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三国演义里的诸侯是什么级别?
首先三国里诸侯不一定都是侯爵,所谓十八路诸侯伐董卓,里面是侯爵的似乎只有乌程侯孙坚,祁乡侯袁绍。有枪便是草头王,中央政权土崩瓦解的东汉末年,有兵还有地盘的就算是一方诸侯。当时算得上一方诸侯的除了州牧,刺史,主要就是太守了。
诸侯的侯是什么意思?
侯是爵位的名称;周朝宗法制规定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一些大的封国国君是公,一些小的封国国君是侯,为了统一说法,统称诸侯,即众多公侯。
中国古代的诸侯和近代的军阀有区别吗?
区别肯定是有的,相似点也是有的,不管是古代的诸侯还是近代的军阀,都是建立在拥有自主性武装的基础之上,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同时,诸侯和军阀的存在都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中央政权产生了威胁,虽然不同时期程度各一,但是都是朝着削弱中央政权的方向发展的。
但是,不管在形态上,还是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中国古代的诸侯与军阀是不同的。
首先,古代诸侯是具有合法性的,而近代军阀则多是中央权威衰落后,地方武装割据的结果。从西周开始,周天子分封诸侯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诸侯国作为宗周的屏障,因为大多数诸侯国实际上都是与周天子同姓的。每分封一个诸侯都要经过周天子的同意和认可,即使到了西周末年,周天子的权威完全衰落了,但是诸侯国在名义上还是承认周天子的。军阀则不一样了,与古代诸侯相比,近代军阀显得更加自私,除了发展自己的武装,扩大自己的影响之外,军阀并没有什么章法可言。
其次,古代诸侯虽然后来也陷入了混战,但是依然名义上在维护周天子的权威。而近代的军阀,大多数都是与中央政府对着干的,以东北王张作霖为例,他把东北完全变成了独立王国,不仅财政、军事独立,在行政上,张作霖也搞独立,他需要什么官职都进行自我分封,完全不把北京政府放在眼里。从这个角度看,古代的诸侯像是贵族,近代的军阀像是土匪。
不过近代军阀虽然可恶,但许多军阀也有其可爱一面,比如像北洋时期的吴佩孚、曹锟等人,最后在大节上面,这些军阀实际上都没有亏的。
诸侯强并弱的意思?
“诸侯强并弱”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强国兼并弱小国家或地区,使其成为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当时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征战,强大的诸侯国往往会通过武力或外交手段兼并弱小的国家或地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领土。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直到统一的中央政权建立才得以结束。
现在,“诸侯强并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竞争格局,即强者通过兼并、收购等手段不断壮大自己,而弱小者则逐渐被淘汰或被吞并。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国际关系中的某些情况,例如一些大国通过武力或经济手段兼并弱小国家,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地位。
中国古代诸侯指的是哪种侯?
诸侯本意指的是,在商周时代确立下来的一种分封制度。
侯这个字,hou,在甲骨文和金文上,外形是象箭(矢)向山崖(厂)射去。其本意是箭靶。小篆给其加上了“人”,意思变成了能射中箭靶,也就是善于射箭的人。在古代善于射箭,也就意味着武艺高强,这类人在上古时代,都是部落首领或很牛逼的人。
诸这个字,有诸多,很多的意思。
所以在上古,诸侯这个词,就是很多有武艺高强、说了算的人。
用现代话说就是“各位大佬!”
在商代,诸侯指的是各个臣服于商王的小国国君或部落首领。
到了周代,周公旦把诸侯的事情制度化起来了。
周公确立了严格的册立诸侯程序,册封时,所有诸侯必须到周的都城参拜太庙。周王通过授予被册封的诸侯土地、人民和职位,确立诸侯等级。与此同时,被册封的诸侯对周王有贡纳、徭役、兵役的义务,需定期到周都城朝觐天子。理论上讲,诸侯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诸侯继承必须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但诸侯在任期间在诸侯国并没什么政策约束,算是高度自治。
一般研究认为,诸侯分“公、侯、伯、子、男”等级,但现在的一些研究发现,其实周代诸侯的等级与称谓其实很混乱,根本不是五个等级那么简单。
比如据《春秋》、《左传》、《国语》,齐、卫之君时称公,时称侯;秦、郑之君时称伯,时称侯;滕、薛之君时称侯,时称伯,甚至称子;邾、莒之君时称子,时称公。
简单说,在周代,你有周王承认,能统治一方,你就是诸侯。
到了后代,这个词被引申为地方实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