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攻略,德国为什么能以一敌众?
德国人靠收拢来的那些力量,对付英国还比较凑合,但他惹上了当时两大蛮人力量,一个是被西方拒之门外的俄蛮,一个是同样被国联踢出去的新大陆蛮,唉,元首太可怜了。
经常看到历史发明家们如此称赞德国:“呵!第三帝国多么伟大!一家独战N国!”
其实吧,如果一个衰仔被一群人围着当街殴打也算“以一敌众”的话,那就算是吧。
德国绝不希望以一敌众,希特勒从来也都不想让德国陷入与多国开战的情况,但小心翼翼的运作避不开时局的变化,最终演变成德国被一堆国家海扁的情况。
德国是一步步杀成军事强国的。
30年代希特勒上台以后,只敢搞一些踩底线的小动作,趁着经济危机四处薅羊毛,想办法给德国解禁,发展自身。
后来随着英法搞平衡,搞绥靖政策,希特勒开始愈发的张狂,不断往东边扩张,合并了老兄弟奥地利,然后又在英法默许下吞掉了捷克苏台德,乃至整个捷克。
德国深知靠自己的力量不行,所以一开始就与同样期望扩张的意大利法西斯党搞到了一块儿,双方抱团取暖,甚至拉拢了西班牙这个小弟,与日本签署了轴心国条约,还跟土耳其眉来眼去。
藉由奥地利这条线,德国大量吞噬原奥匈帝国的土地,控制了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多个地区,意大利也将触须伸到了亚得里亚海岸上。
39年战争爆发,德国又与苏联签署了合约,当着英法的面瓜分了波兰,这手牌打得相当漂亮。因为苏芬战争,德国还刷上了芬兰的好感度。
但希特勒有点急躁的行为还是踩到了英法的底线,他们匆匆忙忙的宣战,然后拉了一票国家组成盟军对付德国。
此时的德国,有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盟友,而对方虽然有英法两大列强,剩下的却都是波兰残军、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家,一个能打的也没有。
北欧的挪威、丹麦、瑞典、瑞士也都是出了名的划水王,不挨揍都谢天谢地了。
没多久,德国大举进攻蠢蠢不动的联军,很快就出奇兵绕过马奇诺防线,将法国一分为二。
联军本来还不至于完全败退,但此时的战五渣们完全不顶用,能打的英法两国还发生了问题,英国见大事不妙想跑,法国想保家卫国被卖。
于是这仗没法打了,德国很快就干翻了法国,将联军逼到敦刻尔克的海滩,因为不想与列强彻底撕破脸,希特勒难得的软弱了一回,慢吞吞的让对方组织起大撤退,救走了不少人。
占领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以后,第三帝国等于拿到了当时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工业能力。尤其是军工业,比利时,奥地利,波兰、捷克、法国等国,不是被称为“军工之花”,就是世界顶尖。
当然,德国法西斯其实并没有时间去深度整合这些,战争就再次扩大了,因为英国人决定斗争到底,美国人也掺了浑水支持英国人。
希特勒很希望与英国讲和,对方服个软,西边的攻略就算定下了,毕竟东边的蠢蠢欲动的苏联才是大头戏。
再说了,法国在外面还有那么多傻大傻大的殖民地,随便捞一块都赚翻,英德何苦吃饱了撑着再打下去呢?
但英国换了首相,软面条一样的张伯伦被换下,强硬派丘吉尔上台,这玩意儿可不怵打仗,他历来就是个战争狂人。
丘吉尔以美国为后盾,死死的杠住了德国人的压力,双方隔着大西洋,从天上杀到海里,打得不可开交。
按理说,英国本土早就应该倒掉了,但德国毕竟根基太浅,他们的海军连意大利都远远不及,只能靠潜艇打封锁,根本没有登陆英国的能力。
再加上美国人对英国各种明目张胆的援助,送吃送喝送枪炮,一会儿换走盘尼西林的专家和技术,一会儿让英国割让小岛换驱逐舰,还派来了志愿人员开飞机代打,硬是让英国扛住了德国的打击。
意大利这个猪队友此刻让希特勒又爱又恨,爱的是这帮战五渣好歹能分担些占领压力,而且他们的空军、海军还挺顽强,装备也很好。
恨的是墨索里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先后在埃塞俄比亚、埃及、希腊人手上惨败,回回是高能开局打得稀烂,然后让德军擦屁股。
西班牙更靠不住,自内战以后,弗朗哥政权就老实了,安安心心的治国,哪怕希特勒威逼利诱,西班牙也只派出了一个由18000个仇苏者组成的“蓝色军团”应付差事,划水划的可以。
等到德军将败,风向明显转变之时,西班牙赶紧宣布自己是中立国,“蓝色军团”立马接到命令回国,一点都不给希特勒面子。战后盟军一查弗朗哥的老底,好家伙,这货居然还救了5万犹太人,他到底是哪边的?
(这帮蓝色军团打仗还挺勇猛,被认为是德国最给力的外援部队,深得德军信任,战后德国人还给出了每年10万欧的养老金,厚道得没话说)
所以,真正能帮助德国的,其实只有老兄弟奥地利和原奥匈的仆从国,德、奥二者在历史上就一直有合并的打算,当年算是得偿所愿不分彼此了。
而东欧那些仆从国,虽然也有点不情不愿,但其中也不乏纳粹的支持者,他们出钱出人出力,为纳粹进攻苏联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甚至还有许多人加入了武装党卫军,被编成了独立的党卫军师。
但德国自1941年以后,局面就开始不断的跌入深渊,拉都拉不住。
1941年9月,莫斯科保卫战,苏联人让德国的精锐大军品尝了比当年拿破仑还惨的苦果。
莫斯科保卫战还没打完,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本这个猪队友悍然对美国珍珠港发动了袭击,同时进攻了英、美、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日本给中国战场逼得没办法,又看到德国人在欧洲怒搓一众列强的狗头,眼馋得不得了。回头一看,咦?亚洲殖民地没人管,美国又欺人太甚,自己又打不过苏联,干脆来个富贵险中求!
日本的出场有好有坏,好处是他们确实挺生猛,一出场就把英国人揍了个臭死,连干2趟大舰队,完全把英国人的亚洲殖民地给啃掉一半。
但坏处更大,美国这只急得不得了却找不到机会出山的老虎,这下终于找到门儿了。希特勒此前一直在避免与美国开战,所以美国人在眼皮底下与英国人做生意他都不管,现在可好,捅了马蜂窝。
一直在作战的德国根本无暇整合自己占领的土地和资源、工业,他们能做的只有加大对仆从国的压榨,尽力去忽悠和裹挟意大利盟友,至于日本,爱干嘛干嘛吧,让他们打苏联,他们居然也与苏联签合约,还凑一块儿挖库页岛石油。
1942年1月,莫斯科会战苏联胜利,同年6月2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开打,这场战役打到11月8日,苏军来了个大反攻,又打到1943年2月2日,将德军的精锐再次来了个全歼。此战让苏德战场的攻守彻底易手。没办法,俄蛮太凶猛了。
1942年10月23日,阿拉曼战役爆发,几天的时间,隆美尔的部队被蒙哥马利打得大败亏输,德、意军队彻底丧失了战斗主动权,以至于丘吉尔喜滋滋的嘚瑟:“阿拉曼之前我们战无不败,阿拉曼之后我们战无不胜”。
这时候第三帝国还能指望什么?连续的大溃败,国际局势崩溃,德国人得一边应付着美英的海战、空战和轰炸,一边在北非和东线分别对战美英军队和汹涌的苏联,手中的资源越打越少,连工厂的工人都换成了犹太人奴工,却依然于事无补。
也正是在此之后,德国陷入了被人压着打的局面,到了1943年以后,海上、天上也陷入了危局,第三帝国已经彻底没戏了。
这真是朋友不靠谱,奴才不给力,天时地利人和全没有,希特勒哪还能以一敌众,他只能乖乖的抱头蹲防,让别人一顿海扁到自杀。
你会和动漫里哪个人物谈恋爱?
我想得找个没对象的人物才行,
这么一想,哎,soga,
1.我爱罗,爱殿可以有。
2.索大,索隆大大,给我的感觉真男人,是想要结婚的对象
3.不管了,我还要再发几张我女神的图
Fate线和HF线的分歧点是什么?
士郎刚召唤saber,如果用咒令阻止saber砍红a,那你就成功进入了UBW线。相比UBW线,进入HF线的过程是非常长的。
首先是进入HF线的必要条件,想要进入HF线,你必须完成FATE线和UBW线(如果强行进入会be),因为FATE STAY NIGHT这个游戏是剧情是逐渐递进,HF线作为揭露圣杯战争的本质所以放到了最后面。
满足以上条件之后一下点击选项。
去帮樱做饭吧。
去打工吧。
去送樱一程。
樱也说要来,在加一到菜吧。
在意樱。
ps:樱真的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孩子,请大家善待她(我永远只喜欢r姐)
有什么好玩的战棋游戏?
战棋游戏,一般指代SRPG游戏,也即“策略角色扮演游戏”的简称。在日式游戏大行其道的年代里,战棋游戏曾经鼎盛一时,涌现出了数不尽的大作。
由于出生年代的原因,大叔有幸经历了那个纯真的游戏时代,也算是SRPG的死忠。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款战棋类游戏,都是经典之中的经典。出于篇幅的原因,有所遗漏,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火焰纹章系列提到战棋游戏,火纹系列始终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凭借细致的人设、适中的难度、丰富的职业、引人入胜的剧情得到了大批玩家的支持。大叔给大家推荐这一系列以下几款作品
火焰纹章外传-索菲亚复苏
这是大叔的入坑之作,早年在FC红白机上只有日文版,没有攻略。但是大叔发扬了老一辈玩家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硬是啃通关了无数次。现在有了完美的汉化的版本,任天堂还在3DS上推出了重制版。
火焰纹章-圣战之系谱、多拉基亚776
圣战之系谱是火焰纹章系列的巅峰之作,创新的大地图和子代传承系统乃系列唯一。多拉基亚776作为圣战之系谱的外传,在剧情上有一定的补充,二者相映生辉。
火焰纹章-苍炎之轨迹、暁之女神
火焰纹章-苍炎之轨迹、暁之女神在剧情上是上下部的关系,机种分别对应NGC和WII,大叔当年入手WII,有一半的原因就是暁之女神(另一半是怪物猎人3)。由于推出在比较新的家用主机平台,这两作的声光效果是系列最好的。
皇家骑士团皇家骑士团系列的巅峰是SFC上推出的2代。制作人松野泰己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从而完成了SRPG史上堪称完美的本作。电影化的剧情表现手法、多重分支剧情、队伍的组成和培养、超多的隐藏要素。PSP上有本作的重制版-命运之轮,但大叔还是推荐大家玩SFC版的原作。
最终幻想战略版最终幻想战略版是松野泰己进入史克威尔后的作品。初代FFT可以明显看出皇家骑士团系列的痕迹。之后的FFTA、FFTA2在GBA和NDS平台推出,大走少年冒险路线,人物技能与装备息息相关,如何搭配队伍和人物技能便是本系列的核心。
超级机器人大战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可谓战棋类游戏的常青树,旗下作品横跨各个主机游戏平台,作品无数。大叔是当年在FC红白机的第二次超级机器人大战入的坑,相信很多老玩家也是一样,最新作品已经在PS4平台推出,热血的战斗画面始终是本系列的卖点。
战场的女武神战场的女武神系列,大叔推荐1代和3代,2代的校园风剧情显得过于中二和幼稚。SEGA在本系列采用了反传统的系统和操作,队伍兵种的搭配、战略的制定、战术的执行都对游戏关卡的难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游戏对玩家的操作也有一定的要求,可以说是战棋类游戏推陈出新的作品。
我是82电玩大叔,怀旧游戏视频作者,资深游戏玩家,有各种游戏类问题就快来撩我吧,点关注不迷路哦!
获得胜利的战争有哪些?
就选个乳法的案例吧。
英法百年战争中,有一个著名的“阿金库尔战役”。
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率领约11000人横渡英吉利海峡,包围了诺曼底的哈弗勒并攻占了这里。
但是,英军也因此遭到了战斗减员,仅剩下一半人马。于是亨利决定向东北方向进军到加莱,在那里他将与英国舰队会合并返回英国。
英军只有5900个人,其中900人是徒步骑士,5000人是长弓手。
他们极力地想办法渡过索姆河,然后从加莱逃回老家,沿途只能以浆果和不多的给养过活,就这么饿了9天,许多人吃坏了肚子,还拉痢疾。
但是法国人不让啊,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可不多。
皇家总管阿布莱特伯爵和陆军大元帅布锡考特共同指挥的部队已经为英军找好了葬身之处。
等英军沿河直下,找到了适合的渡口时,他们痛苦地发现已经没有办法到加莱了。
只听一声炮响,山谷两侧各杀出一彪法军,盔甲银光闪闪,旌旗随风飘扬,人如虎,马如龙,气势风林火山……咳,有点串味儿。
法国人专门给英国人安排了这个绝地,他们的大军以三个村庄为据点,布置成了品字形的三才大阵,足足有3.6万人马,其中骑兵就有1.1万,徒步骑士1.8万,弓手7000人,早已以逸待劳多时。
各个法国的显赫贵族都为此出战,愈发让法军的战阵显得极度豪华,毕竟能抓英国国王的机会实在不多。
其实按照布锡考特大元帅的意见,早点上去把已经穷途末路的英国人灭了就行了。
但是法国的贵族们已经自信心爆棚,波旁公爵煽动了大批贵族,要显示勇武,要有骑士精神,要用骑士的方式去高贵的干掉英国人。
布锡考特拗不过众人,再加上己方怎么看都是实力碾压,便同意了大贵族们的意思,然后让他们给英军按骑士礼仪送挑战书,活生生的让英国人休整了好几天。
亨利让之前俘虏的法国拉尔夫爵士去回递了战书,然后拉尔夫爵士又自己走回来陪着英国人淋雨,因为他“还没有支付足够的赎金”,够老实的。
布锡考特也不是真的啥事儿也没做,他为了伺候贵族老爷们打胜仗已经操碎了心,当贵族们躲雨喝酒吹牛逼的时候,他派出部队骚扰了英军好几天。但由于连连暴雨,效果有限。
离死不远的英军利用这段时间勉力架起了以尖木桩为主的防御工事,然后躲在草叶下瑟瑟发抖。
对面法军的阵营里灯火通明,时不时传来贵族骑士们豪迈的大笑,他们都觉得英国人死定了。
10月25日清晨,已经迫不及待的法军列起了大阵,准备一鼓作气收割掉英国人。根本睡不着的英军也迅速列阵对峙,搞出了一个横线式的大弓箭长阵。
这个阵型放平时很脑残,它会被法军的重骑们一击即破,然后撕得粉碎。
但英军没有办法,那900个步行骑士只能在关键处抵挡,唯一能遏制法国人的只有5000长弓手,甚至许多侧翼位置也需要弓箭手来肉搏防御。
因为人数太少,英军没有拿来堵口子的预备队,只能有多少人上多少人,一旦破阵全都要死。
法军的豪华阵势极为凶残,前前后后全是满级大号,丢游戏里脚下都会出光环的那种。
前军是骑士精神上脑的波旁公爵以及皇家内务大臣吉夏尔·道芬,布锡考特自己也在其中。
中军则是奥尔良公爵、阿朗松公爵、布列塔尼公爵这三大爹级人物坐镇。
后军是巴尔公爵和讷韦尔伯爵、夏洛莱伯爵、 沃德蒙伯爵的军队。
护卫侧翼的是奇蒙伯爵和巴黎市长塔内吉·杜·查斯特尔的人马。
这些部队中大大小小的贵族、将军、勇士、官员数不胜数,可谓众星云集,势要瓜分亨利的狗头。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一场本该是碾压的战事,被法国贵族们活生生打成了坑爹局。
本来阵前的土地就是空旷的农田,此前这里被拿来种麦子,下雨后田地里淤满了水,又因为骑士精神泡了几天,平时看着没什么,等人马踩上去才发现一脚一个坑。
在田里挖过土的人应该体会过那种难受,穿着胶鞋都走不动路,你要是身着重甲呢?
于是蓄势以待的英国长弓手们看到了一个极为好笑的场景———穿着厚厚铠甲的法军官兵们爬了半天都没冲上来。
骑士们的马匹在厚厚的泥水中分离挣扎,重装步兵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蹒跚而行,一不小心栽进泥潭中爬都爬不起来。
爬了半天,法军上下气喘吁吁,阵势一团混乱,有的人体力不支甚至不得不坐下来开始休息。
偏偏贵族们还要继续添乱,大贵族们互相甩着脸色,迫不及待的要争功争面子。他们无视已经乱成团的阵型和危险的局面,拼命驱策着人马往上涌,甚至互相内讧,挤掉别的贵族人马,什么阵势,什么部署,什么配合,什么兵种,全完了。
实际上,因为没有国王坐镇,布锡考特基本是谁都指挥不动,哪怕他分配了人去绕侧翼,可大贵族们上了阵也不听令。
“滚!莫妨碍老子抢肉!”这就是他们的态度,比同学们打网游还凶残。
亨利五世目瞪口呆了一会儿以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全军搬起拒马,往前再移动移动,直到长弓的射程。
既然阵地中间那块泥潭那么有用,就把法军堵在里面吧!
就这样一面倒的屠杀开始了。
战场上混成一锅粥的法军,被英军的长弓手们用各种方式射击。
先是多轮抛射,将大群大群的法军钉死在泥地里,成片的法国骑士变成了插满羽毛的泥鸡。
法军的威廉爵士率骑兵从右翼杀了上去,结果在纵马跃障的时候挂到了桩子上。这位勇敢的骑士像根大葱一样扎进泥里,然后被扑上来的英军迅速割开了喉咙。
战场中的重骑兵更惨,完全就跑不动,站的又高,像个靶子一样被长弓集火,许多吃痛的马匹甩下骑士四处乱窜,再次给法军带来了更大的混乱。
此时,前锋的法军已经混乱,包括一些骑兵都开始扭头溃散,但后方的法军却依然在往前乱涌,他们在不同的统属下自相践踏,被英军的长弓欢快地屠杀。
好不容易,法军的重步兵才趟过死亡的泥潭杀进了英军阵势,他们还干掉了英国的约克公爵,据说是一流星锤敲死的。
但幸福走的太快,绝境中的英军突然发了蛮,弓箭手们丢掉长弓,拿出斧子短剑匕首涌上来一顿乱打,法军沉重的铠甲无法在泥地里灵活移动,硬是被打无甲的弓箭手们打退了。
令人无语的是,法军的阿拉贡公爵当时循着皇冠杀到了英王亨利五世面前,他们还干掉了对方十六个侍从骑士,结果阿拉贡公爵骑士精神爆棚,他仅用剑在亨利的王冠上轻打了一下,以骑士礼仪告诉对方你输了,该收手了。
当时亨利估计已经吓傻了,这么脑残的人还是第一次见到。
阿拉贡公爵打完大BOSS后,又对旁边另一个英国贵族甩出了决斗的手套。可还没等决斗开始,乱军之中突然冲出几个杀红眼的小兵,几下就把他劈死了。
法国人拿这事儿骂了英国人很久,英国人也没敢还嘴,因为按照当时的骑士守则,这位公爵的确是“高贵的”。
类似阿拉贡公爵这种没上过战场的法军不少,很多贵族纯粹是来刷经验的,他们在混乱中被大片大片的射死,要么就被自己人践踏和抛弃,1000到1500人被俘。
几小时后,法国人两阵俱败,残余的部队惊慌失措地逃走了,只留下快累得要死的英军。
法国的两个指挥,皇家总管阿布莱特伯爵死于乱军之中,陆军大元帅布锡考特在泥浆中被生擒。
实际上英军也打残了,尽管他们只损失了112个人,但余下几乎人人带伤,许多长弓手的指头都快拉断了。
因此亨利五世下达了一个极不符合贵族礼仪的命令——屠宰掉抓到的俘虏,轻装前进。
这项任务没有让贵族染指,亨利找了200个平民弓箭手,他们狞笑着冲了上去,小刀扎眼睛,割喉,拧头,锤砸,将那些铠甲都没来得及脱的法国贵族俘虏从上到下都杀得精光。
因为阿金库尔战役的这场泥泞,法国贵族遭到重创,多达5000多个贵族殒命,光男爵就死了90个,伯爵死了5个,公爵死了3个,大元帅也被掳去,骑士的死亡更是数不胜数。
阿金库尔的泥泞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成为乳法的话题,绵延了几百年。法军为此一直蒙羞到拿破仑时期。
如果没有圣女贞德的出现,法国在当年也会更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