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入定修炼,西游记中如来的大弟子是谁?
很多人读《西游记》,或者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往往单纯地陷入小说或剧情中,要不就凭自己的主观臆想,要不就断章取义,有很多人甚至提出了孙悟空的学艺老师菩提老祖要比如来佛还要厉害的幼稚问题。
其实《西游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小说“独”本。它的资料来源与佛教息息相关。《西游记》是以《大唐西域记》为蓝本、为骨架,又润色上儒释道三家的文化特色,其中以佛教知识为主而成的小说。
《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两个老师,一个是他学艺的菩提老祖,另一个是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唐三藏。书中说唐三藏前世是如来释迦摩尼的二弟子。
问题来了,题目问:如来的大弟子是谁?其实已经给我们答案了!既然孙悟空的第二个师父唐三藏是如来的二弟子,那么如来的大弟子当然是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菩提老祖了。
而且此答案千真万确,如来的十大弟子中就有一个弟子名字叫须菩提!而在佛教中,这个名字叫“须菩提”的弟子,号称“解空第一”。何谓解空第一呢?即悟出了世间诸法的空相。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在后来赐名于猴王曰“悟空”也。
释迦摩尼佛有十大弟子,他们分别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说法第一的富楼那、论议第一的迦旃延、持律第一的优婆离、密行第一的罗睺罗、多闻第一的阿难陀。
如此说来,孙悟空跟着解空第一的菩提老祖学艺也就符合“悟空”这个法号了。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游记》的前因是怎么回事!
西游记的前因这天,在佛教总部--舍卫国的一所大园子里,释迦摩尼佛和他团队的众多弟子在举行金刚法会大派对,香花氤氲、天乐缭绕,七宝池内五颜六色的莲花五彩缤纷,大如车轮,金沙铺地,各种华树高不见顶。
号称解空第一的大弟子须菩提,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对佛说:“我挚爱的世尊释迦摩尼佛啊!你善护念诸位大菩萨,又对我们谆谆教导。那么让我们这些相信佛法的善人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可众生之心,飘无定所,顽劣不堪,如何才能降伏这妄心呢?”
释迦摩尼佛见须菩提这样问,又扫视了正陶醉于音乐中的众位员工,轻启朱唇,以“大狮子吼”之音,缓缓送入诸人耳中。
“若想降伏自己的心,想入无余涅槃,得到解脱之乐,必须灭掉四相,若诸位还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样的修行是达不到最高境界的……
正在这时,忽然东胜神州傲来国的花果山上传来隆隆的轰鸣之声,声音直透天际。
如来停止了大会发言,用佛眼观之,微微一笑,轻轻点头,对号称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说道:“你号称神通第一,你可知这声音来自于哪里?”
目犍连用神目察看,见一山顶有一巨石发出雷鸣,势如孵化巨卵,育出生命一般。
于是目犍连对佛祖说:“此乃天地灵石,吸天地之灵气,孕化出生命,要破壳而出。”
如来微微一笑,说:“事同而理不同也。”
目犍连不服气地说:“敢问世尊,何为事同,何为理不同?”
如来说道:“事同,这石卵正如你所说的确要孵化而出新生命,这生命乃是世间一新物种,名曰:‘青猿’此猿拥有八窍,比人还要多一窍,这是所说的事同。理不同,则这石卵非天地之灵气所生,而是天地人之怨气所化!”
众徒听了议论纷纷。
如来见众人迷惑,停了一会缓缓又道:“天夺名以兴风雨,地占利江河泛滥;人,被财色名利睡所惑,而起贪嗔痴之心,这些怨化而为气,聚于世间,或在空、或在地、或在山、或在野,经千万年不衰凝成此石,又经过千万年孕育为此青猿,这乃是天地人心之恶面。此猿一出天翻地覆,天上、人间、地府都将惨遭之害。”
众菩萨、罗汉、缘觉听了,都深表担心。知道佛祖定有办法化去此难,于是纷纷望向如来。
如来见大众殷切的目光,微微一笑:“要想化去此难,必须以‘空’待之,以‘佛法’导之,以‘妙用’引之,使其转变心念,走向正途。”
大众见如来这样说,也都放下心来。不过怎么以“空”待之,以佛法导之,以妙用引之呢?
如来见大家盼望的目光,又说道:“目犍连,你号称神通第一,现在此青猿被石所拘,不能破石而出,怨气不断加强,你前去助它一臂之力,打破此桎梏,此乃是大功一件。”
目犍连菩萨领命而去。
如来又对须菩提说道:“须菩提,你是‘解空’第一的大罗汉,教化此猿猴的任务就由你来完成。此猴姓‘孙’名‘悟空’,姓‘孙’代表子子孙孙无穷尽。世世代代众生皆能度化。”须菩提合掌恭敬,化作“菩提祖师”而去。
如来接下来又对大弟子舍利弗说道:“舍利弗,你在我弟子中,智慧第一,一千年以后,我佛法脉将在东方‘震旦国’(中国)生根开花结果,那时因为我所宣讲之法翻译、文化的不同,会产生一些误解,为了以正法脉,需要一个人承担其这个责任。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吧!这石猿与佛有缘,到时候他会作为你的护法保护你西来求法。到时候因‘空’悟道,成就无上菩提,号曰‘斗战胜佛’。”
舍利弗合掌:“为了教化众生,我愿意承担其度众之大任!”
如来微笑颔首。
阿难见此,也出列合掌,说道:“世尊,弟子见不同众生根基不同,对佛法的理解就不一样,弟子也想去东土震旦以世尊‘拈花一笑’的禅宗去教化大众,开启禅之‘顿悟’一派,对那些利根、善果之辈,进行顿悟开示!”
如来微笑点头:“难得你有此心,你本是我堂弟,博闻强记,对我所说之法能一字不漏铭记于心,你有这个想法,我必成全于你,你先去点化此猿寻师求道,然后再以东土禅宗六祖身份去教化众生。此乃至上功德,凭此功德他日成佛。”
阿难合掌高兴化身而去。
……
却说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菩萨,运用神足通,眨眼功夫来到东胜神洲,果见风景秀丽的花果山上立一石卵,此石卵左右晃动,怨气结于上,黑云密布,石卵发出雷鸣般的巨响。一曰:“恨天”,天啊天!为何你独霸宇宙间?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至哉乾元、都是你说了算!二曰:“恨地”,地啊地!五谷六禽、江河山川、万物滋生、为何都由你管!三曰:“恨人”,盘古开天、三皇治世、圣哉贤言、万物之灵、为何都是人言!
石卵之心如此这般,可不能突破铁石桎梏,目犍连见如此,踏上山巅,用温暖的双手轻轻抚摸石卵,口中喃喃道:“稍安勿躁,听我真言:‘宇宙虚空,物有循环;上慈下悲,鸿蒙初乾;万物有道,怎可狂癫;放下嗔恨,智慧现前……南无 司得里亚 提维嘎难。打他嘠打.难……’”。
石卵安顿下来,目犍连用手轻拍石卵三下,石卵顿时裂开,一青猿石猴从巨石中走出,猛吸一口气,迎风而长,眨眼间像一般人高矮。石猴听了目犍连菩萨的咒语,心中暂时沉静下来,他见目犍连菩萨,略一沉想,趴下就拜:“爹娘在上,孩儿给你磕头了。”
目犍连菩萨一笑道:“我怎么成了你的父母了?”
石猴说:“是你从石头中救我出来,给了我生命,你就是我的父母!”
目犍连菩萨一想也对,就又对他说道:“你本天地造化之神物,需精进修炼方可成正果,从你这里往南去,有一南赡部洲,那里有一灵台方寸山,山上有一修行人,号称‘菩提老祖’,你可去跟他学道修行。”
说完,目犍连菩萨突然不见了。
石猴呆呆地望着目犍连菩萨刚才站过的地方,想着刚才的话,决定去菩提山找菩提老祖去学神仙之法。
石猴本有天地之气,又得了目犍连菩萨神咒“金刚萨埵”的加持,再说又是顽石所化当然有钢筋铁骨般的身体和意志,一路南行,不几个月到了灵台方寸山,正在行走间,忽闻远处柴山传来歌声:“观棋柯烂,伐木丁丁……”
这是谁?原来是如来弟子阿难前来指引猴子的,阿难后来又投胎转世成为六祖慧能,开创禅宗“顿悟”一门。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西游记》中都有记载。所以说西游记中如来的大弟子是佛教中号称“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而唐玄奘乃是号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创作不易,多多指导。[祈祷][祈祷][祈祷][比心]
垓下之战中项羽为什么没有像在巨鹿之战中?
项羽打仗牛逼归牛逼,可巨鹿和彭城都是别人让他赢的。
先说巨鹿。
首先,秦军是分裂的。围攻巨鹿的不是章邯的三十万秦军,而是突然出现的王离和他的少量秦军。
手握少量秦军的王离是大秦最后一个上将军。而手握三十万秦军,百战百胜的章邯是少府,秦二世的账房和帮闲。你说他们俩谁会鸟谁?谁才是总指挥?
司马迁写得很明白,章邯率领几十万秦军在棘原,围攻巨鹿的是王离。两人各玩各的。
王离的部队并不多,少到连巨鹿都包不住。诸侯合纵军到之前,巨鹿几万守军他打不下来,巨鹿北面陈馀5万多人,还有张敖万把人,王离赶不走,张耳的求救使者和部将就跟春天的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往外跑。有人看出过端倪,就是张耳派去找陈馀求救的两个部将。司马迁班固司马光三家信史都有记载,这两个部将一直劝陈馀,秦军不多,大举进攻可以解围。可陈馀是个嘴炮怂货,只给了5000老弱。两个部将和5000老弱被全歼,更显秦军牛逼。
巨鹿之战卖了王离的就是章邯。
章邯派司马欣回了趟咸阳,结果那个时候赵高指鹿为马,胡亥深锁宫中。司马欣得出结论,巨鹿之战章邯无论胜败都死定了。司马迁记载这件事情是在巨鹿解围之后。意思是章邯起了二心,于是率领秦军加入诸侯合纵军。
司马光也记载了这件事,虽然没有对司马迁提出质疑,不过对这种春秋笔法却多提了一嘴。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项羽还在漳水南岸,也就是说,他还没有破釜沉舟,巨鹿之战还没开打。
司马欣在咸阳章台宫司马门就被赵高晾了三天,这件事情要划重点。在这个时间段,还有项羽在漳水南岸这个明确的地点,这就足以说明,章邯有二心,早在巨鹿之战开打之前。只要除掉王离,章邯进退自如,最次的选择也是加入合纵军灭秦封王。
为什么“三天”这个时间段这么重要?因为项羽破釜沉舟只有三天的时间!而巨鹿被围攻几个月,早就断粮了。
章邯卖了王离三次。
首先打开先秦地图,看看安阳、漳水、邯郸、巨鹿的位置。项羽干掉宋义夺兵权就是在安阳。邯郸巨鹿西北两面是太行山,东和南则是漳水和漳水的双层口袋,安阳就在汙水漳水双层口袋的南岸袋口。在赵国这片山水平原中间就是邯郸,邯郸北面约百里就是巨鹿,往南约百里就跟安阳隔江相望。
要是章邯率领三十万大军坐镇邯郸半渡而击,谁来都没用。可偏偏得知王离出现攻打巨鹿之后,章邯把邯郸拆成白地,把老百姓迁往荥阳还是河内,这个记不清了。
也就是说,王离手握连巨鹿都围不死的秦军,还要借章邯的军力吓唬人。为了硬撑这张虎皮,他不但要保持围攻巨鹿,甚至还要把军队防线向南拉长二百里,驻守到安阳北岸。延绵200里的防线,这还打个屁,中间不但无险可守,甚至连个休息站都没有。因为章邯这王八蛋拆了邯郸,卖了王离,自己缩到棘原。秦军就是纸老虎,张耳那两个部将被陈馀拖了后腿,戳得力气不够。
王离驻守的秦军少到什么程度?他根本撑不起防线。项羽派黥布和蒲将军率领两万楚军渡江。土布那是什么人?骊山刑徒,秦末楚汉头号搅屎棍,顺风仗勇冠三军,敲核桃十多年难有一胜。守军兵少,但那也是王离的部队。宣布理所应当地打不过。不过项羽一看黥布这菜逼都扛得住,秦军不行啊。于是他立马率领剩下的3万楚军all in。
首战破敌,项羽打仗的微操技巧没得说,立刻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军粮追着秦军猛砍200里,连战连胜。
这是章邯第二次卖王离。一开打,章邯就跑了。所以司马迁才会记载,项羽“至则围王离”。王离的部队明显很少嘛,被5万楚军包得死死的(一开始我意识流写了9万,被人提醒是5万。查了查,司马迁的确写了5万。正好,更加印证秦军的分裂和王离兵少)。
至于什么绝甬道断粮这种话,信的人是金鱼么?几行字之前,司马迁告诉你项羽只有三天粮,多往上翻几十行,司马迁还告诉你,巨鹿断粮。这种情况下项羽绝甬道是为了和王离比扛饿?
但是甬道依旧很重要,因为那是连接王离和章邯的生命线。王离兵少打不过被包围,甬道就是他唯一的撤退路线。
巨鹿城下,王离的部队被全歼,苏角涉间一个战死一个和望重自焚。这也就是项羽后来手握四十万诸侯合纵军却只能接受章邯投降的原因——养不活自己。只有章邯有粮,万一再来个死硬派自焚,乐子就大了。
这些看在诸侯合纵军眼里就不一样了。九万楚军渡江北上,疯子一样不眠不休追着秦军砍了二百里,从安阳一口气杀到巨鹿没眨眼。就跟开了无双外挂一样,战斗力爆表不说,眼睛都不干。巨鹿城下王离军被全歼,章邯率军撤离。对着这样一个癫狂猛男,万一他追究自己吃瓜看戏不出力怎么办?所以他们才悉行入营。他们就没想过,章邯一直没出手,就等着王离战败。
不过王离还是突围了。这就给了章邯第三次出卖他的机会。
记载中王离是在项羽巨鹿解围之后三个月被擒,然后消失在史书中。他的两个儿子迁居琅琊,后来次子迁居太原晋阳。这也就是后来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出处。可王离本人呢?
项羽忙着筹粮,章邯退守安阳和楚军交换阵地。章邯连通敖仓尽得地利,进退自如。打得过合纵军,他有机会自立;打不过大不了加入合纵,灭秦封王。近在咫尺的三十万秦军,项羽根本没有余力大规模追杀王离几个月。而王离逃了几个月,你说他有必要一直在项羽眼皮子底下晃荡么?因此,我的倾向是王离突围之后跑去了章邯大营。
项羽在漳水击败章邯,破了一道天险,又绕道三户渡漳水击败秦军,安阳地利不再。连陈馀都开始劝降章邯了。章邯的使者要展示诚意最好的东西,那不就是送上大秦最后一个上将军?这很可能就是王离突围三个月之后才被擒的原因。
再来彭城。
项羽破关灭秦的时候,他手下楚军撑死也就十万上下。五十万那是诸侯合纵军,有主的军队。他分封十三个新王,让新诸侯只能带3万人之国,要的就是收刮合纵军里仅次于他的刘邦和张耳。张耳中招了,因此后来被陈馀赵王歇联合齐国攻灭。刘邦多鸡贼啊,解散军队,让他们绕道重新在路上投奔自己,把项羽的保镖郎中都拐跑了。
项羽回彭城的时候,手头撑死的也就十来万人。他绕着圈屠齐国,楚汉相争的时候手头三四十万大军是怎么来的?
他接收了楚怀王的军队。
刘邦还定三秦,田荣收复三齐,项羽必须打齐国。这不是张良把他当傻子一样哄,而是项羽必须的政治表态。项羽在鸿门搞分封那几个月,楚齐两国在后方抢地盘干了一仗。楚怀王派萧公角攻齐,被齐国新拜的大将军彭越一顿胖揍。项羽必须要给新收的小弟显示自己战无不胜,牛天下之大逼。他必须立刻收拾齐国表态。
因此齐王田荣在城阳列阵,彭越在南面巨野泽势成犄角。田荣连项羽一个平a都没顶住,城阳又被项羽屠了一遍,近在咫尺的彭越被吓个半死,从友军变成观察员。项羽绕着巨野泽屠了一圈,趁着他去东阿攻打田横最后那支齐军的时候,彭越逮到机会跑了。因为他当年认识那个嘴炮武安侯如今变成了汉中王,正在洛阳会盟。汉中王传檄天下,他率领三河将士为义帝发丧,要共讨凶顽。这凶顽是谁,盟主可没点名。反正汉中王势力大,谁不给面子,谁就是凶顽。三秦不值一提,檄文中的三河就牛大逼了。三河是夏商周三朝龙兴之地统称,连同关中和义帝,汉中王就是五方正统。牛皮都吹上天了,除了对义帝之死心头有鬼的,谁敢不去?
没有会盟的一共就四个:在废丘等死的雍王章邯,干掉义帝的九江王黥布,下命令的西楚霸王项羽,以及正在东阿咬牙死扛的新齐王田广。
然后盟主刘邦率领56万诸侯联军东进,攻克楚都彭城。项羽率领3万铁骑绕后肖地,自西向东从联军后方发起突袭,斩俘数十万,杀得尸塞两江。
特别要提醒几点。
第一,会盟的诸侯全部都是项羽在鸿门封的,挨刀的诸侯也是项羽封的。
这些人的德行可以拿殷王司马卬举个例子。
司马卬当年是赵国马仔,巨鹿解围之后项羽和章邯在安阳相持半年。司马卬绕后那些河内郡,断了章邯和敖仓荥阳的补给。然后这傻屌听说了怀王之约,先入定关中者为王,紧跟着就沿黄河北岸一路向西,他要去函谷破关。
刘邦听说这事,一阵猛赶,绕后蒲板津。在黄河浮桥边让司马卬滚蛋。司马卬不敢和武安侯争,回头投靠项羽,顺便带路。后来在鸿门受封殷王,定都河内。
项羽分封完之后。燕王臧荼干掉了他老板,被项羽徙封辽东王的前燕王韩广。田荣干掉了项羽分封的三齐王。刘邦也干掉了三秦王。陈馀联合齐军和赵王歇攻灭常山王张耳。就连项羽也和九江王干掉了义帝。
这套王侯将相本无种的秩序,说穿了拳头就是硬道理。
司马卬也挑了个软柿子——被项羽割了两刀的西魏王魏豹。魏豹是先秦魏王后裔,魏王咎的亲弟弟,义帝当年援立分封的魏王。也就是说,当年的魏王豹,如今的西魏王属于被项羽打压的先秦血统。
可是让司马卬没想到的是,魏豹地盘被抢之后居然找西楚霸王支持公道。这可是第一个朝项羽低头,还承认他霸王方伯地位的先秦遗老六国后裔。于是项羽派陈平出兵,收复西魏旧地还给魏豹。司马卬吃了亏,转头就投靠刘邦。
这些诸侯,前天在鸿门帮着项羽压制刘邦,昨天相互勾结一起反水自家老板好封王,今天和刘邦一起会盟攻打项羽,明天联合项羽攻打刘邦是一点都不稀奇。
因此,除了还在废丘死守挨揍的雍王章邯,只有临江王共尉保持中立,项羽封的其余诸侯全部加入洛阳会盟。这些人没一个靠得住,刘邦要当大丈夫,必须干掉他们。让项羽下手再好不过。临江王共尉的中立也是没法子。他是楚人,但不是项羽的班底。他是义帝的上柱国,属于被项羽拉拢,背叛义帝的二五仔,就是用来顶在楚汉相争第一线的炮灰。临江在哪里?今天重庆的忠县,秦末巴郡旁边。他不中立还能主动找死?
第二,洛阳会盟的时候,刘邦对参股诸侯的态度区别很明显。
衡山王吴芮,常山王张耳,这两个没动。河南王申阳被夺爵,但是也没动他。这三个是自己人。
吴芮有好友张良作保,而且关系到他女婿九江王黥布,因此没动。常山王张耳是刘邦故主,在鸿门被坑的对象,因此失国之后投奔刘邦而不找项羽,这是自己人。申阳骗过项羽不进洛阳荥阳,给刘邦保全大秦三川郡的粮仓武库。不过他既没有人也没有地,而且还是张耳马仔,因此不可能和张耳平级。夺他的爵,也是表示他是自己人。
其余像什么西魏王魏豹,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殷王司马卬,燕王臧荼,这些都是项羽分封的二五仔诸侯。赵王歇,代王陈馀,这些是六国遗老,刘项都要干掉的先秦血统。让这些人带兵去彭城,还能干什么?借项羽的刀杀人啊。反正这些都是喂不饱的狼。
彭城战后,一切都跟刘邦预计的一样。赵代和西楚结盟,燕王臧荼中立,司马欣董翳魏豹投降楚军,魏豹和楚军结盟,打算自己扛旗。谁让许负相面说他的夫人薄姬要生天子呢。只有司马卬个沙雕,投降的动作不够醒目,被楚军顺手给宰了。不过他开创的河内司马氏在四百多年后出了个祸害叫司马懿。
联军西进的时候,刘邦差点穿帮。
被项羽吓个半死的彭越带了三万多人来入股。刘邦是这么说这位齐国大将军的:
这是魏国忠臣——彭越是既没见过魏王咎也没见过魏王豹,而且他挂着的还是齐国将军印。
他收复了魏国数十座城池——从秦末大乱,陈胜起兵开始,彭越一直窝在巨野泽猥琐发育,手头是一帮有兵无地的水贼。
他派彭越离开大军,自由作战收复失地——天下早就分完了,哪来什么无主失地要收复?
综合而言,刘邦认定当年有过一面之缘的彭越不是项羽的人,也不可能跟项羽结盟。没必要让他去彭城送死。失地?等彭城被项羽大杀四方之后不就有了。
第三,攻下彭城之后,联军的动向很诡异。刘邦没有继续进攻,而是和联军将领天天在彭城喝大酒开趴体。他就是拖着大家一起等项羽。
第四,汉军哪去了?
彭城一开打,唯一露面的汉军就是刘邦的大舅哥吕泽,他在砀郡接应到兵败的刘邦,一起缩回荥阳。紧跟着在荥阳南面京、索,汉军和楚军就来了一场单挑,还在骑兵对决里正面击败项羽。项羽只能抽调在齐国的楚军主力进攻荥阳,荥阳拉锯战开始。田横田广趁机击败项羽立的齐王田假,再度收复三齐。
彭城之战开打的时候,汉军里面像曹参、周勃、灌婴、郦商这些宿将哪去了?废丘里面一条死狗章邯,值得大将军韩信坐镇?刘邦逃命的时候,身边只有太仆夏侯婴。他新任的都尉领护军、参乘陈平在哪里?他的保镖亲信郎中樊哙在哪里?他秤不离砣的常务副老板,诸将莫敢对视的卢绾在哪里?逃命的时候,郦食其70多岁一老头,他能跑掉?
被大秦经营数十年,又被李由重点打造的三川郡就是刘邦精挑细选的决战地。他就是要用自己作饵,以彭城惨败把项羽引到家门口的坚城决战。顺手还要借项羽的刀,干掉他自己分封的泥腿子二五仔饿狼诸侯。
最后,史记里面有这么一个记载,说的是刘邦入驻洛阳,殷王司马卬投靠之后,汉中王传檄天下会盟之前发生的一件事。
听到司马卬投降刘邦,项羽迁怒于当初攻打殷国的都尉陈平,认为他首鼠两端,没有除恶务尽。项羽要杀尽当初的领军将领泄愤。陈平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找魏无知引荐,见到刘邦。
陈平一生用计毒辣阴损,无所不用其极,有两处记载不详。一次是白登山解围,小白脸和冒顿单于的阏氏,孤男寡女在帐篷里不知道干了啥。另一次就是和刘邦在修武的面试。陈平开头第一句就是赶人:“臣今日为事而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我今天要谋划的事情一旦传出去,咱俩就是天下公敌。所以今天我说了什么不能有记载,而且事后问起我也绝不会认账。
面试之后,陈平任都尉,不但领护军,更和刘邦同车,加参乘殊勋。小白脸一飞冲天成了汉中王新贵,看得樊哙周勃灌婴这些红眼病编排他盗嫂受金。
一个月之后,刘邦传檄天下洛阳会盟,为义帝发丧,要共讨凶顽。
彭城战后,楚汉在荥阳鏖战,齐国解围。
成信侯张良献计连横。汉中王接手废丘收尾,放大将军韩信出关。刘邦水淹废丘,玩一样就干掉章邯。连横三大方向:韩信北上,东结盟齐国,南策反黥布。
项羽以力破巧,开始拳头外交搞合纵。他释放扶植魏豹。告诉陈馀,当初刘邦没有杀张耳,以此结盟赵代。挽起袖子露出胳膊告诉齐国:别动,敢乱动老子弄死你!用龙且直接推平九江国,杀了黥布全家。
在玩脑子搞外交的环节,张良的连横输给了项羽的合纵。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然后就是韩信用更暴力的方式横扫天下,告诉全世界——他的拳头才是天下无敌。
这个时候倒回来看。陈平“臣今日为事而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的话,和两个月之后的彭城惨败会是什么关系?彭城惨败才是刘邦需要的,要是真在彭城干掉项羽,刘邦的麻烦才大。
彭城惨败的不是刘邦,而是诸侯联军。项羽摧毁的也不是汉军,而是他在鸿门亲手分封构建的王侯将相本无种秩序。
项羽又为何要坑杀二十万秦军?
项羽不杀宋义,宋义就会除掉项羽,尽管同为楚军将领,项羽和宋义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其根本原因就是曾经被项梁拥戴为怀王的熊心,不甘心继续做傀儡受人摆布,想自己控制兵权,从而仰仗宋义等人,分化瓦解项氏一族。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在定陶被秦将章邯所杀之后,表面上看是因为项梁骄兵必败,章邯奋起一击才获得了胜利。而实际上在我看来,不过是君臣离心离德所致,楚怀王坐观成败暗中使绊子,宋义未卜先知料事如神,项梁则孤立无援、一败涂地。项氏一族势力折损,楚怀王趁机夺权,令宋义送出任楚军主将,而项羽只为次将,宋义名义上的战略目标是救赵,而实际上的目标则是灭项氏联合齐国。
宋义对于项羽的评价,在《史记》原文中这样描述: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史记·项羽本纪》
宋义对项羽做出这番评价的理由是什么呢?是他的深刻认识吗?当然不是,不过在此之前,项羽曾经主动向宋义请战,认为应该迅速出击对秦军展开进攻,才能把握胜利的天平。而宋义并不赞成项羽的观点,用一番看似十分有道理的话,反驳了项羽的说辞。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史记·项羽本纪》
宋义说:“你说的内外夹攻的办法根本行不通,在我看来,如今秦国进攻赵国胜负未分,最佳的办法是坐观成败,伺机而动一战成功。我承认冲锋在前我不如你,但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你根本无法和我相比,说直接一点,你项羽不过一匹夫,而我是楚军主帅,你能和我比吗?”项羽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的内心非常的痛,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怒火,他知道眼前这个人不会接受自己的建议,就是这个人和楚怀王一起谋害了自己的叔父项梁。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趁清晨进帅帐拜见宋义的机会,砍掉了他的脑袋,宋义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身边有如此多的护卫,项羽竟然如入无人之境,他低估了项羽的勇气和力量,也高估了自己的智慧。项羽提着宋义的头走出大帐再,对于三军说道:“宋义与齐国密谋反楚,如今他的阴谋被我知悉,我已经奉楚王的命令将其斩首!”看着项羽手中的人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二话,四周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过了很久才有一个人打破了这种沉默,他说道:“最早兴兵反抗暴秦的就是项氏,如今向将军平乱,理应带领我们,做楚军主将!”于是大家拥立项羽为楚军主将,至于楚怀王熊心的命令,让他到一边凉快凉快去吧。
至于项羽为什么要坑杀二十万投降的秦军,关于这一点,在《史记》原中也说得非常清楚:
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史记·项羽本纪》
秦军降卒被诸侯的官吏和兵卒奴役,现在看来就在虐待战俘,因此秦国的这些降卒说:“我们投降了楚军,如今楚军西进关中破秦,如果成功了那自然是好,如果不成功,我们还要和他们去东方,我们的父母妻儿都在秦地,这样一来秦国不是会把他们都杀害吗?到时候我们怎么办?”有人把他们的的话告诉了项羽,项羽招英布和蒲将军共商对策,可以看出在他心目之中英布和蒲将军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三个人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就在这个会议上决定了二十万秦国将军的命运。
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对他们说:“秦国的降卒太多了,他们的心并不服从,我们如果到了关中他们突然反叛起来,那我们的大事就必然危险了,不如趁现在就把他们击杀,而只带上章邯、司马欣等人进入秦国。”会后,项羽让蒲将军和英布动手,趁着夜色将秦军的二十万降卒全部在新安城南坑杀。
对于宋义,对于秦军,项羽内心充满了仇恨,除掉宋义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夺权。而坑杀秦军,则是为了消除隐患,为自己西行入关中扫除障碍。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项羽是怎么打赢巨鹿之战的?
章邯击败项梁军后,认为楚军主力已被歼灭,项羽等人已不足为虑,便渡黄河北上,向赵国发起进攻,并汇合秦将王离、涉间等部队将赵王歇、大将陈余等人包围在巨鹿,形势危急,赵王歇派出使臣向楚怀王求救。
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出兵救赵,同时派刘邦率军向西进攻秦国,并当众约定:谁先入关中,谁为关中王。
公元前207年,宋义率军向赵国进发。行至河南安阳后,便按兵不动,停留长达46日。项羽对宋义说:“秦军将赵王歇包围在巨鹿,我们应迅速渡过漳河救赵,与赵军内外夹攻,必大破秦军。”宋义笑道:“披甲持刀,冲锋陷阵,我不及你。然而运筹帷幄、设计划谋,你不如我。此时秦军正倾全力攻赵,无论胜负,都将疲惫不堪,我们便可趁其疲惫,大破秦军。依我之计,不如先让秦赵两军拼死决战,待两败俱伤,我们坐收渔人之利。”说罢,宋义下令:全军上下将士,势如猛虎者、贪狠如狼者、倔强不服从军令者,律斩首!”这一命令显然是针对项羽的。
宋义为拉拢齐国,把自己的儿子派往齐国担任相国,亲自率兵护送到无盐,并在当地大摆筵席,遍请宾客。当时天气寒冷,滂沱大雨,连绵不断。士兵们都浸泡在雨水中,又饿又冷,怨声四起。
项羽对将士们说:“我们本应合力攻秦救赵,但上将军却按兵不动。现军中粮草已尽,大家都只能以豆菜充饥,可宋义却大会宾客、饮酒作乐,而不肯渡河打败秦军,从赵国取得粮草,不肯和赵国合力攻秦,却想坐收渔利。一旦赵国被攻破,秦军将更强,还有什么疲惫之机可乘?现在楚怀王将国内军队全数交给上将军一人独掌,不仅是为了救赵,也是为了灭秦,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但宋义却不顾及国家,不体恤士卒,而竞徇私情,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担任相国,这决不是能够安邦安国的臣子。”
次日清晨,项羽利用朝会宋义之机,进入大帐砍杀了宋义。随后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暗中与齐国勾结,阴谋反叛楚国,我奉楚怀王密令将其处死。”军中将领都惧怕项羽,无人敢提出异议,大家都说:“率先拥立楚怀王的是项将军一家,如今将军诛杀宋义这个乱臣贼子,有大功。”纷纷表示愿听从项羽指挥。
项羽杀死宋义的消息传到楚国,举国震惊,楚怀王接到报告后,便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
项羽接过指挥权后,立即出兵。他首先派大将英布等率两万人马先渡过漳河,直扑巨鹿。英布等人与秦军交战数日,双方互有胜负。项羽于是率领大军全部渡过漳河。渡河之后,项羽突然下令,将渡河船只全部凿沉,把做饭用的铁锅和瓦甑全部砸碎,把营舍全部焚毁,每人只准带3天的口粮,用以向土兵表示此战不胜即死亡的决心,全军将士明白已无退路,只有死战才可生还,个个精神大振,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
大战前夕,项羽与谋士范增商议进攻策略,认为巨鹿已被包围一年,城内粮草将尽,危在旦夕,应先解除巨鹿之围,然后集中兵力对付秦军主力章邯。随后,项羽率全军兵分三路杀向巨鹿,将围困巨鹿的秦将王离部队包围。楚军因无退路,只能死战,所以将帅士兵个个勇猛作战,无不以一当十,冲杀声惊天动地,以雷霆万钩的气势冲向秦军。秦军将人马分成9路,布成严密的战阵,拼力抵抗,但在楚军排山倒海般的凶猛攻势下,土崩瓦解,全线溃退。在3天中,楚军与秦军大战9次,击败秦军9路兵马,九战九捷,大破秦军于巨鹿之野,斩杀秦将苏角、生擒大将王离,秦将涉间进退无路,引火自焚而死,章邯所率秦军主力也被击溃。
当楚军与秦军大战时,前来援救巨鹿的齐、燕等诸侯国军队都不敢参战,他们躲在高高的壁垒上观战。楚军将士凶猛无比的战斗精神、惊心动魄的大厮杀场面、山崩海啸般的喊杀之声,诸侯国军队即使在壁上观望,也都惊骇万分,肝胆俱裂。
项羽大败秦军之后,在驻地召见各路诸侯将领。他们刚一进人营门,就都跪在地上,膝行前进,一个个战战兢兢,不敢抬头仰视项羽。项羽从此威震天下,作了诸侯上将军,所有诸侯军队都统归项羽麾下,他成为反秦斗争中叱咤风云的英雄的领袖。
巨鹿大战后,项羽乘胜追击,在污水上再次大破秦军。秦将章邯走投无路,于7月间率剩余秦军20余万人向项羽投降。项羽领导的反秦起义军主力获得了全歼秦军主力部队的重大胜利,从而为整个灭秦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为刘邦军顺利进攻关中,攻取秦都咸阳创造了有利条件。
刘邦和项羽一个痞子一个英雄?
谢邀请。项羽是英雄,刘邦也是英雄。年轻时项羽是楚国的贵族,名将项燕之孙辈,刘邦是丰沛一代的游侠,魏公子无忌的粉丝。秦朝统一后,两人都见过秦始皇,一个说“彼可取而代之”,一个说“大丈夫生当如是”。陈胜吴广起义后,两人都起兵响应,项梁立芈心为后楚怀王,实际自己是楚国的话事人,项羽、刘邦同为楚国大将,一个是鲁公一个是沛公。项梁死后,楚怀王部署了主力救赵,偏师攻秦的大战略,项羽是救赵军的次将,刘邦是攻秦军的主将,项羽杀宋义,发动巨鹿大战,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破武关,战蓝田,逼降了秦王子婴。可以说,刘邦和项羽就是灭秦之战功劳最大的两个人。
刘邦项羽鸿门宴和解的时候,表明上看优势在项羽一方,实际上,刘邦已经在“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竞争中捷足先登,而且得到了楚怀王的认可。刘邦的十万大军就是自己的部队,项羽的四十万大军,实质上是诸侯联军,项羽的嫡系连十万都不到,而且项羽新安杀降已经失去了关中民心,项羽表面上兵强马壮,实质上这个时候已经陷入了死局之中。自己只是一个上将军,连王的身份都没有,请示楚怀王谋求封王,楚怀王答复:“如约。”秦人恨之入骨,刘邦虎视眈眈,诸侯各怀鬼胎,怀王背后拆台。项羽通过戏下分封,勉强破局,自立西楚霸王,把刘邦丢到汉中,踢开楚怀王,把天下瓜分为十八诸侯,表面上这个时候项羽天下无敌,其实并没有宰割天下的硬实力,有其名而无其实,又把自己摆到众矢之的的位置上,反观刘邦,吞并三秦后,占据关中、汉中和四川盆地,已经是全有秦地,重复了秦吞天下的形势,一方面是全有秦地,一方面原先的关东六国现在是十几个更小更弱的诸侯加上一个孤家寡人的项羽西楚。刘邦只要拖住项羽的主力就可以用偏师一一扫荡诸侯,最后整合天下的力量消灭项羽。
项羽破不了刘邦的局,无论打败刘邦多少次,只要没有擒杀刘邦,刘邦就都能卷土重来。项羽虽然天纵奇才,但始终没有拿出破局的办法,所以最终失败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