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军事,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最终结局如何?
问题:骆宾王最后的结局如何?
骆宾王逃亡以后,再也没有消息了吗?前言在幼儿园小朋友的心目中,估计骆宾王的地位比李白杜甫还要高, 因为他的那首《咏鹅》 是小朋友们必背的古诗词。
骆宾王是一个传奇人物,作为初唐四杰之一,诗文双绝。绝句、五律、古风均有一流名作传世,文章更以《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天下闻名。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用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评价说:
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骆宾王 (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浙江义乌人。这个名字其实很讲究,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年轻时恃才傲物,作《自叙状》不肯“ 脂韦其迹、乾没其心,“失去了被道王李元庆引荐的机会;后来还写了一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替女人把负心汉卢照邻骂了一顿。
骆宾王的时期,正是武则天开始逐渐掌握政权并废唐自立为皇帝的时期。因为反对武则天,骆宾王不仅入狱,后来还起兵造反兵败逃亡,从历史中消失了。成了一个千古悬案。
二、因讽刺武则天入狱《在狱咏蝉》在武则天开始逐渐掌握朝政的时候,他因讽刺武则天得罪入狱,愤愤不平作《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东西南北陆各自代表春夏秋冬,西陆是秋天,南冠是囚徒。之所以咏蝉,从这首诗的序言中可以看出这一意象的深刻含义: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在狱咏蝉诗序)颔联流水对: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白头吟有两重意,其时诗人年近六十,当然可称白头,更深一层用卓文君典故暗喻被执政者抛弃。因此颈联有”飞难进、响易沉“之说。
最后一联自述高洁,但是谁又能替我表明呢?从诗中可以感觉到诗人的无奈,但是从诗序中却能看到骆宾王还是斗志满满,对未来抱有信心 :
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在狱咏蝉诗序)骆宾王咏蝉的深意是: 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他认为自己候时、应节,自然有”蜕其皮仙都羽化“的时候。
三、骑兵造反:戎衣何日定 歌舞入长安果不其然,不久骆宾王就遇到大赦出狱了。据《旧唐书》记载:
坐赃,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而去。弃官而去的骆宾王并不安分,4年以后,684年(嗣圣元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骆宾王为之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曌檄》 。没想到心胸开阔的武则天读后不怒反笑。《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四记载:
宾王为府属,为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读,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在写《讨武曌檄》时,骆宾王还写了一首绝句《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可惜的是,骆宾王不但没有”歌舞入长安“,反而” 亡命,不知所之。“老街味道写观唐绝句时,还用其韵写过一首小诗:
纵有经纶手,空歌易水寒。 天星自沦落,何处望长安。骆宾王去”何处望长安“了呢?
四,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还有两个人不容小觑,就是并称为”沈宋“的沈佺期和宋之问。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记录了一段传奇故事:
宋之问贬还,道出钱塘,游灵隐寺,夜月,行吟长廊下,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未得下联。有老僧燃灯坐禅,问曰:“少年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僧笑曰:“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云薄霜初下,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寺,看余渡石桥。”僧一联,篇中警策也。迟明访之,已不见。老僧即骆宾王也。传闻桴海而去矣。宋之问因攀附张易之被贬,后来回长安时路过钱塘,夜晚在灵隐寺长廊下作诗,吟出第一联后,第二联苦思不得。旁边一个燃灯坐禅的老僧说,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灵隐寺》的全诗如下: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唐才子传》说,骆宾王的第二联是一篇之中的警策之句。天亮以后去找这位和尚时,人已经不见了。据说老僧就是骆宾王,已经坐船浮海而去了。
结束语骆宾王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只是好梦一场,至今也说不清他兵败以后去了哪里。有人说兵败被杀,有人说入寺为僧。我记得黄巢也有类似的传说,还有一首诗据说是黄巢出家以后的自述: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黄巢《自题像》老街曾经写过一首小诗《读骆宾王灵隐寺故事有感》:
易水歌声杳,禅房钟磬侵。燃灯老僧坐,觅句蛰龙吟。门对江潮阔,楼观海日沉。平生缚虎手,换得泛舟心。古人把所作诗无意中预示了未来不好的事叫做诗谶。骆宾王曾有《易水送别》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帝京篇》也有:
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老街味道
西陆网的入口?
官网入口:https://m.xilu.com/
西陆网是以“为大国之崛起”为己任,汇集权威将领与知名专家,与广大军事爱好者共同关注世界军事局势,解析军事热点事件,洞察国际军事博弈,探究大国崛起之路的军事门户网站。
历史上有哪些下落不明的神秘人物?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关于中国下落不明的高人,这个话题颇为广泛,涉及到历史、文化、传说等多个方面。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可能的高人及其所处的朝代。
先说关于“高人”这个词,它在中国文化中比较常见,通常用来形容一些具有非凡才能或神秘力量的人。这些高人可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也可能是传说中的神仙或道士。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进行一些区分。
首先,历史上确有不少有过非凡才能的人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具有很高的造诣。比如,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孟子、东汉时期的张衡等等。这些人都是各自时代的知名学者或科学家,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贡献,但并不以神仙或超凡脱俗而著名。
其次,还有一些人在历史上被奉为神仙或道士,但现代人对他们的真实身份存在争议。比如,李天命、张三丰、王重阳等等。
他们都是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据说已经修炼到飞升仙界的境界。但是,现代史学家对他们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很难确认他们的真实身份和历史背景。这些人物多出自宋元明清,当时道教流行,许多神仙、道士或许是些江湖骗子。
另外,还有一些传说中的神仙或道士,他们的身份更为神秘。比如,五岳山上的东皇太一,据说是东海龙王的后裔,能掌控风雨雷电;峨眉山上的金顶大仙,据说能够载着云彩飞天而行;泰山上的岱宗神仙和后羿,都有着神话般的身世和传说。
关于中国历史上下落不明的“得道高人”,这个话题比较神秘,所涉及的人物、朝代也比较多。以下仅为部分介绍:
1. 董仲舒
董仲舒(153 BC - 93 BC),汉代儒学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董仲舒早年师从鲁恒,后经过多年苦学,发明了“政治哲学”的学说,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为后世的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根据历史记载,董仲舒曾经隐居于凤凰山中,但之后便下落不明,被认为是历史上的“得道高人”。
2. 孙真人
孙真人是传说中的道教高人,相传在东汉时期(约公元25年)出生,能炼丹成仙,掌握了天地灵气的法术。孙真人曾经执教于当时的皇帝,并曾治愈皇帝的疾病。但之后孙真人便消失了,成为历史上下落不明的“得道高人”。有些人认为孙真人一直在旅行,不时现身为人治病。但这些都是传说而已,究竟是真是假并没有明确的证据。
3.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81 - 682),唐代医学家、药学家、博学家。孙思邈精通医道,著有《千金方》等医学著作,被誉为“医圣”、“药王”。据传孙思邈曾隐居于峨眉山上,到处游历,研究草药,寻找灵丹妙药。但之后他下落不明,一些人认为他已经成为“得道高人”,归隐山林。
4. 神医辟谷张子师
张子师(约公元11世纪),北宋时期道家高人,又称“辟谷张”。张子师精通医学和道家功夫,掌握了很多医疗和炼丹术,传说他能飞升成仙。但之后张子师便下落不明,被认为是历史上的“得道高人”。
5. 秦真君
秦真君,也称秦淮丹真君,是元代道教高人。据传秦真君精通道家功夫,常常半夜出门练功,可以飞天遁地,几乎不吃不喝。一些人认为他已经成为“得道高人”,归隐山林。
历史上很多人的下落都被后人神秘化了,成为了神话和传说中的残片。总而言之,这些人的出现和消失,对于历史的演进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总体来说,中国下落不明的高人可能有很多种类型,涉及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我们不妨保留一些疑问,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些神秘而神奇的传说。
著名的军事知识网站?
比较知名的军事网站: 中华军事 凤凰军事 新浪军事 环球网军事 铁血网 西陆军事 米尔军情网 搜狐军事 腾讯军事 网易军事 强国网 环球新军事 最好的军事网站: 超级大本营、铁血网、凤凰军事。
军迷论坛排行?
个人认为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言、超大和铁血,如果你只是个普通的军迷,逛下铁血论坛也不错,大部分内容都能看得懂。如果你是资深军迷,那请去超大和美言,里面的干货也多,内容及描述语言也不是普通军迷能看的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