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色游戏箱,有什么好的办法改变这种坏习惯?
谢邀
首先说孩子在幼儿园爱动,有什么办法可以改掉这个坏习惯,咱们先不说这个命题的合理与否,单就这个现象“孩子在幼儿园里很爱动”,我们来说一下:
其实这个是现在很常见的一个问题,我也去过不少的幼儿园,进去过不少的班级,跟班级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里都有那么一到两个小朋友特别的的爱动,特别的不听话,特别的调皮,这让班里的老师都很头疼,他花费了老师们大量的精力来去照顾、组织这些孩子的活动,甚至很多时候,这个孩子会带动班级里其他孩子都去做一些“捣乱”的事情,这些孩子被很多老师给定义为“调皮孩子”。
首先,李老师的观点是,孩子调皮好动是孩子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我们所说的坏习惯。
其次,孩子调皮爱动是其天性,孩子从出生下来就是动的,不停地哭,不停的闹,不停的折腾,不停的要。
例如:不管是哪个孩子,遇到空旷的开阔地都可以想到去跑上几圈,即使不跑,也会选择快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孩子爱动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表现,只不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情境下,有的孩子能够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来跟随成人来进行活动,而有的孩子不能够做到。
当然,我们要出去一些有“多动症”的孩子,他们是先天的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会不自觉的就会出现相应的行为、动作等,但是这也不能称之为“坏习惯。”
好的,咱们继续来说,既然咱们说孩子的好动的行为不是一种“坏习惯”,那它到底是啥呢?那么相应的孩子调皮好动到底是为啥呢?
首先,就像上面说的, 调皮好动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表现,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表现,是孩子发泄内心精力的一种表现。
形成这些表现的原因也同时无外乎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自身精力过剩,缺乏精力发泄的突破口。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存在这种的现象,精力旺盛,中午不睡,晚上不睡,自己不睡还到处去打扰别人,是因为内心积压的精力他需要释放出来,而他释放出来的方式就是去不断的去走动,不断的去“调皮”。
2、缺乏运动,体力运动不足
很多幼儿园老师对于孩子的体能训练是不够的,而孩子的三餐等都是比较紧凑的,中间也还会有加餐,如果没有充足的运动和体育锻炼的话孩子也是爱动的。
3、缺乏规则意识,没有进行良好行为习惯来约束自己
通常老师缺乏对这种爱动的孩子的耐心,很多时候,他调皮就调皮了,大家都知道他,在很多时候,这个孩子对于一些事情索幸就随他去,缺乏持久教育的理念和坚定的信心,可能在一次两次之后就 会渐渐的失去耐心,所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调皮,再下去就是我们口中的“坏习惯”。
4、先天条件对孩子的影响,胆汁质的孩子天生就是好动
在孩子的遗传因素中,孩子的气质类型对孩子的影响也还是比较大的,像活泼好动的孩子大多数都为胆汁质,胆汁质的孩子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
这也是孩子好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5、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孩子的榜样及态度。
孩子很多时候的行为和语言等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父母在家里是闲不住的类型的话,那孩子也一定是闲不住的类型,如果父母是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的样子,那么孩子应该也不会太活泼。
6、对于老师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对学习没兴趣
很多孩子由于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所以对于老师所进行的活动展示就不怎么感兴趣,所以孩子就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去参与活动。
大家需要明白的是这不是一个坏习惯,这样的孩子也不是坏孩子。
我觉得,我们应该以一个正常孩子的心态来去对待他,让他跟别的小朋友一样的来去进行活动,如果作为老师都排挤这个孩子的话,那孩子的学习将会非常的困难。
我们应该保护孩子这种爱动、爱探索的欲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给与这种孩子充足的探索空间和时间,可以给予其一定有难度的事情来供其进行活动。
所以,李老师的观点就是保护、引导和支持。
那说到最后这个话题,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一定不要着急,不要着急给他去下定义,说他是“坏孩子”,要以一个平常心的心态来去对待他。
其次就是分析他活泼好动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是患有“多动症”的幼儿,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如果不是“多动症”,那就根据上面的李老师标注的几个原因中进行筛选,找到这个孩子最符合的原因,根据原因对症下药。
1、精力旺盛的孩子就和家长沟通,适当的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多进行一些相应的体育锻炼。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睡午觉,午觉起不来,起来就折腾。
3、像蒙台梭利老奶奶那样“温柔而坚定”的去培养孩子的一日生活习惯,与家长沟通,家园共育来解决问题。
4、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中发挥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学习方式不一样,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有的孩子是视觉型的孩子,有的孩子是听觉型的孩子,我们作为成人应该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不 应该给孩子贴标签,爱动只是其学习的方式不一样。
最后,十五个字概括:客观的对待,合理的引导,缓慢的渡过。
四岁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美术课?
感谢邀请!❤️
儿子,对不起,妈妈不该让你学画画……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并想和他说:“儿子,对不起,妈妈不该让你学画画……”
和儿子一起去练亲子瑜伽时,瑜伽老师说的一番话我至今无法忘怀:宝宝是小宝贝,妈妈是大宝贝,我们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所以,也需要学习,如果妈妈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请原谅妈妈。小宝贝有不对的地方,也请妈妈宽恕,我们一起学习、进步、成长……
在儿子小时画画这件事上,由于育儿知识缺乏,我犯了一些现在看来很幼稚的错误。
记得他上幼儿园之前,我大多比较重视阅读,很少给他笔、纸让他涂涂画画。还是有一次去朋友家看见她的孩子专门有一张画桌画画,才提醒我也应该让自己的孩子画一画了,于是我就给他买了一盒蜡笔开始画画之旅了。
一开始儿子很喜欢涂涂画画,在纸上天马行空地乱画一气。见状,我就买了一些涂色的书,打算先教他涂色,因为在当时的我看来,涂色比画画简单,应先从简单的学起。
为了避免儿子到处乱画,从一开始使用蜡笔开始,我就教他规矩:笔拿一支用一支,把笔放回原位,再拿下一支。涂色也是一定不能涂到轮廓外面,否则就不漂亮了……正是在这种“规规矩矩”的教学下,孩子的第一盒蜡笔一直到现在他上小学了还完好无缺,只是没颜料了,笔还是好好的,一支不少!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记得有一次幼儿园布置了一项绘画作业:要求画一辆富有创意的小汽车。刚开始上学,孩子的每一项作业当然我是非常重视的。见孩子画得歪歪扭扭,很不像样子,我就帮他画了一个,还写了字,作品当然是“规规整整”的一幅画,但如果换成现在,我一定让他自己画,哪怕孩子画得不像,我也会鼓励他,表扬他!因为是他自己想的,自己画的,这就足够了!
2012 年由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引用这本专业书里面的话,就是想告诉大家对待幼儿的画画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只有这样才不会误导孩子。幼儿阶段对于孩子的画画,我们应以鼓励为主。
绘本故事《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故事里面的那个小孩就是不会画画,老师鼓励她让她画点什么,她用笔使劲在画纸上面戳了一个点,老师说:请签名!于是这个点被镶近画框,挂在了美术教室里。这个小孩说,我还能画出更好看的点,于是画了各种各样各种颜色的点,老师为她的点组织了一个展览,她的点轰动了全校,这时候一个她的崇拜者,对她说,我就是不会画画,怎么办啊!她说请你随便画画,那个小孩颤抖着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条,然后她说,请签名!
相信在她的鼓励下又将诞生一个新的小画家!
在孩子的画画道路上,我的错误还在进行上演……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和很多父母一样发现孩子画画不好,确切地说就是画的不像。于是,我就跟风,也给孩子报了一个画画的培训班,更要命的是这个班上的老师就是一笔一画地教孩子的,其他的孩子都很乖,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笔,他们在下面画一笔,而唯独我的儿子不好好画,哪怕画一条线,他都不画。为了培养他静心做事,一个期学完后,我又给他报了一个期,虽然后来慢慢跟着老师画了,但就是对画画没热情,最终,第二期学完后,我就没再给他续报了。
后来,通过看一些幼儿方面的专业书籍,再加上了解了一些创意画的培训班,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错了……但幸运的事,我只给他报了两期,还有就是我的教育方式一直是鼓励、引导为主而不是逼迫。这也是后来儿子在画画方面慢慢好转的原因吧。
上小学了,经常会有一些手抄报要画画,那时为了孩子能有一份满意的作品交上去,基本都是我代劳。记得有一次英语手抄报还得了一个二等奖,当然也是出自我的手。但如果放到现在,哪怕儿子不能得奖,我也会坚持让他自己画。
因为我的“完美”,一直到三年级,他的手抄报基本都是我的“作业”,学校的老师也发现他特别不喜欢画画……
在我给他做手抄报的过程中,也许是看我画得如此认真,如此细心,如此好看,慢慢地他凑上来看,也想画一画,于是我就鼓励他动笔画,当然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意识到以前的错误了。在我的鼓励下慢慢地儿子越画越来劲,学校美术课上的作品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他也很得意。到现在上四年级了,他的手抄报都能自己独立完成了,而且有一次还主动要求参加绘画比赛,向负责老师要了一张绘画比赛的纸带回家创作!从此,儿子的绘画之路再次踏上了一个新的旅程!
在这条新的旅程中,我想我会鼓励孩子放飞心灵,自由绘画出他心中的那幅画。
所以,有时放手,也许孩子会摔跤,但下一步也许他会走得更好!
(下面的四幅画,是儿子小学美术课上的作品,分别是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其中有两个都得了“优”,通过作品也慢慢可以看出他开始通过绘画来讲诉自己心中的故事了!最后一个作品是四年级暑假作业,制作英语本子上的封面,自己独立完成的。他能独立完成绘画作业就是一个最大的进步!感恩❤️)
如何提高4岁孩子的专注力?
我认为,每个孩子天生都有良好的专注力,如果没有获得成人的保护与激励,才会导致孩子专注力缺失。
@懒妈育二宝 一直秉承的教育信条是:每个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成人教育出现了问题。
孩子不专注是因为成人的干扰你的关心其实是干扰我家老大小时候每次吃饭时,细心的奶奶总担心小孙子吃不饱,所以每次只要是奶奶照顾他吃饭的时候,桌前都是一堆的吃的,点心、面包、饼干……。真的是有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于是,老大幼儿园期间吃饭时总有个不好的习惯,东张西望,不专心。
为了改正这个习惯我用了好多办法:定闹钟、积分兑奖、比赛……,饭前不吃零食,饭时投其所好(必须要有红烧肉),一直坚持了一年半才完全改正过来。(有的好习惯错过了敏感期再去纠正,需要花双倍的时间效果还不一定最佳。)
每当两个孩子在专注玩游戏的时候,我从来只是旁观者,但是孩子他爸和外公总会控制不住,一会儿责怪孩子把地上弄乱了,一会儿不停地提问,你们在做什么?这样玩怎么怎么不好!一会儿会拉着二子,问他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小便……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家庭也该都是比较普遍的,其实,这就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性。
家长要学会管好自己的嘴和手地上乱了游戏结束时可以收;喝水小便应该是孩子自己来要;孩子在玩什么,成人专注观看倾听就能听出来了,不停地打断他们会影响游戏的进度,破坏他们的专注力。长此以往,孩子每次玩游戏的时候,都会关注成人的感受,会分心或依赖,势必就玩的不专注不尽兴。我今天还在朋友圈里提醒了一位家长,她在孩子上美术课时,不时“偷窥”,总是会被小家伙发现。我善意提醒家长,这就是在干扰孩子的专注力。长此以往,即使家长不在,他也会分心,总会想着妈妈有没有在看我?没在看我会去哪儿呢?……
不专注是因为他不感兴趣
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怎么能专注?一个朋友给我发来美术老师给家长的教育反馈,说3岁的男生,画画的时候一开始很好,很认真,但过一会儿就开始东张西望了。要求家长要好好教育孩子。作为同行,我觉得我做的有点不“厚道”了。我告诉朋友,孩子这样是正常的,没必要对孩子进行教育或者批评。但是,老师那里不能这么说,会让老师觉得家长不配合工作。
可是,事实上孩子的行为确实太正常了,一个3岁的男孩子,一是注意力维持3-5分钟是正常的;二是一般男生对美术不是很感兴趣也是正常的。所以,怎么就需要教育了呢?反观我们自己,如果你不喜欢画画,非要你坐下来画一个小时,我们自己扪心自问,我能坚持多久。反正对于我不喜欢做的事情,我的专注力肯定不会有,如果强求,我还会出现身体的不适。比如逛街,如果不是必须要买东西,我逛商场不能超过半小时,否则会头晕胸闷,浑身不适。所以,我坚决不会强求孩子做他特别不感兴趣的事情,会十分支持他做自己喜欢并专注的事情。
做喜欢的事情专注得让你抓狂我家大宝从小对美术就是不感兴趣,让他坐下来画画,犹如坐针毡,基本都是草草了事,那时候家人也说这孩子太没定力了,一点也不专心……但是,只要他一到草丛里,小河边,几乎每次都是拖着拽着才会离开。钓鱼一坐2小时也不会烦,现在看书、下棋玩多久都不会想着动动屁股,怎么能说孩子不专注呢?
不专注是因为超出他的能力范围
我家二宝最近模仿哥哥,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要学习(主要是数学启蒙)。让为娘我好不欣慰,而且每次学习的时间还特别长,都是需要强迫休息才会停止。家里人也都特别欣慰,纷纷夸这孩子好学,专注力强。可是,这两天开始有点懈怠了,做一点就开始游离了。是孩子失去了耐心吗?NO,是因为做的题目开始变难了,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做起来有点费力,自然会影响他的专注力。之前都是1-5的数,量少,书写、填色等都容易,并且很快做完,孩子自信心十足。现在开始做到10的数量,每一页都是9、10,涂色一次就要涂10个,手累,心也累了,一道题做好久才结束,自然就不专心了。
总之,专注力是孩子学习和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专注力需要训练吗?我认为不需要,只要成人努力去追随孩子,懂得理解孩子,好好保护孩子的专注力,相信孩子是可以自己慢慢提升的。
我是爱教育 爱孩子 爱分享的@懒妈育二宝 ,欢迎关注我,每天与你分享孩子成长和教育的经验!
给小侄子买什么礼物好呢?
应该送小侄子一些能激发他学习兴趣和童年好奇心的礼物。
1.由于小侄子处在童年阶段,需要一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礼物来引导他的成长;2.例如,一些涂色书、科学实验箱、乐高积木、故事书以及地球仪等,都可以激发小侄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这些礼物既能增添小侄子的童年乐趣,也可以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的同时,有助于他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如何为儿童打造一个阅读空间?
感谢您的提问,这是一个好问题,让人深思,也给我有一个总结与思考的机会。
首先,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量力而为,不一定需要花很多钱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为儿童打造阅读空间,目的就是希望这个空间的建立,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养成孩子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这是我们为儿童打造阅读空间的目的与初衷。
一、软空间。
什么是软空间?就是软性的、看不见的空间,也就是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1)父母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试想,我们父母都不喜欢阅读(最好是纸质书),怎么能让孩子喜欢阅读呢?
所以父母在家中的书柜、书架,甚至书房是必须有的,父母的原生家庭也是喜欢阅读,自然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家庭氛围。
(2)父母要学会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阅读。
当今社会,手机已经让许多成年人成瘾,所以在家中,我们尽量不去玩手机,做出好榜样。
在一天的时间里,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很短,孩子成长速度很快。许多家长在孩子长大后都感慨一番,与其这样,不如我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好好珍惜,珍惜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日子。
二、硬空间。
什么是硬空间?就是硬性的、看得见的空间。
(1)家庭条件允许,就请给孩子一个独立书房,这里是属于他的小天地。
若没有条件,哪怕一片墙,一个角落,靠窗的一个小角落,都可以收拾出来,一张小地毯,让孩子可以席地而坐,准备孩子能够得着的小书架,给他一个专属的空间就可以了;
(2)墙面可以贴上不同年龄特点的画。
0-3岁的小小孩,可以贴色彩鲜艳的动物、颜色或者植物图片;学龄前儿童可以贴知识性强的挂图 ,定期更换,定期学习;念小学之后,可以对课本进行补充的图片,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贴什么,让他自己做主,目的只有一个:让他爱上阅读,爱上学习;
(3)和孩子一起设计书架,把家里的图书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知识类、故事类、图书馆借阅书等;
(4)标本角:和孩子一起制作标本,春天的各种花儿、秋天的各种树叶、旅游时带回来的石头等等都可以做标本,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之心;
(5)科学实验角:和孩子一起做科学实验,可以参阅有关儿童实验的书籍,利用现有条件,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再一起翻阅相关书籍,一定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6)手工角: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如折纸、涂色、绘画、手工活等,同样可以在网上或者专门的商店购买相关材料与指导书籍;
(7)让孩子自己动手设计书房(阅读角),一般建议孩子六岁开始,正是准备上小学一年级,增加孩子的积极性与参与感,让他对阅读与学习产生更浓烈的兴趣;
(8)和孩子一起 阅读计划、时间作息表,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作息,放在阅读空间中,自我遵守与监督;
(9)音乐角:听音乐、弹钢琴等乐器,收集有关书籍,如歌本、歌谱、音乐故事及音乐史等;
(10)小小图书馆:对年龄稍大、有自我管理的孩子,可以建议他建立书籍登记、借阅制度,培养他的管理能力及整理分类能力,可建议孩子和同学交换书籍,定期主题系列阅读及分享会,这些都是很好的形式。
只要家长有心,可以用很多方法打造一个属于孩子的特别的阅读角,这也是家长送给孩子很有意义的童年礼物。
我是两孩职场妈妈,我的孩子们和我一样都很喜欢阅读,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