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宋江传修改器,晁盖临死与宋江说的那番话?
晁盖临死时与宋江说的话是“贤弟保重。若那(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晁盖说这话的目的就是不想让宋江做梁山大头领,因为当时宋江已是梁山二把手,晁盖一死,宋江应该顺理成章地坐上头把交椅。如果晁盖不对宋江有意见,临死也可做个顺水人情,他完全可以这样说:“我死后贤弟便做梁山之主,众兄弟就交给你了!”这样多好啊,皆大观喜。但偏偏晁盖没这样说,而是让捉住射死他的人当梁山之主,很明显不想让宋江接替他。因为晁盖知道宋江的实力,凭宋江那点武功,根本不可能捉住史文恭。那晁盖为什么会对宋江有如此大的不满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宋江收买人心,已架空晁盖。
宋江上梁山以后,直接做了二把手,凡是有带兵打仗,打劫钱粮的任务都是宋江去的。晁盖要去,宋江总是说:“哥哥乃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让小弟前去吧!”因为晁盖为人豪爽,非常大气,也不跟宋江争功,所以就都让宋江去了。宋江就带上军师吴用及大部分头领去了,虽然有时候打仗的过程会有曲折,但最后总能获胜而归,立下大功。在一路带兵打仗的过程中,宋江和带去的各头领同吃同住,再加上宋江会说客套话收买人心,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他和众头领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再加上一路上收降的各位好汉也都拜服于宋江,这样,梁山大部分头领就成了宋江的心腹,同时相当于架空了晁盖。晁盖虽然也有所察觉,但他不是斤斤计较之人,所以也就没表露出来。
二、宋江和晁盖的思想路线不一致。
晁盖是想带领梁山兄弟对抗朝廷,替天行道,兄弟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快快乐乐每一天。而宋江是想让朝廷招安,大家都当官,不让兄弟们再做草寇。这里我们不讨论他们的路线谁对谁错,总之,晁盖是不赞成宋江这一招安路线的。
后来是卢俊义捉住了射死晁盖的史文恭,如果按晁盖临死前说的那一段话,梁山之主应该是卢俊义,为何宋江后来给改了,宋江做了梁山之主了呢?且看我分析有如下原因:
一、强龙压不了地头蛇。卢俊义再厉害,他也是后来梁山的,他在梁山没有帮手,更没有心腹,没有人替他说话。而宋江早就来梁山了,相对于卢俊义,梁山其他兄弟可以说都是宋江的人,卢俊义这条强龙怎么可以压得了地头蛇宋江呢?所以宋江让卢俊义做山寨之主,卢俊义敢做吗?
二、天意使然。卢俊义不肯做山寨之主,但宋江也不好意思就说:“那还是我做吧!”宋江想了一个办法,约定他们二人各领一支人马去打劫东平府和东昌府,“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主”(原文)。谁打哪个府抓阄儿决定,通过抓阄儿,宋江打东平府,卢俊义打东昌府。宋江带的头领主要有林冲、花荣、刘唐、史进、徐宁、燕顺、吕方、郭盛等二十五人,卢俊义带的头领主要有吴用、公孙胜、关胜、呼延灼、朱仝、雷横、索超、杨志等二十五人。论阵容,卢俊义带的人实力应该更强一些。但宋江的运气确实好,他打东平府虽然有一些周折,但还算顺利,很快就把东平府给破了。可卢俊义确偏偏遇上了东昌府的张清,张清绰号没羽箭,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卢俊义的几员大将都被张清的飞石打中,败了数阵。后来宋江带领人马也来帮忙打东昌府,也被张清打败了数名战将。张清前后打败了梁山泊一十五员大将。最后吴用使计,公孙胜施道法,用水军李俊等将张清擒住,张清归降,同时破了东昌府。那么按照之前约定,宋江先破了东平府,被立为梁山泊之主。
三、晁盖“人走茶凉”。宋江当上了梁山一把手,没有按晁盖的意愿来,梁山众兄弟也没有什么意见。中国有句俗语叫“人走茶凉”,晁盖仅管留下了遗言,但毕竟人已经归天,手下的弟兄们听不听他的已经无所谓了。众兄弟还是基于现实考虑,最终选择了宋江做大哥。
不管宋江对晁盖的遗言改与不改,宋江做山寨之主也是大势所趋,或者说有点像赵匡胤的“黄袍加身”。
声明:本文为“博超讲堂”原创,创作不易,抄袭必究。作者水平有限,希望朋友们批评指正,欢迎留言!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案要案?
战国中后期,匈奴不断的对秦国侵扰掠夺,秦统一六国时,匈奴趁机占领了黄河河套以南的地区。统一后为了保障边境老百姓的安全,巩固封建集权统治,派蒙恬率30万将士北上收复了河套。
秦始皇担心匈奴会卷土重来,为解除后顾之忧。决定任命蒙恬为总管指挥修筑长城来抵御外敌,又命扶苏为监军。经过几年的修筑,绵延万里的长城宛如巨龙屹立在北方的大地上,有效的阻止了匈奴的侵犯。蒙恬对于北方的安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与扶苏的关系更为密切。但也为他埋下了祸端
蒙恬的弟弟蒙毅侍从秦始皇身边,即是护卫又常为国家出谋划策。有一次赵高犯了大罪,蒙毅削了赵高的管,判以死刑。
秦始皇念其赵高办事认真,(这里面也有胡亥的作用,秦始皇喜欢小儿子胡亥,赵高便有意识的接近胡亥,成为胡亥的心腹。)赦免了死罪官复原职。但赵高从此也记下仇,稍带着把蒙恬也记下。
秦始皇37年外出游玩,眼看要死半道上了,赶紧召来赵高拟写遗书。传信给扶苏速回咸阳为我举行葬礼。还未发出秦始皇就死了。
李斯担心秦始皇未立太子,会引起争权夺位又怕天下大乱,同胡亥赵高合计,秘不发丧这也就给了赵高政治阴谋的机会。
赵高掌握了玉玺和遗书,想扶持胡亥当皇帝以便操作,说服了胡亥由他继承皇位。又与李斯密谋。赵高说扶苏刚毅武勇,很有威望,他即位后一定会用蒙恬为宰相,那时,丞相您可就不能佩戴侯爵印信回乡了。接着又告诫李斯听冲从安排就能长保爵禄,世代荣华。就这么威逼利诱,李斯也只好听命。
于是他们三人共同策划,把遗书撕掉,伪造了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了让扶苏蒙恬自尽的命令,派了一个亲信送给扶苏。
扶苏收到后大哭,蒙恬劝他写份奏章请示但他不听,拦也拦不住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就被关了起来。另一方面赵高造谣对胡亥说,先帝早有立您为太子之意,蒙毅从中阻拦,就这样蒙毅也被囚禁起来。
而后胡亥对蒙毅下了诏令先主要立太子,而你加以阻拦。丞相以你不忠,判你灭家之罪我不忍你这样,你一个人自杀吧。蒙毅分辨到,先主选立太子是考虑多年的结果,我怎么敢阻拦,难道我还有什么计谋敢策划?我并不是巧言辩解逃避死罪,而是怕损害先主声誉。蒙毅到死也没明白,真正的祸端是因为得罪了能够左右皇帝的小人赵高,小人是什么心胸狭窄有仇必报,所以蒙毅是注定逃脱不了命运的。
随后又下诏蒙恬,你过错太多了,你弟弟犯了大罪依法要牵连到你。蒙恬说自我先人,对秦国累积大功,已有三代了,我现在统帅30万大军,身遭囚禁也有背叛的实力,但我知道将士应该守义而死,不敢辜负先人教诲,不敢忘记先主恩惠。意思是让胡亥不要听信谗言,我是忠心为国的。最后蒙恬也是不明不白的喝下毒酒。
蒙恬的死一方面源于蒙毅,但真正的祸端源于扶苏,两人过于密切。两个对立的封建集团,一有机会一定会斩草除根,更何况胡亥已经上了位。
呼保义宋江是否人如其名?
《水浒传》作为国家的四大经典名著之一,不仅仅小说精彩,每一个版本的《水浒传》也拍的精彩。但《水浒传》的主人公人称及时雨,呼保义的宋江很多人对其褒贬不一,是否名如其人,得看不同的角度了。从对好兄弟李逵阮氏兄弟等人来说他是及时雨,救人于危难,对李逵格外照顾,唯一一个让接老母亲上梁山的就是李逵,这就显示宋江的仁义,孝顺。在他上山之前他也在周围及时救急邻里,等等,在这一方面可以认为他名副其实,的却是及时雨呼保义。
但另一个方面来说,他就是伪君子,伪善人了。1违背大哥晁盖的遗言,夺取了本来属于玉麒麟的大哥位置,2强行让自己当官差的两个兄弟上梁山,最后又去招安,擦,是不是伪君子?3 本来是朝廷将军的呼延灼大刀关胜等等迫使他们上梁山是不是很过分?重要的是最后去招安,征讨方腊送死?从这些方面来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小人,你们说是吗?
但是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在我们平常人看来,从电视剧看来,宋江大仁大义,可你不能深思熟虑,你不能去细细品味,所以说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的看法,角度都有不同的想法,所有有了大仁大义,伪君子等等的对宋江的评论,你们认同我说的嘛?欢迎你们留言讨论,谢谢大家。
成语八拜之交怎解?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成语“八拜之交”来自8个著名历史故事,是后世学习的典范。“八拜”同时还指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8个方向叩拜。
中国是礼仪之邦,“八拜”最早指古代世交子弟拜见长辈的礼节,是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后来人们衍生用于平辈之间,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为八拜,表示无论何地都要生死与共。
“八拜之交”出自什么典故?八拜之交的典故距今1000余年历史,出自宋代易学家邵雍之子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
“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
这要提到两个人-文彥博和李稷。文彥博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书法家,一代贤相,出将入相50年,任职期间秉公执法,被世人尊称为贤相;李稷为北宋一个吏官。
李稷的父亲,曾是文彥博门人,按辈份说,李稷是文彥博的晚辈。但李稷这个人学识一般,为人傲慢。文彥博听说后,心中很不快,就想着有机会“敲打”他一下。
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备,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军分区司令,李稷听说后上门拜见。文彥博故意冷落他,让他等很长时间,之后文彥博出来见他,对李稷说:
“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自知辈分低,又碍于于文彥博身份,不敢不从,就依言向文彥博拜了八拜。如此,文彥博以长辈的身份挫败了李稷的傲气。
成语“八拜之交”由此出典。
不难看出,八拜之交最早用于世交子弟谒见对方长辈的礼节,是晚辈对长辈的一种尊重,后来才用于平辈异姓兄弟的结拜。
如今,八拜之交的典故已流传了1000余年,我们从中也学会了为人处事的道理,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可谓影响深远。
(一代贤相-文彥博)
“八拜之交”有哪八拜?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自己与谁有八拜之交,其实八拜之交不是说与人与人之间有拜8次的交情。我们要明白历史八拜之交的出处,不然就闹笑话,贻笑大方了。
八拜之交来自8个著名历史故事,具体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01、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哥们儿,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管仲家穷,鲍叔牙找他一起做生意,投资的钱都是鲍叔牙出的,但分钱时管仲拿得比鲍叔牙多。
鲍叔牙的下人很不解,鲍说:“管仲家穷,要赡养老母,多拿一点没关系”。有一次,二人一起去打仗,一有进攻管仲都躲到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是贪生怕死的小人。
鲍叔牙这样为管仲说话:
“你们误会管仲了,他是要留着命照顾老母亲呀!“。
管仲听后无不感动地说: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王去世,齐国内乱,鲍叔牙带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带公子纠逃到鲁国。管仲准备杀掉公子小白让纠当国王,结果他箭射偏了,小白没死。
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早到齐国,小白当上齐国的国王。小白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但鲍叔牙说管仲能力比他强,管仲才是宰相最佳人选。
小白很惊讶:“管仲是杀我的仇人,你说让他当宰相?”鲍鲍叔牙说:“这不能怪他,他为帮主人才这么做”。小白请管仲当了宰相,管仲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很好。
管鲍之交故事源于《列子.力命》,二人相知至深、情谊深厚,让人为之动容!试问,世间有几人能如此相知相惜?管鲍深厚友情,成为世代相传的佳话。
现在,人们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与自己与朋友之间彼此相知相惜、相互信任的关系,所以这类友谊用“管鲍之交”就不会错啦!
02、知音之交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在八月十五晚上,但见云开月出、景色迷人,俞伯牙琴兴大发,取琴认真弹起来,弹了一曲又一曲,完全沉浸在琴声中。
这时,他猛然发现岸边站着一人,手下一用力,“啪”地一声将琴弦拨断了一根。那人见状大声说:“先生莫疑心,我是打柴的,听到琴声绝妙,就被吸引了。”
俞伯牙定睛一看,是一个樵夫,旁边还放着一担柴。心下惊奇:一个樵夫能听懂我的琴?于是问:“你既然懂我的琴,那你说说,我弹的是什么曲子?”
樵夫笑答:“先生弹的是孔子赞弟子颜回的曲谱,你弹到第四句时,琴弦断了。”
俞伯牙大喜,邀他上船细谈,打柴人一见琴就说:“这是瑶琴,相传为伏羲氏造。”
俞伯牙内心佩服,又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在琴声高亢雄壮时,他说:“这是高山的宏伟气势”;琴声清晰流畅时,他说:“这诉说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没想到在荒山野岭竟能碰到知音-钟子期,两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相约来年再来相会。第二年中秋,俞伯牙以琴声召唤知音,却没有等来好友。
第二天,俞伯牙向山里一位村民打听,才知钟子期已不幸病逝,临终时说将他的坟墓修在江边,待八月十五相会时能听到俞伯牙的琴声。
俞伯牙听后,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坟前,凄楚地弹起《高山流水》,弹罢挑断琴弦,一声长叹,将琴摔得粉碎:
”知音不在,弹与何人听?”
琴破弦断,此后便再也不弹琴了。
知音之交出自《列子.汤问》,故事凄婉,让人涕泪,至今人们常用知音之交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人生在世,知音者又有几何?因此人们常说“人生难得一知音”。
03、刎颈之交
战国时,蔺相如凭借机智果敢完璧归赵,得赵王赏识封为上大夫。后秦王与赵王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廉颇以勇猛给秦王压力、蔺相如以非凡口才,让赵王免受屈辱。
赵王因而封蔺相如为上卿,这下廉颇不高兴了:我骁勇善战,是第一大功臣,蔺相如仅凭一张嘴就官居我之上?我得好好羞辱他一番,而蔺相如只是一味躲避。
此时,蔺相如的门客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及原因,他们说:
“我们敬您是正直崇高的君子,为您做事,但您却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大笑:
“你们说秦王厉害还是廉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颇?
秦国之所以不改来侵犯,正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我怎么会因私人小恩怨而不顾江山社稷?”
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很是惭愧,于是袒露上身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两人从此成为推心置复的好朋友,一同为赵国的江山社稷效力。
廉颇蔺相如刎颈之交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我们形容生死患难与共的朋友,可用这个成语。
04、舍命之交
“舍命之交”出自西汉《烈士传》,也叫角哀伯桃,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不过从成语的字面上,我们不难看出它说的是一个人为另一个人舍去生命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左伯桃,另一个叫羊角哀。左伯桃有着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羊角哀,从小父母双亡,酷爱读书。两人因偶然因缘成为好朋友。
由于楚元王招贤纳士、慕仁好义,两人辞别邻友,一同去投奔楚元王。但途中遇上大雪天气、十分寒冷,他们衣着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很有可能被冻死或饿死。
资源有限只能保全一个人。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脱得赤条条躲进空树中自杀了。角哀到楚国后,元王问及富国强兵之道,角哀对答如流。
元王大喜,拜角哀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与锦锻百匹等,角哀泣不成声,将左伯桃脱衣并粮一事告于元王,元王听后伤感不已,赠以死伯桃为中大夫,厚赐葬之。
后人把左伯桃这种成全朋友、牺牲自己的人叫羊左,把这份情谊叫做舍命之交或羊左之交,试问这种为朋友牺牲者,世间能有几人做到?
05、胶漆之交
这个成语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其实胶和漆,是两种最具粘性的东西,胶漆之交就是指亲密无间、志趣相投的朋友,成语形容的是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
胶漆之交出自《鲠直张千替杀妻》,古人说“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雷指雷义,陈指陈重,两人都是东汉时期的饱学之士,乐善好施、品德高尚。
太守听说陈重之名,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给雷义,数次向太守举荐,但未成功,直到第2年雷义被选为孝廉,两人才一同就职。
陈重与雷义一同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以身体有病辞职一同返乡,后复出为官,政绩突出,官拜侍御史,死于任上。
而雷义呢,他与陈重相让之心一致,他被举荐为秀才,也要把功名让给陈重,但刺史不允。雷义假装疯狂在街上奔走,而不去应命就职。
陈重与雷义两人,如同胶与漆一样融为一体,坚不可摧,并且荣辱与共、生死相依,让人泪目。世人这样称赞: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06、鸡黍之交
鸡黍之交很有意味,它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与张劭的事迹,两人情谊深厚,留下了鸡黍之交的美名,也是一种守信之交。
范式和张劭是一同游学的儒生,也是一对好朋友,后来两人一同告假回乡,范式对张劭说:
“两年后我要回京城,就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
约定日子快到了,范式告诉了母亲,母亲说:
“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的事,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范式说张劭是很讲信用的人,不会违背诺言。
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就该为你们酿酒。”而到了那天,张劭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互饮,喝得十分畅快才相互告别。如此守信用之人,真正让人佩服之至。
07、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比较易于理解,指的是年辈不相当的人结交为友,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孔融与祢衡结交为好友时,祢衡不满20岁,而孔融已经50岁了。为什么会结交为友呢?因为孔融看中了祢衡的才学。后世将这种不拘年岁年辈结交为友叫做“忘年之交”。
08、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是指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刘关张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即便中途有分散走失,还是不远千里、相互寻访,关于三人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做扩展。
还有一说,生死之交出自元朝郑德辉《绉梅香》:
“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战场上刀枪无眼、瞬息万变,稍不留意就会命归黄泉、阴阳两隔,而这种情况之下的舍命相救,就是一种同生共死的大情谊。
写在最后:以上就是古代八拜之交的全部典故,真乃感天地、泣鬼神,让人不忍卒读,堪为后世学习的典范与楷模!人生如能拥有一次这样的友情,也不枉来世走一遭。
友情到底有多深?李白这样形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李白看来,友情比桃花潭水还要深。而我认为这与八拜之交相比,仍稍逊一筹。
中华民族一向是礼仪之邦,忠义、诚信、仁德、宽仁、善良等一直是古人人际交往的优良传统美德!朋友之间情意至深至重,由此有了我们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中华传统人际交往的美德,于我们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即便过了1000余年,仍是我们后世学习的典范!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能晒一晒你在头条发表的原创诗词吗?
七律·夏日早荷
绿伞擎天撑碧水,清池映日泛霞光。
蜻蜓舞动千重浪,翠鸟翱翔万里疆。
雨打莲蓬声阵响,风吹藕叶步轻扬。
闲翁漫把诗心咏,笑靥嫣然逸韵长。
我的诗在池塘
夏日荷花
盛开着美丽的心事
我想起了那一幕
浅蓝色的光影
它映照着清澈的湖水
也映照着
沉默无语的你
但这个季节
只有蜻蜓知道
风中不会飘荡
而是飞来
轻轻地撩动裙裾
仿佛为了迎接
另一个世界
夏日早荷,清香飘渺,
荷叶圆圆,荷花朵朵,
碧绿的水上,漂浮着花瓣。
风吹过,荷花摇曳,
我仿佛置身于画中,
这美妙的景象,让我陶醉。
夏日早荷花,
香气扑鼻,
它象征着清新、纯净,
让人沉醉于大自然的怀抱。
我喜欢夏日早荷叶,
因为它与荷花一样,
具有纯洁的气息,
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夏日的清晨,一片寂静的湖泊中,一群年轻的科学家在湖中漂浮着,凝视着远处的岛屿。在这片神秘的岛屿上,他们正着手研究一种名为“绿宝石”的神秘物质,它的出现为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探索,他们逐渐发现,绿宝石是一种神秘的物质,它能够掌控时间和空间,能够改变地球的变化。于是,他们决定利用这种物质来研究地球的演变。
在他们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了解到这里有着神秘的生物群落,它们与地球上的生物截然不同。例如,这里的生物不仅拥有极强的生命力,还拥有特殊的能力,能够识别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但是,他们发现,如果控制这种物质的科学家不善,那么地球的未来将被改变。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他们发现了绿宝石的真正所在,那是一条通往神秘之地的道路。
他们决定,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地球,并开始展开了新的冒险。他们使用绿宝石,找到了神秘的森林,并在那里发现了一种叫做“绿翡翠”的东西。
绿翡翠是一种透明的黄色宝石,它可以吸收光线,并散发出一种蓝色的光芒。这种宝石可以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并改变地球的演化之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逐渐掌握了绿翡翠的使用方法,他们开始使用它来研究各种生物,并最终找到了通往神秘之处的路。
夏天的午后,荷园里,荷花绽放,一片金黄。这个夏日的早晨,带给了人们无尽的喜悦和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