制造业也优势明显,现代物流业、服务业还有服务半径的立体交通优势,恐怕可以傲视全球。更为关键的是,有武钢、东风、武船三大央企垫底,再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钢铁,汽车,造船,冶炼,石化,光电等,门类齐全,还有中国最大的芯片基地,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各个方面,都有底蕴。
5、西安:西安的产业技术含量很高,航空航天军工等都很发达,西安发展缓慢跟地理原因没多大关系,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一样,一个在西北,一个在西南,都比较偏远,但成都后来居上了,发展势头超过了西安,西安的老一辈人思想比较守旧,不像成都那样会做城市营销,以及更快接受新的事物。而且,西安的民用基础产业跟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也不很匹配。
6、那么,结果就出来了:合肥是地级市,南京、杭州、武汉、西安都是副省级,合肥在规模上与其不在一个层次上,合肥的财政收入不及他们的一半,首先出局了;接下来是西安,虽然历史悠久、而且底蕴厚实,但发展缓慢、缺乏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GDP也长期位居后面,要在西部大开发上再往前冲一冲,才能重归汉唐风采;现在,跟其他三城还不好比较,除了武汉,几无可比性;
7、再就是杭州了,杭州在G20开会之后、在阿里巴巴上市以后、在海康威视兴起之后,应该说已经从二流城市往一流城市逼进了不少,风头甚至压过了长三角除上海以外的所有城市,包括苏州、南京、无锡、宁波,但是,前面说了,杭州的弱点,就是轻的太重、重的太轻了,重工业、基础性工业几乎担当不起什么重担,在杭州都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在全国就跟不值得一提了;
8、最后,就是南京、武汉这两座长江中下游城市比拼了。论总量,南京甚至杭州都比武汉高,南京的综合结构也不比武汉差,但南京所处的位置上,强手太多,资源分散了,且不说巨无霸上海,就是杭州、苏州、无锡、宁波这些超级发达的城市,须臾也不会让南京有绝对领先的可能,南京的钢铁、汽车比之苏杭、比之苏南、浙江肯定强多了,但比之武汉,那还是要相差一截的,南京的重工是区域性的强市,武汉的重工却是全国性的强市;教育上,两市一直在争夺中国第三城,南京可能稍微强点,但是有上海在边上,虹吸效应反而不及武汉在中部的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了。
9、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武汉的总量可能不及杭州、南京,发达程度也不及长三角的很多城市,但武汉区位绝佳,产业结构最优、最合理,产业层次和未来前景也应该是领先于其它几个城市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斧正!
追风eb和追风侠的区别?
追风EB(Electric Bicycle)和追风侠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1. 动力来源:追风EB是一种电动自行车,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可以充电后驱动电机进行运行。而追风侠是一种摩托车,使用燃油引擎作为动力来源。2. 驾驶证要求:骑乘追风EB不需要驾驶证,因为它的动力系统属于人力辅助电动车,速度一般较慢。而追风侠则需要驾驶证,因为它的动力系统属于机动车,速度更快。3. 最高速度:追风EB的最高速度一般在20-25公里每小时之间,比较适合城市环境下的短程出行。而追风侠的最高速度一般在60-80公里每小时之间,适合高速公路等需要高速行驶的场景。4. 车身结构:追风EB的车身结构与普通自行车类似,配备脚蹬、车把等传统元素。而追风侠的车身结构与机动车类似,配备座椅、油门、刹车等摩托车特有元素。总的来说,追风EB更适合短程代步,速度较慢,使用方便,不需要驾驶证。追风侠则适合长途出行,速度更快,需要驾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