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炮,打麻将有哪些不好的习惯会影响赢钱?
我作为一个从小六岁开始打麻将的人总结出来一套小经验。有的习惯真的会影响手气。
第一点就是打牌之前千万不要想着今天要赢多少钱,只要有这个想法,那么上场的话十之八九要输钱。
一定要准备一个正儿八经的心理,也就是平常心。不要想着赢钱,也不要想着输钱!麻将这玩意儿,有牌风,也很像人,“人来疯”一样。
赢了不要骄傲,输了不要垂头丧气,打牌讲究一瞬间的感觉,一张牌打错都有可能影响整天的运气。
第二点就是别想着“空手套白狼”,什么意思呢?就是打牌不要两手空空的不带钱,只想着去赢别人的钱。只要有此想法,那么输的概率也很大。
有的人会说我空手套白狼赢过钱,如果你多试几回你就会知道,输的概率要大很多。
打麻将前不要和家人吵架,或者在自己心情不好时,这些情况打牌就是很容易输。
打牌有很多因素决定了一天的手气,其中最关键的也就是自己的情绪和心情了。心情好,牌打起来就会很顺,如果心中总有别的事,而影响了自己,那么必输无疑!
打麻将之前少喝酒,有的人打牌之前喜欢喝点,少喝点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千万不能喝的有点小醉的状态。因为酒壮怂人胆,一旦喝了有点小迷糊,下注会加倍,然后输的也会更多。
喝一点点对自己找感觉是有帮助的。但不能贪杯!
打麻将时不能贪心,有的人喜欢“做牌”,也就是想做很多番的大牌,一把想赢很多钱,小胡也不胡,就是要自摸。这种人只要几把不胡牌,后面牌风就不会青睐于他,也就是说被贪心害了,要输钱。
打牌一定要该胡就胡,但是如果发现自己牌风真的很顺,那是可以自摸的。
打牌时眼睛不要一直盯着自己的牌,一定要看着其他三方,要防止对方有没有小动作,有没有暗号之类的。
有的人打牌很快,你一直盯着自己的牌看,很容易漏掉该碰,和该吃的牌。这样漏掉影响牌风,也就会输钱了。所以要改掉这种只看自己牌的现象。
结语:其实我不希望大家打麻将是想赢钱为目的的。把麻将当做娱乐比较好一点,例如一块钱一把那种,纯粹是娱乐多好啊!千万不要去想着赢钱,因为打到最后,钱都让麻将室的人赚去了。本人已经五六年没有碰过麻将了,如今对麻将没有半点兴趣了。
厌战号战列舰为什么这么出名?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厌战”号战列舰是英国在一战时期设计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二号舰,但该舰的名气要远大于其他同级舰,甚至比纳尔逊级、英王乔治五世级等后辈更加出名,为什么呢?因为这艘一战出道又打满二战全场的战列舰拥有远胜其他主力战舰的丰富作战经历,在二战中驰骋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参加了很多著名海战和登陆作战,出镜率高你想不出名都不行啊!下面我们就简单回顾下“厌战”号战列舰的征战历程。
“厌战”号于1915年3月建成服役,编入第5战列舰中队,在1916年5月31日参加了著名的日德兰海战,在前卫战中远距离命中德舰“冯·德·坦恩”号,在随后的主力交战中,“厌战”号舵机一度失灵,在原地转圈,遭到几乎整个德国舰队的集中攻击,被击中13次之多,但坚厚的装甲使其没有受到致命伤害,在修复后坚持战斗到海战结束,其传奇声誉由此而始。
这幅全景描绘日德兰海战的画作的下方,正在转圈的战舰就是“厌战”号。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厌战”号一直作为主力战舰在一线服役,并接受了现代化改装,到二战爆发时它依然是英国海军中最有战斗力的主力舰之一。“厌战”号在二战舞台上的第一个闪光点是1940年4月13日的第二次纳尔维克海战中,该舰在己方驱逐舰的支援下团灭了侵入纳尔维克峡湾的德国驱逐舰队,德国海军半数的驱逐舰都沉没于纳尔维克。随后,“厌战”号又调往地中海,于1940年7月9日参加了英意主力舰队的首次对决——卡拉布里亚海战,并且创造了24000米外击中意军“恺撒”号战列舰的记录,迫使意军退出战斗,这也是海战史上最远的舰炮命中记录之一。在同年11月,“厌战”号又参与了塔兰托奇袭作战的掩护行动。1941年3月底,“厌战”号又在马塔潘角海战中大放异彩,与2艘同级舰一道击沉了意军3艘精锐重巡。1941年5月,“厌战”号的身影又出现在克里特岛战役的烽火中,作为浮动防空炮台与德国空军展开英勇搏斗。
20世纪30年代,经过改装后的“厌战”号驶入马耳他瓦莱塔港。
1940年4月13日,在纳尔维克峡湾中剿灭德军驱逐舰的“厌战”号。
1941年3月29日夜间,英军战列舰队在马塔潘角海战中痛扁意大利重巡的场面。
1941年夏季,“厌战”号在接受改装后调往印度洋,于1942年初加入远东舰队,但由于英国海军在印度洋采取收缩战略,该舰未能与日本海军交手,曾经炮击安达曼群岛,并支援盟军登陆马达加斯加的行动。1943年,“厌战”号再度回到地中海战场,作为火力支援舰在登陆作战中执行岸轰任务,经历了西西里战役和萨勒诺登陆战役,并在战斗中被德军遥控炸弹击中,但在此顶住了攻击,后回国维修。1944年6月,“厌战”号又出现在诺曼底登陆的火力支援阵容中,用381毫米重炮向德军岸防阵地开火,此后又参加了对布雷斯特要塞的攻击,以及在比利时、荷兰沿岸的登陆作战。1944年11月1日,“厌战”号对荷兰瓦伦赫尔岛德军阵地的炮击是它的最后一次实战开火。此时距离它加入皇家海军已经过去了29年时间。
1942年夏季在印度洋作战的“厌战”号。
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中担负火力支援任务的“厌战”号。
“厌战”号于1945年2月1日正式退役,结束了30年的服役历程。该舰在服役生涯中总共获得了15次战役荣誉,其中一战1次(日德兰)、二战14次,其功勋之卓著即便在名舰如林的皇家海军中也十分突出。一句话,“厌战”的名声是实打实地打出来的,代表了皇家海军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军事公众号:崎峻军事周刊。
你做过什么糗事?
我是91年出生的,小时候家里穷,经常跟小伙伴们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偷邻居家的枇杷,摘人家的荷叶,折果园里开的粉红粉红的桃花,相信很多朋友们小时候都有这样哭笑不得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小时候的自己真是可爱又可笑的经历吧。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事特别尴尬,说出来给朋友们听听,记得小时候的厕所都是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上面架两块木板,人上厕所的时候两只脚就分别踩在两块木板上,底下就是茅坑,记得那时候放学一路上有好几个这样的厕所,有一天我跟小伙伴突发奇想就想比试一下谁往茅坑里扔石头溅起来的尿跟粑粑比较多,然后我们就一人在路边上挑了一个石头,依次站在茅坑边上,使劲把石头往里面扔,结果一人收获了一身粪水,头上,脸上,胳膊上全都是,当时也不知道尴尬,还嘻嘻哈哈的往回家走,一路上过路的老头老婆婆都捂着鼻子骂我们:背时的,一天求么日月法💩。回家以后我赶紧站在房后面的水沟里从头到脚洗了一下,我妈边做饭边说今天谁担粪里咋这么臭我也没敢出声,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被我妈发现了,我妈气的咬牙切齿的啥骂人的词都用上了,其他的两个小伙伴比我更惨,被大人用柳树枝抽的满身满屁股都是红印子,屁股疼的坐都没办法坐,第二天上课都是站着听的。
这就是我的童年糗事之一,虽然很尴尬也有点恶心,不过也是让人怀念的童年回忆。
雍正王朝里李卫为什么要提醒雍正杀弘时保住弘历?
《雍正王朝》剧中李卫的原话:
主子,什么事奴才都能替主子去办,唯有这件事,奴才没法子说!
真正提醒雍正杀弘时保住弘历的是:十三爷。
这是十三爷的临终遗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若别人说这话,雍正肯定会觉得别有用心,但十三爷不会,何况十三爷也是去世前说的,平时君臣名分在哪里,以十三爷世事洞明的人,也是担心他死了,雍正晚年祸起萧墙。
十三爷的原话是:可是,万一弘历不能顺利继位呢?
雍正大惊之下,追问谁会阻挠弘历继位。
允祥说:在弘时的身上看到了允祀的影子。
说完这话,一代“侠王”终于油尽灯枯,带着他对世间的无限眷恋和无法再为兄长分忧的遗憾阖然长逝。
他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在他领职的每一件政务上,去世前两天还在询问河堤工程的进度。
他是被活活累死的。
弘时是如何被八爷胤禩一步一步绑在一起的。
八爷夺嫡失败后,先是推十四爷夺嫡,制造康熙皇帝传位给十四爷的谣言中伤四爷,后来精明的十四爷认清形势,不掺合八爷的事后,胤禩立即调整目标,设计把弘时拽入彀中。
雍正继位后,第一次科考,胤禩推荐上书房大臣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为主考官,李绂为副主考。这事处处透着蹊跷,不是吗?
名声不显地从四品内阁侍读学士为主考官,而且是没有实权的官职;
李绂则时任浙江布政使,乃系从二品品衔,而且是掌管一省钱粮民政,握有实权的官职。
剧中雍正征询主考官谁任比较合适?廉亲王胤禩说:“臣弟倒有个人选,现任内阁侍读学士,张廷璐!”
雍正说:“你说的是张廷玉的弟弟?”
胤禩:“臣弟说的是会试的主考,并不管他是谁的弟弟!”
这话就把雍正和其他上书房大臣的话堵死了,“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虽然3张廷玉和胤禩不睦,但胤禩摆出一幅我是为了办好差,是“唯才是举”。
隆科多和胤祥都赞同,雍正皇帝也没有话说,张廷玉看无法挽回只好举荐了李绂。
胤禩知道雍正成年的三个皇子,弘历是康熙和雍正看中的继承人,老五弘昼是一个出了名的“荒唐王爷”,并不能达到胤禩利用皇子扫能达到的政治目的;而皇三子弘时,作为胤禩从小就倍加疼爱(康熙四十六年,雍正去江南赈灾,弘时病重,太子在鬼混,是老八,老九,老十守了一夜只到弘时转危为安),时常“带到郊外骑马”的侄子,被自己拉拢和利用的可能性则会更大。
但对于皇三子弘时的“拉拢”和“控制”,中间还差一个“把柄”!
这个“把柄”,就是胤禩撺掇弘时泄露会试考题以后,再掌握弘时泄露考题的罪证!
看看这和当年胤禩审理刑部“宰白鸭”案件何其相似,就是他连夜诱骗,夜审肖国兴。肖国兴供出宰白鸭的主谋之人是太子何其相似。
康熙五十七年榜眼出身的探花张廷璐只是一个从四品的侍读学士,可一母同胞的哥哥却是位极人臣,是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的肱骨之臣,这张廷璐是不甘心的,胤禩就是利用了张廷璐这一小心思,觉得攀上皇子前途不可限量,没有想到会送了命。
初入仕途,稚嫩的张廷璐就这样被胤禩利用了个彻底,事败后,张廷璐知道逃不过一死,本没有招供出弘时的意思,是胤禩以张廷璐的哥哥张廷玉为要挟,张廷璐知道要是不说出弘时这个罪魁祸首,哥哥张廷玉公正廉洁一辈子就被他毁了,张家也就完蛋了。
关心则乱,张廷璐虽然出身官宦人家,父亲张英也是大学士,哥哥更是托孤大臣,但他康熙五十七年入仕,这雍正初年,满打满算也就五年,那时胤禩的对手,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要挟弘时的证据。也给雍正,张廷玉心中扎了根刺。张廷璐糊里糊涂地就送了命。
弘时作为主谋在胤禩的操作下,逃过了一劫。
胤禩小试身手,这弘时可比九王夺嫡中他那些兄弟好控制多了,他的担心也就越来越大。
紧锣密鼓地策划了夺取兵权的八旗王爷力主八王议政和夺取丰台大营和锐健营兵权。
要不是关键时刻弘昼意识到自己被哥哥弘时利用,犯下大错,及时告诉胤祥。胤祥拼着最后一口气,以看病为名,夺回了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控制权。
步军统领衙门和关外八旗兵的四位参将和四个参领被抓。
同为辅政大臣,隆科多因为能力和儿子不成器,有把柄被胤禩抓住,倒向了胤禩,隆科多竟然已经率西山锐健营,丰台大营,关外四千八旗兵,还有步军统领衙门的亲兵,把举行朝会的皇帝和大臣围了个水泄不通!
要不是胤祥力挽狂澜,关键时刻感到,雍正皇帝岌岌可危,是胤祥再次救了雍正,搭上了自己的命。
雍正身体不好了,出虚汗,战力发抖,胤禩看出来了,其他人能看不出来吗?但看出来也不敢在立储的事情上多嘴,康熙九王夺嫡的阴影还在,张廷玉作为臣子,又是汉臣不好说,其他人明哲保身不会说,能说的只有十三爷,可十三爷若身体健康,也不会说,在十三爷弥留之际说了压在心底的话:万一弘历不能顺利继位呢?
看清楚了,这是遗言。
雍正用易中天老师话说:刻薄不刮恩,相反他是是个重情重义的主。
看八王议政的时候,危险的时刻他想得不是自己,是十三爷,担心十三爷被什么人劫持。
剧中李卫虽然不爱读书,但他聪明,忠心,听雍正说曾静诋毁雍正,自己跑到牢里教训曾静。
李卫抓住曾静亲自动手,把曾静一顿暴揍,其他看热闹的人被雍正撤职处分,他一点事也没有。
弘时买通水匪杀弘历,李卫和图里深护送弘历回京。雍正问他应该知道是谁暗杀弘历了吧,应该怎么办?李卫立马警觉地说:“什么事我都能帮主子办,但唯有这件事,我不能说。”
雍正虽然相信李卫,但也有试探的意思,李卫能异军突起,几年做到封疆大吏,当然有过人之处。
李卫从雍正身边长大,知道雍正对党争深恶痛绝,他是绝对不会和党争沾边。李卫如果明确表态,就有站队弘历之嫌。雍正自语:“朕也知道这么问是难为你了。”
后来李卫借说八爷,也隐晦地表达了他的意思。
“主子,不是奴才斗胆敢说祖宗的不是,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他明知道八爷他们是心术不正,还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撂给了主子。”
李卫这么一说,一下子点醒了雍正。李卫说到皇帝雍正心坎里,雍正联想到他们这一辈因为残酷的夺嫡之争,荒废了多少政务,不由地点头。
“你说得有道理,不管多难,为了新政,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朕不能够把难题再撂给后人!”
雍正这么说,就表明了他为了社稷江山有处决弘时的心了。
可弘时还是不知道收敛,变本加厉。
胤禩挑唆弘时说:
“你和八叔我也不同。八叔是过来人,当时很多事都想不明白,也没有人指点我,因此眼睁睁地失去了大好的机会!现在,我的失败就是你的本钱!只要你自己振作,决不会重蹈八叔的覆辙,明白吗?”
“你有两点不及弘历,第一精明不及弘历;第二狠毒不及弘历。因此,你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抢在他的前面,把他除掉!你若做不到这点,将来的结局比八叔还惨!”
若弘时不那么贪婪,清醒一点,和弘昼一样做个富贵王爷是没有问题的。
可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弘时被八爷洗脑,并绑上战车,想下来那比登天还难。
雍正派老三胤胤祉和两个儿子弘时和弘昼共同去抄老八、老九和老十的家,目的就是为了试探他们三人,弘时和弘昼在八王议政中深陷其中,老三做壁上观,可这次弘昼学精了,在家活祭自己。
弘时自作主张,把老八家人发配到云贵川,又怕隆科多说出他和胤禩勾结的事,在宗人府私自给隆科多用刑,差点处死隆科多。
弘时自不量力,被夺嫡之心冲昏了头脑,自作孽,不可活。
弘时直到被雍正赐了毒酒,才后悔不已。大喊:
“八叔,阿其那。”
可他只知道怪胤禩,可胤禩跟胤禛斗了一辈子,几乎就没有赢过。
李卫是追随胤禛多年,熟悉主子的心性,他能从一个讨饭的要饭花子混到封疆大吏,他深受胤禛宠信,不仅头脑聪明,还大智若愚,他始终清醒的明白什么当做当说,他是邬思道走了和胤祥去世后最懂雍正的人,当雍正问他弘时的时候,他就知道该处置他了,十三爷的话,四爷是言听计从,何况是遗言,他知道四爷问他,不是让他拿注意,是寻求自我安慰罢了,帝王是孤家寡人,实在需要一个人倾诉心中的不快,最后定夺的还是四爷皇上,他只是个忠诚的倾听者。
你还记得在部队有关口令的趣事吗?
部队警戒区域,有人员进入此区域哨兵首先是对口令,口令答对者经过询问核实身份后,安全通过,如回答口令错误,将不允许通过。但有一个地方却是例外,在处于战斗状态的前线阵地,晚上在阵地担任观察执勤任务的战士,对发现靠近哨位的移动目标,根本就不需要盘问口令,可以直接开枪射击,回答口令是识别敌友最有效的方式,但在战场上,如果还用口令问答来识别敌友,危险系数将会增大,虽然问答口令只有十多秒的时间,但如是敌人来袭或特工侦察摸哨,十几秒之内不但暴露哨兵的位置,也会为敌人创造十几秒的抢先出手时间。战场上领导查岗会提前用电话联系,由哨兵指示路线进入防御区域。笔者在服役期间也曾遇到传口令失误的趣事,那是刚下老连队不久,全连参加围剿敌特军事行动,部队从早上五点钟出发,半夜三点才完成任务从山里撤出,行进几个小时天将亮时离集结点还有十几里路程,从前方传来口令,命令部队加速前进,但传到中间却被一天一夜没有休息迷糊的战友把口令改成原地休息,前头部队到达集结地才发现一半人不见了,晚上行军因为天比较黑,队伍保持静默,容易导致部队脱节。
(相片由本连战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