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中的珍品,有哪些关于书法起源的资料?
关于书法的起源:一般的书法史专家都认为书法艺术起源于殷墟甲骨文。所谓殷墟甲骨文指的是殷代王室刻在龟兽骨上的占卜记录,也称“卜辞”,它最初在1899年被发现,因其出土于河南安阳县城西北五里的殷代故都遗址小屯村而得名。使用甲骨文的殷商朝代,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青铜时代。当时人们将文字浇铸在青铜器上,这些浇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做钟鼎文,古时把铜叫金,故把钟鼎文叫金文。殷末周初的金文在艺术特征上大抵与甲骨文相同,只是笔划稍浑厚,行笔也稍方整,有竖行而无横行。这一时期的铭文书法代表作有著名的《呼鼎》、《国季子白盘》、巜散氏盘》、《毛公鼎》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后,为了整治当时文字形态繁杂混乱的状态,提出“书同文”的主张,颁布法令废除六国原来通行的各种同义而不同形的异体字和繁难的金文,命令丞相李斯制定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李斯汲取甲骨文和金文的精华,融合原有文字的特点,删繁就简,改难取易,创制了秦篆以代替籀文。所以秦篆就是后来所说的小篆。我们现在看到的秦篆代表作有《泰山石刻》、巜琅琊刻石》等。秦代书法遗迹还大量散见于秦为统一度量衡所铸造的量器和刻有皇帝发布统一量器诏令的铁版,这上面的文字结体与巜泰山石刻》的秦小篆一样,但字体呈方形,用笔趋方折且字体大小不一,纵有行而横无列,显得自然而草率。严格的讲,它们并不构成严格秦篆标准的要求。因为小篆虽然比大篆简易多,但要书写规整的小篆也是很费精力的。秦统一后政务繁忙,大量诏版文字不可能每件都出自李斯这样书家之手,它们大部分都为底层书写小事所为,就出现了比较草率、体方笔直多隶意的民间书风。这就是开隶先河被世人称之谓古隶,也即秦隶的书体。晋代卫恒在巜四体书论》中对此有说明“隶书者,篆之捷也”。东汉许慎巜说文解字》中说:“始全初兼天下……大发吏库,兴戌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说:“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趣省易,施之于徒隶也》。”由此可见,当时民间通行的包括书写公文,用的都是古隶。随着秦代统治的结束,小篆也慢慢被汉隶代替。现在传世的汉代隶书碑刻有《鲁灵光殿址刻石》、《鲁孝王刻石》、《五凤刻石》、《莱子侯刻石》等。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量出土的竹木简和帛书,在研究西汉书法艺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居延汉简》、《武威医简》这个时期的隶书便进入了成熟期,这个时期代表作很多。如《曹全碑》、《孔庙碑》、《史晨碑》、《张迀碑》、《乙瑛碑》等等。汉代是汉文字的整理、变革和发展的时期,社会上广泛实用的书法已经是隶书,它已成了官方文书的规范文字。隶书快写的草隶进而演变成了章草,章草又演变成今草。相传今草是东汉张芝所创,他的真迹早已无存,我们只能从传世的碑帖中一窥他“草圣”书迹的神釆。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当时字字区别、笔划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巜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巜八月帖》等刻帖。南朝的羊欣称张芝:“善草书,精劲绝伦”,今天我们不能见到真迹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黄金时代,它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发展并完善了各种书体,从而涌现出了钟繇、王義之这样的被后世奉为圭臬的书法家,创作出了大批灿烂光辉的书法杰作。三国魏晋书法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官方文字已显现出由隶变楷的面貌,如《受禅表》、《谷朗碑》等。索靖、皇象等书法大家极大地发展了章草,并将其推向极致,为今草开辟了道路。正书的鼻祖钟繇《宣示表》、《贺捷表》是楷书新书体的早期杰作。而王義之、王献之父子则对楷书的完全成熟,以及行草书的创造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书法真的能修身养性吗?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可是,现在的我们,网路通讯工具发达,别说是书法了,就连写字也都少了,但是你可知道,书法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根本之一,那么,我们学习书法究竟有多大作用?
不同书体的临习和创作,对人们情绪的调节有着不同的效果。如写楷书可以去烦恼,写隶书可使人恬静,写草书可使人激昂,写篆书可使人心情舒畅,如此调节人的情绪,养心调息,使人的情绪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自然也就诸病难犯,身体保持健康。正如现代心理学家所说,不良情绪是健康的大敌,一切不良情绪都会给疾病敞开侵入的大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练习书法,对人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欣赏和临摹优秀的书作,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调节人们的情绪。
提高审美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抽象了天地万象之形,融入了古今圣贤之理,人们学习书法,有净化心灵、驱逐邪俗之气、提高审美素质的作用。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对于书法的美,或沉雄豪劲,或清丽和婉,或端庄厚重,或高逸幽雅,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嗜好为之提高,渐渐的将审美水平提高。
养神养心《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书法能让人的心静下来,通过学习书法凝神静虑,少躁动,书法之动是专一不杂、养神之动。
学习书法可以培养我们耐心,细心的素质。耐心恒也,细心微也。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杜甫有诗曰:〝始知豪放在精微〞。书法的起笔收笔处可培养我们精微的好习惯。
静心养气书画创作能心平气和,和“气”连在一起,就象打太极拳、练气功。武术有句话叫:“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讲心平静气,内外合畅,以达到强身的目的,所以有人倡导“书法气功”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宋朝苏东坡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我认为,书画是有生命力的,有肉有骨还不行,生命现象有待于血的循环,气的吐纳,神的闪现。所以说,练书法就是练书法的精气神,同时,也可以说是练人的精气神。
如何评价启功的书法?
评价启功先生的三句话:
人品第一;学问第二;书法第三。
启动先生的书法面貌干净利落、圆劲清朗、美观大方,粉丝众多 ,是当代最有名的书家之一,在书法的教育普及上也有突出贡献。启功先生书法的市场行情也不错,每平尺在几万、十几万或几十万不等。
但启功的书法水平,包括书法理论水平,都未达到同时代的一流水平,在中国书法史上还入不了流。用书法大家的标准来衡量,其主要缺点是:笔法单调,造形有特点但缺少变化,艺术魅力不足,对书法的理解也失之于浅。
总之,启功是一个成功的书家,特别是市场上特别成功,收获了大量粉丝,但算不上一流水准的书家。
临泉有什么特产?
2012年2月,老集生姜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临泉唯一的地标商标。现在种植地域为老集镇、高塘乡、范兴集乡、宋集镇、杨小街镇、土陂乡、滑集镇、吕寨镇、谢集乡。《临泉县志》、《安徽集镇辞典》对老集…
在美食之城临泉,名吃可谓众多,说起迎仙板鸡,那可是让人垂涎欲滴。迎仙板鸡以其肉质细嫩、富有嚼劲、清香宜人、色泽诱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而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迎仙板鸡被评为临泉首届十大菜肴,最近迎仙板鸡又…
鸡丝烩面鸡丝烩面汤做法:1、和面,面稍微软一点,最关键的一点,面里要放盐;每半个小时活一次,一共活个3、4次就行了,醒面至少3个小时以上,所以晚上准备吃,上午一定要和面,不然面没劲儿;2、带骨鸡肉炖汤…
临泉毛笔名闻遐迩,深受广大书画家喜爱。自明代,截至2009年,约有五百年历史。中国是诗书画之国,毛笔是其重要工具,是被誉为“文房四宝”中之一宝。最为驰名的有“临谭笔庄”和“文德堂笔庄”两家。临谭笔庄生…
临泉地区是我国芝麻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该区土壤类型主要以砂姜黑土和黄泛淤土为主,兼有潮土和砂土。耕作制度主要以小麦一玉米(大豆、甘薯、芝麻)为主,芝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3%,占油料作物面积的39.…
怎样判断书法作品的好坏?
书法作品的哪些细节决定它的好坏呢?以楷书为例试作分析:
一,中锋运笔,使笔力遒劲,线条有立体感。
二,笔画较重的用按,转折中方折用按。
三,笔画轻的用提笔,圆转处用提笔。
四,楷书的横画有一定的斜度,不能写成绝对的水平直线。
五,笔画的力量感要强,毛笔的笔尖要象刻刀刻石一样顶着纸面写,有摩擦力,阻力,这样的点画才有力度。
六,字的空间布白均衡,注意笔画之间的穿插。
七,字势有飞动感,有行书笔意。
沈度是明代书法家,(公元1357一1434),字民则,号自乐,他是明代台阁体楷书的典型代表,其书法结体工整,委婉华丽,仪态端雅,具有唐人法度。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为沈度楷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