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文学课,聊斋志异中的野狗一篇?
不必刻意的去过度解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的就是奇幻的鬼狐故事,写出吸引人的文学创作,文学创作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不写的吸引眼球点,人们是没有那么大兴趣看你的小说的。
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多短篇,以至于他没有灵感写不出来时,就去路口上设立一个草棚,煮豆招待路人,让他们讲个故事,蒲松龄记载下来,路人讲的故事必定添油加醋,十分精彩,好听。
记得我小时候,我村一杀猪匠来我家杀过年猪,晚上酒醉饭饱之后就讲起了鬼故事,他讲某人晚上路过我乡镇上某处地方的坟场,遇上鬼打墙,怎么也走不出去,还看见死去的人在坟场里做饭,请他吃,他不知不觉吃了,到天亮才发觉这饭是丘蚓,青蛙,蟾蜍,蚂蚁,蚂蝗做的,而请他吃饭的人都是死去的人,而且都知道以前活着时候的名字,还是熟人,那人回家后大病一场,后来好了,活了几年仍一命呜呼,魂归西去。离奇的是,那人我认识,是真人,至于是不是被鬼请吃饭就没听说,一定是编的。
还讲了我附近我认识的某人病了,躺床上,看见窗外有鬼伸着令人作呕,恐怖的头,硬挤过窗子的钢条(那个年代还没有铝合金窗子,农村是木方加钢条作的),伸着长长的舌头,恐吓某人,把某人吓得受不了,当时我村那王姓杀猪匠讲了好多发生在我家附近村镇的鬼故事,讲的是眉飞色舞,唯妙唯肖,煞有介事,添油加醋,似乎身临其境,不得不佩服他临时讲故事的编辑能力,那时我才八九岁,都吓的不敢开门出去上厕所尿尿了,怕,晚上讲那么多谁不怕呀!人又小,生怕出去黑暗中出来一个恐怖的鬼,伸出长长的舌头,无下巴,出来吓人。
对了,当时还说,晚上鬼和人的区别,鬼是无下巴的,就是下巴有个洞。现在想来,都是鬼扯,我家附近乡镇那发生过那么多人遇到鬼的故事。
想象蒲松龄先生一边听人讲鬼故事,当时或后来加工记述下来,野狗很可能就是一路人根据民间传言加工编辑的鬼故事,被蒲松龄先生加工记录下来,加加工,润润色,以更吸引人,平淡无奇谁感兴趣呀!
于七造反被官兵杀是真事,李化龙遇杀人的官兵肯定害怕,怕他们把他当于七的余党一并杀了,躺下装死躲过一劫,一会死去的尸首又爬起来说话,感叹杀他们的官兵的凶悍,不想一会儿又跑来一奇怪,平常没见过的异类,怪物吸人脑膸,李化龙以为是野狗,但又不像,怪兽吸完了别的尸体的脑膸,就寻找李化龙那藏在别的尸首下的头,李化龙慌了,慌乱中摸到一碗囗大的石头,趁怪物不注意,砸在怪物头上,怪物吃疼不过逃循而去,说明了当时人活着是多么的艰难,不小心会被官兵杀死,官兵走了又遇上死尸复活,一会又遇上怪物吃脑膸,真的天道循环,惊险无比,生活在世上是多么的不易,而李化龙勇敢,用石头砸向怪物头,竞把威胁自己生命的东西赶走,说明鬼怪,野物都是怕大活人的,一切都不可怕,只要勇敢应对,总是会有办法的,激励人心的故事。
中教史中有名的思想家?
1,道家鼻祖——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2,万世师表——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东方亚圣——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不详,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元朝时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均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4,唯物先师——王充
王充,公元27年—公元97年,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战斗的无神论者。字仲任,汉族,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上虞)人。王充年少时就失去了父亲,乡里人都称赞他对母亲很孝顺。后来到京城,进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5,心学大师——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529年,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6,传统叛逆——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 、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7,经世匹夫——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2] 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8,光耀百世——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9,放眼世界——魏源
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金潭人(今隆回县)。道光二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放眼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10,中国脊梁——鲁迅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后世把鲁迅称为“中国的脊梁”。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山西省大同市的九龙壁是谁的王府照壁?
【实拍中国最大最早的九龙壁】
说到九龙壁,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北京北海公园或者是北京故宫内的那座,但如果论建造时间,体量以及整体气势还要当属山西大同古城内的九龙壁莫属了。笔者也实地探访过这里,用照片来诠释这座罕有的明代古迹和它的前世今生。
大同九龙壁,其实只是大明朝就藩大同的朱桂王府前的照壁而已,朱桂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洪武二十五年之时被封为代王,就藩大同。随后在大同营建了无比豪华的代王府,虽是在辽金两朝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但在面积上达到了宫殿屋宇约800间左右,是明朝规模较大的亲王王府,王府大,故而影壁也大。
大同九龙壁其壁高达到8米,厚2.02米,长竟然有45.5米。壁上有九条气势磅礴的飞龙,各具形态,栩栩如生。由于是王府建制,大家可以仔细看我实拍的照片,龙爪均为四爪。两侧为日月图案。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壁底为须弥座,幸运的是,由于战火,代王府已经不存,唯独王府前的九龙壁犹在,实乃不幸中的万幸了。
(照片为笔者实拍)
从桂林走出的文学思想家?
1、吕调阳(1516~1580),字和卿,号豫所,谥文简。广西临桂人(今桂林城南文昌门外)。自幼聪颖,刻苦攻读。明嘉靖29年(1550)廷试一甲第二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次辅)、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等。留京近30年,以廉正闻名。与张居正合编《帝鉴图说》,撰有《佛塔寺碑》、《全州建库楼记》、《勘定古田序》、《奉国中尉约畲墓志铭》等碑。卒于桂林,葬北郊狮子岭。
2、蒋冕(1462~1532)明朝大臣。字敬之,广西全州人。成化十三年(1477)举乡试第一。10年后进士,选庶吉士。后接翰林院编修。正德年间历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弘治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叛乱后,随武宗南下。旋升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嘉靖三年(1524)二月,任内阁首辅。著有《湘皋集》、《琼瑰录》等。 蒋冕之兄蒋昪(公元1450—1526年)字诚之,号梅轩。明朝成化年间户部尚书。
古代文学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②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员。
③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④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