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之大宋宁王,你知道元朝有几个奸臣奸君?
你知道元朝有几个奸臣、奸君,他们有多邪恶?
元朝不太熟,毕竟史书那么多,要看完,还真的是件难事,手上虽有《元史》,却对那一串的名字发怵。以历史的套路来看,昏君奸臣都差不多,无才无德人品差,坏事做尽遭天谴。
奸臣传第一人,阿合马。
阿合马出生在费纳喀忒,他原是陪嫁仆人,因善于经商理财,官至宰相,主掌大权十多年,一度曾经拯救元朝经济,可是这个人是典型的有才无德。
怎么说呢?咱们也不搬史书,简单点。
他滥发交钞。忽必烈继位后,颁定中统交钞以丝为本,交钞二两合银一两。1261年底,发行中统元宝钞,分为十等,以钱为准,一千文(一贯)相当于一两交钞。南宋灭亡后,用中统钞换南宋会子交子,统一币制。阿合马掌权之前,中统钞发行都有节制,一年不超过十万锭(银五十两一锭),但阿合马上任后,滥发钞币,一年几十万锭,甚至达到一百九十万锭,物重钞轻,后患无穷。
他大兴“理算”,以检查清理朝廷财政收入为名实现敛财目的。
他大搞官卖垄断,对银铁盐等实行垄断,命官府铸造农器,巧立名目,增加各种锐收,任意提高税金,连死人都要收丧葬税。
当然,早期如此有它的优势,但是当国家已一统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阿合马在朝野的嚣张,首屈一指,排挤其他的勋贵,如伯颜安童等人,也打压推行汉法的汉族臣子。
奸臣其实都是相似的,钱财上,政治上都喜欢来这一套,但他再贪再敛,也是肉烂在锅里,如果他有度的话。就算是他家里那几百个美女,怎么享用,那都是私生活,并不影响朝政大局。但是真正让他陷入死地的,不是以上这些,是他阻挠汉法的推行,触到了忽必烈的底线。
南宋灭亡以后,蒙古用兵已经有50多年,军队疲劳,国库损耗相当严重,忽必烈即位,大兴改革,包括行汉法,治理天下,修养生息,采用汉地良法,禁用各种私刑,减各种赋税,推行农政,兴修水利,让民心安定。说得更白一点,那就是咱们汉法主张的是民贵君轻,仁孝礼义,可是阿合马作法,不断反对,排斥并大力阻挠汉法的施行,最终多行不义,死无葬身之地。
关于他的死,其实多少有点侠客现身的色彩。据说公元1282年,益州千户王着素秘密铸造了一个大铜锤,联通高和尚,召集八十多人,夜间潜入京城,假借真金太子的名义,假传旨令让枢密副使张易出兵相助。同时,他又借口真金太子的侍从身份让阿合马去东宫等候太子,阿合马到来,当场被击毙。
王是条汉子,刺杀成功后,投案自首,称自己为天下除掉一害,不枉此生。御史中丞和礼霍孙办理此案,汇报案情时,把阿合马的罪行也一并上报,其他蒙汉勋贵也都纷纷送上给阿合马的大礼,忽必烈彻查,之后搜出大量金银,大几百的美女,最关键的还有两张人皮,据阿的小妾供认是阿每天诅咒用的(这大礼献得相当有水平)——忽必烈最信怪力乱神,有了这两张人皮,他认定阿就是要咒自己。于是,阿的子侄,通通下来,没收财产,阿本人虽死,也不客气地把他从坟墓里挖出来戮尸,让猎狗去吃,此次因此倒霉的有“沙汰省部官阿合马党七百十四人,已革者百三十三人,余五百八十一人,并黜之”,阿的家族,从此灰飞烟灭,钉在耻辱柱上。
这样一个有才无德的大坏蛋,自然是得不到人家同情的,但是后来读者,也许会不由感叹,元朝时也有战斗的高人啊,别的不多说,就凭两张皮扯出诅咒的事情及惊天大案来,实在也是厉害了。
就写这么多吧,头条能人多,我已抛砖,请高人的玉来!(文/宛如清扬 图/网络)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名将?
粟裕大将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不败将军,虽然当年红十军团兵败于谭家桥,但当时的粟裕只是军团参谋长还不是军事主官,军队的实际上是由军团长刘畴西负责指挥,在伏击孤军深入的王耀武补充一旅时,由于军团长作战部署不当而且部队配合严重失误,致使伏击战演变成了一场惨烈的攻坚战,为怀玉山红十军团的惨败于埋下了伏笔。
谭家桥一役不久后,粟裕率领残余的部队转战浙闽并与地方部队组建了挺进师,从此独立开展了艰难的浙南三年游击战,多次粉碎了敌人的进剿,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粟裕才正式结束了艰难曲折的游击战生涯。而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不仅磨炼了粟裕坚韧的性格,也造就了粟裕过硬的军事本领。抗战期间,粟裕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等职,率部在苏中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而未尝一败,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粟裕军事生涯的辉煌点是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不少战役而未尝一败,能够彪炳史册的经典战例也不少,如苏中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中战役、淮海战役等等。其中,苏中战役可谓一鸣惊人,面对五倍于己的敌人,粟裕以超人的胆识和智慧迎难而上,在运动中不断地捕捉和创造战机,这也是粟裕高超军事艺术的体现,取得了七战七捷的完美战绩。战后,粟裕得到了苏中地区百姓的歌颂,赢得“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美誉,也从此开始,粟裕迈向了大将之路。
粟裕可以说是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和战术家,指挥作战有自己一套独特的风格,特别是捕捉战机和创造战机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在莱芜战役间,敌人重兵集团南北两路大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夹击方式,企图寻求与华野在临沂进行大决战。靠近临沂南线的敌人兵力过于密集,华野很难寻找到战机对敌人实施分割包围,而远在莱芜北线的敌人兵力较为薄弱。
此时的粟裕看到了战机,为了陷入避免被动,粟裕当机立断,决定至南线敌人于不顾,集中兵力迅速隐蔽北上,仅用了六十多个小时,以极小的代价,干净利落地围歼了敌人五万余人大军。而在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粟裕以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战机,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之势,围歼了孤军深入了敌人王牌部队张灵甫整编74师。
在解放战争中,粟裕指挥最艰苦、最复杂的战役莫过于豫东战役了。当时敌人在河南战场上有四个机动兵团,特别是邱清泉兵团和胡琏兵团实力强大,四个兵团控制着各个战略要道而且对对华野所在的鲁西南形成了合围之势,局势已经不利于华野了。而华野此时只有13个纵队而且兵力尚未集中,主力所在地背靠黄河地形狭窄,不利于开展大兵团作战。当时华野的目标是围歼邱清泉兵团,但是战机未成熟,打援兵力不足一旦作战进入胶着状态,华野立即陷入被动的局面。
为了在中原地区歼灭更多的敌人,粟裕决定创造战机,兵行险招抓住敌人兵力空虚的开封,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扰乱敌人企图在鲁西南与华野决战的部署,在打援运动中创造战机。敌人果然中了粟裕的计,围住敌人省会开封后,将委员长立即组织多路大军增援,在华野拿下开封后,粟裕果断弃城打援,在运动中引诱增援的邱清泉兵团和区寿年兵团拉开距离以创造歼敌战机,最终在睢杞围歼了区寿年兵团,并顺带重创了突然冒出的黄百韬部,后粟裕率部安全撤离了战场,豫东战役最终完美收场。
我国古代历史上能文能武?
首先岳飞的名气是比较大的,对抗金兵收复失地,武力爆棚,妥妥的民族英雄。连金人也佩服的称赞: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收复许多失地。在攻打开封的朱仙镇的时候,眼看收复故都有望,却被宋高宗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功败垂成。这是岳飞的军事才能。还有相信大家都读过《满江红》激昂的文字将岳飞渴望收复失地,雪靖康之耻的爱国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岳王爷的草书也是一绝。他的草书“还我河山”就挂在杭州岳王庙。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还有一位就是比岳飞晚一点的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与苏轼并称苏辛。作词成就很高,后世影响深远。诗词这块不多叙述,我们上学的时候学习了好多。着重介绍一下辛弃疾的武力值。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那个时候北方的国土已经沦丧金人之手。身为汉人的强烈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促使辛弃疾在“沦丧区”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起义部队。然后投靠当时北方最为声势浩大的耿京起义。在义军中做掌中书记,被耿京派往南宋联络。随后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辛弃疾回来听说后非常愤怒,率领50多人直奔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抓回来之后交给南宋朝廷。辛弃疾的个人武力和胆略是非常超人的,在南宋朝廷上述了很多抗金北伐的建议等,可以说也是非常有军事战略眼光的。
再说一位:明朝的全能大儒王阳明(王守仁),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超凡入圣的人。龙场悟道开创了心学对后世影响很大。另外王阳明可不是个书呆子,行军打仗(自筹兵马平定宁王叛乱),诗词书法,战略眼光,以及个人的武力(在八虎之一的张永面前,和他的士兵比赛射箭,正中靶心,一箭震慑全场,无人不服)都是很惊艳的。可以说是军事家,书法家,政治家以及思想家。所有成就中最高的还是创立了阳明心学,近代很多伟人也受其影响,可以说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朱元璋为什么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因为朱元璋对元朝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一、朱元璋特别善待元朝的遗族皇亲。
元顺帝北逃,明军追击,俘虏了元朝皇子一行众人。大臣们原计划想在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献俘”仪式,以彰军功,但朱元璋否
决了这个提议,认为这是对伟大元朝的侮辱。
“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之。”
明军向大都进军,他亲自下令叮嘱军队不许加害元朝的皇亲贵族们。
“元之宗戚,咸俾保全。”
朱元璋对元朝贵族俘虏们都给予了礼敬和封爵,让汉族官民继续对他们如以前一样行礼敬拜。
二、朱元璋多次强调元朝的正统性。
元朝覆灭,大臣们上书“捷奏”,批判元朝,有些贬低元朝皇帝的词汇,朱元璋看了,很不高兴,命令马上修改。
“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朱元璋坚定地支持元朝统治的“正统”地位,为元朝的正统性进行了有力的辩护。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朱元璋坚信元朝统治是受命于天,光明正大。他认为,不但元灭宋以后的几十年是正统,而且元、宋并存的十几年也应该视为正统。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正名定统,肇自三皇,继以五帝,曰三皇曰两汉曰唐宋曰元,受命代兴,或禅或继,功相比,德相侔”。
三、朱元璋对元朝统治歌功颂德。
“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
“元祖宗功德在人”
“惟神昔自朔土来主中国,治安之盛,生养之繁功,被人民者矣。”
他为自己生不逢时,没赶上元朝统治的好时代而遗憾。
四、他甚至还替自己的爹娘感激元朝
“如予父母生于元初定天下之时,彼时法度严明,使愚顽畏威怀德,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在民则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安其生,惠莫大焉!”
“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
五、朱元璋为记念元朝大兴土木,还亲自跪拜祭奠。
洪武四年,朱元璋下令在北平给元世祖盖庙。
洪武六年,又下令在南京建设了历代帝王庙,把元世祖和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供在了一起。
他甚至还把元朝的功臣木华黎等人的牌位也供起来,行了跪拜大礼。
六、朱元璋为了贬低起义,甚至不惜侮辱自己。
他强调自己加入起义军是混口饭吃,根本不是为了反元。情非得已,是人生的重大污点。
“昔者朕被妖人逼起巾野。”
“朕本淮右布衣,暴兵忽至,误入其中。”
“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起义领袖)何有乎仁良(也没什么好东西)。”
“盗贼奸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朕不得已起兵,……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殃归首乱。”
七、朱元璋对所有的农民起义进行了诅咒。
“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隋之杨玄感,僧向海明,唐之王仙芝,宋之王则等辈,皆系造言倡乱首者,比天福民,斯等之辈,若烟消火灭矣。何故?盖天之道好还,凡为首倡乱者,致干戈横作,物命损伤者既多,比其成事也,天不与首乱者,殃归首乱,福在殿兴。”
八、朱元璋认为饿死也比造反强。
“饥谨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朱元璋对元朝还是很有感情的,他深感自己当年误入歧途,并为自己的鲁莽和无知而深感懊悔。
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有句话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们在死前说的话,都是善良美好的话。
这样理解对吗?当然不对。你看,多少人活得好好的时候,什么大话漂亮话都敢说,什么高调空话都敢谈,但是这些话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假的,不要说外人不知道了,就连他本人恐怕都不知道。那一个人的本性在什么时候才会暴露呢?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在面对强大压力,尤其是死亡压力的时候;此时所有的虚假和掩饰都毫无意义,那他说出去的话,才能真实表现出他的本性。所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里的“善”的意思,并不是美好,而是真实。那下面我给你介绍10个中国历史名人的遗言,你能从这些人的遗言中,看到这些人的哪种最真实的本性。李斯剧照1.李斯李斯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李斯父子二人临刑时长叹说:“我想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追逐狡兔,还有这样的机会吗!”评:政治上有作为,但做人却很自私阴毒。韩信剧照2.韩信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后被吕后所杀,临斩时说:“ 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三分天下而王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他死后被夷三族。评:军事业务能力无人能敌,但人情世故就差了些。3.陆机陆机在晋朝为官,被孟玫在成都王司马颖前诬陷,成都王就让人抓捕陆机,陆机长叹说:“华亭鹤叫的声音还能听到吗?”之后就遇害了。评:一个真正喜欢听音乐的人。古琴4.嵇康嵇康是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大名士,“竹林七贤”领袖,他曾到离洛阳数十里的华阳亭投宿。一更时弹琴,听到空中有人称善,嵇康招呼他下来相见,于是就现形了,用手托着他的头颅,与嵇康一起讨论音乐,后来就传授嵇康《广陵散》。嵇康得到《广陵散》后,秘不授人。后来因与司马氏政权的不合作态度,遭其忌恨,又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 39 岁,临刑时长叹说:“《广陵散》今后就绝迹了!”评:一个内心坦荡,心怀文化传承的人。杨广剧照5.隋炀帝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的名声非常不好,最后弄得个众叛亲离,当他的禁军骁果军调转枪头对准他时,他也算是一条好汉,喊出了临终遗言,“好头颈,谁当斫之?”评:当皇帝很失败,但当男人,也算是一条汉子。宗泽剧照6.宗泽宗泽是宋朝名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宗泽在弥留之际,没一句话谈及家事,念念不忘北伐,最后连呼三声“ 过河!过河!过河! ”怀着悲愤的心情与世长辞,时年 70 岁。评:不当键盘侠的真正爱国军人。王阳明7.王阳明王阳明是明朝正德和嘉靖年间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创立了阳明心学,弟子遍布庙堂和江湖,还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王阳明临终时,他召弟子周积进来,过了很久,才睁开眼睛看着他说:“我走了!”周积眼泪落了下来,问:“有什么话留下来吗?”王阳明微微笑道:“此心光明,还用说什么?”片刻后,溘然长逝。评:死时如此坦荡,活时必然问心无愧,一生伏首拜阳明。8.金圣叹金圣叹,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等诸家唐诗都有评点。金圣叹为人狂傲有奇气,文笔幽默,幽默了一辈子,到死也不改本色。他因为文字狱被斩。据说,临刑之时,他泰然自若,对刽子手说,“有要事相告。”人家以为这位“怪侠”会透露出什么传世之宝或什么惊天秘密,赶紧拿来笔墨伺候。但这位“怪侠”给了他一句哭笑不得的“秘密”:“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的滋味。”刽子手被幽默了一把,然后刀起头落,这时从他的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看: 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评:一个幽默至死的老顽童,多么有趣的人。9.谭嗣同谭嗣同,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1898 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死前,喊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评:一个以血荐轩辕的志士。鲁迅像10.鲁迅都说鲁迅的文字如刀,刀刀都割在国民的劣根性上,他的文章流传至今。那他的遗言,又有多少人又知道呢?鲁迅临终前写了7条遗言,每一条都警醒世人,值得后世人谨记一生,文字如下:(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但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允许给你的事物,不要当真的。(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无和他接近。评:一个把自己看得很轻,把生活看得很透的巨人。人性丑恶多变看了这么多人的临终遗言,对这些人有没有重新的认识?当然,我们平常不可能总想着人死吧?其实除了死能让一个人暴露本性之外,钱也可以,尤其是面对很多钱的时候。多少人借朋友钱的时候,哥们好话一大堆,又是拍胸脯,又是打包票,说了用完就还。然而,钱一到手,就翻脸不认朋友了,甚至玩消失,人性丑陋暴露无遗。你有没有曾经看错过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