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威天罡传奇,水浒传里的武松是虚构的吗?
巜水浒传》中的武松是虚构的,而现实世界,武松是真实的人,同时武松和武植(《水浒传》中的武大郎)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人,一个宋朝人,一个明朝初期的人,怎么能成哥儿俩个呢?
据说现在杭州西湖湖畔还有宋义士武松之墓,武松打虎,打的不是真的老虎,而是蔡京的儿子,百姓称之为蔡虎,蔡虎仗着父亲的滔天权势,横惩暴敛,苛捐杂税,弄得民不聊生,据说武松是前县令的心腹,县令原是个清官,蔡虎看杭州是富足之地,动用关系,陷害前县令,鸩占鹊巢,惹怒了好汉武松,一怒之下刺杀了蔡虎,为民除害,武松也死余蔡虎的卫队之手,杭州百姓非常敬重武松,将武松葬于西湖湖畔!
武植是明代清官,而潘金莲也是非常贤惠善良漂亮的女人,只因武县令交友不慎,被损友坑了,把两口子糟践得不成样子,不知怎么传到施翁耳中,成了《水浒传》中武松传奇故事的引子。
于是施翁写了脍炙人口的武松打虎,大闹狮子楼,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的精彩传奇故事!
此武松,非彼武松!
不论现实世界中的武松,还是《水浒传》中的传奇英雄武松,都是非常受世人敬重的大英雄!
晁盖之死林冲发现了什么?
晁盖之死,林冲不是发现了什么,而是参与了什么。这段曾头市疑案,其实并不是疑案,是施耐庵《水浒传》围绕主题故事,留下的一段悬念。
那么,林冲在晁盖之死这个迷案中到底看到了什么,或者参与了什么呢?晁盖之死又意味着什么呢?
曾头市晁盖中箭的前前后后阅读小说,首先得关注它的文本结构,作者通过巧妙的安排叙事顺序,表述人物与事件的因果关系,达到以故事表达作者意图的目的。
施耐庵的《水浒传》,故事的大脉络基本上出自《大宋宣和遗事》。这部笔记体野史中,晁盖因智取生辰纲,得到宋江报信而上的梁山。晁盖做了梁山的第一任寨主,派刘唐给宋江送了一对金钗作为酬谢,由此引发了宋江杀惜。
杀了阎婆惜,宋江便逃到玄女庙,得到了一卷天书。这卷天书上有三十六人名单,指定宋江为主帅,召集三十六人聚义。宋江于是带着天书来到梁山,此时,晁盖已经去世,宋江以天书为凭,做了梁山寨主。
施耐庵根据蓝本故事的大线索创作《水浒传》,为了表达自己的主题,改写了晁盖的死亡时间,以曾头市的故事,完成了梁山寨主的交接“仪式”。说是“仪式”,当然得有仪式感,晁盖曾头市中箭故事的开张仪式,就是“芒砀山公孙胜降魔”。
《水浒传》是一部以天罡地煞联合降妖除魔的道家神话为总线索,以梁山好汉的故事为基本架构,隐藏着历史真实与家国情怀的史诗级巨著。道家天罡地煞“替天行道”,扫荡妖魔,以公孙胜降魔、晁天王中箭为大关节,梁山好汉的故事开始升级,《水浒传》的终极主题也自此进入高潮阶段。
公孙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就是放走天罡地煞,以天罡地煞“替天行道”的总策划者张天师的徒孙,上清宫住持真人罗真人的徒弟。者三代一脉相承的道家神人,以“五雷天罡正法”引导、监督梁山好汉从妖魔“还道”,然后替天行道。
“五雷天罡正法”就是放走妖魔的那位张天师虚靖先生发明的“雷法”,“雷法”是有历史记载的,曾经帮助宋徽宗杀掉了盐池怪蛟,是道家的最高法术。这个道具,点明了公孙胜与张天师的关系,公孙胜就是奉命执行道家的法旨,监督梁山好汉的总监军。因而,芒砀山必须由公孙胜来主持攻打,“妖魔”也必定是公孙胜来降服。
樊瑞的投降,基本标志着梁山好汉完成了由妖魔而还道的经历。接下来,佛教的护法天王就该退位,梁山寨主就得交由“呼群保义,把寨为头”的道家天魁星来掌管,一百单八将的大聚义即将到来。
因而,“芒砀山公孙胜降魔”预示了晁盖之死。
晁盖在曾头市中箭中毒,坚持着死在了梁山。晁盖刚死,前番立晁盖为寨主的林冲,又是第一个站出来,连夜联络公孙胜、吴用,动员所有的头领立宋江为寨主。
这个细节有两处需要特别注意。第一处,为何又是林冲出头引发梁山寨主更替——这其中的寓意实在是太深刻了。另一处,林冲为何首先联络的是公孙胜,而有别于杀王伦立晁盖之前与吴用暗通款曲的情节。这不是为了避免文本重复,而是谁做寨主,必须得公孙胜点头。
那么,立晁盖为寨主为何不需要公孙胜同意呢?因为,晁盖是佛家的护法天王,公孙胜只管得着道家的事。而且,以晁盖接替王伦,其中另有寓意。究竟是什么寓意,下文再讲。
从晁盖之死的前后细节来看,林冲一定与晁盖之死有关。
晁盖曾头市中箭的几处疑点晁天王率领五千兵马攻打曾头市,不幸中了法华寺两个和尚的计策,夜里中了埋伏,被冷箭射中了面颊。为何是和尚让晁天王中计了呢?这个问题很简单,晁盖就是佛家的护法天王,即将归位,当然得由佛门子弟来“引渡”了。
那么,晁盖的这一箭是不是史文恭射的呢?不是。史文恭没有射杀晁天王,曾头市的曾长官也没有认定是教师爷射杀了梁山寨主。因为急于要与宋江讲和,曾长官稀里糊涂的承认了是部卒无端施放冷箭,伤害了托塔天王。是不是曾长官有意保护史文恭呢?有这个可能,但当时的战况逼得曾弄走投无路只顾讲和,史文恭又算老几?充其量是一个被金国人利用的汉奸而已。
其实,晁盖中箭是有伏笔的,这个伏笔就是“小李广梁山射雁”。花荣在梁山一定要射第三只雁的头,意味着梁山第三任寨主的头部将挨这一箭。
梁山第三任寨主不是宋江吗?为何花荣这一箭要射在了晁盖的头上呢?
梁山到底有几任寨主,是《水浒传》一大终极密码,施耐庵藏得极深。搞清楚梁山究竟经历了几任寨主,等于读懂了《水浒传》的一半,也明白了晁盖为何死于曾头市的那一支神秘之箭了。
王伦曾经“蓦然寻思”:
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
原来,王伦是“合着”杜迁上的梁山,杜迁才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开山之主。为什么这么理解,我在很多文章中反复做了解读,此处不再啰嗦,只点明梁山的几任寨主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王伦的这番话十分重要,简直就点明了晁盖的死因。这个话题,后文再讲。
花荣射雁预伏了晁盖之死,那么,这一箭是不是就是花荣所射呢?我们尽可以这样去猜想,但施耐庵就是没点明。而且,这一箭并没有毒。
很多朋友质疑我说的晁盖不是中的毒箭,也不承认晁盖中箭之后在马上冲杀四五个小时,回到营寨竟然看不出一点症状的文本事实,咬死了射中晁盖的就是一支毒箭。
文本“事实”明摆在那儿,说晁盖从三更天气中箭,一直杀到天亮的时候才在林冲的接应下回到营寨。以现在的时间来讲,就是子夜到天明这段时间,即便是三更末,也是零点到一点之间。晁盖打曾头市是春暖季节,即便是五点天亮,期间也过去了四个多小时了。
但是,晁盖是骑着马回来的,中箭之后便由刘唐、白胜扶上了战马,一直冲杀着,为何毒药一点都没有发作呢?这可能吗?
从书中的细节看,晁盖回来后是能够言语的,拔掉面颊上的箭后,晁盖只是“血晕倒了”。此处,施耐庵并没有交代晁盖的任何中毒症状,更没有写那支箭上刻着字。
“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于是,出大事了:“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四五个小时毒药没有发作,为何敷上金枪药之后才知道是一支毒箭,晁盖才言语不得呢?
林冲到底看到了什么,参与了什么,这些细节已经说明了一切,无需我多做解读。
晁盖之死意味着什么如此说来,晁盖之死就与宋江脱不了干系了,若不是统一步调,各个环节又如何衔接得如此紧密而又天衣无缝呢?
事后,宋江又把晁盖的遗嘱做了修改,指定了史文恭就是射杀晁盖的凶手。这样,晁盖之死与梁山好汉有关的嫌疑就越来越大了。为何?
史文恭是不是凶手,不由宋江说了算,因为,宋江并没有给晁盖报仇。很多读者认为,宋江请卢俊义的目的之一就是给晁天王报仇。其实,卢俊义上山与晁盖报仇毫无关系,宋江、吴用早就想把玉麒麟弄上梁山,为制服照夜玉狮子做准备。
书中说,晁盖丧事期间,来自大名府的大圆法主提到了“河北玉麒麟”,宋江、吴用“猛然省起”,说我们还没有老,怎么就这么忘事呢?接着,宋江细细地讲述了一番河北玉麒麟卢俊义。这些细节说明,晁盖还没有死的时候,宋江、吴用就有驯服玉麒麟的计划了。
如果是这样,那么,宋江还真洗不脱谋杀晁盖的嫌疑。但是,施耐庵又不是这个意思。
宋江驯服玉麒麟,目的其实与晁盖是一致的,那就是书中讲的“晁、宋二头领一同替天行道”。梁山“替天行道”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招安吗?绝对不是。梁山大聚义时,宋江主张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说的就是打金国人,保宋境一方百姓平安,这是《水浒传》最大的主题,是施耐庵家国情怀的最高表述。
晁盖打曾头市,同样是抗击金兵,保境安民。但是,晁天王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汉奸史文恭得到了照夜玉狮子。这是金国王子的坐骑。《水浒传》的金国王子,施耐庵早就暗示了就是“金二”,灭掉北宋的完颜阿骨打的次子斡离不。
鲁达、曾头市的故事隐伏着令北宋迅速走向灭亡的“宋金海上之盟”,这个盟约引来了金兵的入侵,因而,宋江驯服玉麒麟的目的有两个:“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兵马,指的就是金国的兵马。
晁盖抗金失败,这件事情还得交由道家的天罡地煞来完成。因而,从另一个角度讲,晁盖是在抗金之战中归于本位,去做真正的托塔天王的。《水浒传》讲的是道家天罡地煞“替天行道”的故事,当然得由一百单八将来演绎抗金的故事了。
由此回顾文本故事,书中引发晁天王攻打曾头市的起因,就是照夜玉狮子。而晁盖前往偷袭时,林冲却没有跟着去,而是分兵一半做接应。林冲为何不随晁盖前往呢?是因为此处隐伏了另一匹战马:踢雪乌骓。
这匹马是宋徽宗的御赐,而灭掉宋徽宗的,正是照夜玉狮子的主人。踢雪乌骓怎么可能是照夜玉狮子的对手?因而,作为宋徽宗钦命的大将,呼延灼表现得极差。由此,可以这样解读晁盖抗金这件事:晁天王与金兵作战,一定是在宋徽宗时期。宋江二次攻打曾头市,恐怕就到了宋钦宗时期了。
施耐庵早就预告了梁山好汉将在宋钦宗时期参与抗金,这个预告就隐伏在“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的故事中。怎么回事?敬请关注本号其他文章的解读,施耐庵写得十分的神奇。
晁天王之死,与林冲有关,也与宋江、吴用、花荣有关,梁山礼送天王归位,“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责任由道家的天罡地煞继续。
因而,此番又是林冲出头,而且第一个找到了道家的总监军,再度确立了梁山寨主。这一次寨主易位,直接隐喻了北宋的灭亡。
林冲主导了北宋迅速灭亡的隐喻这个隐喻同时也决定了晁盖之死,是施耐庵隐喻大历史的一个关键节点。
上文曾经讲到,梁山总共有四任寨主,杜迁是第一任。原本,杜迁也是《大宋宣和遗事》中三十六人之一,施耐庵故意把他打入地煞,而且写成了梁山开山之主。而王伦却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们做寨主,是施耐庵把《水浒传》一半的密码隐写在了这两个人身上。
很多学者考证王伦,说他的原型是北宋时期的某某义军领袖。这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臆想,施耐庵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
杜迁之所以被施耐庵写作梁山第一任寨主,意思就是“杜迁”,也就是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涉嫌干预了北宋皇位的世系传承。赵光义违背“天道循环”,涉嫌伪造“金匮之盟”,而又打脸背弃盟约,没有把皇位传给老四赵廷美,而是让“宋三郎”赵恒成为了宋真宗。由此,北宋王朝进入“妖魔”时代。
关于杜迁的故事,我有专门的文章讲述,此处不再多重复。
因为“杜迁”,所以,原本只有做“王”资格的人便轮流做了皇帝,包括梁山时期的端王宋徽宗。这就是“王轮”。
林冲杀了王伦,之于梁山而言不是火并,但对于北宋王朝来讲,还真是火并:内部相互残杀,内部相互吞并。所以,火并的结果就是“朝改”,北宋即将被改朝换代了。到了“朝改”的历史关头,必将葬送江山——这就是宋江。
施耐庵之所以把晁盖之死写得扑朔迷离,原因就是要隐藏这段历史。施耐庵的潜台词应当是:历史发展到这个节点上,北宋王朝走向灭亡就是必然的了,人力焉能阻挡。因而,晁盖必死而宋江必定要登上梁山的寨主之位——宋江的身上同时贴着北宋皇帝与大明皇帝的标签。
杜迁是梁山第一任寨主,所以,宋万则是在王伦之后才上山的。这个时期,意味着即便是杜迁而王伦,北宋却依然希望“一万年”。所以,杜迁在前,宋万在后,杜迁是地妖星,宋万是地魔星,难道不就是“妖魔”吗?
到了大排名时,却是宋万在前,杜迁在后:你们都“杜迁”了,难道还想“一万年”吗?所以,紧随杜迁之后的就是“病大虫”。
终止“王轮”的人是林冲,参与“朝改”的人也是林冲,断“送江”山的人还是与林冲有关。所以,林冲不仅在晁盖之死中发现了什么,而是参与了什么。
关于林冲与晁盖之死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本号将继续解密《水浒传》,为所有今日头条关注我的朋友彻底打开《水浒传》这座神秘的殿堂。
关胜的梁山座次排名为何在林冲之上?
关胜为何座次排名在林冲之上,透过作者施耐庵的意思,应该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关于梁山的座次本身就不是什么上天定的,只是宋江一个政治手段,所以座次本身并不是按照武功实力来判定的,更多的是按照需要定的。
一,公孙胜和段景柱座次
公孙胜直接参与了座次排名,所以他的座次直接靠前,无可厚非,但公孙胜早就透过晁盖之死,明白了宋江的为人和企图,于是主动退隐,座次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他要的也不是这个。
段景住排在最后一位,并不是他能力最次,而是他不得不做一个眼子头,晁盖的死他是替罪羊,虽然他帮宋江夺了权,但看在晁盖帮的人和梁山其他人的面子上,他不敢也不会把段景住放的靠前,如此做出一番公平公正,有大义的样子,不过是做个样子。
二,梁山里的帮派实力
说到帮派实力不得不说一下,李俊,论武艺他的水上功夫着实不如张衡等人,资历也不如阮氏三兄弟,但他救过宋江的命,最重要的是他只听宋江的命令,哪怕是错的离谱的之令,因此宋江喜欢这样的人,他就当仁不让的成了水军一把手,座次自不必说。
阮氏兄弟心里从没把宋江当成过大哥,晁盖的死,宋江嫌疑最大,宋江太清楚了,所以不会把大权交给阮氏兄弟。
而林冲是一个晁盖帮的发言人,他代表着梁山里的老人,安排好他,才能稳住梁山先来的和后来的,自己的仁义之名才能坐住脚。
另外林冲是一个有能力但不敢出头的货色,因此宋江把他放在关胜下面,林冲也不敢言语,他的武艺和资历又是最老的,他都不说话,那别人更不会有怨言,也不好意思多说。
而关胜代表着官方,是名门之后,把关胜放在前意思很明了,就是为了今后招安做准备,不信你看看那些名门大将排位都不低,真是武艺高强吗?非也,全是宋江拉帮的手段。
三,梁山里的排名的艺术
在梁山有几大派系,晁盖当初的一批,二龙山,少华山一批,宋江带上来的,还有降伏的,用计骗来的。
二龙山为首的鲁智深人缘好,自己的势力也不小,又和林冲有一定的交情也算是旧相识,所以实力不容小觑,因此鲁智深和武松等人的排位不能太靠后,但这个派系也不是事事听宋江的,只是以道义行事。
而以史进为首的少华山,势力次了一点,人数少了点,何况朱武等人自成一派,对于梁山可进可退,也不是很拥护宋江,史进是讲究义气的人,自然对座次没啥要求,朱武虽然介意,但他是见风使舵的人,自然也不会和宋江硬刚。
剩下的就是宋江一派的唯宋江马首是瞻,比如李逵,华荣,解家兄弟,座次都在前,所以座次和武艺没半点关系。
后来受降的宋朝将领,也是根据和宋江关系远近定的位置,对于武将座次很明显。
综上所述关胜座次比林冲靠前,并不是他的武艺比林冲厉害,只是他的作用和对宋江的服从度高而已,论武艺比关胜和林冲武艺高的大有人在。
梁山的座次就是一场政治的排名。
对于此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一起探讨@易木观察
为什么扈三娘被称为一丈青?
“一丈青”是《水浒传》中令人十分费解的一个绰号。这个绰号到底是什么意思,施耐庵没交代,从书中也很难寻找答案。而且,施耐庵把这个原本属于张横、燕青的绰号给了扈三娘,更是令人琢磨不透了。
我在细读《水浒传》文本,探轶其真故事的过程中,逐渐对“一丈青”以及扈三娘有了一个比较模糊,但却越来越明晰的看法。以下,就与头条的朋友们分享。
梁山好汉两次杀梁山好汉的岳父扈三娘不仅绰号十分古怪,她的为人也是十分奇葩,奇葩得令人难以理喻。
一丈青原本是独龙冈西边扈家庄的大户千金,祝家庄老三祝彪的未婚妻。宋江二打祝家庄时,扈三娘被林冲活捉。
为保住妹子性命,扈三娘的哥哥扈成到宋江营寨投降,退出了独龙冈三家联盟,并承诺帮助梁山擒拿逃亡扈家庄的祝氏兄弟。巧的是,宋江打破祝家庄后,逃亡到扈家庄的正是扈成未来的妹夫,扈三娘的未婚夫小郎君祝彪。
扈成二话没说,亲手活捉了祝彪,绑去交梁山发落。
妹妹后来很奇葩,哥哥也不是个善类,即便是背弃盟约,也大可放祝彪一马,如此绝情无义,也难怪妹子嫁了个王矮虎,一辈子跟仇人称兄道弟。
扈成押解祝彪前往梁山大营途中,正遇杀红了眼的黑旋风李逵。李逵不问青红皂白,在明知扈成已经投降的前提下,斧劈祝彪,杀跑扈成,一对板斧兀自不歇,直奔扈家庄,杀了扈三娘的父亲及其一门良贱。
黑旋风嗜杀成性,这回杀得却倒有点道理。
这件事情扈三娘不会不知道,但却十分顺从的依宋江之命,做了梁山第一好色之徒王英的老婆。
这样,等于是梁山好汉杀了梁山好汉的岳父。
扈三娘的剧情足够狗血,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简直就不是人。这厮爱上了太守程万里的女儿,却不好好守城,被梁山活捉。投降之后,便赚开城门,带头杀进东平府,杀了程万里,夺了他的女儿。
如果说王矮虎的岳父被杀,是梁山好汉间接的杀了梁山好汉的岳父,而董平的行为更是闻所未闻,真不知程小姐如何伴随这样一个杀父仇人,心甘情愿的做董平妻子的。
《残水浒》作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这部续书中,自作多情,说扈三娘当时不知道有李逵血洗扈家庄这事,知道之后便杀了李逵报了冤仇,程小姐也把董平送上了绝路。
其实,施耐庵这样写,大有寓意,《残水浒》不解其意,表错了情。
“一丈青”究竟是什么意思咱们先来个蒙太奇闪回,说一说“一丈青”究竟是何意思,再来接着讲梁山好汉两次杀梁山好汉岳父的事情。
关于《水浒传》故事的来历,我基本上只认同史料,施耐庵借鉴的是正史和野史,是比较正式的文本史料。在蓝本故事中,《大宋宣和遗事》有“一丈青”,这是《水浒传》中船火儿张横的绰号。到了《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一丈青”则是浪子燕青的解读。
写到“浪子燕青”时,龚开是这样说的:
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
龚开这样赞浪子燕青,与《大宋宣和遗事》是能够对接得上的。这部南宋笔记体野史中,燕青是“铁天王”晁盖劫取生辰纲的七人之一。生辰纲案发后,燕青与晁盖、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一道,上了梁山泺。
后来,杨志在押运花石纲返回途中,因在颍州等候孙立而杀了一个泼皮二少,被颍州府刺配充军。李进义、林冲、王雄,花荣、柴进、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胜、孙立这些兄弟在杨志的押解途中杀了解差,逃到太行山落草。
晁盖上梁山后,便邀请太行山十二个指使兄弟到梁山聚义。
把《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画赞》的故事连起来读,晁盖派往太行山联络杨志他们聚义的人,应当就是燕青。那么,“一丈青”应当就是生长在太行山的一种毒蛇。
如此说来,扈三娘真的是被施耐庵写成了一条毒蛇吗?
一丈青扈三娘难道是条美女蛇《水浒传》中的扈三娘长得确实很美丽,容与堂本《水浒传》在一丈青出场时,有一首赞诗赞道:
蝉鬓金钗双压,凤鞋宝镫斜踏。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扈家庄时的一丈青,美得如海棠花。到了扈三娘率领梁山女将大战天王李成时,又有一首赞诗,其中说道: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
扈三娘不仅貌美,如花似玉,武功还比较好,我觉得她也是有能力占据一项《水浒传》第一的武功,那就是红锦套索。
独龙冈前,扈三娘从马背上活捉了王矮虎。又在梁山抗击官军的战斗中,先后用红锦套索活捉了彭玘、郝思文。
美女打仗很凶,追赶宋江时毫不留情,这也就招致了李逵的深恨,导致扈家庄被血洗。这难道是施耐庵把这样一个角色女子写成了“美女蛇”?
龚开笔下的“一丈青”是太行山的毒蛇,但他并不是把燕青写成毒蛇,反倒是《大宋宣和遗事》把张横写了“一丈青”。《水浒传》中的张横是浔阳江上的江湖大盗,专门在夜里杀人越货,倒很有点“一丈青”的意思。但书中比张横还狠毒的人大有人在,施耐庵也没有把张横写成“一丈青”。
扈三娘难道比张横还毒吗?
原来,“一丈青”也可以是一件首饰,插在发髻上的首饰。这件首饰造型就像是一条“一丈青”,“蛇头”可以做挖耳。
首饰一般是妇女佩戴的,“一丈青”扈三娘就是被施耐庵写成了一个梁山美女。金圣叹稀里糊涂,根本没有细想“一丈青”是什么意思,便把扈三娘上应“地慧星”改成了“地彗星”。一条美女蛇当然就是扫把星,害得扈家庄家破人亡。
金圣叹歪解“一丈青”,不仅不知“一丈青”的含义,更不知施耐庵写扈三娘是何隐喻。那么,“一丈青”扈三娘的身上是不是真的藏有故事呢?
扈三娘的兵器是日月双刀杨雄、石秀为救被祝家庄捉去的时迁,便求鬼脸儿杜兴帮助。杜兴最先在《水浒传》中介绍了扈三娘:
西边那个扈家庄,庄主扈太公,有个儿子,唤做‘飞天虎’扈成,也十分了得;惟有一个女儿最英雄,名唤“一丈青”扈三娘,使 两口日月双刀,马上如法了得。
“日月双刀”是什么兵器?为何施耐庵以日月命名一丈青的双刀呢?谜底不猜自透,“日月”合起来,就是一个“明”字。原来,“一丈青”隐喻了大明朝的秘史。
《水浒传》隐藏大明朝的历史,施耐庵在开篇故事中就交代了,“洪太尉”身上有朱洪武的隐喻,他所误走的妖魔就是“孙立”。
我在讲“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中,写到了栾廷玉的失踪,隐写的是建文帝的去向不明。按照施耐庵写的故事,他更倾向于建文帝早在皇宫失火前就被杀掉了。
不要认为“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这是“王道生”造的假,《水浒传》的作者绝对不可能是施彦端。假如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如何把“朱洪武”隐写进去呢?
针对这个问题,有专家又出来说话了,称《水浒传》前十三回不是施耐庵写的。这样,似乎就解释了死于洪武三年的施耐庵,为何在《水浒传》隐写“朱洪武”这个蹊跷离奇的现象。
这个观点更不值得一驳,施耐庵七十回《水浒传》都是在“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条主线下展开,故事的逻辑性非常严密,根本无法割裂。假如以专家的观点,倒不如说施耐庵根本就没写过《水浒传》。
《水浒传》中的宋江、鲁智深、武松、朱武、孙立、黄信、燕顺、王英、郑天寿、李忠、段景住、郁保四,以及阳谷王婆、潘金莲、潘巧云、西门庆、黄文炳……,等等人物,身上都有大明王朝靖康之难的隐喻,这部书的作者绝对活到了靖难之役之后,而且,一定是这场灾难的见证者或亲历者。
回头再说“一丈青”,她手中的日月双刀从来就没有斩杀过敌将,反倒是红锦套索连捉两员朝廷将官。其中,捉郝思文就大有隐喻。扈三娘捉的不就是“好思文”吗?
郝思文绰号“井木犴”,是南方朱雀七宿之首。朱允炆不就是在南京做魁首吗?而《水浒传》中的玄武大帝(三月初三就是玄武大帝的诞辰)象征的就是朱棣,朱棣是最崇拜玄武大帝的,南北相应,“好思文”思念的是谁,不言而喻。
但是,郝思文却被扈三娘活捉了。但是,这件事与“一丈青”有何关系呢?
扈三娘为何泯灭父仇独龙冈下的祝家庄,实则“朱家庄”,左右两边是李家庄,扈家庄。李家庄的李应,为宋江打祝家庄大开方便之门,扈家庄也随之投降。这便是朱棣进入南京城的真实写照,有“李应”,朱棣占领帝城简直毫不费力,南京城守卫几如虚设。“扈成”到底是给谁护城,竟然帮助宋江捉了祝家的人。
如此扈三娘,当真就是“一丈青”了。为何?
却说洪太尉在龙虎山上遇见了一只白额锦毛虎,一条雪花大蛇,以及张天师虚靖先生。这简直就是明初三代皇帝的大聚会。
白额锦毛虎说的是锦毛虎燕顺,与王英、郑天寿一道,说的是“燕王英武真天授”。雪花大蛇则是说的建文帝,朱允炆生于1377年,是一条冬月出生的“蛇”。张天师虚靖先生虽然九岁嗣教,但却从来没放过牛,做过牧童的,正是朱元璋。
一丈青是太行毒蛇,而施耐庵写到洪太尉遇到的那条雪花大蛇时,又有这样的描写: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这条蛇岂不也是一条毒蛇吗?
施耐庵一击双鸣,声东击西,“一丈青”原来如此。说施耐庵写书一击双鸣,声东击西,则又得回头说说梁山好汉斩杀梁山好汉岳父的事情了。
梁山好汉打下东平府,继而又进攻东昌府,写东平府的事全部是为东昌府做铺垫。靖难之役中,朱棣在东昌败得最惨,差点就丧失了夺取帝位的决心。这一仗,不仅迫使朱棣退守北京,而且,岳父张玉死于这次战乱。
梁山好汉杀梁山好汉岳父的事,原来却是这个寓意。这事,又与扈三娘、程小姐有何关系呢?
“一丈青”扈三娘的故事暂时讲到这里,提纲挈领,点到为止。假如要了解更多扈三娘的事迹,敬请关注本号,将为您讲一个五百年以来从来就没有解读过的《水浒传》真故事。
光明顶之战换成武功大成的杨过?
光明顶之战如果将张无忌换成武功大成的杨过,会是什么情况?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作品和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心中用不磨灭的印记。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著名的武侠小说之一,也是射雕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其内容和故事情节描写异常精彩,引人入胜。在小说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武侠的世间,其中主人公张无忌的许多事迹都体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豪侠气概,让人顿感热血沸腾。
《倚天屠龙记》中最著名中战役之一就数光明顶之战了,这既是张无忌的成名之战,也是他的封神之战。
话说明教教主阳顶天走火入魔而死,成昆想借他人之手一举灭掉明教。六大派受成昆挑拨,围攻光明顶,致使明教伤亡惨重,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关键时刻,张无忌练成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挽狂澜于危难之际,救明教于水火之中,孑然一身,不惧艰险,独战六大派高手,凭一己之力让六大派高手折服。他的精神是可贵的,他的武功也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光明顶一战换成武功大成的杨过,结果又会如何呢?
这里我们就仅仅以武功论长短,因为杨过与峨眉派,丐帮等都有莫大的关系,如果从这些方面分析,那就太过复杂了。
杨过武功大成后,主要功夫有玄铁剑法、九阴真经、蛤蟆功、弹指神通、黯然销魂掌等。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杨过的玄铁剑法继承了独孤求败的剑意,已到了重剑的境界,已是十分厉害。要知道令狐冲仅在利剑境界,就已经天下无敌了。
九阴真经博大精深,是天下武功的精要总纲所在,周芷若仅凭其中速成的九阴白骨爪就能和张无忌旗鼓相当,更不要说全本的九阴真经了。
五绝中的黄药师评价,黯然销魂掌是可以匹敌降龙十八掌的武功,可见其强大的威力。
弹指神通是东邪黄药师的得意功夫,其威力也非同小可。
蛤蟆功是西毒欧阳锋的成名功夫,欧阳锋凭此功纵横中原,是一门不可多得的深厚内功。
张无忌虽然有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在身,但仅凭九阴真经一条,就已不是杨过的对手。
所以,如果光明顶一战将张无忌换成武功大成的杨过,会胜的更加轻松,根本不会给灭绝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