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蚂蚁庄园,哪些小说让你至今还回味无穷?
你好,我是小胖和二丫。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今天说一部能让我回味无穷的小说之一:Priest的《默读》。
“往前走,往前看,哪怕前途一片迷惘,哪怕只是凭着惯性继续往前走—— 总有一天,会在自己漫长的脚印中找到方向。 只是大概需要一点耐心。”
——priest 《默读》
《默读》广播剧
《默读》是P大的一部以现实架空为背景的悬疑推理破案长篇小说。全篇分五个案卷叙述:《红与黑》《洛丽塔》《群魔》《麦克白》《基督山伯爵》五个故事映射了五起案件。五个案件环环相扣,细节上与主线配合默契。
《红与黑》里的于连:出身贫苦一心遮掩过往的赵浩昌和分局的腐败;
《洛丽塔》中的亨伯特:三代人有组织的拐骗幼女;莎翁笔下的麦克白,周氏的血缘乌龙和伙伴的背叛;
《群魔》里领导“革命”的韦尔霍文斯基:中学校园里站在“食物链”顶端“领导一切”的少年魏文川,背后眷养通缉犯的神秘组织;
《基督山伯爵》里的埃德蒙唐泰斯:沉冤的老警察顾钊。这个设定,经典名著和犯罪的搭配,精彩伦绝,每个案件都是重要而又沉重的,理应与经典站在同一高度。其中,最让我触动的就是卷四“韦尔霍文斯基”,校园暴力案。真是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经典语录:
1.童年,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创伤…… 我们不断追溯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设身处地地同情、乃至于原谅他们,不是为了给罪行以开脱的理由,不是为了跪服于所谓人性的复杂,更不是为了把自己也异化成怪物—— 我们只是在给自己、给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寻找一个公正的交待而已。
2.一个人有时候是很难挣脱自己的血统和成长环境的。 观念、习惯、性格、气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这些可以后天改变的东西,就像是植物的枝叶,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把你自己往任何方向修剪,但是更深层次、更本质的东西却很难改变,就是在你对这个世界还没有什么概念时,最早从成长环境里接触过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会沉淀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心里每一个通过母语获得的抽象概念里,都藏着那些东西的蛛丝马迹,你自己都意识不到,但它会笼罩你的一生。
3.一个人有时候是很难挣脱自己的血统和成长环境的。 观念、习惯、性格、气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这些可以后天改变的东西,就像是植物的枝叶,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把你自己往任何方向修剪,但是更深层次、更本质的东西却很难改变,就是在你对这个世界还没有什么概念时,最早从成长环境里接触过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会沉淀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心里每一个通过母语获得的抽象概念里,都藏着那些东西的蛛丝马迹,你自己都意识不到,但它会笼罩你的一生。
感受:
人生百态,五光十色。万物所成皆有其缘由,有善有恶,却无法定义对错,无法界定黑白。而人这样一种复杂的物种,又怎么能用三言两语就定性呢?可我们至少可以分辨,哪些事是美好温暖的,哪些做法是对大多数人好的。或许在你遭受痛苦杞人忧天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背负着创伤默默努力,或许你所送出的一份小小的善意便能救人于水火。我们困于命运的牢笼,但所思所感所行所做皆属于我们自己。
焦大的寓意是什么?
焦大是《红楼梦》里的人物,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符合焦大的性格特点:一面“焦心”宁国府的前途和命运,一面躺在功劳簿上自高自大。
焦大何许人也?宁国公贾演的马童,跟随宁国公浴血沙场,也是宁国公的救命恩人,将宁国公从“si人堆”里救出来,自己饿着还偷东西宁国公吃,找水宁国公喝宁愿自己喝马尿。与宁国公出生入死,帮助宁国公创建庞大的家业。
这样的老人是值得尊敬的,宁国公三代(贾代化,贾敬)应该都是敬畏他的,但是到了曾孙贾珍后,大家就只是做做形式丧失了敬重,原因有二:
宁国府家运除宁国公用命争来,儿子贾代化尽力维持外,到孙子贾敬却抛舍了家业,出家一心炼仙丹去了,丢给曾孙贾珍和他的儿子贾蓉又吃喝玩乐胡作非为,将家业掀了个底朝天,自然也就忘了还有焦大这个恩公在,更不会“三叩九拜”于他!
焦大还有一个自大的脾气也令宁国府儿孙辈和佣人们厌恶,他自视跟太爷打下江山,居功自傲,懒劳作还爱教训人,忘却了自己终究只是个仆人,傲以主子的身份指手画脚。
虽然他有一颗效忠的心,亲历正日渐衰败的宁国府,他的焦心化作逆耳的忠言,但又有谁听得见?玩乐的玩乐,爬灰的爬灰……
焦大常在喝醉酒后痛骂,一次深夜管家赖二竟然派年事已高的他送小辈秦钟回家,这自然是欺负的意思。
焦大爆发,将府第上上下下骂遍:“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贾珍与媳妇秦可卿的乱伦,贾蔷母亲与贾珍的胡搞,贾蓉的吃喝玩乐。
“我天天劝这些不长进的爷们,倒拿我当冤家!”这是个糜烂的家族,已经听不见任何忠言,焦大最后竟然被贾蓉他们用土和马粪堵住了嘴。
喝醉的焦大骂“难不成我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红”“白”颠倒,象征着宁国府儿孙辈恩将仇报,是非不分。
焦大如果学学赖嬷嬷的处世风格,也许不至于此。赖嬷嬷与焦大的辈分岁数都差不多,贾母那代人。
赖嬷嬷是荣国公母亲的丫鬟,在荣国府服侍了三四代人,功劳并不比焦大差多少,然荣国府上上下下都喜欢她,她的儿子赖大赖二也一直服务在宁国府和荣国府,前面提到的管家赖二就是她的儿子。
赖嬷嬷不同于焦大的是低调和拎得清,再大的功劳她也清楚自己只是个仆人,主仆阶层不可逾越,所以能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事情。
赖嬷嬷还教育儿子们,要时时刻刻谨记之所以能在两府安稳做下去,都是主人们的功劳,要懂得惜福保福。
赖嬷嬷处世上的清醒远比焦大的倚老卖老恃功而骄有用得多。
虽然焦大在看待宁国府的乱象本质上比任何人都清醒都明白都焦心,但他没有改变和扭转的能力,又在个人生存方面,因为自大自以为是沦落至众人嘲讽的境地。
有没有特别好看的小说?
谢邀,这些都是我看过并看完的小说,现在推荐给大家,望喜欢!
《宠妻之路》作者:笑佳人文案
阿桔生于小农之家,温柔貌美。
赵沉原为侯府世子,心狠手辣。
在阿桔眼里,成亲前赵沉太**,成亲后他才慢慢变好了。
赵沉却觉得,最初他只是有点喜欢她,宠着宠着才放不下了。
阿桔:为啥之前你对我那么坏?
赵沉:因为我要娶你。
阅读提示:
1:1v1,SC,HE。
2:男主强娶,婚后温宠。
内容标签:种田文 宅斗
《盛宠如意 》作者:飞翼文案
魏国公府九姑娘娇养十五年,一纸赐婚,拒婚不成,被哭哭啼啼的全家送上花轿,
世人都称一声广平王妃。
广平王美貌无双名扬上京,
与美貌齐名的是,广平王还有一张喷遍京中无敌手的毒嘴。婚前他叫她肥仔儿,婚后他喊她娇娇……
魏如意:好想揍他怎么办?这是一篇毒舌美人男主和苦逼宫斗宅斗总是被男主抢走以至不能发挥所长的悲情王妃的伤心故事
《嫡长孙》作者:闻檀文案
赵长宁是世家大族的嫡长孙,被选拔入严苛的大理寺为官。
环境艰苦,对手众多,她小心谨慎,步步艰难。
直到有一天,她的冷酷上司,恶毒对手,甚至是虎视眈眈的庶弟都知道了自己的秘密……
咦,怎么感觉他们都一反常态,比自己还要小心翼翼,日常接触变得怪怪的。
————————
大理寺论坛热帖:
我对手/下属/突然变成女孩纸了,我现在跟她说话接触变得很紧张很羞涩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正式版:能科举,能入仕,能当官。她是家中的顶梁柱,老太太眼里最重视的第一人,所有的嫡小姐和姨娘都要对她客客气气的。她也不用宅斗,因为她是嫡长孙。
———————————————————————————
本文甜宠,苏文!
1:人物复杂,站男主请慎重。
2:苏文作者笔下都是苏文,满朝文武爱长孙,雷此可撤退。
3:背景大明,请勿严格考据。
《夫君总有被害妄想症》作者:背影杀手文案
前世她与太子表哥青梅竹马,却被大理寺卿沉曦强娶为妻。
成亲三载后她受人蒙骗,亲手将他送上黄泉路,追悔莫及。
重生于大婚当天,她一反前态,对他投-怀送-抱。
可是,今世他怎么跑得比谁都还快?前世是谁说的我位极人臣,就是为了娶你为妻?
她有点方,难道他也是重生的?
沉曦:好方,怎么出去敬个酒回来,娘子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今晚还是洗洗先睡书房吧。
次日,沉曦更方了,娘子的双胞胎弟弟昨天和他打架,被他揍了一顿后趴在地上爬都爬不起来,叫嚣着我要是喊你姐夫就是你孙子!
是吧?那今天这个鼻青脸肿上门来抱住他大腿喊爷爷的是谁家的孙子?
很快,姐弟俩关上房门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沉曦(趴在窗口怀疑脸):我仿佛嗅到了阴谋的气息→_→
某弟:姐,以后你一定要和姐夫好好过日子啊TAT
某姐:一定一定,你姐夫是个好人啊QAQ
某夫君:遭了!被发现了,这话是他们故意说给自己听的!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重生 甜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沉曦,酒砂,酒陌 ┃ 配角:元礼承,叶慕阳 ┃ 其它:双重生,甜宠
《妻心如故》作者:雾矢翊文案
阿竹觉得当朝端王是个奇怪的人,明明看着清贵端方,却总被人质疑清高摆谱。
后来等她终于嫁给他之后,才发现世人皆误会他了。
之所以清高摆谱,不过是因为这位是个脸盲,所有人在他眼里,皆只有一个长相,根本分不清楚。而且清贵端方的君子表象下,还有一颗XX的心!
所以,当能让端王清楚地意识到阿竹的长相与众不同时,她爹娘顶不住压力,只得将她嫁了过去。
阿竹:>__<。求夫君不要再端着这种君子之风行流氓之事了,Hold不住啊!
《她的小梨涡》作者:唧唧的猫文案
初见你时真的不知道你这么楚楚动人让人垂涎欲滴by大魔王
脾气很差的问题少年,有一天,遇到了一个从南方来,胆子超小的转学生......
同学们最近都在疯传,班上的大帅逼谢辞,好像盯上那个转学生了。
某一天,许呦上早自习时,在课桌上发现了一张纸条:小可爱。我们北方人性欲都很强哦。
标签:校园 破镜重圆
《上古》作者:星零文案
有一个人,为了她,毁天灭地,即使三界化为虚无也在所不惜。
只是,“我不是输给了后池和清穆的两百年,而是输给了六万年前的你和六万年后的白玦。”
还有一个人,默默地等待了六万年,用自己,来还给她三界永生。
“她若眷念苍生,我便为她守住轮回;她若看重世间生灵,我便为她护下三界;她若愿九州繁盛,我便为她涤荡八荒;她若想四海安宁,我便让这天下无垢。于她,虽千万人吾往矣。”
九州八荒之下,她能否承载这一场超越三生三世的亘古之恋?命运,又将把她送往谁的温暖怀抱?
凡间百姓若遇坎坷离合会去求神拜佛,可若是神仙呢?
她失去了混沌之劫前三百年的记忆,忘记了她曾经最隐秘的爱恋。
但她不会忘记一个人这六万年来孤独相守,不会忘记他在北海深处千年冰封,不会忘记他在青龙台上挫骨焚身之痛,不会忘记他为她魂飞魄散化为灰烟……
如今,这九州寂寥,三界落寞,乾坤台上唯剩她孤单的身影。
她知道,这一辈子,她对得起漫天诸神,对得起九州八荒万物生灵,对得起撒手而去的父神擎天,却唯独对不住一个人。
她负他何止十三万载,欠他又何止三生三世。
这一次,换她等他归来。纵使千万年,也不会离开。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小说,可关注萌腐喵推书!
为什么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久?
南京被称为六都古都,实际上定都南京的政权并非六个,而是九个,分别是: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东晋政权、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五代十国中的南唐、明朝、太平天国。
1、东吴政权
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是孙权建立的,最初定都武昌,今湖北鄂州,后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然后南京一直作为东吴政权的都城,直到灭亡,从公元229年迁都南京,到公元280年灭亡,南京作为东吴政权的首都长达51年。
东吴政权为何会迁都南京?
孙权建立东吴政权,并迁都南京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东吴政权的核心班底在江东,而南京位于江东,很容易掌控整个江东六郡核心区,二是南京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以南,又是优良的长江港口,长江又是东吴政权抵御北方政权的天险。
自从东吴迁都南京之后,南京开始成为六朝古都乃至九朝古都,正因为东吴对南京的开发,才让后来的政权定都南京有了可能。
2、东晋政权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不久,西晋就陷入动荡,先是贾南风乱政,然后是八王之乱,接着是五胡乱华,在一系列动乱之中,西晋的两位皇帝先后被俘虏并杀害,西晋皇室成员司马睿率领手下文武大臣及世家大族一起衣冠南渡,并把南京作为东晋的首都。
东晋偏安一隅
公元317年司马睿定都南京,到公元420年刘裕废除东晋末代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南京作为东晋的都城长达103年。
东晋之所以定都南京,是因为当时整个中国北方被胡人占领,汉人大部分跟随司马睿渡过长江来到南京,同时又因为南京是之前东吴政权的首都,又是江东的政治中心与抵御北方重要城池,既有长江天险,又有首都功能,作为首都最好不过了。
3、南朝宋
南朝宋上接东晋,下承南北朝期间的南朝齐,公元420年,刘裕取代东晋自立,建立宋朝,史称南朝宋,这是南北朝期间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公元479年,南朝宋被南朝齐所灭亡,南朝宋一共存在了59年。
南北朝的宋齐梁陈
南朝宋继承了东晋的领土和面积,也同样把东晋的首都作为自己的首都,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南方与北方大致沿着长江对峙,并且各自不断演变为不同的政权,传统的中原之地则被胡人占据,而南朝的四个朝代均以南京为都城。
4、南朝齐
南朝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公元479年南朝宋将领萧道成建立齐朝,史称南朝齐,仍然以南京为都城,但是南朝齐是南朝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政权,公元502年,南朝齐被南朝梁取代,南朝齐仅仅存在23年。
中国历史上有个传统,后来的朝代取代前朝时,一般会全盘继续前朝的政治遗产,包括制度、都城,比如汉承秦制,只是因为秦都咸阳被项羽所烧,所以汉朝在西安重新修建了都城,只要前朝的都城保持完好,后来的政权一般会继续以前朝都城为都,南朝齐取代南朝宋仍然以南京为都城。
梁武帝萧衍
5、南朝梁
南朝梁是南朝齐皇室成员萧衍在公元502年取代南朝齐建立的,同样以南京为城都,南朝梁也是个短命王朝,到公元557年,南朝梁被陈霸先所取代,南朝梁存在了55年。
从东吴经东晋到南朝,均以南京为都城,而且就连皇宫也都一样,都是建康宫,建康宫始建于东吴,到东晋时因为战火而重建,之后一直作为南朝四个朝代的都城。
6、南朝陈
南朝陈是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由南朝梁将领陈霸先于公元557年所建立,仍以南京为都城,南朝的后一个朝代均为前朝将领建立,南朝陈到公元589年被隋朝所灭亡,存在32年。
隋朝灭亡了南朝陈之后,华夏进入大一统,隋朝最初以西安为都城,隋炀帝时期以西安和洛阳为都城,华夏的都城再次回到北方传统中原之地,南京在隋朝之后不再作为都城很多时间。
南朝陈与北周、北齐对峙
7、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
隋朝之后是唐朝,唐朝之后又进入了一个乱世,这个乱世就是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其分布在各地的节度使们开始割据自立,在中原地区出现了五个相对较大的政权,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个后字都是后人加上去的。
而在中原之外的地区还存在一些小政权割据,比如前蜀、后蜀、北汉,还包括南唐,中原出现的五个政权无法统一天下,于是就存在了不同政权并立的乱世,南唐就是其中之一。
南唐由李昪在937年建立,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南吴(五代十国的一个政权)大臣徐温的养子,李昪后来控制了南吴政权,并取代南吴建立了南唐政权,并定都南京,公元975年,北宋灭亡了南唐,南唐末代君主李煜被俘虏,南唐灭亡,存在了38年。
五代十国地图
8、明朝
明朝是大一统朝代中唯一定都南京的政权,朱元璋在统一天下后,定都南京,同时把开封作为北方的京城,朱元璋之所以定都南京,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离南京比较近,而且朱元璋手下的功臣大多是凤阳附近的人,二是南京是朱元璋的发家之地,这里也成为朱元璋的大本营。
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后定都南京,他去世后孙子朱允炆继承帝位,没多久发生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打败了朱允炆攻入北京,1402年朱棣登基为帝,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作为明朝都城存在了53年。
尽管朱棣迁都北京,但是南京仍然作为明朝的陪都存在,一直到明朝灭亡为止,1644年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自杀殉国后,南明弘光政权仍然定都南京,并与清军作战,直到1662年南京被清军攻破。
明朝最初定都南京
9、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清朝时期发生的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从1851年开始,到1864年被清军灭亡,存在了13年时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从广西开始的,一路北上打到了南京,并于1853年定都南京,建立了政权。
1864年,清军攻破了南京城,太平天国彻底失败,南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只存在了11年时间。
从这些定都南京的政权来看,有两个特点:
一、除了明朝之外都是割据政权。
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中心在中原地区及北方地区,历史上几个著名的大一统朝代几乎都是定都在这些地区,比如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东汉定都洛阳,隋朝与唐朝都是定都长安,元朝定都北京,明朝只有53年定都南京,后迁都北京,清朝定都北京。
南京在中国的位置
大一统朝代极少有定都南京的,定都南京几乎都是割据政权,比如三国时期割据江东的东吴政权,与曹魏、蜀汉对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晋政权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政权对峙,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与北方的北魏对峙,五代十国的南唐与北宋对峙,以及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朝对峙。
二、政权都不长久。
定都南京时间最长的是东晋,达到103年,最短的是太平天国,仅11年时间,定都南京的政权也不长久,最长的就是东晋,东晋政权的皇帝从来没有实权,包括开国皇帝司马睿也是这样,但凡有政权定都南京与中原政权对峙时,一定是处于乱世阶段,同时定都南京的政权不长久。
为什么定都南京的政权不长久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南京偏安一隅。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在整个华夏处于东南偏东的位置,整个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基本上没有偏安政权统一天下的例子,更没有偏安政权长久不被灭亡的例子,但凡能定都中原的政权,绝对不会定都南京。
南京偏安一隅
中华文化中有一种传统,就是居于天下之中,也就是天圆地方的概念,古人认为自己居住在天下的正中,正中之外的地方是蛮夷狄戎居住的,即使华夏的地域不断扩大,但是这种传统观念极少改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位于南方,其国土大部分在长江以南,而楚国居然被中原诸侯称为楚蛮,三国时期,东吴定都南京,那是因为南京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既远离中原又有长江天险存在,南京被作为都城依靠的就是长江天险,来防御北方政权。
入主中原、问鼎中原这一类的词就是形容古人想要建立功业,一定是往中原争夺的,而不是往偏安一隅的地方争夺,所以大一统的政权只会定都中原,而不是定都偏远地区,而那些定都偏远地区都是实力弱小的政权,自然无力与中原政权争夺,最终还是被灭亡。
东晋与十六国
2、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不在南方。
华夏地域之内有两条重要的河流分别是长江与黄河,将华夏分为三个不同的地域,黄河与长江之间就是传统的中原地区,而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偏远地区,而且经济没有开发,人口稀少。
举个例子,东汉时期的南阳郡是当时天下最大的郡之一,人口有几百万人,这已经是中原地区的边缘,再往南就是湖北了,跨过长江之后就是南方了,整个荆南四郡(长沙郡、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加在一起的总人口也比不过南阳郡。
再拿三国举个例子,北方的曹魏是430多万人口,东吴是230万人口,蜀汉是100万人口,曹魏的人口大于蜀汉与东吴的总和,这就是中原是人口重心的原因。
三国实力对比
除了人口之外,还有经济,在中国古代,中原经济远超南方,南方真正得到开发要到明朝与清朝了,在此之前,南方虽然不断得到开发,但是经济规模不能与中原相比,打仗打的就是实力,拼的是消耗,定都南京的政权不长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实力不如北方政权。
这里的实力包括人口与经济,人是第一生产力,经济是战争的基础,南方政权在这两项上都不占优势,最终政权也不会长久。
3、定都南京的政权内部不稳定。
东吴政权是依靠江东士族的支持才能在南方站稳,东晋政权同样是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才能在南京建立政权,尤其是东晋,还存在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说明士族在政权内部主导了政权,包括后来的宋、齐、梁、陈,改朝换代如走马观花一样,这说明这些政权的内部都不稳定,称有不慎就会发生内乱。
偏安政权都不稳定
整个东晋历史就是一部皇族与权臣的争权史,王、谢、庾、桓四大家族争权夺利,互相斗争,争到最后两败俱伤,被平民出身的刘裕夺取了天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更乱,后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出身于前朝,即使是太平天国,其内部仍然是斗争不断,太平天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也是内乱。
这些定都南京的政权内部都不稳定,政权当然也不可能稳定,再加上本来就是偏安一隅的政权,所以存在时间也不会长。
你更喜欢哪一位的人品和诗品?
苏轼是我国文豪级别巅峰人物。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和苏轼并称苏辛的 辛弃疾,人称词中之龙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陆游顶级诗人词人, 作品中多了几分忧伤
此三人是中国诗词文化的代表人物,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是爱国文人,豪放派诗人,所处际遇不同,留世作品多寡之分,风格多样化之别,都是人们喜爱欣赏的文化大师,对我国古诗词文化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