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鲍勃,你们看过哪几部关于狗的电影?
巧了,这几天出不了门在家找剧,正好看了一部关于狗狗的,感觉很棒,推荐给大家:《多哥》。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聚焦1925年雪橇手和雪橇犬齐心协力为拯救阿拉斯加州诺姆市孩子的性命而奔波于血清接力路上的事件。1924年年底,阿拉斯加州诺姆市爆发了一场白喉(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好多孩子都住进了医院,有几个不幸离世。当时有一种疫苗能够用来对付白喉,然后诺姆市的疫苗全部过期,新疫苗在港口关闭前却未能送达,来年6月波罗的海才会解冻,也没有公路直通诺姆市、没有飞机,唯一运输货物的通道是邮路,然而冬天只有雪橇犬能够通行。
诺姆市曾经是出产金矿的地方,好多淘金者慕名而来。赛斐拉(威廉达福饰)曾经也是众多淘金者中的一员,而今,金矿淘尽,淘金者都走了。赛斐拉留了下来,取了比利时女孩康斯坦丝,成了一名赶雪橇高手(曾赢得3次全阿拉斯加锦标赛)。
多哥TOGO是赛斐拉家一只体弱多病的小二哈,先天的不占优,导致刚出生就被赛斐拉判了“无法成为雪橇犬”的“命运”,甚至不顾康斯坦丝的喜爱,两度把多哥送给了别人,不过多哥TOGO“生性一根筋”只认准赛斐拉一家,机敏过“狗”,不仅两次回到赛斐拉和康斯坦丝的身边,而且经过多次和赛斐拉“相爱相杀”,终究成了赛斐拉的一只领头犬。(相关回忆片段很精彩,在此就不细叙)
回到开头影片开头:诺姆市大雪纷飞,医院人满为患生命危机,但根据赛斐拉的判断,当时窘境可谓诺姆市百年一遇,连身经百战的他都对用雪橇去运送疫苗的事望而却步。
按照康斯坦丝的理解,此次冒险应该有涉及白喉的孩子父母去,可赛斐拉始终放不下,几经纠结,和在医生和市长等人的请求下,他还是决定参与任务。
彼时,最近的疫苗所在地为南纳,距离诺姆市1085公里,一般情况下狗拉雪橇需要费时25日。卫生局决定使用两组雪橇犬接力运输,20个雪橇手和150只雪橇犬,必须日夜兼程,经过河流,跨过平原,穿过森林,穿越冰冻的阿拉斯加邮路。
最终,他们5天半就完成了任务,拯救了多名孩子的性命。其中,赛斐拉被委任传送这场接力中最危险的一段,在零下30度、七级以上强风的环境下,从诺姆到奴拉托接收那批免疫血清,斐拉和多哥TOGO两次穿越结冰的海峡,缩短运送距离,最终跑了264英里(其它19只队伍平均运送31英里)。
电影远比文字来得精彩,篇幅所限,也没有过多展开,斐拉和多哥TOGO一路奔袭,窃以为,最精彩为四个片段:
其一,刚出发不久,雪橇在从山顶往山谷奔袭中,差点掉下悬崖,最终在多哥的带领下,转危为安,不过多哥也因此受轻伤,下面直接上图:
其二,去时穿越刚结冰的海峡(平时都不走,为了缩短时间,赛斐拉选择直接穿越结冰海峡),穿越时四周冰块断裂,一路颠簸,赛斐拉高吟(改编自)亨利五世的阵前演说,“我们不愿跟那样的狗死在一起……那些躺在床上的诺福的狗,将会埋怨命运,认为它们无缘在此是受了诅咒……”,那场面,不亚于任何一支士气满满冲锋的队伍。
其三,回程时再次穿越海峡,此时海峡冰面已融化成浮冰,更加不稳定,几次险境,最后都靠多哥TOGO力挽狂澜:
其四,最后由于雪太大,赛斐拉直接看不见,只能有多哥TOGO拼死带着它去找老乔:
与《忠犬八公》大多在城市去取景拍摄不同,《多哥》的背景都是粗狂广袤或凌厉高耸的雪山,故事简单,但情节扣人心弦,画面更是美得一塌糊涂,随手截几张,都是桌面背景的料:
当然,电影远比我写的丰富,为了不做更多剧透,很多细节都没有说,该剧豆瓣评分8.8,IMDM8.1,真心值得推荐,特别是爱狗人士,更是值得一看,难说看完此剧,你会原谅天天拆家的二哈,祝大家春节快乐~
巴雷特会不会对飞行中的武直造成威胁?
说的是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步枪吧,型号反正也不是重点大家都有谱就不赘述了。这类武器如果单看弹丸数据,的确能够对武装直升机构成威胁,飞行中的直升机无疑更容易受到危险的损伤。反器材狙击枪按照一贯的说法,是可以攻击低空直升机的。
武装直升机普遍带有装甲保护,一般20mm以下的武器很难对其造成大的伤害。反器材狙击枪12.7mm口径显然还未够班。巴雷特系列采用的是勃朗宁.50BMG弹,口径12.7x99mm,药瓶粗大得如同机关炮,与M2HB重机枪使用的是同一款。它可以轻易射穿武直的薄弱区,却无法破坏关键部位的装甲板,对聚碳酸酯的驾驶舱罩也破坏有限。
所以,仅靠单发的反器材枪弹很难有效杀伤武装直升机,对方的防御标准是防空导弹的破片伤害以及地面高射机枪、高射炮的射击,反器材狙击枪虽然厉害,想破开武装直升机的防御很难。也许连续的有效攒射能够有几率击伤武直,或者迫使驾驶员改变战术行为,但归根结底巴雷特这种半自动武器打武装直升机还是火力太弱。
航速和坐标空间也是大问题。武装直升机的飞行速度并不慢,阿帕奇巡航速度265-300公里/小时,雌鹿250公里/小时,卡52巡航速度310公里/小时。在一定距离外,让狙击手瞄准这样速度的目标很不现实,反正这样的提前量老王是不知道归零后如何算起的。再说直升机可不比平地上慢吞吞的人和车辆,它们的机动完全是立体的,屁股一扭整个三个坐标全变了,哪有那么好打?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射程。大多数反器材步枪对付直升机的战术都是迫不得已,且范定了只能攻击“低空悬停目标”,像M82A1这类反器材武器有效射程有限,而且即便是超优秀的狙击手,也很难射击到1公里外的移动目标。
武装直升机可以轻易攻击几公里以外的对手,比如“阿帕奇”直升机上的
M230机炮,这门炮的30×173 mm弹药与A-10攻击机的GAU-8是一样的。有效射程超过3000米,散布小于1密位,1000米的距离上通过密度和面杀伤足以让狙击手被撕成抹布。
何况机炮只是武直上最没有效率的武器,如果使用了火箭弹或导弹,500-8000米内狙击手别指望拿反器材枪对抗。近了会被直升机火力狂虐,远了只能打空气。遍布对地传感器的武直贼精贼精的,稍不注意很远就会被发现。
以雌鹿直升机最惯用的UV-32-57火箭发射器为例,这东西打的就是S-5火箭弹,战斗部接近1.4公斤,飞行速度2马赫,可撞炸亦可近炸,最大射程5000米,一个火箭巢能带32枚,4个就是128枚,装药量与100mm榴弹炮差不多,如果全力开火,瞬时火力顶得上两个炮团,收尸都没地捡。
而且火箭弹的飞行也不像电视中那种毫无效率冒着白烟的“咻咻咻”,真实的火箭弹飞行速度2-2.5马赫甚至更高,与一把AK-47的子弹速度差不多,每秒飞行速度差不多700米,2公里外的火箭弹袭击眨两下眼就能飞到头顶,狙击手拿反器材枪在这个时间顶多打出两枪,概率还是靠蒙的。
所以,反器材枪只是在性能上构成理论上的打击能力,却很难在现实中真的威胁到武装直升机。射程不够、打击能力有限、弹药威力不足、火力也差了老远,狙击手的这种攻击反而很容易遭致武装直升机的警惕和报复,人家收拾一把反器材武器也就顺手的事。
巴雷特的后坐力到底有多大?
一种武器不仅革新了传统的步枪射击领域,而且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武器系统。创新的巴雷特M82狙击步枪使用现有的大口径子弹,并使其成为精密步枪,实际上创造了迄今为止装备全球军事狙击手的大口径步枪类别。
1982年,罗尼·巴雷特( Ronnie Barrett )是一名专业摄影师,在田纳西州的石头河上为一艘军用巡逻艇拍照。巡逻艇配有两挺M2 .50(12.7mm)口径的重机枪。巴雷特对这些枪很感兴趣,他想知道是否可以设计一把步枪来发射12.7mm子弹。
由于没有枪械设计经验,巴雷特画了一把12.7mm口径步枪的设计草图。巴雷特把步枪画成三视面图,以展示它应该如何工作,然后把他的设计交给当地枪械师。没人有兴趣帮助他,因为他相信如果12.7mm口径的步枪有前途,到那时就会有人研制出这样一支步枪。巴雷特终于找到了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机械师鲍勃·米切尔,两人开始工作。不到四个月后,他们有了一支原型步枪。
巴雷特的第一支巴雷特12.7mm步枪,于1982年完成。巴雷特12.7mm步枪是一种抵肩射击半自动步枪。在火器中独一无二的是,巴雷特步枪的使用枪管短后座。装有旋转锁闩,发射时使用部分反冲能量将锁闩推回去。
其结果是一种武器应该会产生足够的后坐力,使反复射击不舒服,但是使用后坐力能量来循环动作和武器的重量减少了感觉到的后坐力。后来增加了向左右两侧排放废气的双挡板枪口制退器,进一步减少了反冲。
巴雷特制造了三十支最初生产的步枪,作为猎枪售卖。最初的订单很快就卖完了,巴雷特增加了产量。中央情报局看到了这则广告,并订购了这种步枪,以装备在阿富汗与苏联军队占作战的游击队。中情局认为巴雷特步枪是与苏联进行远程交战的理想武器。巴雷特能够用12.7mm弹药摧毁敌人的战争物资,如通讯设备、车辆、武器和其他物品,这创造了一种新的武器——反器材步枪。
巴雷特M82A1/M33的组合也可以击中很远的距离。虽然M16系列步枪的最大有效射程约为600米,巴雷特可以达到1500米或该公司警告新主人流弹可以达到5英里。训练有素的射手可以将子弹射至2000米或更远,但由于重力对减速子弹的影响,子弹落点相当大。
1989年,瑞典陆军首次订购巴雷特M82A1型,订购了100支步枪。199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订购了125支M82A1,参加了解放科威特的沙漠风暴行动。美国海军陆战队20世纪90年代又买了400支步枪,美国陆军2002年购买了M107步枪。罗尼·巴雷特曾指出,大口径狙击步枪可以让价值数千万美元的战机在地面上被两美元的子弹摧毁,这种步枪的效用在许多冲突中已被反复证明,包括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对伊斯兰国的战争。
如今巴雷特M82A1被60多个国家使用,主要是北约国家和美国在亚洲和中东的盟友。所有主要军事力量都装备了自己的12.7毫米/ 0.50口径狙击步枪,俄罗斯的OSV-96步枪为俄罗斯地面部队和中国M99服役。巴雷特M82A1,这种没人想制造的步枪,最终引发了一场革命。
巴雷特步枪后坐力数据不太好找,国外一位军迷称他的巴雷特后坐力大概在25~36磅(11.34公斤~16.33公斤)之间,枪口制退器一般效率在30%~50%。
有没有好看一点的?
1、兵临城下
电影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同名纪实小说,小说与电影创作,均来源于真实事件讲述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片中几场较量循序展开,逐渐深入。ps:女主漂亮,狙击场面经典。
2、生死狙击
影片讲述了退役的男主在总统街头演讲充当隐形狙击手暗中保护总统,演讲那天,突然会场遭到枪手袭击,总统身边的衣索比亚主教被杀。鲍勃被当成暗杀者遭遇警方追捕,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出幕后的真凶,为自己洗刷罪名的故事。开头和结尾的狙击战都是经典。ps:本想护总统,却惨遭陷害,努力找真凶,顺便照顾嫂子。
3、美国狙击手
主要讲述了美国著名狙击手克里斯·凯尔一生的传奇故事,影片讲得比较克制冷静,有种温酒喝茶的感觉,娓娓道来。比较侧重讲述在大杀四方的同时,主人公会面临很多艰难的选择。比较诡异的是现实中的主人公一生杀敌无数,在战场上平安归来,退役后却在靶场练枪时被一个患有创伤后遗症的人枪杀了,令人唏嘘。
4、女狙击手
主要讲诉苏联女学生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在一次射击游戏中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射击天赋,1941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参军,并且经过刻苦训练以及天赋加持,终于成长为让人闻风丧胆的狙击手。ps:妇女能顶半边天,毛主席诚不欺我。
5、双狙人
影片讲述了年轻的神枪手理查德·米勒与贝克特搭档,前往巴拿马完成一次刺杀任务。亦敌亦友的一老一少深入丛林,在远离后方支援的情况下,两人却各怀鬼胎,甚至互相攻击。但随着任务的进行,两人开始慢慢地接纳彼此,在紧要关头互相救助。ps:九三年的,我记得很久之前看的了,有兴趣的也可以看下,毕竟经典永不过时。
等等,还有很多,有时间在更吧。可能有同学有疑惑,都是国外的,国内的有没有啊。抱歉,不是我针对。。,我是说。。。有点搞头的是下面这两个(慎重,内伤了不负责):
你心目中的十佳战争片是哪几部?
战争片,亦称"军事片",以战争史上重大军事行动为题材的影片。较常见的战争片有两种类型,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通过战争事件、战役过程和战斗场面的描写,着重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另一种以反映战争事件为主,通过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描写,形象地阐释某一重大军事行动、军事思想、军事原则和战略战术,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拯救大兵瑞恩
1998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战争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
电影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拯救大兵瑞恩》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气回肠的情感外,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影片在战争场面的表现非常逼真,几乎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战场血腥景象,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为“极度渲染战争的暴力片”,不过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
2014年12月17日,影片入选2014年美国“国宝影片”名单。
2.猎杀红色十月
1990
一部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猎杀红色十月》是由约翰·麦克蒂尔南执导,肖恩·康纳利、亚历克·鲍德温、斯科特·格林主演的动作片,该片于1990年3月2日在美国上映 。
影片讲述了冷战时期的苏联潜艇红色十月号在舰长雷米斯计划向西方投诚,在他率领下红色十月号冲破重重阻力,最终成功投奔美国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84年年底的北大西洋,苏联正处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前夕,也是美苏冷战、进行军备竞赛的高潮时期。当年11月,苏联红海军最新型的台风级核潜艇“红色十月”号,由资深潜艇教官马尔科·瑞米尔斯(Marko Ramius)出任艇长,出发前往北大西洋参加潜艇作战演习。该型潜艇排水量高达三万两千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潜水艇,并装备了大量核弹头弹道导弹。
3.兵临城下
和其他的战争题材影片一样,让·雅克·阿诺的《兵临城下》再一次证明了战争是残酷的。
《兵临城下》改编自威廉·克雷格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由让·雅克·阿诺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电影。
影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瓦西里是一个威震部队的神枪手。他的好枪法百发百中,令敌人闻风丧胆。为了激励士气,树立榜样,瓦西里的战友苏军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在报纸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迹,令瓦西里的形象更为高大。然而,坦妮娅的出现,让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时迷恋上了这个飒爽女兵。但塔妮娅喜欢的是瓦西里,这让丹尼洛夫大为妒忌。另一方面,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4.大逃杀
2000
首先说一下将其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当一个片子充满了绝望、暴力和血腥,并且让40多条鲜活的生命在2个小时内一个一个地自相残杀给你看,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已经饱和的世界经济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萧条。新世纪伊始,有一个国家彻底崩溃了,完全失业率超过了15%,一千万失业者遍及全国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人们开始威胁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全国有80万儿童、学生拒绝上学。学校内的教师又遭受到学生的暴力行为,殉职者人数高达1200人。就在这个时候,一部新的法律出台了——BR法案。
为了培养出忠实效忠于成人、在逆境中坚忍不拔的青少年一代,日本政府出台《BR》法案。每年都从全国学校随机抽出一个班级的同学,前往荒岛进行生存极限挑战——老师发给学生地图、粮食和各式武器,令他们自相残杀,直到存活下来的最后一个,才能离开荒岛。接下来,残酷的游戏规则和令人绝望的生存条件,使班级里的年轻人开始了相互杀戮。善良或者凶残,主动出击或者被动防守, 同学们开始了各自的计划,人性的丑恶在血腥的死亡中暴露无遗。
大逃杀的游戏在荒岛上壮烈上演。究竟学生们的宿命如何,谁才是最后的存活者。
《大逃杀》改编自日本小说家高见广春原作的同名电影,包括《大逃杀I:东京圣战》(2000年)和《大逃杀II:镇魂歌》(2003年),导演分别为深作欣二及其子深作健太。
《大逃杀》在暴力方面毫不手软,它的血腥是手段,反血腥则是目的。该影片因涉及校园,在日本一度引起国会要禁映的风波。
5.巴顿将军
1970
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巴顿将军》是由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于1970年出品的历史片,该影片由弗兰克林·斯凡那执导,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詹姆斯·爱德华兹等主演。
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
一九四三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为了扭转战场形势,重振美军力量,美国当局派乔治.巴顿将军前往第二军任司令官,有才华的布雷德利少将为他的助手。
年逾50的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的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巴顿部下的官兵们,一扫悲观畏战的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骁勇善战的部队……
6.猎杀U-571
2000
一部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
《猎杀U-571》根据史料改编,由乔纳森·莫斯托执导,由马修·麦康纳、比尔·派克斯顿、哈威·凯尔等主演的动作剧情战争片。
影片讲述盟军侦察到在北大西洋有一艘德军的受创潜艇U-571,正向德军发出求救信号,于是盟军强行夺取舰上的密码解码机,拼了命最后终于把密码机送回了基地的故事。
1942年4月,二战期间,大西洋上,德军战舰采取“狼群”战术,令盟军损失惨重。美国海军上尉泰勒因抗敌表现出色,曾被许诺晋升艇长,但是却因故不能如愿。这时突然传来敌情,泰勒临危受命,登上S-33老爷级潜艇执行秘密任务,指挥官为上尉迈克,同行的还有哈什上尉和库南少校等。经过勘察,一艘德军受创潜艇U-571,正在发出求救信号。S-33的任务是伪装成一艘德军的维修舰,以维修作掩护,从U-571上获取德国最先进的译码设备。不过,由于S-33年久失修,水箱等装备已到服役期,若潜入200米以下恐有危险,但是为了完成任务,泰勒等人还是小心驾驶,偷袭了德国军舰,但正在此时,德军的鱼雷也逼近了U-571,他们命悬一线,生死未卜。
7.全金属外壳
《全金属外壳》改编自古斯塔夫·哈斯福特的小说《短期服役》,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亚当·鲍德温、马修·摩丁等主演的战争电影。
影片主要讲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战争中的故事。
影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一群原来生龙活虎的新兵,在一名魔鬼班长的引导下,训练成一群嗜杀的机器人。观众一直能感觉到战斗逼近的紧张和刺激。这是影片的精华,观看这部分有如亲身参加训练,保管让你痛苦不堪。第二部分描写男主角作为战地记者赴战场采访巷战经历,越南女孩在危楼中伏击美军是该片的高潮和经典镜头。
8.星河战队
1997
《星河战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科幻战争巨作,它通过人类与虫族的斗争讲述了一群年轻人为他们的理想和前途而拼搏的过程。
《星河战队》是由美国科幻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代表作,1959年出版的《星船伞兵》科幻小说改编而来。耗资一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受到巨大好评。《星河战队》里情节、是人类和外星入侵虫族的对抗,电影版中大量的虫族造成了强烈视觉冲击。该电影先后拍摄了两部续集,并且被改编为同名动画以及游戏。 保罗·范霍文在影片里结合了40年代战争电影和50年代怪兽电影,最先进的CGI电脑特效为科幻动作片影片开拓新境界。
9.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1972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是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战争片,该片由哈·克尔瓦瓦茨执导,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留比沙·萨马季奇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游击队长瓦尔特凭借个人出色的谋略与众多英勇的游击队员让打入内部的间谍现出了原形后,成功地挫败了敌人的阴谋的故事。
1944年,德国法西斯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苏军和盟军越战越勇,战火正在向德国纵深蔓延。为迟滞同盟国的攻势,德军总参谋部决定撤回驻扎在巴尔干的"A军团",集中兵力迎战。但是贝尔格莱德的丢失及苏联红军从北方压过来,而南斯拉夫的全国各地到处是游击队。致使德军在战略上处于游击队的重重包围之中,处境很危急,且只有多瑙河以南的公路还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如果这条通道被切断,那整个"A军团"共20个师近百万大军就会被围歼。用德军的话说,保卫德国,就指望这20个师……
在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面前默默地、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又不失坚毅地穿行。该片的主题音乐非常好听,庄严、肃穆,还带着隐隐的激扬。它不是进行曲般引领着我们一路冲杀,而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没有枪声的日子就要到来 。
10. 野战排
1986
《野战排》一部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
《野战排》是1986年上映的一部美国战争片,由奥利弗·斯通执导并担任制片人,汤姆·贝伦杰、威廉·达福、查理·辛等联袂主演。
该片讲述了一名天真的新兵被编入一个步兵分队,在与其他战士一起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很快就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战斗的唯一理由其实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可以活下去"的故事。
1967年年轻的大学生克里斯·泰勒赴越南服役,第一次打仗时战友的牺牲使他惊恐万状。他所在的野战排中嗜杀的巴恩斯中士和讲人道的伊莱亚斯原是好友,但由于观点不同反目成仇。面对这两派泰勒不知所从。巴恩斯在一次战斗中乘机杀死了伊莱亚斯。泰勒经过几个月的战场生活,接受了巴恩斯的观点,学会了杀人。最后,他也趁战斗混乱之际打死了巴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