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简历,美国有什么资格做世界警察?
美国的“世界警察”身份不是自封的,而是别人“送”的。可以很肯定的说,别人送它这个称号并不是褒义,而是具有讽刺的意味。不过,美国也就“顺坡下驴”,堂而皇之的做起了这个“世界警察”。所以大家看到的是美国在世界各地无处不在的身影;是在世界各地的美国“警察分局”和“派出所”(军事基地和驻军)。哪里有闹事的,美国基本上是第一个赶到现场。至于美国是否执法公正,那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有人说美国这个警察在处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问题上是公正的,也有人说美国打击伊拉克是错误的。总之,大体上是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而且,美国这个世界警察毕竟是“义务”的,那也就难免会带点“私货”。
经常会有人这样谴责美国:“你美国算老几?谁封你的警察身份?你凭什么到处指手画脚?”但是,美国不是这样想的,美国认为它有这个权力。记得曾看过一位美国智库专家写的一本书,他在书中专门阐述了美国为什么主动当起世界警察的原因和理由。主要有三点。一,规则赋予的权力。二,规律衍生的义务。三,推行价值观的使命感。
规则赋予的权力主要指的是联合国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联合国事实上是美国一手建造起来的,其规则也主要是以美国的意志制定的。而联合国只是个松散的国际组织,不具有国家机器性质的约束力,唯一具有政治执行力的就是安理会。而安理会实际把控在五常的手中。而美国又是五常中实力最雄厚的国家,所以,美国有联合国赋予的不可推卸的维护世界秩序的责任。至于规律衍生的义务,这名专家是这样解释的,他说大到地球甚至太空,小到家庭,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的产生,自然就该有人出面来解决矛盾。他说不仅美国,其它国家也有义务来维持秩序,所以美国经常邀请一些大国参加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第三条,也是美国引起争议最大的一条理由,那就是推行价值观的使命感。这位专家认为美国的价值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美国有推行的使命感。而美国在推行其价值观的过程中自然会伤及和它价值观不一致国家的利益或尊严,所以矛盾就产生了。美国自然也就受到了指责和诟病。
美国其实就是一个矛盾体。它一方面要求世界要公平,可另一方面又公开自己的美国优先政策。虽然在美国国内无可厚非,但在国际上便有了自相矛盾之处。也因此被世界指责为“夹带私货”的警察。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国毕竟是义务的,它在世界各地执法毕竟要消耗执法或者维稳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毕竟没有人替它分摊,需要它自己来解决。所以,它借助自己的高科技和执法优势顺便“剪点羊毛”似乎也可以理解。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你美国不愿付出成本,那你就别做这个世界警察好了。但是问题来了,如果没人来维持秩序,那世界不是更乱吗?大家都深有体会,有警察的时候,会感觉受到限制而不舒服,而没有警察的时候,如果你是弱小的,请问你敢走夜路吗?上升到国家层面来说,如果没有美国,当弱小的科威特被伊拉克吞并时,谁去解救它呢?如果美国不干了,一来是没人去干,二来是即使有人想去干,不也要付出成本吗?假如走了个肥的,再来个瘦的,那不是更糟吗?况且,如果是俄罗斯替代美国,那又会怎么样呢?
美国受到最大的诟病就是当世界警察时夹带推行价值观这个私货会给当事国家的人们造成损失和伤亡。比如在推翻萨达姆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伊拉克的混乱。虽然混乱是暂时的,也是价值观改变过程中避免不了的代价,但毕竟有一部分人认为暂时的稳定更重要,他们不愿为此付出代价。所以美国就会被指责和诟病。国家也和人一样,摆脱不了自私的本性,美国也不例外,所以,美国在执法过程中肯定有诸如“美国优先”式的自私。也就免不了被骂。被骂后的美国有时也会耍脾气不问事了。特朗普上台后尤其明显,包括退出很多协议和机构的行为就具有不愿再做警察的意思,因为它要减少维持世界秩序的成本。包括特朗普前几天抛出的“美国是发展中国家”的谬论,特朗普的目的就是不想再花“冤枉”钱了。特朗普之前的美国也有过因为赌气不过问世界事务的先例,比如当年的卢旺达大屠杀。美国就是因为在索马里的行动失败而且被骂,才赌气不主动过问的,结果造成100万平民被屠杀,这可是远远大于美国攻打伊拉克时造成的伤亡数字啊!最后还是美国实在看不下去了,才联合法国制止了屠杀进一步蔓延的。从科威特和卢旺达大屠杀这两件事情以及伊拉克,利比亚这类事件来综合分析,有美国这个世界警察在,确实会造成一些动乱,一些国家也确实会付出一些代价。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缺少了警察的话,也未必太平。
被抓承认我们与美国总统安全部门合作?
对于马杜罗政府来讲,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就说明,美国正在试图用暗杀的方式推翻马杜罗政权!以此来扶持反对派领导人瓜伊多上台,成为美国的傀儡政府,只有这样,美国才可以轻松地控制整个委内瑞拉的石油,以达到控制国际油价的目的。
据外媒5月5日报道,马杜罗在5月5日对外表示,委内瑞拉的安全部队成功地挫败了一起企图颠覆政权的阴谋!在这场行动当中,逮捕了13名“恐怖分子”,其中就包括了2名美国籍雇佣兵。
另外,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还展示了这2名被捕的美国籍雇佣兵的护照,经过审讯得知,这2名雇佣兵是美国佛罗里达雇佣兵公司的职员,而这家雇佣兵公司负责人已经表示,将对此次入侵事件负责。
从这个角度来看,委内瑞拉方面目前已经掌握到了实际证据,证明美国才是这起入侵事件的幕后主使,也就是说,美国企图利用这次渗透达到刺杀马杜罗的目的,并以此来推翻马杜罗政权,好让反对派领导人瓜伊多登上总统大位。
笔者认为,鉴于美国的特朗普政府长期试图推翻马杜罗政府,虽然此次渗透事件最终败露,还损失了多名雇佣兵,但是,美国今后势必还会对马杜罗政府发动类似的入侵刺杀行动,因此,马杜罗政府今后依然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以防美国再次发动这种刺杀行动,毕竟,美国佬之前最喜欢干的就是这种事情,正所谓一计不成,再来一计,这一点是不得不防的。
关注小柳聊聊兵 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而特朗普却表示无意推翻伊朗政权?
特朗普和博尔顿在对伊朗政策的表态上确实出现了不一致,一个强烈要求要求对伊朗进行政权更迭,另一个称无意推翻德黑兰政权。这一正一反的表态是否说明了特朗普和博尔顿出现了矛盾?我认为,两人通过分饰不同的角色向伊朗释放双重信号,美国最高领袖表示无意颠覆伊朗政权,但是警惕伊朗不要做出格的事,因为美国有能力来颠覆伊朗政权,只是美国现在的情况使其不想走这条路。
博尔顿是特朗普钦点的国家安全大将,特朗普自然是看中他的强硬派作风以及雷厉风行的外交行为。而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称他忠诚与自己,就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来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已经换了两个,原因都是所谓的不忠诚。
作为总统的特朗普在一定程度上对官员有“生杀大权”,特别是不经参众两院批准的职位,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正是这样的职位。所以,博尔顿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建立在对总统负责和忠诚的基础之上,如果和总统的认知分歧过大必会有损自己的影响力甚至是政治生命。
所以,从这点来说,博尔顿和特朗普不会在对外事务的认知和决策建议上存在原则性的分歧,至于两人在对伊朗政策上不同的表态,也可以视作白宫内部红脸和白脸的分工。再者,也可以视为美国对伊朗政策决策的不同反应,并不是简单表明二人已经发生了多大的矛盾。
可以说,特朗普上台后其对伊朗的政策时一以贯之的,就是要通过退出核协议,加大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和军事施压,使其放弃发展核武器的念头,重新和美国签订一份新的协议。而美国之前也提出了对伊朗的十二条方针,可谓是步步有惊情,对伊朗来说是死也不能答应的。
聚焦在近几个月,或者再缩短到近几周,美国在伊朗附近排兵布阵,黑云压城城欲摧,美国就是要通过制造战争氛围来压垮伊朗。所以又是派遣航母,又是调动两栖攻击登陆舰,又是出动轰炸机编队,这一切就是要让伊朗和美国处于战争的边缘,美国以强大的武力逼近来迫使伊朗内部发生某种有利于美国的改变。
博尔顿作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席协调官员,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政策有重要的影响。他这种特殊的身份,再加上他鹰派的色彩决定了他必须要用强硬的态度回应外界,最近他也是放出话说没人比他更喜欢搞政权更迭,美国对伊朗的首先政策就是要颠覆德黑兰政权,而且越快越好。
对于特朗普来说,他是美国的最高领导人,对国家对外安全事务决策具有最终拍板权,他的言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的对外态度。所以,特朗普在对伊朗的表态上一直很谨慎,既有强硬的一面,又有经过的一面,所以,他称美国无意颠覆伊朗的政权,毕竟如果一国总统明目张胆的说出要颠覆他国政权也不符合身份。不管怎么样,特朗普虽然想和伊朗达成新的协议,但他不愿使用战争手段,他要给鲁哈尼留电话,让他联系自己。
另外,特朗普面临着2020大选的不确定因素也要求他在对伊朗表态上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在特朗普赢得连任前,他是不会对伊朗动武的,至于如果成功,第二任期的对伊朗政策如果演变还要看各方的博弈。
在某种彻底上,美国确实需要在对外政策上有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表态,特别是在应对伊朗时。既要保持强硬的对外政策,以战争相威胁来让对方不敢做出有所美国安全的事,强制性,胁迫性的政策是要有的。同时,面临危机如何管控也是重要的,所以,必要要时不时地释放某些缓和的信号,或者是愿意以谈判方式进行解决的言论,这是有效避免双方出现误判,发生战争摩擦的手段。
总之,仅仅凭借二人不同的表态就判定特朗普和博尔顿已经出现了矛盾,这种说法不严谨,也不科学。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
美国对伊朗政策接下来会如何演变,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进行讨论!
美国总统克林顿拉链门事件是否堪称美国总统最大的丑闻?
希拉里,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位美国政坛上的“奇女子”,从第一夫人摇身一变成为国务卿,也曾经是总统的候选人之一。虽然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她败给了现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失之交臂,但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美国公民支持她。
值得一提的是,希拉里的丈夫克林顿曾是美国第42任总统。然而,他之所以能如此出名,并不是因为卓越的政绩和有力的改革措施,而是一桩丑闻事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链门”。
这个消息在当时可谓轰动一时,仿佛在国际政坛上扔下了一枚炸弹,无论是克林顿还是希拉里的名誉都受到了损害。而拉链门的另一女当事人——莱温斯基,也曾经历了长时间的网络暴力。那么,莱温斯基的现状如何呢?
心存侥幸,遇人不淑莱温斯基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她在21岁时毕业于克拉克学院,并取得了心理学学位,之后便进入白宫,以实习生的身份从事工作。
机缘巧合下,时任总统的克林顿遇见了莱温斯基。面对正值大好年华、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妙龄女子,克林顿一下子就动了心,对她展开了激烈的追求。
对方是高贵的总统,莱温斯基又怎么会拒绝呢?于是答应了克林顿,成为他的情妇,和他开始了一段“地下恋情”。
在1995年至1997年间,他们在白宫里进行了大大小小十多次的约会,其中有7次还是在希拉里人在白宫的情况下发生的。
希拉里虽然身为第一夫人,却经常参与各项公开活动,并且热衷于政事,这些都为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幽会提供了机会。甚至当希拉里飞往非洲、访问埃塞俄比亚时,他俩还在白宫的办公室里发生了关系。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因为工作调动,莱温斯基不得不离开白宫,前往国防部任职。在这里,她遇到了特里普,二人迅速发展成为闺蜜。
于是,在一次通话中,莱温斯基把自己和总统的私情告诉了特里普。可谁知特里普别有用心,不仅偷偷录下了通话内容,还将它公之于众。一时间舆论哗然。
遭受暴力,意志消沉铁证如山,面对铺天盖地的证据,克林顿选择了供认不讳,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承认了自己和莱温斯基的不正当关系并且谢罪。
随后,检察院弹劾了克林顿,而法院也对其进行了审判,但因为陪审团中的赞成票数不满一半,罪名不成立,克林顿才得以侥幸逃过一劫,成功保住了自己总统的位子。
然而舆论似乎并不想放过当事人,很快媒体们便把矛头对准了莱温斯基。在各种新闻的大肆宣扬下,她成为了“狐狸精”的代名词。顶着巨大的压力,莱温斯基不得不辞职并搬到英国居住。
她曾经向各类公司提交自己的简历,但均遭到了拒绝。同时,为了支付高昂的诉讼费,她面临着几十万美元的债务。无奈之下,她只得继续攻读心理学硕士,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抚平心中的伤痕。
高调复出,步入豪门看到克林顿在混得风生水起,而自己却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莱温斯基感到很不甘心。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忍气吞声,一定要让这个渣男身败名裂。为此,她策划了一系列报复行为。
首先,她写了一本自传,里面详细披露了自己和克林顿交往的细节,并曝光了克林顿夫妇之间的小秘密。
这本书一经出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仅打压了克林顿的声誉,还影响了希拉里2016年的总统大选,甚至还被引用为《时代》的封面,而莱温斯基也凭借此书捞到了50万美元左右的稿酬。
莱温斯基摇身一变成为了网红,她开始效仿各大明星,在公众场合和社交平台上推销自己设计的皮包和衣服。在2014年,莱温斯基更是高调宣布入驻推特,在2个小时内吸引了将近5万名粉丝。
因为丑闻的影响,莱温斯基年近30却一直未敢恋爱。终于,在2003年,她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真命天子——印度人艾玛吉特。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他俩纷纷坠入了爱河。艾玛吉特是印度某连锁便利店家族的公子,财力相当雄厚。二人于2007年结束了4年的爱情长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从某种角度来看,莱温斯基敢于面对不光彩的过去,并且能够当面承认,实在是勇气可嘉。而她的幸福美满的后半生,也是对克林顿最大的讽刺了。
叙利亚人民因为叙利亚战争而损失惨重?
谢谢悟空邀请!站在什么立场说什么话,处在什么阶段想什么事!如果说是在内战初期,叙利亚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占大多数人口比例的情况下,叙利亚人民是反对巴沙尔政府的多,想推翻巴沙尔政权思想是主流。到了现阶段,在叙利亚群众看清了现实情况后,支持巴沙尔政权的就占了上风。
一、叙利亚人民在矛盾和苦难中,最终选择了支持巴沙尔政权。巴沙尔是阿萨德家族次子,本身无意涉足政治,只是在家族利益、世权统治和派系矛盾之争的驱使下,在丧失第一继承人的情况下,巴沙尔被推出来扛旗。巴沙尔受西方思想潮流影响较大,上任后主导发起“大马士革之春”,着手进行了系列改革,终因碰触到高官、大族以及集团利益而流产。受“阿拉伯之春”影响引发的内乱和内战,使平头百姓逐渐看清了现实,库尔德人想要的是独立,逊尼派想的是政权,反政府武装要的是利益,恐怖组织和基地组织要的是血腥和杀戮,只有巴沙尔政权是为了叙利亚的和平,甚至巴沙尔提出了只要能使叙利亚结束战争、走向稳定,他愿意与反政府武装谈判,愿意进行改革,愿意就此辞职退位。从这方面来讲,叙利亚人是支持巴沙尔政权的。
二、巴沙尔政权已成为各方角力中心,人民群众的看法与态度不再重要。叙利亚内战前期,在美国、以色列、沙特、约旦等国的暗中操控下,巴沙尔政权处于绝对的劣势,一度曾丧失近80%的地盘,是在伊朗和俄罗斯的帮助下,收复了大片城池,有了今天有望统一幼发拉底河以西地区的局面。但同时外部力量的加入,也使巴沙尔逐渐失去了自主决策权力,很多时候受控于伊朗和俄罗斯,叙利亚各方势力因各自的追求及其幕后支持者的利益需求,形成割据局面。再说巴沙尔政权的国内支持者多是阿拉维派,反政府武装则多是逊尼派以及部分恐怖组织和基地组织分子,巴沙尔势力肯定不是反对派的对手,巴沙尔政权被推翻不难想象。但是外部势力的输入,却改变了战局走向,伊朗为了中东什叶派势力的联合,俄罗斯为了保住在叙利亚出海口和军事基地,美欧为了控制叙利亚地缘政治,土耳其为了奥斯帝国之梦和打击库尔德人,接二连三的出兵介入叙利亚内战,成为各方利益博弈角力场,叙利亚人民的意愿被打压和忽视。
三、当前叙利亚人民支持巴沙尔的目的,最大可能就是驱逐在叙利亚的各国势力。现阶段叙利亚人民不在乎谁当权,只要能让国家安定就好,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睡好觉,能够活着就好。现在三分天下的局面,也成为逐方势力短期认可的现实,在驱逐了外部势力后,巴沙尔政权、反政府武装和库尔德武装在各自地盘上,至少可以因割据而相对稳定,至于国家政治体系和权力构架,可以通过谈判来实现,这就是普通民众的想法,也是大国博弈的追求。但是大国利益平衡角逐不会在短期内实现,叙利亚必然还要处于战火之中,虽然巴沙尔已经声称叙利亚启动重建程序,但也只不过是一句空话。可以说叙利亚人民想通过支持巴沙尔政府赶走外部势力,重建家园之路还比较遥远。
总体来说,叙利亚反对派和库尔德人,是看好支持巴沙尔的俄罗斯的主张,通过谈判来达到政治诉求,平民百姓则是寄希望于巴沙尔能够尽快结束战争,这也是为什么巴沙尔在叙利亚内乱和战争中还能够成为民选总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