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城堡,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指1789~1794年法国爆发的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有其现实因素与直接因素。
现实因素是以国王路易十六为首的第一等级(僧侣)、第二等级(贵族)的特权阶级与第三等级(农民、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即平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统治与反统治的斗争势在必然,一旦时机成熟,必定爆发。
直接因素是国王召开的三个等级会议,使双方矛盾激化,成为引发大革命的导火索。
法国在18世纪末期,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农业占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已有较大发展,许多领域都在欧洲大陆各国中处于领先水平。然而,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金融资本雄厚,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然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实行专制集权的残暴统治,等级制度森严,国民被分为三个等级:由天主教教士(僧侣)为第一等级,封建贵族为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为第三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特权阶级的人数只占全国人口的1%,却占有全国1/3的土地,且不用缴税;而且还利用手中的权力提高税收,设置关卡,千方百计压榨剥削人民。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国王路易十六,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加剧。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的主力;资产阶级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而处于领导地位。
18世纪末法国的统治阶级已非常腐朽,国内政治腐败不堪,对外战争也是频频失败。“七年战争”中,法国丢失大片海外殖民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政府财政陷入崩溃。后又因参与北美独立战争,军费剧增,导致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1787~1788年,法国国内发生经济危机,生产萎缩,粮价上涨,社会益加动荡不安。这一切均已表明,法国的旧制度已陷入绝境,革命的爆发已不可避免。
迫于财政压力,国王路易十六决定召开已中断160多年的三级会议。1789年春,资产阶级利用召开三级会议之机,于会前积极开展政治活动,尤其是在选举三级会议代表和起草《陈情书》的过程中,大造舆论。会议的召开及其斗争,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
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出席会议的代表1139人,其中第一等级291人,第二等级270人,第三等级578人。
国王召开会议的目的是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而第三等级代表则趁机提出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将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双方出发点迥异,遂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自行召开国民会议,宣布成立国民议会,拒绝征收新税,宣布国王无权否决国民议会的决议。不久,参加三级会议的低级僧侣和自由派贵族开始转向第三等级,参加了国民议会。国王在局势失去控制的情势下,被迫同意三个等级代表在一个会场开会。7月9日,国民议会改称制宪议会,准备着手制定宪法。从三级会议到制宪会议,表明第三等级对国王的斗争获得初步胜利。
国王对第三等级的“过格”行为怒不可遏,遂秘密调集军队开进巴黎,企图解散议会,逮捕第三等级代表。国王的武力镇压,顿使矛盾激化,革命烈火喷然而发。
7月13日,巴黎人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仅一天时间便控制了全城。14日,巴黎民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7月13日,巴黎人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仅一天时间便控制了全城。14日,巴黎民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大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贵族利益的斐扬派取得政权,制定1791年宪法,召开立法议会,维护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深入发展。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推翻斐扬派统治,打倒波旁王朝,逮捕国王路易十六。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但当政的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亦阻止革命深入发展,又不坚决抗击欧洲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
1793年1月21日,法国波旁王朝末代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793年5月31日~6月2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专政的革命政权。新政权颁布了1793年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伦特派反革命叛乱,粉碎欧洲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先后镇压忿激派和阿贝尔派,实行恐怖统治。激进的罗伯斯庇尔派陷于孤立。1794年7月27日,罗伯斯庇尔的敌对派利用革命政府群众基础的薄弱,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专政,处死罗伯斯庇尔等90人,建立热月党人统治的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权。
“热月政变”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转折点,自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过去。
1799年11月9日,法国发生“雾月政变”,军事独裁者拿破仑•波拿巴应运而生,承担起建立强有力政权和稳定内外局势的历史使命。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规模宏大、斗争曲折复杂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这次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结束封建统治,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体系,推动了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为什么德国军人获得一枚铁十字勋章就会很自豪?
电影《帝国的毁灭》中,有一个桥段:炮兵上将、第56装甲军军长的魏德林将军,在一场战争中,被人怀疑擅自撤退,逃离战场。而被德军军事法庭判处死刑。魏德林将军不服,到总理府找希特勒理论。他手按着领口,对德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德元首席副官布格道夫将军说:“看到这个了吗?不要用那样的口气对我说话!”
说起铁十字勋章,在德国,与拿破仑还有一段渊源。1807年,拿破仑打败了普鲁士。普鲁士只能屈辱地被迫加入到法国联盟的队伍中。到了1812年,拿破仑在苏联莫斯科遭到惨败。普鲁士于是趁机脱离了法国联盟。与俄罗斯一起联合对抗法国。
到了1813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为了纪念那些在拿破仑初期战争中,有卓越表现的德国军人。为此特订了一枚象征着铁血与荣誉的勋章:铁十字勋章。从此,德国军人以获得一枚象征着尊严与荣耀、同时也象征着德意志精神的铁十字勋章,为毕生追求奋斗的目标与理想。
铁十字勋章的十字图案,很一大部分的灵感是来自十字军东征的历史片段。铁十字勋章分八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二级铁十字勋章、一级铁十字勋章、骑士铁十字勋章、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橡叶双剑铁十字勋章、钻石橡叶双剑铁十字勋章、钻石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大铁十字勋章。
铁十字勋章是德国是一个很特殊的荣誉。它不是军队里的常设标配勋章。必须只在较大的战争时期,才会颁发给有特殊贡献的人员。
在二战中,二级铁十字勋章总共颁发了将近四百万枚之多。其中可以反映几件事:一、为鼓舞士气,德意志帝国可以是下了老本了。二、战争的力度可见有多么激烈。一般德军士兵只需获得一次战功就可以获得这枚二级铁十字勋章。
一级铁十字勋章与二级的区别在于由吊挂改为别针了。这枚勋章的获得只有在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的前提下,再次获得战功,才能获得这枚一级铁十字勋章。
骑士铁十字勋章。是希特勒一战时仅仅是一名士兵,而未能获得一枚蓝马科斯勋章而感到郁闷。因此他特设了一个级别:骑士铁十字勋章。而这枚勋章的获得规则是:只有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后,继续在战斗中勇猛与顽强,这才有可能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士兵与军官均有资格获得这枚骑士铁十字勋章。
二战时德军军力最高时,达到了1700万人。而骑士铁十字勋章在二战中仅仅发放了7000多枚。可见从这时起,铁十字勋章的获得就开始艰难起来了。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的将士,还能获得一份用金箔印制的证书,以彰显其尊荣。
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的创立,说来还有一段小插曲。在1940年时,希特勒误估了世界形势,以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骑士铁十字勋章就足以表彰那些做战勇猛的将士了。没想到,战争不仅没有结束,反而越来越激烈了、战线也越拉越长了。这就逼得元首不得不推出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来表彰那些战功越来越多的将士。于是,就在原本的骑士铁十字勋章的上方设计了一个银质橡树叶的勋章,称为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这枚勋章在二战中更仅仅只有890人获得了这个殊荣。
橡叶双剑骑士铁十字勋章。做为橡叶骑士的升级版。在橡叶与铁十字中,又添加了一个新元素:双剑。这枚勋章被后人戏称为“卷心菜与刀叉勋章。”但你不小看这枚勋章。它在二战中仅仅授于了159个德国人,一个外国人。这个外国人就是日军的山本五十六。
钻石橡叶佩剑骑士铁十字勋章。德军在设计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似乎德军的灵感在机械上,在工艺品上的灵感要差得很多。这枚沙漠之狐隆美尔获得过的钻石橡叶佩剑铁十字勋章,这枚二战时期德军总共只有27人获得的勋章,估计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猜出是什么样子了吧!
钻石金橡叶佩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这枚纯手工制作、含有8克拉的纯金、50颗钻石的勾妹神器,说错了,说错了。这枚二战时期铁十字勋章里的巅峰,只颁发了一枚。给了 一个神人: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
这个鲁德尔是何方神圣?能获得这枚钻石金橡叶佩剑骑士铁十字勋章?我说说他的战绩吧:他的特长就是从空中摧毁敌人的装甲车辆。他的战绩包括摧毁了足以组成5个完整苏联装甲旅的519辆坦克,还有150个炮兵阵地,近1000辆其他车辆,70艘登陆舰,2架La-3战斗机,1架 IL-2强击机,击沉了战列舰“马拉”号(该战绩略有争议)还击沉了另外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同时他还被击落过32次,拥有2530架次的战斗出动记录(6年中平均每天出动一次以上,没有休假、没有休息!)。《摘自百度百科》最后,这枚举世无双的沟妹神器,在美军的战俘营中,让鲁德尔砸得粉碎。让我们来看一下鲁德尔佩戴勋章时的真容吧!
最后压轴的就是大铁十字勋章。这枚勋章在二战期间,也只颁给了戈林一人。之所谓称为大铁十字勋章,也就是指它的尺寸要比那些十字勋章的尺寸要大很多。因为二战前期,戈林的空军与地面配合得当,从而灭掉了法兰西等国,而获得的这份殊荣。
在纳粹德国军人的眼中,军装上佩戴着一枚铁十字勋章。无疑是会被同伴们羡慕与骄傲的。漆黑的十字、大简的设计、佩戴的方式,都已成为二战纳粹军人的像往与追求。使得人人只要作战勇猛,都可以有获得这枚勋章的可能,也都有可能成为“国家英雄”。
当依然健在的国防军老兵们相见,依然会对佩带铁十字的战友们投去尊敬的目光,因为这代表着过去他们年轻时的光荣,也代表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月。《摘自百度百科》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恒实说"与您一同追寻历史的真相。您的阅读是对恒实的赞许!您的关注是对恒实的支持!
您对婚姻有什么想法?
当今离婚率高总体來说是对婚姻家庭不负责或自私的体现。
无论因为任何事情若果走到离婚这一步,都是造成一个家庭的破裂。
人类恋爱结婚是属同一个目标,组成婚姻家庭,原后传宗接代,经营好那个家庭,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离婚,却是千万种的原因各有理由,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愁无词?”心想着离婚的,都会有无穷的无趣理由。
其实,婚姻生活是靠夫妻俩共同去维持,同心协调去经营,才能实现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生活。
家庭暴力,生活压力,社会环境…等等的影响是造成当今离婚率高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这个以金钱💰物质为基础的婚姻家庭,为了利益与财富而失去正常应有爱情婚姻,失去真正的情感享受,同时迷失了最初热恋时的誓言与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离婚,谁都不想走这一步,只是万分的千种无奈。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离婚只是一种无奈的解脱。其实在每个离婚者的心底里,永远存在着一种难以磨灭的痛,爱与情迷漫的痛!
故此,我们在婚前,确定恋爱关系时,认真再三考虑清楚,互相之间了解透彻,志同道合后,才能做出结婚的决定,不能草率闪婚,一见钟情,一时性冲动。这样将成为后悔一生的离婚后果。
虽然说,当今离婚族对离婚随心所欲大有人在,可是,离婚后,就会慢慢感觉到自己一部分过错,永远也不会原谅自己,而成为往后生活的障碍与阴影。永难忘觉!
所以呢,离婚前,也必需再三思而后行,免得后悔终身。因为,离婚后再婚,并不得有比前婚更好多少。如此,珍惜现在所拥有,且行且珍惜,是婚姻家庭和睦幸福的警示名语。有句话说得好有道理“有一种幸福叫→珍惜。这就是结论语!
至今让你回味无穷?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觉得动画片只是小孩子的消遣玩意,可只要让他们谈起自己最爱的动画片,便开始如数家珍,谈上一宿都停不下来。
在我印象中,由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的《猫和老鼠》,应该算是童年中最值得回味的动画片。 夜晚时分,女主人不在家,大猫汤姆便开始兴风作浪,不但把主人家里弄的混乱不堪,甚至开始对邻居杰瑞不断发难。点燃鞭炮往杰瑞家里扔,炸的杰瑞灰头土脸,找不到北;亦或者是弹起钢琴,由于钢琴的琴弦就在杰瑞的家里,所以每弹一次,杰瑞都感觉隔壁在拆迁,异常糟心。 因此,动画片每次都让汤姆主动惹杰瑞,不是故意的,就是无意的。总而言之,杰瑞之后的反扑,并非没有根由。 而杰瑞折磨汤姆的桥段,便成为我们的美好记忆。不管是火烧汤姆的胡须,还是用长针戳汤姆的屁股,亦或者是放进大狗,让他来制裁汤姆,花样百出。早期整蛊的花样,我们都是从这里面学到的。 所以,后来00后10后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因为我们看到过美术更加精彩、整蛊方式更加独特的《猫和老鼠》。 而这种用整蛊营造喜剧的方式,不仅成为很多国内动画片效仿的对象,也抓住了我们孩童时期,想要作怪却总在现实中难以施展的心理。想象力,是这部动画片最富吸引的地方,也是为什么我们至今想起它,脑海中还总能浮现出汤姆被杰瑞追赶时的嗷嗷直叫。 可《猫和老鼠》中不断上演的猫鼠大战,并非只是一场供人解颐的情景动画短剧,片中猫对老鼠的招惹,老鼠对猫的反扑,以及猫总是抓不住老鼠的缘故,并非用简单的“无聊和愚蠢”便能够解释,其实这种行为的背后,有着更加深刻的原因。 汤姆之所以没事就招惹杰瑞,一方面是猫的天性,喜欢找老鼠这样的活物,不断戏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杰瑞出现,向女主人验证,家里还有老鼠存在,尽管这后面的一点原因,只在少数几集中有所出现,然而每一集整蛊的缘由却是相同的。 让老鼠出现?当然是要突出汤姆这只猫的作用和地位,如果家里都没有老鼠,要汤姆这只猫还有什么用呢?要知道,汤姆在片中的形象绝对不是一只惹人怜爱的宠物猫咪,而是一只行动笨拙、酷似废柴的猫。这就只能解释为女主人是为了家里的卫生和安全起见,才豢养汤姆。 同样是这个原因,汤姆才一直没有真正抓住杰瑞,而只是和它不断逗趣,甚至被它戏耍,成为一个银幕笑料。可外表蠢笨的汤姆,绝对不是像我们平常看的那样,脑子不灵光。他深知,只有令杰瑞存活,自己才有用武之地,才不会被女主人赶出家门,事实上,他真的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被人取代过。 另外,如果细究《猫和老鼠》,便会发现,汤姆和杰瑞绝不是敌人,他们其实是亲密无间,各知对方底细的好基友。汤姆知道,如果换了一只别的老鼠,自己可能还真的没法控制,不是被老鼠制服,就是将老鼠彻底吓跑;同样地,杰瑞也深知,没有汤姆暗地的庇佑,自己也很快会被扫地出门。只有猫鼠之间达成这种“相爱相杀”,而非“你死我活”的共生状态,才能成为女主人家的常客。 所以,回过头来看,《猫和老鼠》绝不只是笑料而已哦!这里面的道道在你们小时候观看时,想到过吗?
冰与火之歌中有哪些至关重要的细节?
第一季,二丫抓猫时在误入龙穴,在哪里他偷听到了两个人的密谋杀死他爸的谈话,而这个小细节直接影响着之后的整个剧情发展,而这两个人一个是瓦里斯另一个则是潘托斯的贸易总督伊利里欧,而他们正在密谋的是挑起整个王国的战争,进而复辟塔格利安。
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瓦里斯会和潘托斯的总督认识,并一起密谋复辟,首先在二人的关系上,瓦里斯在当上维斯特洛的情报总管之前是潘托斯有名的窃贼,而伊利里欧是一个刺客,二人那是结识并一起赚钱,后来瓦里斯来到了维斯特洛成了疯王的情报主管,伊利里欧开始做生意并成了贸易总督。
在书中,瓦里斯在兰尼斯特攻陷君临城前就走了雷加和多恩公主的儿子布龙伊耿塔格利安,后来在成为了劳勃的情报主管后又在潘托斯伊利里欧家中和红毒蛇、黄金团团长米思托因、抚养布龙伊耿的琼恩克林顿、抚养丹妮莉丝兄妹的威廉戴瑞签订协议,当布龙伊耿和韦赛里斯长大后,将带领黄金团反攻维斯特洛,到时多恩会全力支持坦格利安复辟。
而在剧中布龙伊耿直接被写死在了君临陷落的那一天,这个协议也直接不复存在,但是瓦里斯还是和伊利里欧商议寻找机会复辟塔格利安,而将丹妮莉丝嫁给卓戈卡奥换取马族的支持这一切都是瓦里斯的主意,只不过瓦里斯最开始的计划应该是一边通过嫁丹妮莉丝获得复辟军队,另一边瓦里斯寻找机会制造战争,削弱维斯特洛各大家族的实力。
而瓦里斯的机会就是乔弗里、托曼不是劳勃的亲生孩子,瓦里斯本来是计划待时机成熟就放出这一消息,使得一直对兰尼斯特有意见的劳勃进攻兰尼斯特,挑起狮子和鹿的战争。然而琼恩艾林却通过找到了劳勃的私生子知道了这一秘密,而这时一直在伺机而动的小指头让莱莎徒利杀死了琼恩艾林,省了瓦里斯一个麻烦,但是后来出了布兰的事和凯特琳抓小恶魔的事,再加上奈德对琼恩艾林的死的调查,使得狼家和狮家的战争一触即发。
这时的瓦里斯本还期望劳勃能调停这一战争已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准备丹妮莉丝那边的事,可谁知劳勃在瑟曦的设计下被一头猪给拱死了,于是瓦里斯一不做二不休阴了奈德,直接挑起了兰尼斯特和史塔克间的战争并期待韦赛里斯能早日带兵回归,但是两边的事情的发展都超出了瓦里斯的预期,韦赛里斯和卓戈卡奥双双毙亡,维斯特洛爆发全面战争。
这时瓦里斯把希望全都寄到了带着三条龙的丹妮莉丝身上,并一方面在维斯特洛为战争添油加醋,另一方面想法设法帮助丹妮莉丝。最终丹妮莉丝不负厚望带领大军回归,而这一切都是瓦里斯的计划,一切都在瓦里斯的计划之中。
而瓦里斯的这整个计划在剧中并没有被提起,只有第一季第五集的这一个小细节,而这一个小细节引出了瓦里斯的整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