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所在机组,女性宇航员来例假怎么办?
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已经在外天空行驶183天的神舟十三号终于返航。神舟十三号的三位驾驶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创造了我国航空的新纪录,也被誉为史上“最强出差”。
人类对太空的向往源自于原始的探索欲望,在浩瀚的宇宙中,至少在目前已知的世界,人类是唯一的,因而显得非常孤独。
为了弄清楚太空的神奇与奥秘,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进入到太空的人类。
时隔8年,1969年7月20日,美国有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宇航员把脚印留在了月球的地表上,他成为了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类。
到目前为止,美国一共6次登陆月球,除此之外,暂时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实现载人登月。
在航天起步的最初阶段,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他们的宇航员几乎都是以男性为主,女性很少,甚至是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女性有特殊的生理期,在太空的环境跟在地球的完全不一样,那里充满了各种辐射,并且还存在着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专家是在担心她们的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太空是处于高真空失重的状态,在零重力的环境下,东西都会漂浮起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在太空是不能正常洗澡的,因为在太空中,水不仅会变得粘稠,而且没有浮力。
人类驻留太空,毕竟是一件充满危险的事情,很多环节都存在风险, 尤其是对于女性。如果在太空长期驻留, 专家们主要担心的是,要是碰上了生理期,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血液会无法自然排出,而是逆着方向进入人体的盆腔和腹腔,从而引发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这种情况可能会对女性造成危险,因此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敢轻易选用女性宇航员。
后来女性为什么又可以上太空了?因为这个问题,所以在载人航天的初期,专家们在选拔航天员时都会刻意去选择男性。
1963年6月16日,随着苏联宇航员捷列什科娃所乘坐的“东方6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她便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
为什么女性也能实现飞天梦想了呢?除了女性有着冷静、细心等特别的优势以外,再一个就是生理期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随着深入的研究专家们发现,女性在生理周期时,月经的排出并不是依靠重力,主要是靠内部肌肉的收缩和粘膜蠕动将血液排出体外,这跟失重不失重完全无关。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睡梦中,一个平躺着的女性依然会自主排出月经,这个问题根本不受重力的影响,之前是专家们误解了。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俄罗斯和美国还做了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失重环境对于大姨妈几乎完全没有影响。
时至今日,全世界已经有550名宇航员进入过太空,其中男性宇航员493人,女性57人。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57名女性中,我国就有两位非常出色的女航天员,他们分别是刘洋和王亚平。
目前所有进入过太空的宇航员中,美国和俄罗斯占了大半,其它国家有一小部分,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宇航员。
我国从1992年才开始启动载人航天工程,2018年是中国航天的发射之最,那一年我国总共发射的数量为39次,位居中美俄之首位。
30年间,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我们这一代的人们亲眼见证了伟大祖国航天事业的崛起。
从2003年的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到2022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我国共有13名宇航员飞上了太空。
那么在太空中遇到生理期该如何处理呢?答案很直接,地球上怎么办,太空就怎么办!上文已经提到,失重环境对女性航天员的生理期没有影响,来例假的时间跟在地球上基本也是一致的,处理起来也差不多,在地球上怎样在太空中也是如此。
在飞船上,每个宇航员都有自己的私人物品储存专柜,里面放的都是私人的卫生用品,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卫生巾,既然有了准备,就算任务周期再长也不会有问题。当需要长时间待在空间站上执行任务时,因为空间站上的空间比较大,而且私密性也好,如果女性宇航员碰到月事,就可以跟在地球上一样使用卫生巾或者卫生棉条吸收,只要做到勤更换就好。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推荐了一个国际上通用的应对办法,那就是准备上太空执行任务之前,口服避孕药来推迟月经周期。
不过这个办法只适合执行短期太空任务的宇航员,如果滞留的时间较长那就不合适了,因为长期服避孕药会带来副作用,还会一定程度损伤身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内分泌紊乱失调,这不可取。
在太空,最难受的不是抵抗失重感,而是解决人的生理问题——如厕!在早期,人们进入太空只能是穿着纸尿布来解决自己的如厕问题。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们已经在空间站上设计建立了厕所。
虽然太空上的失重环境会给宇航员带来不小的挑战,但是跟失重比起来,解决人的日常如厕问题才是最大的困难。
美国有位著名的女性宇航员叫佩吉·惠特森,她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是有史以来最长的,总共达到了665天,仅次于杰夫·威廉斯此前创造的纪录534天。也就是说,惠特森在太空中待了将近2年的时间。惠特森于2016年11月19日抵达国际空间站,2017年9月3日才返回到地球上。
由于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为了她的身体健康着想,在惠特森返回地球后,她便被告知不能再上太空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听到这个消息惠特森还为此伤心落泪了。虽然她很想再次上太空执行任务,但惠特森同时也表示,自己不怕危险,能克服困难,唯独对在太空上如厕这个问题比较排斥,这是为什么呢?
在一次专访中惠特森就曾指出,她对空间站上厕所的设计和使用方式并不适应。在空间站上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为了不污染不浪费,所有的生活垃圾都是要回收的,包括粪便和尿液。空间站上厕所的装置和地球上的完全不一样,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比如美国曾经就花费了1.5亿元研发了一款最新型的太空马桶,这款马桶重45公斤,高71厘米,集成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为了方便女航天员,研究人员还设计出了特殊的接口,小便时会有一个专门的真空漏斗装置,它的作用是可以保证尿液不会漂浮起来。为了保证资源不浪费,回收的尿液会经过特殊过滤,最后就变成可以食用的水。小便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麻烦,到了上大号时过程就会变得复杂了。经过设备,宇航员产生的粪便会被密封在袋子中,完事后需要自己动手把它取下来,然后保存好。惠特森表示,如果机器正常运行的话还好,要是碰到机器出现故障,这时就得自己动手把粪便抓进袋子中密封起来,这曾给她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写在最后载人航天一直都是国际社会所面对的一个共同难题,这和把卫星送上去的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世界上也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这3个国家有独立自主的能力登上太空。
能够通过选拔的宇航员,他们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尽管是女性,她们同样也要经过非常严格的选拔和训练,不仅身体素质要好过关,心理素质也要强,能入选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至于女性宇航员在太空来例假怎么办,这个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太地球上怎么处理,在太空上同样也是如此。
神舟十三号团队平均年龄?
45.7岁。此次任务计划持续6个月,将由55岁的翟志刚、41岁的王亚平和41岁的叶光富担任航天员,他们是最近完成的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后备人员。其中,王亚平将成为中国首位在中国空间站新的天河核心舱工作的女航天员。
这将是王亚平的第二次太空飞行,她曾在2013年参加过神舟十号任务。刘洋于2012年6月加入神舟九号任务,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
神舟十三号机组人员比他们的前辈聂海胜、刘伯明和唐洪波平均年轻6岁。他们在空间站呆了3个月后于上月返回地球,56岁的聂海胜是目前中国年龄最大的现役太空航天员。
我国首位升空的女航天员刘洋所在的机组是?
2012年6月16日,刘洋作为神舟九号机组成员,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位升空女航天员。2016年10月17日,陈冬乘坐神州十一号升空,执行为期33天的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11月18日,成功完成任务并返回地球,是迄今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时间最长的记录。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
在空间站上厕所虽然不方便,但还不算太大的问题,女性航天员最具挑战的是生理期问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就需要面临这些挑战。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8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圆满完成首次出舱任务,翟志刚、王亚平执行此次太空行走,叶光富在舱内提供支持。
此次出舱持续大约6.5小时,三位航天员密切协作,完成了大小机械臂悬挂装置和转接件的组装工作,并进行了典型太空动作的演练,为以后的空间站任务奠定了一定基础。
此次任务的完成,意味着我国首位太空行走的女性航天员诞生,王亚平再次创造一个“首次”。其实从神舟十三号发射之时起,人们就非常关注女性航天员在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王亚平在空间站的隐私保护问题,平时怎么上厕所,还有在轨六个月期间的生理期问题如何解决等。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女性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信看完之后,你会直呼心疼!
1、王亚平进入空间站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空间站位于距离地面400公里处的太空中,失重、真空和强辐射是此处最大的环境特点,空间站的生命保障系统可以解决真空和辐射的问题,但失重恰恰是建造空间站的目的。
所以在空间站生活的航天员,需要长期处于失重状态,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要面临的就是六个月的失重生活,这会给她的身体带来什么变化呢?
首先是肌肉萎缩。
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说,偶尔失重可能是件很好玩的事情,物体变得的轻巧,人也会成为“大力士”,很轻松就可以举起重物。但长期在空间站生活,身体的肌肉组织处于松弛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发生萎缩的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王亚平在空间站生活6个月之后,身上的肌肉至少会损失20%~40%,哪怕她每天都会进行身体锻炼,都无法完全避免肌肉的萎缩。
其次是骨骼流失。
同样因为失重的原因,王亚平不仅会肌肉萎缩,她的骨骼组织也会因为用力较少而发生流失的情况,尤其腿骨和脊椎骨流失最为严重。
根据国际空间站的数据显示,航天员在空间站一个月流失的骨质,相当于一位老人在地面上一年的流失量。因此六个月之后的王亚平,各个部位的骨骼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流失情况。
第三是体液减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进入空间站的头几天,三位航天员的脸看起来有些浮肿,这不是因为长胖了,而是由于失重引起的“太空脸”。
在空间站里,王亚平的血液会更多的向头部聚集,这让她有明显的肿胀感。为了能够适应失重环境,王亚平身体内的体液会减少,血液也会减少。从她首次出舱前的画面中,可以看出之前的“太空脸”已经缓解了很多,这是因为她的体液已经减少了。
总之王亚平进入空间站之后,在长期失重的环境中,身体会发生各种变化,这也是长期执行太空任务的航天员,返回地面时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的原因。
2、王亚平在空间站的日常生活会有哪些挑战?我们再来看看王亚平在空间站日常生活方面的情况,失重让她的吃饭、睡觉、洗漱、上厕所等都跟在地面上有所不同。
在太空上肯定吃不到新鲜的食物,也没办法打火锅,不过我国的航天食品多达120多种,航天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吃什么。只不过在太空吃饭要小心翼翼,不能有残渣飞出,吃饭产生的各种垃圾也要小心处理,因为食物残渣很可能会漂浮在空间站立,被航天员不小心吸到鼻孔里。
睡觉就比较难受了,我们在地面上累了躺床上会很舒服,但在空间站里,航天员是无法感受到那种躺下后的放松感的,他们躺与不躺都一样。不过我国空间站有专门的睡眠区,每个航天员都有自己的“卧室”,隐私保护非常好,王亚平睡觉时要把自己绑在“卧室”里。
洗漱方面跟在地面上也大有不同,刷牙时不能把漱口水吐出来,刷完牙要把水和牙膏一起吞咽(太空牙膏可以吃)。洗头的话要用头巾包裹起来揉搓,每次洗头要用至少三个头巾:一个有洗发水,一个清洁洗发水,还有一个起干燥作用。
事实上这些日常生活还不算什么,这是每个执行太空任务的航天员都需要面临的问题,但不得不说长期以这种方式生活,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3、王亚平在空间站想去厕所了该怎么办?来生理期了又该怎么办?上厕所的问题我们单独列出来分析,因为这对王亚平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目前还没有任何官方公布过女性航天员在空间站如何上厕所的相关信息,但我们还是能从太空厕所的设置上猜测一二。
空间站上的马桶那真的是比黄金还贵,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的最新安装的马桶,据说要23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5亿元左右,这是天价马桶。
其实空间站马桶严格来说不能算是马桶,它是个空间站宇航员排泄物处理系统,是个科技含量十足的装置。在空间站失重的环境下,宇航员上厕所时产生的排泄物并不会主动“向下”,这就需要马桶的负压装置来辅助收集宇航员的排泄物。
不仅如此,国际空间站以前的马桶对女性宇航员非常不友好,马桶分为大便和小便两个系统。大便装置有个直径10公分左右的洞,这个男女可以通用;但是小便装置是个装有漏斗的管状设备,男性宇航员对准漏斗小便就可以了,可女性宇航员很难这样参做。
当然了,美国去年新安装的马桶在设计上考虑了女性宇航员的使用,这一点相比至少改进了很多。我国空间站的马桶采用的当然是最新的技术,会充分考虑女性航天员的使用。
所以当王亚平想上厕所时,并不需要特殊处理,同样可以使用空间站里科技含量超高的废物处理系统,并不会出现特别不方便的情况。
不过有一点非常具有挑战性,就是如果王亚平来生理期了该怎么办?太空马桶可以把航天员的固体排泄物收集起来,将尿液蒸馏、净化后重新输入水循环系统,但这个水循环系统无法处理人体的血液。
也就是说女性航天员生理期期间是无法正常使用厕所的,那该如何是好呢?
截至目前位置,还没有任何官方公布过女性航天员在轨期间生理期如何处理的问题,不过国际空间站有这方面的案例。
在国际空间站里,女性宇航员面对生理期问题采取了非常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她们通过服用避孕药来阻止生理期的到来。哪怕是世界上在轨时间最长的美国女性宇航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她在轨328天的时间里,一直依靠服用避孕药来解决生理期问题。
我们知道,长期服用避孕药对女性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那么王亚平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的物资中可以略知一二,天舟三号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准备的物资当中,有一个包裹是专门为女性航天员准备的,里面有化妆用品和卫生用品。
也就是说王亚平很可能是让生理期正常到来,然后使用特制的卫生用品来处理此问题,只不过在此期间无法正常使用厕所,生活中也多了一些不便。
不过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关于我国女性航天员处理生理期问题的方法,都是通过蛛丝马迹进行的猜测,没有任何官方公布过相关信息。
4、结语神舟十三号已经完成了首次出舱任务,在接下来的太空任务中,还会有1~2次太空行走任务,下次很可能是叶光富执行自己的首次出舱。
作为我国唯二的女性航天员,王亚平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空间站的女性,也是我国第一个太空行走的女性,未来还会创造多个“首次”,最美航天员名符其实!
最后预祝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能够圆满完成既定的全部空间站任务,五个多月后凯旋而归!
神16有哪些机组人员?
"神16"是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神舟飞船16号飞行任务。根据公开报道,神舟飞船16号组成员包括三名航天员,分别为指令长刘洋、副指令长景海鹏和航天员徐自强。
其中,刘洋担任该任务的指令长,此次是他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景海鹏则是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任务的航天员,并曾担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载人任务指令长。徐自强是中国航天员中的新人,这也是他首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
以上是神舟飞船16号任务的机组人员情况。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航天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考核才能获得执行航天任务的资格,所以每个航天任务的机组人员都是经过精心评选和培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