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浏览器,Plus值得买吗?
iPhone 81 的地位还挺尴尬的。可以成为在 Steve Jobs 礼堂亮相的第一款 iPhone,却注定不会是这次发布会的绝对主角,发布会结束后,媒体的目光和网友的讨论也纷纷集中在 iPhone X 上。
这种讨论对一些没有仔细了解新产品的人影响还挺大的,发布会结束几周后,身边仍然有朋友不知道今年苹果发布了两代手机,也有一些正在用 iPhone 6s 的朋友明知 iPhone X 售价已经超出预算,仍然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换 iPhone 8,原因是「感觉没啥变化」。
真的没什么变化吗?在使用了 iPhone 8 Plus 将近一个月之后,我们想结合实际体验聊聊这台「快被遗忘」的新 iPhone,其实它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差」。
玻璃背板:拯救不了「审美疲劳」,但缓解了「手感疲劳」
iPhone 8 发布之后收到不少偏向悲观的评价,这张四年不变的「脸」绝对算得上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把 6、6s、7、8 四代手机正面朝上摆在一起,的确很难分辨谁是谁。
但翻到背面就不一样了,在 iPhone 4s 之后苹果回归了「前后玻璃面板 + 金属中框」的设计,相比于棱角分明的 iPhone 4s,iPhone 8 前中后三部分的过渡更加圆滑,几乎察觉不到玻璃和金属之间的缝隙,手感也更加圆润。
去掉玫瑰金和黑色,用回深空灰,iPhone 8 的机身配色只剩下三种,但与其说少了两种颜色,不如说苹果把这几种颜色重新做了结合,造出了三种「混血的」新颜色,在不同光线下,深空灰能看到亮黑色的影子,金色中也透着一丝粉,久未见到的纯白背板也不像 iPhone 4s 那样白,更像是一种介于白色和银灰色之间的颜色。
iPhone 8 Plus(金色)iPhone 8(银色)iPhone 7 Plus(亮黑),iPhone 8 Plus(深空灰)
回归玻璃背板的 iPhone 8 终于解决了前几代机身背面上下「白带」的问题,虽然 iPhone 7 已经尽量尝试把天线做得不是那么显眼,但是毕竟受限于背面金属材质,不可能完全去掉,但 iPhone 8 的玻璃材质就没有这个顾虑了,苹果可以安心地把天线「藏」在玻璃下方,只留下金属中框的四条短线。
苹果还一口气把背面下方的产品信息也一并去掉,光滑的背部只剩下 Logo 和 iPhone 标识,再加上玻璃材质比 iPhone 7 的亮黑色更加耐磨,背面刮花的几率小了很多,iPhone 8 可以说拥有近几年最养眼的 iPhone 背面,甚至让你忽略了那个颇有存在感的摄像头。
iPhone 8 Plus(金色)
材质的变化使 iPhone 8 比上一代手机厚出 0.2mm,如果不是对比官方数据,单凭上手是无法察觉到的,甚至连官方提供的 iPhone 7 保护壳都可以放在 iPhone 8 上继续使用。
但是重量的增加就不需要对比数据了,拿在手里的那一刻就能明显感觉到 iPhone 8 沉了不少 ,iPhone 8 相比于 iPhone 7 重了 10g, iPhone 8 Plus 更是比前一代重了 14g。此前不少人反映近几代的 iPhone 手感过轻,拿在手里总觉得要掉,这次重了十几克,可以说是相当有存在感了。
玻璃材质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也带来一个问题,滑。如果把 iPhone 放在比较光滑的表面,只要稍有倾斜角度,手机就有滑落的危险。我在近一个月的使用中就遇到过三次这种情况,有一次因为靠床边太近,手机居然直接从床上滑下去了。
左 iPhone 8 Plus,右 iPhone 6s Plus
容易滑落和玻璃材质一结合,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考虑到苹果已经将 iPhone 8 的背板损坏定为「其它损坏」,维修价格比屏幕损坏的维修价格还高,平时不愿 购买 AppleCare 的人这次还真得认真考虑一下。
True Tone 技术:让人意识到买 Plus 的重要性
之前在 iPad Pro 上使用的原彩显示(True Tone)技术这次也出现在了 iPhone 8 上,和采用 OLED 的 iPhone X 相比这个变化也不算有新意,但是带来的实际体验还是明显的,启动 True Tone 后,手机会利用感应器来测算周围光线色温,并自动调节屏幕的白平衡。
系统设置和控制中心都能开关 True Tone
这和之前的 Night Shift 功能是不一样的,Night Shift 启动之后屏幕往往会瞬间「变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了夜猫子半夜玩手机越玩越兴奋的问题,算不上什么提升阅读体验的功能。
关闭 / 开启 Night Shift
而 True Tone 通过对屏幕白平衡的调节,可以让屏幕显示更加柔和,这在阅读电子书或者网页大段文字时效果尤为明显,白色背景不像之前那样刺眼,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缓解了视觉疲劳的问题。
关闭 / 开启 True Tone
阅读体验更好,Plus 款 5.5 英寸屏幕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如果你有在手机上看书的习惯,带有 True Tone 技术的屏幕绝对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此前传闻的 ProMotion 功能并没有出现在 iPhone 8 上,120Hz 的刷新率在 iPad Pro 上带来的提升非常明显,不仅动画更加流畅,使用 Apple Pencil 时笔触的延迟也减小了不少,不过考虑到 iPhone 8 和 iPad Pro 相比屏幕小了不少,而且也无法使用 Apple Pencil,所以这个功能加在手机上的实际意义也没有 iPad Pro 上那么大。
无线充电:很「新潮」,但快速充电更实用
换上玻璃背板后,苹果也给 iPhone 8 加上了无线充电功能,当然无线充电器是不可能标配的,自家的 AirPower 充电枕要等到 2018 年才上市,目前 Apple Store 提供了 Belkin 和 mophine 的无线充电板,因为 iPhone 8 使用通用的无线充电 Qi 标准,理论上所有支持 Qi 标准的无线充电设备都是可以使用的,但 Belkin 和 mophine 的这两款充电板针对 iPhone 8 做了「专门适配」,充电功能可以达到 7.5W,多数普通无线充电板则只能达到 5W。
为此我们专门在 Apple Store 购买了 mophine 无线充电板 体验了一下,初体验的效果确实挺惊艳,把手机直接放在底座上就可以充电,但是用了几次就会发现,目前无线充电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mophine 无线充电板
首先是充电效率的问题,7.5W 的充电功率还不如 iPad 标配的 12W 充电头来得快,实际测试中,一台 15% 电量的 iPhone 8 Plus 从上午 9 点充电到中午 12 点,三个小时才勉强充到 95%,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而且在使用 mophine 无线充电板时,我们还多次遇到充电断断续续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 iPhone 8 背面的无线充电原件仅仅在背面中间部分,如果手机放得太靠上或靠下,就会影响充电稳定性。
后两次放置位置不对,没有激活充电
还有一个问题,无线充电看起来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却加上了一个更大的束缚,距离。一边插着充电器一边用手机的场景很多人都遇到过,可是现在用了无线充电,手机和充电器之间的距离从充电线的长度瞬间缩小为一个手机壳的厚度。
结合充电效率的问题,使用无线充电基本上就意味着你在三小时以内不能频繁拿起手机,这个场景基本上只有一种情况,在睡觉。但睡觉时到底有多需要无线充电?
那无线充电到底意义何在?我们此前 介绍 iPhone 无线充电技术 时也提到过,苹果现在重磅推出用于 iPhone 的无线充电(之前只用于 Apple Watch),再一次表明无线充电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我们无法断言 iPhone 8 系列和 iPhone X 能改变游戏规则,但以苹果一贯的市场魔力、Qi 标准的成熟和通用,起码这一次我们可以期待无线充电的普及。
相比无线充电,苹果在发布会上一笔带过的「快速充电」功能反而更值得关注,快充技术在 Android 手机上已经非常普及,但在 iPhone 上还是头一次,根据苹果的说法,iPhone 8 / 8 Plus 和 iPhone X 都将支持快速充电功能,但充电设备需要单独购买,一根 USB-C to Lightning 的线缆,外加一个符合 USB Power Delivery 标准的 USB-C 充电头。
我们尝试用 MacBook Pro 的 61W 充电头给晋升 15% 电量的 iPhone 8 Plus 充电,效果和官方宣传一致,半小时内就可以充到 50%,随后充电速度逐渐放缓,但不到一个半小时也可以完全充满,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对不少人来说,如果购买苹果原装充电线 + 充电头,最便宜也要 576(数据线 ¥178 + 29W 充电头¥388),好在现在已经有很多 符合标准的第三方充电头,因此只需购买一根原装线外加第三方充电头即可,价格便宜不少。
人像光效:明年会更好
去年发布 iPhone 7 / 7 Plus 时,苹果为 iPhone 7 Plus 带来「人像模式」,让 iPhone 通过镜头和算法的结合拍出类似单反效果的人像,今年苹果不但对人像模式做了进一步的优化,还带来了全新的「人像光效」模式。
「人像模式」刚推出时效果并不算太理想,不过在 Beta 了近一年之后,正式版「人像模式」成像效果提升了不少。边缘识别准确度很高,背景虚化也能做到恰到好处,成片率提高了不少。
iPhone 8 使用了新的感光元件,进光量相比上一代提升了 83%,同时用 iPhone 7 Plus 和 iPhone 8 Plus 对比测试「人像模式」时,可以看到 iPhone 8 Plus 拍出的照片整个画面要比 iPhone 7 Plus 高不少。
在暗光条件下,「人像模式」的噪点也比之前少了很多。如果你之前因为成像效果问题而很少使用「人像模式」,现在拍照时你可以考虑多用用这个功能,即使不是在拍人,「人像模式」也能给你带来不同的效果。
左 iPhone 7 Plus,右 iPhone 8 Plus
今年在 iPhone 8 Plus 上加入的「人像光效」此前我们 专门介绍过 它的原理,借助 A11 仿生芯片和机器学习,可以在「人像模式」基础上对照片进一步调节,在面部生成各种影棚级的打光效果。
目前这个功能和去年的「人像模式」一样,也处于 Beta 阶段,所以实际拍照效果是否能做到发布会样片那样惊艳,完全取决于周围环境,如果在本身光线环境充足,光源不复杂的情况下,「人像光效」的效果还算可以,尤其是「摄影室灯光」模式,能在提亮面部亮度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自然的效果。
「摄影室灯光」模式
但是一旦切换到「轮廓光」「舞台光」和「单色舞台光」模式就瞬间破功,后期效果非常明显,「舞台光」和「单色舞台光」的效果甚至看起来有些吓人,像是抠图失败的照片,基本上是不可用的。
「舞台光」和「单色舞台光」模式
考虑到去年「人像模式」Beta 版时的情况,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明年去掉 Beta 之后的「人像光效」应该会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摄影:同样的镜头,升级的效果
硬件升级外加算法优化,使 iPhone 7 Plus 的拍照效果有了巨大的飞跃,iPhone 8 Plus 并没有对双镜头做进一步升级,但得益于面积更大的感光元件,新机的拍照质量仍然有不少提升。
iPhone 8 Plus 在成像细节、色彩还原以及动态范围等方面依然保持了非常高的水平。相较于上一代 iPhone 7 Plus,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iPhone 8 的曝光控制更加准确,尤其是在拍摄 HDR 照片时,对照片细节的还原更加出色。
iOS 11 还将之前相机界面上的 HDR 开关去掉,改为默认自动 HDR,也可见苹果对自家 HDR 技术的自信,在测试中,绝大多数情况下相机均能正常地根据环境自动开启,拍摄时基本不需要你手动进行调整。
iPhone 8 Plus(HDR)iPhone 7 Plus(HDR)Google Pixel(HDR)
白平衡方面 iPhone 8 Plus 依然很准,色彩上比 Google Pixel 要暖一点。
iPhone 8 PlusiPhone 7 PlusGoogle Pixel
在暗光环境下,iPhone 8 Plus 照片的画面亮度比 Google Pixel 高一点,能够拍摄到更多的细节。画面的噪点控制不错,在夜空中很难看到非常明显的噪点,但 Google Pixel 的画面纯净度更好,不过 Pixel 在样片中出现了眩光的情况。
iPhone 8 PlusiPhone 7 PlusGoogle Pixel
此外,苹果在 iOS 11 引入了新的图片格式 HEIF,可以在保持同等质量的前提下,体积最多可以压缩到只有传统 JPG 图片的 50%。考虑到 HEIF 格式的图片在除 iOS 11 和 macOS High Sierra 以外的平台上可能无法正常读取,苹果默认在通过 AirDrop 的方式分享照片时自动传输兼容格式的 JPG 格式图片。
通过对比系统相册中的 HEIF 格式图片和通过 AirDrop 导出的 JPG 图片,可以发现新格式下图片大小压缩了 30% 左右。
性能:不跑分也能感受到提升
单从跑分来说,A11 就足以称得上是「性能怪兽」,不但超过竞争对手一大截,连自家的 A10 Fusion 也不放过。但测试 iPhone 时通常大家都不需要跑分,因为和分数相比,实际使用时感受到的流畅程度才是最重要的。
开机、开启应用的速度提升是最容易感受到的,我们之前 专门拍了个小视频,对比了 iPhone 5 到 iPhone 8 Plus 多款手机在升级到 iOS 11 之后的运行速度。虽然对比不算严谨,但采用 A11 芯片的两款新手机在速度提升明显,开机时间和应用启动时间都比其他机型快很多。
此外就是对系统性能消耗比较大的应用,比如说随 iOS 11 一同发布的 AR 类应用,因为涉及到周围环境和光线的实时计算,这类应用通常对性能消耗很大,虽说 AR 功能并非 iPhone 8 专属(iPhone SE、6s 及以上都可以),在 iPhone 6s 上体验时不但电量消耗很快,还会出现严重发热的情况,iPhone 7 Plus 则要好很多,但是和 iPhone 8 Plus 相比还是会有掉帧情况。
iPhone 8 到底值不值得买?
前面三代和自己长着一样的脸,后面还有一个被称为「the future」的「齐刘海」,iPhone 8 发布后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被大家热烈讨论,虽然实际体验中 iPhone 8 的每一个更新点都做得很好,但是问题在于「看得见」的创新点太少,低于大家的期望。不少有换机打算的人也陷入犹豫,不知道到底该不该换。
其实不妨这样想,也许苹果认为加入了强悍的 A11 仿生芯片、True Tone 技术、无线充电、快充,并且提升了拍照功能的这款新 iPhone 已经超出了之前「s 代升级」的水准,可就算我们把它当做 iPhone 7s 来看,对于多数喜欢隔代升级的人来说也都是值得的,把手中的 iPhone 6s Plus 升级到 iPhone 8 Plus,不但可以拥有了无线充电和快充功能,而且还获得了整套的全新拍照系统,体验上的升级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已经在使用 7 系列的人来说,如果对 iPhone 8 的新技术不感冒,同时很满意现有手机外观,也可以先用好自己这款手机,继续「两年换机」的策略。
那 iPhone X 呢?也许很多人心中 iPhone X 才应该是新 iPhone 该有的样子,使用全新的设计风格,也加入了革新性的 Face ID 技术,换上了无边框的 OLED 屏幕。不过 iPhone X 和现有的 iPhone 相比跨度太大,先不说高出一大截的价格,光是去掉 Home 键和 Touch ID 就会影响多年培养出的操作习惯,需要用户重新适应。何况 iPhone X 产能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算你有心尝鲜,也要做好等到 2018 年的心理准备。
相比之下,这台「被长相耽误了才华」的 iPhone 8 不失为一种稳妥的选择。
茶叶中含有多少物质?
据现代科学检测,茶叶中含有600余种物质,其中有机物质有500余种,约占总量的93.0%~96.5%;无机化合物有100余种,约占总量的3.5%~7.0%。
茶叶(干茶)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是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色素、糖类、其它(维生素、类脂类、茶皂素、果胶、酶类、有机酸、芳香物质、水分、矿物质、无机化合物)等。
1、茶多酚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酚类物质的总称,亦称“茶鞣质”、“茶单宁”,包括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苷类、花青素和花白素类、酚酸和缩酚酸类等四大类物质。其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15%以上,高的可超过40%,茶的浓度、刺激性、强度一般都随着茶多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大叶种高于中小叶种。在茶叶内含物中比例最高,易溶于水。茶叶的大部分品质就是取决于茶多酚的含量、比例以及其转化物的类型,它对茶叶的色香味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是考察一款茶叶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茶多酚总量中,儿茶素约占70%,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茶多酚的氧化,产生一系列复杂的成分,其中就包含很多具有芳香性的酯类物质,这会让茶的滋味变得更加醇厚美妙而富于层次。
2、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4%。茶叶中的氨基酸已发现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26种,且各种氨基酸季节变化规律明显,氨基酸总量表现为春高、秋低、夏居中的趋势,这也是春茶较为鲜爽的原因。
另外,茶的高纬度、低气温低、弱光照会促进茶氨酸形成,所以高山茶比低海拔的茶氨基酸含量要高,这也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重要原因。
3、生物碱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都能溶于水,其中主要是咖啡碱,呈苦涩味,与茶多酚、氨基酸一起是决定茶叶口感品质的三大主要成份。
咖啡碱和茶多酚是茶叶苦涩味的重要来源(多酚化合物、茶皂物也能形成苦),但是又有些不同。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和苦涩感,但他能促进回甘,而咖啡碱的苦那是真的苦,几乎转化不了回甘。但另一方面,咖啡碱跟儿黄素、茶黄素等物质结合,又可以提升茶顺滑鲜爽的感觉。
4、糖类物质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包括单糖、寡糖、多糖及其少量其他糖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
茶多糖,是一类组成复杂且变化较大的混合物,是一种酸性蛋白,并结合有大量矿质元素,其含量约占干物质的2.34%~5.13%。
茶叶滋味中的甜味物质,主要是可溶于水的单糖、双糖及可水解的多糖。单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双糖主要有麦芽糖、蔗糖、乳糖等,单糖和双糖都是可溶解在水里的,是茶叶滋味中的甜味物质。而多糖主要有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体,但其中只有大约1%一2%的淀粉,大部分都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多糖属低聚糖(寡糖),它不可溶于水,但可水解,水解后在唾液酶的作用下还原成葡萄糖,使味觉产生甜味。
5、矿物元素茶叶中的矿质元素相当丰富,磷、钾含量最高,钙、镁、铁、锰、铝次之,铜、锌、钠、硫、硒、氟为微量元素,人体必需的24种矿质元素。
6、茶皂素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含量只占干物质总量的0.07%左右。
7、果胶茶叶中的果胶等物质是糖的代谢产物,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4%左右。果胶的存在有利于茶叶加工过程中手工揉捻成形,且跟茶汤粘稠度等有关。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和外形光泽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8、有机酸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棕榈酸、亚油酸、乙烯酸等。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如亚油酸等;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等。
9、类脂类茶叶中的类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8%左右。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对进人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
10、色素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部分,含量仅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水溶性色素有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条红素和茶褐素等。
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六大茶类的色泽均与茶叶中色素的含量、组成、转化密切相关。
11、芳香物质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在茶叶化学成分的总含量中,芳香物质含量并不多,一般鲜叶中含0.02%,绿茶中含0.005%~0.02%,红茶中含0.01%~0.03%。
茶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虽不多,但其种类却很复杂。据分析,通常茶叶含有的香气成分化合物达三百余种,组成茶叶芳香物质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酮、酸、酯、内酯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类。
鲜叶中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化合物为主,低沸点的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高沸点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
12、维生素类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0.6%~1%。维生素类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维生素A含量较多。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饮茶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
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和肌醇等。维生素C含量最多,人们通过饮茶可以吸取一定的营养成分。
13、酶类酶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体,是生物体进行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具有功效高、专一性强的特点。离开这类化合物,一切生物包括茶树在内就不能生存,茶树物质的合成与转化,也依赖于这种物质的催化作用。
酶是一种蛋白体,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一系列由酶促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故又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酶蛋白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有易变性失活的特点。各类酶均有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一般在30C~50℃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若失活、变性,则就丧失了催化能力。
茶叶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这种特性,用技术手段钝化或激发酶的活性,使其沿着茶类所需的要求发生酶促反应而获得各类茶特有的色香味。
如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就是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制止由酶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
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发酵就是激化酶的活性,促使茶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普洱茶加工中没有高温烘焙,因此酶促作用才可以长期进行。其后的自然发酵,就是在茶叶内源酶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转化茶叶的蛋白质、生物碱、多酚、多糖等大分子物质,生成呈甜、呈香、呈醇类成份,并减少或消除青杂气及各种令人不习惯、不愉快杂味、杂气,才得以“越存越香”。
14、无机化合物茶叶中无机化合物总称为灰分,是指茶叶经550灼烧灰化后的残留物,茶叶灰分占干物质总量的3.5%~7.0%,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部分。灰分主要是一些矿物质元素及氧化物。
灰分中能溶于水的部分称之为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60%。嫩度好的茶叶水溶性灰分较高,粗老茶、含梗多的茶叶总灰分含量高。
灰分是出口茶叶质量检验的指标之一,一般要求总灰分含量不超过6.5%。
茶树鲜叶中水分占绝大比例,鲜叶经加工制成干茶以后,一般只要求保留4-9%的水分。因此,通常需要4kg多鲜叶才能建造1kg干茶。
干茶中约有35-45%的物质是能溶于沸水的,这部份能溶于沸水的物质统称为“水浸出物”,由于鲜叶的老嫩不同,其所制成的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也不一样。
水浸出物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如上文所提到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果胶、无机成份、维生素、水溶色素和芳香物质等。其相对含量和比例共同决定着茶叶的口感和质量。茶叶中内含物质的多少,决定着茶汤中千变万化的滋味。
内容来自东家茶人荣瑞祥匠心普洱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茶艺冲泡技法都有哪些?
不同的茶,对水温和冲泡的方法是有讲究的,比如去茶店,经验丰富的老板泡出来的茶感觉很好喝,自己回到家一泡,发现泡不出老板的那种味道,这可不是老板掉包了茶,根本原因还是没有老板的手法熟练,经验丰富。
一款茶是否好喝,除了制作工艺和鲜叶原料的好坏,还会受到冲泡方法的影响,水温不同,注水时的高度、粗细、力度、方式,冲泡的时间等都会影响到一杯茶汤。
今天咱们简单分享一下关于盖碗泡茶的五种冲泡手法。
一、定点低斟:注水时,对准杯中没有茶叶的地方,水流要细,这样不会冲击到茶叶,让茶叶缓慢的释放物质,温柔而细腻,这种手法冲泡出的茶汤更为细腻,滋味也会淡一些。
如果是冲泡块型茶,则定点要对准块型茶的中间位置,便于茶块舒展松散,可以加快茶汤浸出,增加滋味的饱满度,不过水壶要压低,水流要细,不可悬壶粗水高冲。
此冲泡方法适宜冲泡紧压茶。
二、定点高冲。水壶举高,水流加大,增加冲击力度,使茶叶随着水流翻滚,有利于茶叶与水充分接触,可以加快茶汤浸出并激发茶香。这种方法冲泡出的茶汤较浓,饱满度很好。
不过有个前提,要对着没有茶叶的地方定点注水。
适合冲泡以香气为特点的红茶和球形或者半球形的珠形茶,例如乌龙茶和茉莉龙珠。
三、定点旋冲:这个冲泡手法比较难。找准一个点,水壶的壶口压低,与盖碗内壁呈45度角,开始注水,水流不可太细,要粗一些,借水流冲击的角度和力度,使得水在碗中如漩涡般旋转,带动茶叶。这种手法的较为美感,而且可以使茶叶与水充分接触,加快茶汤的浸出,增加滋味的层次感。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条型茶。条索型的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四、定点熏蒸:同样是定点注水,但要沿着杯壁缓缓注入,这样茶叶会浮在水面上,有一部分不会马上与水接触。通过沸水的热蒸气茶叶会慢慢苏醒。这个方法可以提高茶汤的鲜亮度,茶叶受到的冲击最小,茶汤非常清澈。
这种方法适合冲泡级别高、茶质嫩、重鲜爽的白茶与绿茶。
五、覆盖式:壶口压低,用细小的水流先将茶叶全部均匀润湿,先行舒展。茶叶经过初步润湿之后,在开始注满水,这时茶叶是不会漂浮在水面上的,这种方式冲泡出的茶汤较浓,可以提升茶汤的协调感和饱满感。
这种冲泡方法多用于干茶体型大的茶种,像贡眉、寿眉等。紧压的块状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文章如果有帮助到大家的话,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承艺茶叶官方账号”,往期内容请在我的头条号中观看。好茶,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品鉴。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浏览器直接搜“承艺 茶叶”即可,望大家支持。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茶叶包装上的保质期靠谱吗?
置购茶叶时茶叶的罐子与袋子上是有标注保质期的,咱们可能没有仔细观察,大多数的茶叶保质期在一年半左右,也就是18个月。
那过期之后的茶还能喝吗?会对茶叶有什么影响?咱们今天来看一下这些问题。配图都是正常的茶叶啊,为了美观所用,不是过期茶或者变质茶啊。
一、包装上印有的保质期什么意思?不同的茶类包装上印有的保质期不同,绿茶、黄茶印有的保质期为1年;红茶与乌龙茶的保质期为2年或3年,至于黑茶、普洱、老白茶与小青柑这类茶种,保质期上印着在适当的条件下可长期保存”的字样。
这些保质期只是明面上大致的表达,茶叶过期变质的时间无法绝对,本质上还是要看如何保存,保存环境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在保质期规定的时间内饮茶会有较好的品饮体验,过期之后茶也能继续饮用。如果保存环境不好,保质期还没过,茶已经开始变质。这里说的第一个意思是,过期茶不等于变质茶。
二、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与原料日期有什么区别?《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生产日期(制造日期) 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装或灌装日期,即将食品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终销售单元的日期。
举个例子,比如今年采摘制作完成的普洱茶,储存陈化了10年,到2028年才拿出包装,这时此茶的生产日期便是2028年。当然包装上可能会注明原料产自2018年,不注明也是可以的。
所以茶叶表面上的过期时间应该按照实际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来计算。
三、变质茶与过期茶的怎样辨别?茶的保存环境很重要,要保存在干燥、避光、阴凉、密封的环境中。如果保存环境良好,超过了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茶也可以正常饮用。如果保存环境不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这茶可真的不能喝了。
1、茶色变深:
存放时间一长,随着茶中物质氧化反应的进行,茶色肯定是会变深的,绿茶这类干茶颜色变化非常明显,由正常的黄绿色变为暗沉枯黄色,黑茶、红茶等颜色较重的茶类不明显,这时只需要看茶汤的颜色即可,如果茶汤颜色有变化,但茶汤依然清澈透亮,那此茶是可以饮用的,过期但没有变质。
如果茶汤颜色在变深的同时还变得浑浊不堪,没有透亮的感觉,那此茶是变质了,丢掉吧。
2、异味:
茶叶依附性是极强的,不然也不会有茉莉花茶这种花茶类了。茶叶跟有异味的东西放在一起,会串味,所以一直在强调茶叶一定要密封后才能与其他东西保存在一起,如果茶叶出现腥味、樟脑丸味、腐烂酸臭的气味,还是丢了吧,就算茶本身没有变质,但这有异味的茶喝了难免心情不好,会恶心。
3、软化,发霉:
正常茶叶的含水量在5%左右,如果超过了10%,发霉很正常,再加上温度高、阴凉等别的因素,短短几天茶叶便会大批量发霉。含水量正常的茶叶用手摸起来很干,可以轻易揉碎和折断,如果茶叶捏起来感觉有些发软,不易碎,甚至会有些湿湿的感觉,那此茶的含水量已经很高了,如果再出现一丝霉味,便可以断定此茶已变质,只能丢掉。
如果只是含水量上升,没有霉味,而是有点青草味道,这茶还可以补救,拿去二次烘干一下。但是会对茶的品质有所影响,只能算是次茶了。
四、长期存放的老茶:在相同的储存环境中,绿茶与黄茶的保质期较短,其次是红茶与大多数乌龙茶。乌龙茶中有隔年陈的岩茶,保质期稍长。可以超长时间保存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老茶,黑茶与白茶。
老茶的基本要求是原料的品质一定要好,多为内质丰富的老叶,至于陈化的年份,并不是关键条件,可不是陈化时间越长越好。老茶关键条件在于陈化程度与储存环境,陈化成功的老茶,绝不会有返潮、发霉的现象。
茶叶的真实保质期会受到储存环境和制作工艺的影响,并不固定,只要茶叶没有变质,都是可以饮用的。老茶也不一定都好喝,老茶喝的是醇,并不是所有的茶都能陈化,被称为老茶。新茶喝的是鲜,绿茶、红茶、黄茶、乌龙茶,还是当年的新茶好喝,特别是绿茶与黄茶,讲究嫩和鲜,陈化后再品,就没啥意义了。
说了这么多,如果有帮助到大家的话,真诚的希望大家关注我:“承艺茶叶官方账号”,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在我的主页中观看。
浏览器 搜“承艺*茗茶”即可,望大家支持。以公道的价格,让大家喝到承艺最佳的原产地好茶;以诚心的匠心,承艺精湛工艺,制作好茶;以客观公正的角度与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茶知识。
好茶,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品鉴。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客观公正的茶知识,与大家一同了解,请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女性适合喝红茶或绿茶吗?
这就是个伪命题,没有适合不适合,不管是哪种茶,红茶,熟茶,生茶,岩茶,绿茶,乌龙茶,还是各地小产名产茶,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季节,气温,时间(上中午)茶叶的品质,以及接受度,冲泡方法,饮茶量和注意事项(投茶量,正确的品茶方法,忌讳,)而定,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夜里吃姜等于吃砒霜,单纯的讲适不适合,是不对的,打个比方,你在上火,喉咙肿痛,又是夏天,炎热,难道你还要强喝好几杯红茶吗!不能,因为红茶是通过发酵后,体现出来的偏暖性,会加剧火气,尤其新的红茶,未通过退火转化不注意品饮季节和身体状态是不行的,冬天天气冷,尤其手脚发紧,经常怕冷的女性,可以适当的品饮暖胃,喝茶可以消炎利尿,但是大量的品饮尤其在没有吃饭的时候,会导致血糖迅速下降有茶醉的现象,比如晕,无力,再有吃饱后,立刻喝茶也是不好的,不利于营养吸收,冲散食物,长此以往对肠胃反而不好,大量饮茶,无度,还会导致盖流失,导致一系列的关节问题,饮茶好处也很多,增加免疫力,消炎,利尿,减肥,增加食物,等等,所以没有适不适合,只有正确的知晓品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