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在近现代是谁发现的,敦煌莫高窟最早是谁发现的?
敦煌莫高窟最早是由一位名叫王圣明的道士在20世纪初发现的。当时,王圣明在寻找一只走失的驼队时,意外地发现了敦煌莫高窟。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因为莫高窟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佛教壁画、雕塑和经卷,展示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辉煌。
王圣明的发现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后在20世纪初建立了对莫高窟的系统调查和保护工作。由于这些努力,敦煌莫高窟逐渐为公众所知,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敦煌莫高窟的资料和传说?
1 莫高窟存在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藏传佛教的重要活佛道场,地处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有上千个佛龛和数以万计的佛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据说莫高窟创立于公元366年,传说它的开凿者是名叫“神秀”的僧人,在耐人寻味的故事中,他瞑目静坐时,五指分别点破了五个石头,从而开凿了佛窟。此外,莫高窟还有许多关于宗教、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传说和故事,如“莫高窟女儿墓”、“莫高窟胡姬墓”等。3 ,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不仅是文化宝库,也是神秘的历史和文化符号。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些传说,更好地了解和感悟莫高窟的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莫高窟的设计者是谁?
莫高窟最初的修建者是前秦时期的一位高僧。366年,僧人乐僔路过敦煌时,忽见三危山上金光万丈,隐隐约约闪现着万佛的影像。为了纪念这一奇迹,他在山壁上开凿了一个洞窟,造佛修行。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又不断地有其他僧人和禅师来到这里,陆续凿洞、造像,最后逐渐形成了一条一千六百多米长的大型石窟群。
甘肃莫高窟敦煌的研究人是谁?
樊锦诗,女,汉族,1938年出生,中共党员,浙江省杭州市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2020年12月29日,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在武汉大学挂牌成立,”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受聘为名誉院长。从1963年,被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算起,樊锦诗已经在敦煌工作、研究了58年。
刚到敦煌时,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睡土炕、用土桌、点油灯、喝咸水。南方人樊锦诗克服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潜心考古研究。
她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完成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为敦煌石窟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她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10多项,为其他石窟寺遗址考古报告撰写提供了借鉴。
在她带领下,敦煌研究院率先建设数字敦煌档案,实现了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让宝贵文物“容颜永驻”。
择一事、终一生,樊锦诗扎根大漠、无怨无悔。如今,83岁高龄的樊锦诗,还在为编写第二卷敦煌石窟考古报告潜心研究,把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管理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追求,为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莫高窟建于几年?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开始建造,期间还经过了多个朝代。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以东25公里的鸣沙山东侧。莫高窟因其独特的石窟艺术,不仅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还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的位置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以东25公里的鸣沙山东侧。目前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洞窟壁画,2400余尊彩塑,5座唐宋木构窟檐,荷花、石雕、雕刻等数千件,是一座由绘画和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宫殿,是现存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品,被誉为“东方的明珠”。
莫高窟的景区特色
莫高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批石刻,其具有跨度和较延续性强,已有一千多年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其艺术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石窟营造、壁画、彩塑三合一;以绘画和雕塑为主要的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