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女旗手,有些国家的女排成绩很一般但是个别球员很知名的?
世界女排美女如云,比较出名的有以下几位。
哈萨克第一美女-萨宾娜-阿尔滕别科娃(Sabina Altynbekova)2014年在台湾參加亚洲青年女子(U19)排球锦标赛时,因容貌出众受到媒体热捧,有“世界第一排球美少女”“哈萨克第一美女”之称。她身高182cm,腿长120cm,所在的队伍“十二头身”一夜走红。
俄罗斯的这名姑娘名叫Alisa Manyonok,在从事排球之前还练了11年游泳,户外运动、攀岩和舞蹈等诸多运动,更值得称道的是,Alisa还曾获得俄罗斯选美比赛冠军。在老观念里,从事体育运动的女孩子更多的是像男孩子一样的假小子,但其实,她们其中有很多同样美得让人惊叹,甚至在选美比赛中都能博得一席之地。
土耳其排坛女神-内斯里汉内斯里汉是土耳其最著名的球星,也是土耳其女排的得分利器。2003年,年仅19岁的内斯里汉代表土耳其征战欧锦赛并最终帮助球队夺得亚军,一战成名。内斯里汉有着出色的跳发球和强有力的进攻,还拥有清新脱俗的天使面孔,成为世界排坛的美女明星,2012年伦敦奥运会土耳其队旗手,她也是欧洲排坛最具号召力的球星。
塞尔维亚主攻美女-马拉古斯基曾经在08赛季就崭露头角的马拉古斯基一度因为伤病困扰只能在接应位置给布拉科切维奇担纲替补。今年大奖赛期间顶替队长尼克里奇担纲主攻的她表现不俗,虽然欧锦赛期间沦为替补,但是在尼克里奇主动退出世界杯后,今年的里约奥运会,美丽的马拉古斯基将再次在主攻位置迎接挑战。
日本女排头号美女-木村纱织继日本女排上一位当家花旦菅山熏转投沙滩排球之后,木村纱织成为日本女排的头号美女。因为为人亲切、长相又清纯甜美,所以木村在日本国内人气飙升,很多人把她和福原爱当成体育界两大国宝级人物。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竹下佳江等老将退役,木村纱织接过竹下3号战袍,出任日本新一届队长,成为日本全队核心人物。
德国女排女神队长-科祖赫科祖赫在场上生龙活虎,在场下能歌善舞。两年前效力于意大利布斯托-阿西齐奥俱乐部时,科祖赫和队友们为俱乐部拍了一段MV的宣传片,歌曲是黑眼豆豆的《I gotta feeling》,部分队友在镜头前稍显拘谨,但科祖赫却十分“入戏”,又唱又跳,活泼的样子惹人喜爱。而从小练习芭蕾舞的她,也被称为“芭蕾达人。”
意大利排球性感女王-皮奇尼尼皮奇尼尼是继卡西亚托里之后,意大利排坛又一美女。在意大利,这位金发娇娃被誉为“排球性感女王”。这位性感的姑娘是意大利排坛最亮丽的一颗明星,场上场下同样具有“杀伤力”。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夕拍摄的性感挂历在让皮奇尼尼成了性感和问题的代名词。在亚平宁,风情万种的意大利男人虽然处于美女如云的环境中,但是这位排坛娇娃始终是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尤物。
新加坡是一个永久中立的国家吗?
新加坡不是永久中立国,它上世纪60年代中期独立后是不结盟国家,苏东剧变后,两大阵营对垒格局不复,不结盟运动式微,新加坡在外交上依托东盟,安全上逐渐靠拢美国。
永久中立国首现于欧洲,它是后拿破仑时代的产物,此后的冷战格局“催生”中立国地处欧洲内陆的瑞士中世纪难道欧洲纷纭战乱,1798年,法国拿破仑军队入侵瑞士。1803年恢复联邦后不再参与欧洲战事。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宪法,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在两次次世界大战中直至当下,瑞士一直保持中立。
此外,欧洲中立国还有瑞典(1814年起,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芬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独立。1948年,芬苏签订“友好互助条约”,芬兰保证不参加对苏敌对的同盟。冷战期间,芬兰以中立地位拒绝“马歇尔计划”)、奥地利(1955年起)、爱尔兰(二战至今一直保持中立。1921年12月,爱尔兰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权;1937年,“自由邦”成为英联邦内的共和国。1948年12月,爱尔兰脱离英联邦,次年英国承认)。
由此可见,欧洲的永久中立国曾经历经战乱是非,它们的“中立”地位是欧洲时局变化与当事国选择两厢统一的结果。
欧洲之外,只有中亚的土库曼斯坦与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中立国哥斯达黎加1821年9月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经过并入墨西哥和加入中美洲联邦,1848年8月以共和国独立。1949年,该国将取消军队内容写入宪法,从此哥没有军队只有警察。1983年,哥斯达黎加宣布“永久中立”并得到联合国认可。
土库曼斯坦国土面积49.1万平方公里,陆上与哈萨克、乌兹别克、阿富汗、伊朗为邻,又是里海沿岸国,与哈、俄、阿塞拜疆、伊朗共享其主权。
1885年,土库曼成为沙俄中亚征服的最后“猎物”。1895年,俄英以条约划定俄属土库曼与伊朗、阿富汗的边界。俄苏时代,土库曼一直处于原材料和能源供应者的地位。
土库曼于1991年从苏联独立,其“永久中立国地位”于1995年12月12日得到联合国承认,这让该国脱身独联体集体安全和北约的纠缠。
“永久中立国”由当事国认可,国际条约确认或联合国的“背书”爱尔兰的“永久中立”写入宪法并得到英国认可(1949年英国承认,似乎不必得到联合国“背书”)。欧洲19世纪的中立国经维也纳会议认可;芬兰、奥地利“中立”得到西方和苏联的尊重;其他国家则是联合国的认可。
新加坡1965年独立,“威胁”这个华人为主的国家来自邻国而非大国或集团势力1965年8月,新加坡作为马来西亚一分子不到两年被“踢出”,新加坡变成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没有腹地,就连饮用水也来自马来柔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半个多世纪过去,“风浪中的小舢板”变身全球经商环境、生活环境、经济水准、创新能力和政治清廉的“五好优等生”。
新加坡一直是不结盟成员国,曾是国际社会坚定反对越南入侵柬埔寨的“旗手”。1990年,它与美国签署协议,美舰可以停泊使用樟宜海军基地,如今“常驻”美军濒海战斗舰。而且新加坡一直购买美军先进战机,从F16、F16到F35。
但它不承认自己是美国盟国,其实是“准盟友地位”,两国对此‘只做不说’。
由此可见,所谓“永久中立国”就是地处“是非地”的中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摆脱敌对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干扰纠缠,采取的重大外交政策选择,并以此为国策。
从各中立国外交操作层面看,“中立”不等于没有倾向,欧洲各国均站在西方世界一边,它们重要军事装备的来源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点。
约什吉迪是哪国人?
约什吉迪是乌兹别克斯坦人。原因是,约什吉迪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职业拳击手,是该国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他曾在职业生涯中赢得过多个世界拳击冠军头衔,成为了乌兹别克斯坦体育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除了约什吉迪之外,乌兹别克斯坦还涌现了很多其他优秀的运动员和体育代表人物,比如乌斯曼诺娃、赛义德克拜尔·穆赫坎霍杜夫、沙里波娃等等,这些人都为乌兹别克斯坦在体育领域取得了许多荣誉和成就,也为该国的国际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事实上真的已经控制了日本?
可以说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这几个国家和美国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是美国最坚定的几个盟友,在国际利益上和美国高度一致;但是这几个国家没有一个是世界强国。
这些国家之所以和美国保持高度一致,主要是他们严重依赖美国,无论在军事上、科技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对美国有着很深的依赖性。
首先,日本这个国家是二战战败国。迄今为止,日本方面依然保持着美国最大的海外驻军人数。当然这个问题也怪不得美国,毕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日本主动攻击美国的,最后日本方面战败。
日本战败之后,美国帮助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试图让日本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日本在二战之前做了很多背信弃义的事,所以美国一直都不相信这个国家。因此,美国在日本设有很多的军事基地。
这些军事基地一方面是为了控制日本,另一方面则是为对抗前苏联起见。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有所放松,现在开始卖给日本大量先进的战斗机和武器。
其次,韩国这个国家也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和美国走到一起的。朝鲜战争时期,如果没有美国军队的协助,北朝鲜已经解放整个半岛了。现在韩国方面还是高度依赖美国,军事指导权也掌握在美国手里。
实际上,现在朝鲜半岛的局势是美国和朝鲜之间的问题,韩国方面根本就没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这导致韩国方面必须依赖美国。当然韩国民众对韩国军队的作战能力没有什么信任感。
目前韩国方面试图从美军手里收回战时指导权,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因为朝鲜方面也在改革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韩国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在很多重要的事务上都不再配合美国。
第三,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一直都和美国的关系不错,而且还是英联邦成员。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也是源于战争。当年日本侵略澳大利亚,美国帮助澳大利亚抵抗了日本的进攻,所以澳大利亚和美国是天然的盟友。
澳大利亚现在还是“五眼联盟”成员,当然也不是每一届澳大利亚政府都和美国关系很好,只是这一届澳大利亚政府和美国关系特别好,莫里森政府一直都紧跟特朗普政府。
对此,民间多有怨言,因为澳大利亚已经介入到“印度-太平洋战略”中,成为美国的一个棋子,这将导致澳大利亚非常的被动,经济发展受困。
第四,新西兰这个国家最近一段时间和美国关系比较糟糕,主要是前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攻击新西兰的防控策略无效。新西兰现在和我国的关系不错,双方的贸易额正在显著增长。
新西兰虽然比较小,但是新上任的总理和特朗普关系并不好,在国际事务上也不愿意配合美国,只是在经济交往上,美国和新西兰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第五,加拿大是美国的一个邻国。这个国家人口只有3600多万,军队仅6万,可以说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加拿大只有两个邻国,其中一个就是美国,另一个是丹麦。有人声称加拿大是美国的第51个州,加拿大在军事和经济上同美国保持高度一致。
其实加拿大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算是加拿大一直在配合美国,美国方面却依旧在打压加拿大。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还对加拿大征收关税,当然加拿大也进行了反制。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系也很糟糕,特别是在种族问题上特鲁多和特朗普还唱反调。但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加拿大还是要配合美国的,毕竟加拿大的军事和经济高度依赖美国,自主能力非常有限。
第六,英国本来也是一个强国,原来还是欧盟的主要成员国之一,后在美国的怂恿之下退出了欧盟。现在英国非常的被动,在国际事务中跟着美国亦步亦趋。
英国也是“五眼联盟”之一。现在英国的国家地位已经显著下降,无法再和以前相提并论。英国是一个高度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退出欧盟之后保守派主导了整个英国。
现阶段英国的情况非常糟糕,主要是英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本国的经济打击很大,再加上退出欧盟对英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之下,英国只能依附于美国。
苏军补充兵力为何那么快?
这是苏联在二战极为厉害的一个特点,他们爆兵速度非常快,虽然战争初期丢失了几百万部队,却在回过神来以后,吹气球一样迅速的拉起一支更大的军队。
在谈论一切苏联爆兵问题前,最好先了解下苏联的人口。
苏联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1939年他们就拥有1.6亿人口,且同年就拥有433万新生儿的增长,是美国同期的1.76倍。可以说这时候的苏联是个不折不扣的世界人口大国,那年头的苏联女人能生能养。
然而苏联仍在扩张,1939-1941年,苏联通过各种强硬手段拿下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比萨拉比亚(今摩尔多瓦)、卡累利阿、以及与德国瓜分的部分波兰领土,人口瞬间膨胀到接近1.9亿。
这些人口资源,为苏联日后的爆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包括像哈萨克、塔吉克、还有哥萨克、蒙古人这些少数民族也大量的加入苏军,战争前10月时就踊跃参军了50多万人。
哥萨克人在沙俄时代曾经是俄罗斯的重要战斗民族,十月革命后他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卫国战争中,战争中英勇的哥萨克人组成了7个骑兵军和17个骑兵师,获得金星勋章和苏联英雄称号的有262人之多。
这帮凶残的少数民族骑兵在欧洲历史上被称为“暴力、无知、愚昧,只知道烧、杀、抢,只相信巫术、魔法和赌咒”的野蛮人,结果战场上他们不仅实践了自己的英勇,也令德国人饱尝了彻骨之痛——这帮人不仅在战场上会挥刀砍掉投降者高举的手,还会在柏林奸杀掳掠。
一切战争归根结底打的都是人,所以苏联尽管在战争中损失了866万军人和2000多万平民,却仍然保持着优于德国的动员能力。战后还余下了1.53亿人呢。
苏联人在整个战争中,通过那1.8亿人口,动员出了3440万大军。相比之下,纳粹德国尽管也从接近7000万人口中憋出了1700万军队,占总人口的23%,所有青年几乎全部参战,但始终无法逾越人口总数的鸿沟。
排开人口因素,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也是重要原因。
与德三不同,苏联的战争动员的非常彻底,在苏共中央的宣传鼓动以及战时的高压政策影响下,绝大部分青壮年被半强制性的投入了军队。
当然,实际上那会儿大多数人挺兴高采烈的,战斗民族视战斗为荣誉。类似的情感决不能拿现代人的思想来阐述,在当年参战国中,这是基本的国民素质。
当然,我们决不能撇开物质空谈理想。这里面“战时共产主义”功不可没,苏联通过这种特殊制度,在农村施行了《谷物征粮办法》,农村生活压力巨大。城市非农人口则统统投入到“消费公社”中,靠吃配给粮和实物工资为生。
这样,等到战时经济进一步压缩,想吃饱随即变成很艰难的事情。然后有人会告诉你军人的待遇是最高的,再告诉你这一切困苦都是敌人的错。爱国主义热情一高涨,苏联青年是蜂拥参军,简直拦都拦不住。因为参军就什么都有了,参军就能找敌人报仇了,参军了还有叫喀秋莎的漂酿小姐姐站在峻峭的岸边看你。
战斗民族的哲学就是:战争是场悲剧,但既然投身战火了,可以哭不能怂。
不愿去的也没法,大家都去你敢不去?咱厂长都带头上战场了,他走之前按照苏联关于“强制性按劳分配”制度给予的权力,可以要求公民完成任何被分配的工作,现在,要你参军打仗!
太可惜了,小姐姐们不会在岸边看你的,因为她们也都参军打仗了!
在将大量农场、工厂的青壮年男性送上战场的同时,大量的苏联女性被推上男人们空出来的岗位。
这些战争年代的苏联女性足以令今天涂脂抹粉的老妹儿们汗颜,她们干着男人的重活,从扛沙包、生产线到炼钢炉前摆大钎、矿坑里面放炮眼几乎全都包揽了。
如此,苏联人才得以在高速进行工业生产的同时,空余出大批精壮的汉子上阵地与德国人搏杀。
甚至斯大林连妹子们也不放过,有80多万小姐姐被征召进军队,她们接受了卫生护理、电台报务、打字录入、文艺宣传到步兵训练、防空训练乃至坦克训练、飞行训练、狙击手培训等等,英勇的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洪流当中。
这些小姐姐非常彪悍,普遍得到的赞誉是做事认真、服从命令、勇于牺牲。她们其中的佼佼者足以令男人汗颜。
例如:狙击手 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苏联英雄,海军少将。她塞瓦斯托波尔战斗中狙杀德军309名。
坦克手 玛利亚·瓦西里耶芙娜·奥克佳布里斯卡娅,苏联英雄。为了给亡夫报仇,她变卖家产买了辆T-34坦克上阵杀敌,1943年11月的战斗中单车突破德军防线,碾死德军30人,消灭反坦克炮一门。1944年在下车维修履带时遭遇炮击牺牲。
飞行员 莉迪娅·利特维亚克,苏联英雄,仅比冯提莫高0.2米的世界第一空战女王牌,绰号“斯大林格勒的百合花”。从1942年9月到1943年8月,她击落了12架德机,出动200多次,最后消失在天际,47年后飞机残骸才在乌克兰发现。戈尔巴乔夫为她颁发了最后的金星勋章。
这点德国人其实也不差,他们征召了60万女性参军,但汉斯显然怜香惜玉的多。他们的理念里,女性是不应该参与到男人们的厮杀中的,所以德军的50万女兵被定义为“国防军女助手”,剩余10万人则称之为“负责战场相关服务的女工作员”。
德国人并非真的让女人走开,他们只是动员速度比苏联慢,且来不及将大批女兵投入战场罢了。1945年时,德军的“国防军女助手”数量激增,吹气球一样的达到50万的顶峰。然而许多人枪和军装都配不齐,许多人被分配到没有炮弹的防空炮边。比较搞笑的是,这些“女助手”最后居然占德军剩余兵力的20%。
此外还有些大妈成了“国民掷弹兵”的一份子,成为党卫军管集中营的女青年也不少。还有更多难以统计的少男少女们成了“希特勒青年团”、“德国女青年联盟”、“德国少年团”的童军和牺牲品。
德军从1943年开始就开始从“青年团”中拉人上战场,到1945年连12岁的都不放过。像“武装党卫军党卫军第12 希特勒青年团”就是这帮后备组成的。全是十几岁岁的小鲜肉小毛孩,战术不咋地,但是打起仗来凶狠残绝,玩起命来奋不顾死,与盟军接战几仗,被人称之为“神经病”、“仿佛狂热的宗教徒”。
但是,即使这样也爆不过苏联,德国动员起步晚了。德三虽然进行的是纳粹主义,但实际骨子里仍是些布尔乔亚思想,所以对元首而言,这个征兵实在是太苦恼了。要知道,纳粹党的上台可不是嘴巴说说的事情,所谓的“独裁”外皮下其实仍然是民主或者说“民粹”。
纳粹动不了整个布尔乔亚和小布尔乔亚的阶级利益,然后他们还得想办法维持容克们的妥协与支持。因此当真正现实上的问题爆发出来以后,那些发战争财的企业以及一直维持着相对高水平生活的民众才真正开始动员。
然而1943年再搞这些不嫌太迟了了么?对面的苏联可是一刻也不放弃的“压榨”着自己的每一分力量。
王司徒原创,感谢大家的阅读和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