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教务处,你们在学生时代做过什么轰动全学校的事情?
初一第一学期期未考试,我总分是全年级第一名,全校总结大会上,当着几千名师生的面上台讲授学习方法,轰动全学校。
虽然出生在农村,但我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不管做什么,只认准一个理,别人可以的,自己通过努力也能行。
初中报到,哗,发现学校比小学大多了,小学只有两幢楼,一幢宿舍楼,一幢教学楼。中学却很大,我对一切都充满好奇,那个时候性格很内向,但我在心中暗暗定下一个目标,好好学习,把小学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整个小学阶段,我的数学很好,只需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堂上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能考满分,整个小学数学几乎都是满分,语文差一点,很少满分,但总的来说还不错。
刚上初中,语文与数学对于我来说都没有难度,初一增加的政治与英语,英语学起来稍为难一点,以前英语是从初一开始学的,这一科对于我来说是最有难度的。
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是农村出来的,学习特别刻苦,很多人课间休息时间在看书,晚上睡觉时偷偷摸摸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也看书,我学不到这么认真的样子,但我上课很认真听讲,自习课也很用心把作业完成。
以前周末、寒暑假回家都是要帮忙干活的,在家里从来没有学习过,更别说像现在一样可以去课外补习班了。
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初中第一学期期未考试,我居然考了全年级总分第一名,我现在还记得政治考了99分,只扣了一分,英语扣了几分,是考的最差的一科了。
班主任找到我,要我写一篇学习方法总结,在全校的总结大会上,上台演讲。
我当时意识不到在全校的总结大会上讲话是什么概念,大概写了怎样学好英语的方法,心里想,不就是往台上一站,随便说一下嘛,台下那么多人,谁会认真听呢,说的好不好谁知道。
现在想起来我依然很后悔,脸还有点发烫,后悔当时没有充分做准备,我最好的是数学,最差的是英语,我只不过是其他三科考的好,总分拉上去了,得了第一,最后谈学习方法却选了最差的那一科。
开总结大会的那一天,前面先上台领了很多奖,之后由各年级的总分第一名上台,从初一开始。
意味着我是第一个要上台的,等到我一个人站在台上的时候,与想像中的情形完全不一样啊。
我人生第一次,独自一个人站在舞台的中央,目光所至,看到的全是黑压压的人头,大家都安静的、全神贯注的等着我开口。
这个阵容我哪里见过啊,目光往下看,心里一下子就慌张了,感觉头皮都发麻了,但我的内心告诉我,不能当逃兵。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是初一……”我艰难地开了口,介绍了自己,后面讲了什么,我完全没印象了,只记得用中文讲的部分尚正常,举例用到英文的部分心里底气不足,声音一下就降低了好几度,等到后面用中文的时候声音又提高几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我的准备工作还是不到位,台下准备的不够,以至于第一次上台没有发挥好,留下了遗憾。
虽然有遗憾,但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勇气可嘉”。
那一次台上的几分钟,我也算成了学校的名人,大部分师生都认识了我,虽然当年每个年级有一名学生上台,但我是年龄最小的那一个,还是个内向、胆子特别小的女生。
如果再有一次这样的上台机会,我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选一门自己最擅长的学科开始,写好讲话稿,念熟,自信满满地上台,一鸣惊人……可惜后来没有再一次了,那是唯一一次考了全年级总分第一的,后面都是与第一擦肩而过。
初一第一学期,期未以总分第一上台讲话,成了我学生时代做过的轰动全学校的事情了,漫长岁月过去,这件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骄傲与遗憾,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致我远去的青春,所有努力过奋斗过的岁月。
延迟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
双职工的孩子比较可怜,特别父母是医护人员,都奋斗在一线,孩子完全顾不上,即便是偶尔回家一次,也不敢和家人接触,还得自行隔离,怕病毒传染孩子。
今年上上下下防控疫情,大家居家隔离,父母上班时间也延迟,解决了许多家庭无法照顾孩子问题。
也有许多家长和孩子时间不同步,家长上班孩子还没开学,家长就遇到难题了。现在特殊时期,培训班也得关闭,想想就替家长感到揪心,上班重要,但孩子安全也得有保障。家长就要想办法解决了:
1、像医护人员一样,把孩子交给老人。不管是爷爷奶奶一方,还是姥姥姥爷一方,如果老人身体不好,再联系其他亲戚朋友,时间是短暂的,有专人照顾放心。
2、远亲不如近邻。和邻居相处好关系,大家住在一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主动要求邻居帮忙。
3、孩子稍大一些,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不妨让孩子一个人在家也是自我锻炼。许多家庭安有监控,和手机连接,家长上班,就可以监管孩子,网络指导孩子注意安全。
4、万不得已父母轮流请假,以照顾孩子为主,单位也会理解,要兼顾到孩子安全,正常情况下会支持,家长的工资受点影响那就无关紧要了。
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是有的,想想父母都是医护人员的孩子,彼此双方都不容易,疫情不结束,孩子就不能享受父母的照顾。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让所有的家庭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如果您孩子在校遭到校霸欺凌?
您好,我是高级孕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羊驼妈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当孩子在学校遭受校园霸凌时,做父母的一定要对这件事做到一个较好地处理,这样才能以后孩子成长中起到一个好的导向性。一般当孩子在外边被欺负时,父母首先应该了解事情的全过程。父母一定要问清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避免偏听则暗。确定是孩子被欺负了,心平气和地问孩子:你打算怎么处理呢?
如果孩子坚定的说我要去讨个说法,要他道歉。这时,父母应该做的是问清楚孩子如何去讨说法,如果做法很合理,那么就坚定的告诉孩子,爸妈支持你,需要爸妈出面时,爸妈随时出面声援。如果小孩做法偏激时,我们要及时指出,并给出我们的建议,直到孩子接受,同时告诉孩子父母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当然,父母应至始至终的站在孩子这边,不管过程如何,孩子的利益应该我们的最高利益。
其次父母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是是否能正确处理孩子在外被欺负的事件的最重要前提,有些父母一听孩子在外被欺负了,既心疼又恼怒,自己先失态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引导好孩子处理好呢?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被人欺负或者欺负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做父母的心态好了,孩子们也自然而然的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后面教孩子如何解决如何面对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最后,需特别强调的是,当孩子被欺负了,父母一定不要偏激的责骂孩子,哪怕孩子自己有错,也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地,让孩子去忍让,家是孩子最后的避风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后的心灵堡垒,当孩子受伤时,父母一味的责怪,一味的忍让,给孩子带来的心灵的伤害也许会远远大于身体上所受的伤害。爱孩子,心疼孩子,就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吧,然后鼓励他陪伴他一起去面对!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羊驼妈妈】。
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成长发育、家庭教育、母乳喂养、疾病护理,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有的老师还要体罚学生呢?
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体罚是不对的,不能完全达到教育的目的,不过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一心为了孩子好。
下面分析一下原因
1.成长的经历。所有老师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可能在他小时候就是被体罚教育,他心中的教育方式就是如此,虽然有顾忌,不过这种看法已经根深蒂固。
2.教育的看法。对于教育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还是有很多人相信“严师出高徒”。就好比家庭教育,有的家长相信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而有的家长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3.情感的沟通。有句话是“爱之深责之切”,还有一句是“恨铁不成钢”。当老师对学生投入很多情感之后,期望也会随之提高。
再来说下体罚
惩罚教育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从私塾中的戒尺,到今天常用的罚站,都是惩罚教育的一种,而体罚也是惩罚教育的一种。
教育本身包括对学生的矫正教育。这种教育如果温情似水,是很难起到矫正之目的的!我们看到给小树矫正,要剪掉一些树枝,有些人一定感觉小树会疼,会流血,这是在折磨小树,孰不知,这是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的一个过程,是值得的!失去与获得,这是辩证法,也是教育不可缺少必然过程!娇花嫩草是经不住社会的风吹雨打的。在学校里,没有经过惩戒教育,离开学校,你受到的惩罚就会像暴风骤雨击打娇花嫩草一样,让你一辈子成长不起来。有专家说过:“没有惩戒的教育构不成完整的教育,惩戒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一部分。”
身为老师不得不承认我也拍打过我的学生,不过那种希望这个孩子更好的心情,不是老师不是父母应该很难理解。后来这名孩子初中考到了耀华中学,每年放假还会来找我吃饭,这么多年关系都非常好。
解释惩罚教育并不代表支持体罚,凡事都有一个度。如果孩子无论做错了什么都得无所谓,那么对了孩子未来进入社会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老师教学中只会通过体罚解决问题,只能说明教师无能,还会给孩子身心带来伤害。
奖惩分明,赏罚有度,过犹不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哈尔滨工程大学怎样?
哈尔滨工程大学,211大学,由国防科工委、海军、教育部、黑龙江省、国家海洋局重点共建。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赫赫有名的“哈军工”。
陈赓班、船海班、船舶动力班、核创班,4个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和“三海一核”为办学特色。双一流工程一流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教育部四轮评估,A+:船舶与海洋工程;A-:控制科学与工程。
1、就业去向
①2018 届毕业生共计 5729 人。
博士毕业生 233 人,硕士毕业生 1966 人,本科毕业生 3530 人。
男女总体比例为 2.5:1;其中本科男女比例为 3.4:1。
黑龙江省生源(1648 人)最多,占毕业生总数 的 28.77%,其次是山东省生源 8.55%、河南7.8%、河北7.1%。
②2018 届总体就业率95.22%。
其中博士就业率93.56%,硕士96.39%, 本科94.67%,详见下表:
③本硕博未就业:274 人。
男生 186 人,女生 88 人。
其中,本科未就业188人,其中67%拟考研,7.5%拟考公,8.5%有单位未签约。
2、深造情况
①总体深造率38.33%。
博士深造率7.3%;
硕士深造率7.78%;
本科深造率57.39%。
②本科生国内升学1769人。
其中,留在本校读研 937 人,占本科生升学数的 46.25%;
升入 985 高校的 656 人,比例为 32.38%。
③本科生保研情况
根据哈工程教务处《获得免试攻读 2018 年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学生名单公示》
2018届推免生:726人。
保研率:20.57%。
考研率:29.54%。
④本科生境外留学
本科生留学257人。
主要去英国28.8%、澳大利亚24.9%、美国17.9%、香港5.8%,分别是74人、64人、46人、15人。
详情如下:
留学人数较多的大学有:
3、就业单位
博士就业单位主要为高等教育单位(占博士就业数的 49.62%), 其次是科研设计单位(17.18%)。
硕士单位性质以国有企业(36.58%) 为主,其次是私营企业(30.01%)。
本科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41.50%), 其次是私营企业(34.91%)。
4、就业行业
博士主要集中在教育(占博士就业数的 59.81%)、IT业(25.23%)。
硕士主要 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2.14%)、制造业(26.92%)。
本科以制造业为主(33.56%),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务业(25.92%)。
5、就业地点
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三个城市分别是哈尔滨、北京 和上海。
硕士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三个城市分别是哈尔滨、深圳和 上海。
博士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三个城市分别是哈尔滨、北京和齐 齐哈尔。
6、求职、签约情况
2018 届毕业生就业的主体领域包括“三海一核”相关领域、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部队及国防科技工业系统配套单位,以及其他高校、 研究院所就业。
在主体领域单位就业 1396 人,占毕业生就业数的 42.84%,其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就业比例最高(5.28%)。
签约世界和中国 500 强的毕业生共计 1524 人,占 毕业生就业数的 46.76%,共涉及 500 强企业 60 家。
重点单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