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三高人群的老人不吃肉能降,觉得老人老了吃一口少一口了?
我觉得这种事情要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看老人的年龄,如果他六七十岁身体还很硬朗了,肉虽然是好东西但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要结合老人的身体状况,荤素搭配合理饮食。不至于营养过剩,带来一些患病风险。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类的都跟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像我家老人60多岁190斤,我和我老公总劝他不要老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多出来走走,找点活干干,经常在老家让婆婆挖点野菜回来蒸了吃,我觉得这些对他的身体保养都有好处,并不是每天吃很多的肉就是对他好
第二种情况,来说说我的爷爷。他刚过世,享年93岁。在最后的这几年里,我们都已确定他的病医生也无力回天,爷爷年轻的时候也非常喜欢吃肉,所以在最后的日子里叔叔们都尽量的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只要他高兴吃什么或者干什么?大家都尽量的宠着他,直到前些日子他很安详的走了。这是明知道他所剩的日子不多了,他喜欢吃肉就给他多吃点肉,这也是提高他最后的生活质量。
所以老人是让他多吃点青菜,还是多吃点肉,还要结合它自身的情况来做决定,并不是每天都吃很多的肉就是好的。
我婆婆70多岁了每天光愿意吃肉吃好的不吃青菜好吗?
你婆婆70多岁了每天光愿意吃肉吃好吃的,不吃青菜这样好吗?
不吃青菜当然不好。光吃肉也不行,就像你光吃粮食,不吃水果一样,你拉屎都拉不下来。也许你婆婆小时候生活可怜,苦日子过的不想过,人老了,想在离开这个世界上,吃好一点,自己活好一点,这是人的本能。我家老家隔壁老陈家就是这样的,把好吃的挂多高,只有大人能够到,小孩子够不到,就谈不到能吃了。你婆婆愿意吃好吃的,不光你婆婆是这样子的,所有大人、小孩子、男人、女人、老的、少的都爱吃好吃的,人有大、小之分,嘴没有大、小之分。你说你年龄大了,你的嘴就大,你说你年龄小,你的嘴就小,你嘴大你就多吃,你嘴小你就少吃,其实生活不是这样子的,多数的时候要顾小的孩子,也要顾老人。我的妈妈从小就教我,家里好吃的先仅爸爸、哥哥吃,男人出力大,一个家庭支撑全靠男人。
为什么三高的病人很少见?
六七十年代的人生活非常简朴,那个年代为什么三高病人少?现在的年轻人根本都想象不到那时候的人们是什么样的生活水平。
因为那个年代生产力低下,小麦,水稻产量都低,粗粮产量还可以,人们要想吃饱,只能多种小米,玉米等杂粮作物,肉,蛋都少,大豆是补充蛋白质来源的最好食品,现在超市里面的牛奶,那个时候是几乎是见不到的奢侈品。
我记得小时候粮站供应的粮食70%都是杂粮,甚至还有高粱米,家庭条件好的,还能吃饱,很多家庭只能吃个半饱到八分饱。
三高是什么呢?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那时的糖是凭票供应的,有时候还没有货,完全脱销。肉也是凭票供应,每月每人半斤,肚子里根本就没有油水,你哪来的高血脂?即使你求爷爷告奶奶的想来个三高,老天爷也不给你。
现在的食品里有各种各样的添加剂?还有农药残留或者其他什么早熟剂,增色剂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但也不是三高病人多的主要原因。
现在三高病人多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活太好了,肉奶蛋都不缺,人们是胡吃海喝,看看现在的胖子比比皆是,六,七十年代哪有这样的现象?
如果做到少吃肉,少吃蛋,少喝酒,多吃粗粮,多运动,多劳动,保证你一定远离三高。
老年人究竟是吃肉好?
感谢你的邀请。
素食?肉食?2选1对于你提出的问题,应该收到专业的而且中规中矩的饮食建议吧?但今天我们通过探讨的方式,来为你提出的问题”是素食还是肉食”的2选1做一个方向指引,仅供参考。
自愿选择,但素食永远为健康加分老年人究竟吃素还是吃肉,这个选择全凭老年人的意愿。餐桌上增加素食的比例,永远是为你的健康加分。
但如果选择坚持吃素不吃肉,选择长期吃素,这应该要有思想准备。因为老人的选择中健康是部分因素,信仰和社会风气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1.对素食认识不高,对肉类有根深蒂固的滋补作用的依赖感的老人,应增加素食的比例。
2.对有宗教信仰的老人,选择坚持吃素,我们应该支持他,并引导他如何的素食,配搭更均衡营养。
最简单的解决方法:长期吃素容易缺乏蛋白质,铁,维生素b121.通过谷类豆类的混合搭配,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完全能够解决缺乏蛋白质的问题。
2.铁的补充,在诸多的蔬菜中都含有。
3.维生素b12,只需服用综合营养素片。
维生素b12普遍认为主要存在,动物内脏和肉类中,而素食中有记录成分的首推腐乳。却又因为腐乳是高钠食物,容易引起血压高不能多吃。所以为了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我建议服用综合营养片。除了能解决维生素b12的问题,包括铁和其他的营养素,都得到一个均衡的保障。
素食者得到维生素b12很难?其实维生素b12是由人体内自带生产,有很多学术文案表明,有效的维生素b12是在人体肠道细菌丛中合成,再由肠道吸收的,肝脏储存和分泌,形成肝肠循环。所以素食者保证肠道健康(特别是不滥用抗生素)不用担心b12的缺乏。
维生素b12是如何无中生有?你试想一下,为什么腐乳在制作前不含有维生素b12,而成品以后却含有维生素b12?
科普是指导,要尊重科普不过我们还是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作为指导,向科普学习。
老年退化,素食为健康加分因为老年人身体处于退化阶段,普遍存在的疾病,主要围绕着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讨论的比较多。
1.素食是有助于消化,大多数蔬菜水果通过合理的烹调。能达到软烂好消化,减轻因为口齿不好的胃部负担。而且含有的素食纤维,对养肠排便有大大的好处。
2.肉类难以嚼烂和动物内脏的胆固醇过高,而且在肠道容易形成酸性给有害菌提供繁殖空间。
掉进三高的陷阱为比较好咽下去,老年人自然而然多选择吃蔬菜,而逐步减少吃肉。只是一些不科学的观念,认为需要补身必须使用大量的肉质,却因此掉进三高的陷阱。
不知危害,不懂自爱,一线医学专家是这样做的<<中国医院院长>>2017年第11期中报道了一篇<<素食病房推广路艰而长>>。文中提到首例的素食病房落户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素食病房正在试行每周一素,后将逐渐推广至每日一素。
而且心血管内科主任肖长江身体力行,从2010年开始基本吃素,并且带动,身边医护人员,多吃素,少吃肉食。
他总结道:"几年下来,我自己多年的脂肪肝消失了,体重减少十多斤,胆固醇降到了正常,尿酸也下来了。"
所以在一线深入研究心脑血管内科的专家主任医师,在这么繁重紧张的工作生活,也选择坚持素食。可以说”不知危害,不懂自爱”。所以你需不需要向他学习?自己决定吧。
老人吃得越清淡老化越严重吗?
这是一个被很多人误读误解的问题,普遍认为人老了要饮食清淡,清心寡欲才可健康长寿。本文就从生活的角度说说错在哪里,老人为什么要吃好点。首先,人老了,牙口不好胃口差,吃不多,吸收也不好。如果再有些肠胃方面的老毛病,就更是吃饭不多还挑剔。可是人身体主要依靠饮食滋养,提供能源,根本不会因为老了少要营养,反而需要加强营养。再要每日里清淡饮食,那还真的李逵那句话:“嘴里都淡出鸟来!”营养跟不上,指定老得快。其次,老人辛劳了几十年,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些老毛病,血压、心脏、肝肺肾,不会像年轻那样完美健康。这情况下,要本着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态度,做好自己身体的养护,决不能把所有的病情病况都推给饮食,或者单靠调整饮食去防病治病。最大的误区就是认为身上所有毛病都是吃出来的,以后一定要饮食清淡,素食为主。结果越调养身体越差,走路腿打弯,上楼喘不上气。再个,人老了爱琢磨,也有时间去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是往往钻进牛角尖出不来。导致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人老容易偏执,媒体渲染也是重要原因。譬如吃猪油,凡是有点历史常识都会知道,人们历来吃的是猪油,没见过吃出什么毛病,要不古人怎么会傻到冒着三高的致命危险,世世代代吃猪油?正好相反,现在提倡大吃特吃的植物油,过去一直是点灯照明、润滑机械用的,没见过多少人去吃它。所以,老人爱琢磨、爱学习是好事,建议少听多想,把生活经验和新的知识融会贯通,便于掌握正确的生活知识。最后,普济衷心希望老先生老太太们,充分利用宽裕的闲暇时间,发挥和培养自己的烹饪兴趣,多研究营养学,多做美味佳肴,每日里吃好喝好,把身体养得棒棒的,自然的健康长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