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缠绕在身上,海獭肉好吃吗?
不可以吃,因为它是国家保护动物。
海虎就是海獭,鼬科海獭属的一种动物。体长130-150厘米,体重30-50千克,尾长30-40厘米,雄性略大于雌性。前肢短而裸露,后肢长而扁平,趾间有蹼,成鳍状,适于游泳和潜水。
群居,除繁殖外,几乎终生海栖。夜间将海藻缠在身上枕浪而,以防止被冲走,并有几只轮流放哨。可潜水至50米深的海底,主要以贝类、鲍鱼、海胆、螃蟹等为食,常仰泳并将食物固定于胸部,用石块砸碎取其肉。由于生活环境恶劣,能量消耗大,海獭进食量达自身体重的1/3,为动物界之最。
水母的运动方式分别是什么?
虾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纲,用游泳足来运动。
海马尾部的构造和功能与其他鱼类迥异。
栖止时的海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缠附在海藻的茎枝上。
故海马多栖息在深海藻类繁茂之外。
游泳的姿态也很特别,头部向上。
体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海洋动物活动有什么特点?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会爬树的鱼
鱼类在水中生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鱼儿离开水,鳃丝干燥,彼此粘结,阻止呼吸,生命也就停止了.然而,在我国沿海却生活着一种能够适应两栖生活的弹涂鱼.
弹涂鱼体长10厘米左右,它的鳃腔很大,鳃盖密封,能贮存大量空气.它的皮肤布满血管,能够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它的尾鳍也是一种辅助呼吸器官.这些独特的生理现象使它们能够离开水,较长时间在空气中生活.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弹涂鱼,常在海滩上跳来跳去,更喜欢爬到红树的根上面捕捉昆虫吃.因此,人们称之为"会爬树的鱼".此外,弹涂鱼有发达的胸鳍,很像高等动物的附肢.遇到敌害时,它的行动速度比人走路还要快.
游泳冠军——箭鱼
箭鱼为何具有如此高的游速?原来它有个十分典型的流线形身体,体表光滑,上颌长而尖,尾柄强壮有力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当它飞速向前游泳时,长矛般的长颌起着劈水前进作用.以每小时130公里高速前进的箭鱼,坚硬的上颌能将很厚的船底刺穿!
直立游泳的海马
海马体型奇特,头和身体成直角,象马头一样,它在海里的游泳速度很慢,它游泳的姿态非常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面直立于水中,依靠背鳍运动在水中游行自如.若游累了,就用具有弯曲功能的尾部缠卷在海藻的茎枝上休息.
另外,很有趣的是在海马家族中担负繁殖后代的,不是海马妈妈,而是海马“爸爸”——雄海马,它的腹部有一个有皮肤褶层构成的腹袋.雌海马把卵产在雄海马的腹袋内,与精子受精,然后就在“爸爸”的腹袋中孵化,一直到小海马出世,一次海马"爸爸"可以产下几百个小海马.
免费旅行的吸盘鱼
头背部由第一背鳍形成的吸盘较长,有横排软骨板22~26对.第二背结与臀鳍基底等长,有35~40鳍条.尾鳍在幼鱼时尖形,到成鱼逐渐为凹叉形.
一般体长220~450毫米,最大不超过900毫米.游泳能力虽较差,但它分布遍于世界各海域,主要借助其头部吸附力很强的吸盘,吸附于游泳能力强的大型鲨鱼或海兽身体的腹面,有时亦吸附于船底,它自己不需游泳,被带到世界各海洋.当到达饵料丰富的海区,便脱离宿主,摄取食物.然后再吸附于新的宿主,继续向另外海区转移.
海洋动物活动特点仿写?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仿写 海马体型奇特,头和身体成直角,象马头一样,它在海里的游泳速度很慢,它游泳的姿态非常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面直立于水中,依靠背鳍运动在水中游行自如。
若游累了,就用具有弯曲功能的尾部缠卷在海藻的茎枝上休息。
另外,很有趣的是在海马家族中担负繁殖后代的,不是海马妈妈,而是海马“爸爸”——雄海马,它的腹部有一个有皮肤褶层构成的腹袋。
雌海马把卵产在雄海马的腹袋内,与精子受精,然后就在“爸爸”的腹袋中孵化,一直到小海马出世,一次海马"爸爸"可以产下几百个小海马。 免费旅行的吸盘鱼 头背部由第一背鳍形成的吸盘较长,有横排软骨板22~26对。第二背结与臀鳍基底等长,有35~40鳍条。尾鳍在幼鱼时尖形,到成鱼逐渐为凹叉形。 一般体长220~450毫米, 最大不超过900毫米。游泳能力虽较差,但它分布遍于世界各海域,主要借助其头部吸附力很强的吸盘,吸附于游泳能力强的大型鲨鱼或海兽身体的腹面,有时亦吸附于船底,它自己不需游泳,被带到世界各海洋。
当到达饵料丰富的海区,便脱离宿主,摄取食物。然后再吸附于新的宿主,继续向另外海区转移
海马种类怎么区别?
性状鉴别。
(1)线纹海马
线纹海马呈扁长形而弯曲,体长约30cm。表面黄白色。头略似马头,有冠状突起,具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深陷。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渐细卷曲,体上有瓦楞形的节纹并具短棘。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2)大海马
大海马体长20~30cm。黑褐色。头冠较低,顶端有5个短钝粗棘,吻管长,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头部及体环与尾环的小棘均不明显,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褐色斑点。

(3)刺海马
刺海马体长15~20cm。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于或等于眶后的头长。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刺棘明显,仅后部尾环的小鳍不甚明显,这是刺海马的特征。体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裂斑点,体上小棘尖端黑色。
(4)三斑海马
三斑海马体长10~l7cm。背鳍20~2l,胸鳍17~18。头冠短小,顶端有5个短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l/2,背部结节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为大。体黄褐色或黑褐色。体侧背部第1、4、7节小棘基部有三个大黑斑,为三斑海马的明显特征。
(5)小海马
小海马又名日本海马。体形小,长7~10cm。黑褐色,节纹及短棘均较细小。生活于海中藻类繁茂的地方。静止时,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上。游泳时,头部向上,体稍斜,直立于水中,依靠背鳍进行运动。食小型甲壳动物。
4.快速鉴别
线纹海马体呈长棱方性,弯曲,体长30~34cm。头似马头,吻长、呈管状,腹扁、尾四方形,盘卷。全体有坚硬、骨质棱。故有“马头蛇尾瓦楞身”之谚。
大海马体长20~33cm。体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暗黑色斑点。
刺海马体上及头部的刺棘明显,故名刺海马。
三斑海马体侧背部1、4、7节小棘基部有三个大黑斑,为三斑海马的明显特征。
海咀(即小海马)形似海马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