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时之恋人,刘备时之恋人怎么发光?
这其实是刘备的时之恋人的皮肤bug,无论普攻还是使用技能攻击他人都会出现刺眼的闪光!
这个bug只有在实战中才会显现,在训练营试用时并没有出现这个问题。
刘备回城特效配哪个?
陪爱心气球特效
这个回城特效相信很多玩家都拥有。 用在时之恋人中感觉还是不错的,毕竟这本身就是一个情侣皮肤,再来点爱心会更有意境
诸葛亮能算到刘备终有一天会来请他吗?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三国演义里面写的相当精彩,而在正史《三国志》里面记载比较简单。仅《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里面记载“凡三往,乃见。”诸葛亮《出师表》也记载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可见似乎确有其事。
(诸葛亮电视剧照)
诸葛亮避乱从琅琊迁到荆州,与荆州诸位名士大儒相交往。荆州名士集团制造出了两个明星卧龙凤雏。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诸葛亮自号卧龙就可以看出他的远大志向。所谓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不过是自谦而已。诸葛亮既然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做出政治选择,他有几个可以选择的方式。第一,可以自主创业聚集势力成就霸业,这个显然有点晚了,天下土地都已经被有数的几个人占据。
第二,就是选择一个好老板实现自己的抱负。根据就近原则,荆州牧刘表首先入选。刘表素有爱贤的美名,况且刘表的夫人又是诸葛亮妻子的姨母。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按说是很不错了,但是刘表年事已高性格软弱又有儿子争宠。世家大族操控荆州政局,外人很难有出头之日。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益州刘璋更加不堪,加上诸葛亮名声未达蜀中所以也不予考虑。
(赤壁之战后形势)
江东孙权统治日久以历三世,加之文有张昭张子布,武有周瑜周公瑾。统治集团内部比较稳定,诸葛亮初来乍到又有这么两个大佬压在头上难以出头。曹操更是羽翼已丰,手下良将如云谋臣如雨。诸葛亮贸然求见恐怕也是不得重用。
(电视剧刘备剧照)
而此时刘备正屯于荆州北部的新野地区,路途较近。刘备又素有英雄之名,手下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大将。而他身边又没有得力的谋士,诸葛亮一到便可以大受重用。据记载是徐庶推荐的诸葛亮,并要求刘备亲自去见诸葛亮。刘备去了三次才见到并有了名传千古的《隆中对》,从此刘备变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居上成就了三足鼎立局面。
(刘关张剧照)
诸葛亮也没有那么神,可以算到刘备一定来请他,诸葛亮和刘备的结合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徐庶。徐庶的推荐才是双方相识相知的基础,(亮)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后来正是由于徐庶的力荐才有的三顾茅庐。《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诸葛亮从来都不是坐在家中算出刘备来请的,相信徐庶是和他的好同学好朋友孔明做过沟通的。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先求见的刘备,诸葛亮和其他的人一起求见刘备。其他的人退下后,诸葛亮通过一番自荐获得了刘备的好感,从此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这个是野史记载姑且一听,还是以诸葛亮出师表的自述为准。
由此可见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诸葛亮也是做出了大量的分析和准备工作才能成功的加入刘备集团。尤其是徐庶和司马德操的推荐很是关键,可见人脉圈的重要性。
刘邦刘秀和刘备?
魅力是形容事物有很强的诱惑力,吸引力。用到人身上就说明这个人自身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能够让人原意追随在他身边。
先看刘邦,他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亭长,大小也算是国家干部。可惜不被刘太公看好,认为他没出息,因为整天游手好闲。但他有一个好处,仗义疏财,有钱大家赚,有肉大家吃,虽然经常跳起脚来骂娘,还是有很多人原意跟他混。刘邦其实是个黑涩会大哥,性格和杜月笙很像。
刘邦的魅力源自善于利用物质。
再看刘秀,在起兵之初并不出色,他一直生活在他大哥刘縯的光环下,因为他大哥太耀眼,所以没人注意他。直到昆阳一战成名,成为全国人民的粉丝,并被赋予了神秘色彩,他就像今天有着上亿粉的大v,所到之处望风皆拜!和他类似的还有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
陈汤只靠诛灭北匈奴单于一战,以后不管范什么错都有人替他求情,因为他的粉丝太多了。
刘秀魅力的来源于超自然的战绩。
最后是刘备,他最悲催了,幼年丧父,和母亲一起编草鞋为生,是一个标准的矮穷矬。可是家乡的豪杰都来与他结交,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携千金来见刘备。难道刘备善于忽悠?好像也不是,三国志蜀书记载刘备:少语言!
没有钱,有人送,没有人,豪杰们主动来结交。刘备自起兵常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多次寄人篱下。即使这样,关羽、张飞仍然不离左右。身死之后,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什么都不靠,天生就是这么有魅力。
若曹丕在刘备去世前后把刘协送给蜀汉?
已经有人从刘备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了,那我就从曹丕的角度回答一下吧。题主开这个脑洞,可能是想让曹丕给刘备出个难题,但实际上,是曹丕被题主坑了一下。
首先你要明白曹魏政权的合法性是怎么来的。汉献帝禅位给曹丕,以前朝君主的身份认可了汉朝期运已终,曹魏已得天命。在没有全民公投和制宪机构的古代,曹家这种先打下基业,再由前朝君主禅位的方式已经是得国最正,正得不能再正了。像刘备这种自诩汉臣,献帝尚在就自立为君的才是妥妥的名分不正。现在,你让曹丕把曹魏王朝最重要的正统依据送给刘备……怎么说呢,我总觉得曹丕应该不至于这么傻。另外还有一点,题主似乎没有考虑过,那就是曹丕以什么名义把献帝送给刘备。从题主想坑刘备的用意来看,题主应该是这么想的:
“你刘备不是继承汉统吗?我把汉帝送给你,你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也就是说,刘协必须以汉帝的身份出现才有用。那么问题来了,曹丕算什么?汉帝与魏帝可以并存吗?(三国并立时,魏始终称蜀汉为蜀,并不认为蜀汉是汉的继承者,在魏眼中,汉已经被魏取代,而刘备父子不过是前朝乱臣而已)而曹丕以这样的方式把刘协送给刘备是不是就等于默认了刘协是汉帝,而不是大魏的山阳公呢?
曹魏好不容易才说通的正统性,就这样让题主你败坏光了。
而刘协对刘备而言则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刘协来到西川之后,自忖德薄,非要把皇位让给刘备,刘备坚辞不就,再辞不就,然而禁不住刘协的再三恳求,最终义不容辞,勉为其难的当了皇帝——难道不行吗?或者先让刘协当一下,然后在位期间突然不幸驾崩,然后刘备,或者刘禅在臣民的一致拥戴下勉为其难的当了皇帝——难道不行吗?再或者,直接让刘协来到西川后就消失——刘协当年活着好好的,他都敢睁着眼说瞎话硬说人家死了然后称帝——难道他不敢把谎话变成现实?
但不管怎么样,这一回刘备把正统的名分妥妥的攥在了自己的手里,无论手续怎么办都完全“程序正当”,再也不是自欺欺人的“继承汉统”了。
所以我怀疑,题主八成是刘备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