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风中日德,—龙为什么不走出武林风打更高的比赛?
—龙为什么不走出武林风打更高的比赛?题主是不知道武林风的级别和影响力吗?就像有些无知的人说武僧一龙为什么不去参加昆仑决,只在武林风打比赛一样。请关注:容济点火器
武僧一龙应该是目前中国搏击界的一张名牌,因为其独特的造型、怪异的打法,终结了伊萨、播求、劳尔、罗德里格斯等多位对华不败的顶尖高手,用自己的擂台表现,捍卫了中国功夫的荣誉,延续着自己的传奇,成为当之无愧的功夫巨星。
1、武林风的地位:
《武林风》是中国电视界武术搏击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栏目,栏目每年举行六大国际赛事(中美、中欧、中日、中泰、中伊、中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WBC、WMC、UFC、WKA、K-1等搏击组织与栏目紧密合作。是中华武术搏击类栏目中无可匹敌的第一品牌。
2、一龙也参加过昆仑决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龙一直在武林风比赛,很少去其他赛事参赛,只是因为武林风可以对一龙庇护吗?还是另有隐情呢,而大家质疑最多的,就是一龙为何不去昆仑决比赛,无可厚非,昆仑决确实是舍得去请国际大腕、顶尖高手前来参赛,其诸神之战更是吸引了很多高手前来,这么多的高手,为何一龙不去打呢?
一龙其实参加过昆仑决,只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罢了,在昆仑决成立之初,昆仑决还没有自己的金腰带,依旧是归属在WLF旗下,而作为中国赛事老大,武林风也是对昆仑决鼎力相助,几乎所有的武林风明星选手都参加过昆仑决的比赛,而武僧一龙,当然也不例外。
在昆仑决3的比赛里,当时一龙的对手是韩国的崔佑荣。在擂台上一龙为了满足大家的猎奇心,大秀醉拳,在第一回合里就把崔佑荣打的摸不着头脑,完全看不懂一龙的套路,被一龙打得东倒西歪,最后还被一龙连续的组合拳打读秒,第二回合崔佑荣依旧是被一龙各种吊打,第三回合才有点搞懂一龙的套路,不过为时已晚,最后一龙凭借两次读秒,大比分胜出。
3、为何之后没再参加昆仑决?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一龙和播求的比赛,播求被昆仑决签约,而一龙则是武林风的当家花旦,为了促成他俩人的比赛,足足筹备了两年才促成一番战,而这其中,就包含了两大赛事在其中的明争暗斗,都想让这场比赛在自家平台角逐,不过最后还是武林风技高一筹,一番战收视率爆表,但是昆仑决则签约了播求,等于双赢。
是否可以认为是世界最强武术?
少林武僧一龙被泰国拳王KO:中国传统武术真打不过泰拳吗?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本周,中国武林风第一人,武僧一龙,被泰国拳王西提差在一个多回合内KO。怎么回事?中国武术真的不如泰拳吗?听萨沙说一说吧。
泰国古代叫做暹罗,在宋代就有和中国商业贸易的明确记录。到了明代,暹罗成为大明的进贡国之一,双方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中国福建、广东一带的老百姓开始逐步向暹罗迁移,最终形成了今天庞大的华裔族群。
迁移带来各种文化的交流,也就包括武术。在明代,中国人开始和凶狠的泰拳过招。
当年没有什么记录,胜负并不清楚。不过,明清的中国功夫还是有真材实料的,想来切磋应该是互有胜负。
进入清末,随着火器的流行,政府对于练武人群的打击,中国功夫衰落的非常厉害。很多时候,中国功夫已经演变为江湖卖艺的东西,一些拳师还以半真半假的武术甚至舞术混饭吃。
当年中国武师自己切磋不多,谁也不想砸了自己招牌。即便公开切磋,也多是留有余地,比划比划而已。
不过,泰拳手不会给中国武师留什么面子。
泰拳自称站立搏击天下第一,现代泰拳有200年的历史,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拳术。
泰拳的杀伤力强,也比较危险。泰拳手比赛的主要目的就是击倒对方,而不是普通比赛那种凭借点数获胜。泰拳手一旦上场往往用尽全力。为什么?如果泰拳手有所保留,可能性命都难保。
老一辈泰拳手很多被活活打死在擂台上,时至今日泰国每年仍然要死数名拳手。
练武的人有句俗语:拳击是玩技术,泰拳是玩命。
可以说,同泰拳的切磋就是检验中国武术强弱的最好东西。
1921年泰拳总监受到中华总商会的邀请,组织中泰武术交流赛。
8月6日,泰国派出顶尖高手"高原虎"乃央参战,中方参加的拳师也有些名气(一度传说是鹰爪名师陈子正,但陈此时正在新加坡开馆)。
结果让人震惊!
一个回合不到,中国武师被乃央一脚踢中下巴晕倒,泰拳获胜。
此次失利以后,中方觉得丢了面子,连续4次向泰拳挑战。
结果3次都输,只有1次打赢。
海南武师李德曾经在泰国生活过,对泰拳有所了解,赛前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苦战3回合,李德攻其弱点,9次将泰拳手抱摔。最终泰拳手受伤无法爬起,李德获胜。
可见,中国武术不是对付不了泰拳。
不过,这一阶段仍然是败多胜少。
最后一场,也就是1924年泰国福建武师挑战重伤后,中泰就没有继续交流。这个青年武师胆子很大,但水平不高。他只是业余爱好者,是曼谷的华裔挑夫。这小伙子学了几年武术,仗着年轻力壮,主动挑战泰拳。结果,自然是技不如人。
苦战2个回合,武师仗着身大力不亏,苦苦支撑,几次被打倒坚持爬起再战。
第2回合最后,中国武师已经摇摇晃晃,支持不住。混战中,这个武师被泰拳手一脚踢中颈部,随即用力抱住对方腿部摔跤,眼看就要获胜。危急之下,泰拳手膝肘并用,连续击中中国武师头部天灵盖,导致后者颅内出血,受重伤。
侨居加拿大的白鹤拳教练李鹏曾经这样说:泰拳手那双脚的确犀利,被扫一下,即痛入心脾,那种痛法是一种莫名其妙、令人冷汗直冒的疼痛。
中断了30年后,1958年香港武术兴起,中泰武术再次交流。
可惜此时的香港武师多是靠名气吃饭,实际功夫平平,还不如20年代。
那一年,2名太极拳师胡胜、张耀强,受泰国侨团邀请,参加和泰拳的交流活动。
10月17日,双方正式比赛。
名气较大的拳师张耀强,开始表现不错。一轮快攻,张耀强将措手不及的泰拳手沙原塞重重摔倒在地。
可惜,香港观众没有高兴多久。
几秒钟以后,张耀强突然被对手肘击打中胸部,当场倒地不起。
至于胡胜就更夸张。出场仅仅40秒,被泰拳手巴越肘击打中太阳穴,倒地昏迷。
大败以后,香港拳师不死心。
1961年5月,香港体坛名流韦基舜发动组团再战泰拳。结果6局输了5局,只有1局打和。其中蔡李佛拳师杨康,上场45秒被泰拳手苏沙利一脚踢昏。
港、台、澳三角擂台大赛丙组冠军,北少林名将黎雄,被泰拳手炳良打得脸部血流不止,被迫弃战。
赛后黎雄接受采访,认为泰拳厉害:肘膝并用,四肢全出,长距离拳脚用老后,肘撞膝顶随之而来,令人顾上失下防不胜防,厉害之至。
连续大败以后,10多年内,双方没有太多交流。
1973年12月,香港武师翟光、邝汉杰再次挑战泰拳。
赛前,武师翟光还出了洋相。
翟光自认为必胜,赛前主动要求表演中国武术传统套路。一时间,擂台上龙腾虎跃,拳脚无影,精彩至极,翟光受到满堂喝彩。
正式开战,仅仅1分多钟,翟光被泰拳手玛纳勒踢倒,挣扎不起,输了。
邝汉杰也是不倒一个回合就被打翻,抬下擂台。
香港方面大感丢了面子,媒体嘴硬死撑“一是仓猝成军,未经充分准备;二则是不习惯穿手套,令其功夫绝技无从体现,竞赛时吃亏”。
武术界多名资深武师要求参赛报仇,都被国术总会劝阻(知道他们赢不了,怕去了丢人),最终派了一些强壮的徒弟参赛。
泰国方面也降低标准,派了一群二流拳手上场。
香港媒体认为是规则限制了中国武术发挥,此次双方达成协议:香港拳手可赤手空拳打斗,自由发挥绝招(但不能插眼踢裆)。
此次比赛盛况空前,有1万多名观众观看。结果呢?5名中国武师全部告负,坚持长的不过2分20秒,短的甚至不到20秒。
华侨和香港市民大失所望,指责他们是“豆腐拳师”。
写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觉得中国功夫没用?
并不是中国功夫如此,日本人曾经受到过一样的待遇。
1966年,日本空手道顶尖高手泽村忠挑战泰拳手,全场被打的体无完肤,最终抬下擂台。
赛后发现泽村忠受伤16处,在医院躺了半个月才能下床。
早在3年前,日本武术界就认为空手道可能不是泰拳对手。
1963年,日本极真会首席拳师黑崎健时曾说:对于泰拳师的技术深感惊异,空手道的动作在实战发挥时相形见绌,给人迟缓之感。空手道的踢技,在与经五百年不断用腿的考验所产生的泰式腿踢相比之下,其实效性顿见低劣。肘击膝撞方面,泰拳运用自由自在,圆活洒脱,而空手道则因拘于'型'(大致相当于中国武术中的套路)之束缚,失去应有的流畅和灵活。
可见,实战性较弱的传统武术,无论中日韩美,在泰拳面前就会原形毕露。
为什么都败的如此惨?
除了比赛规则以外,关键在于泰拳是一种凶狠接近实战的拳术,压根就没有花架子。
泰拳手上台可以打擂,下台可以用拳防身甚至杀人。
而中国传统武术花架子太多,半真半假的大师也太多,和泰拳一碰就见光死,也并不稀奇。
以上似乎和我们没有关系,其实我们的散打,最初也不是泰拳的对手。
建国以后,我国体育界有识之士,就意识到中国武术很多门派华而不实,实战能力弱。
在融合各派精华和吸收国外武术经验后,我们推出了散打这一体育项目。
客观来说,散打的实战性强大太多,不过仍然偏重于运动竞赛性质。早期散打比赛很少有KO,多以点数取胜。
结果90年代中泰第一次交流,我方准备不足,对抗不足,吃了大亏。
资料中写道:梅惠志第一次真正接触泰拳是在1990年。当时,作为北京武术散打队的首任总教练,他带队参加刚刚设立的京港搏击会,虽然带去的都是当时的国家级顶级散打高手,但那一次中国散打惨败于泰拳。“没办法,我一看到泰拳用肘用膝,就只好丢毛巾(认输)。”梅惠志说,当时,北京武术散打队第一次出国,根本不懂什么是自由搏击,对泰拳的膝肘攻击很不适应。“与泰拳硬碰硬,我们根本打不过,拳脚打在对手身上,跟打在皮球上一样。而当时我们的队员抗击打能力比较差,挨上两三下膝肘就不行了。”此次惨败之后,梅惠志等人才把泰拳的录像拿回来反复研究。“泰拳非常硬朗,主要使用边腿和膝肘。他们的记分主要是以击倒而定的,所以踢你时一下是一下,你的重拳他们根本就不躲。但我们的散手没人家能挨打,散打只有发挥摔法的优势才有取胜的机会。”梅惠志说。
随后散打进行针对性训练,中泰胜负开始逐步趋于平均。这10多年来,颇有泰国拳手被散打血洗的战绩。
抛去拳法不谈,就身体素质来说,中国北方的男性明显要比泰国人更强壮一些。只要训练得法,中国拳手的胜率应该还大一些。
自然,比赛规则的修改,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允许摔法的比赛中,散打往往有压倒性优势(泰拳不允许摔跤)。允许膝尤其是肘的比赛中,散打就会处于很大的劣势(散打不允许用肘)。
萨沙练过一点拳击,曾经问过练过散打和泰拳的师兄,到底哪个更厉害。
师兄是这么说:没有谁更厉害一说,关键要看练武者自身水平如何?还有,练拳是为了干什么?如果是打擂,就要看规则对谁有利,谁就能赢。如果无限制格斗,泰拳因膝肘厉害,似乎略强一些。但散打选手只要掌握要领,发挥自己优势,也是可以秒杀泰拳的。
至于一龙,武僧的包装就不提了,实力不能说没实力,毕竟打了这么多年,如果菜鸟早完了。
不过,一龙和泰拳老拳王播求的对阵中,可以看到双方差距还是明显的。作为一个业余选手,一龙水平已经很不错了,但没有炒作到的那么高。至于什么中华第一武僧和民族英雄,就更是不知所云了。
客观来说,一龙水平和西提差压根不是一个档次,大家自己看看比赛就知道。一龙第一个回合基本就是撑下来的,第二个回合能坚持这几十秒也属于不易。
萨沙个人认为,一龙不能代表散打的最高水平。但即便散打最高水平,也顶多和西提差伯仲之间而已。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泰拳是泰国的一个职业,每年有大量泰国人从事这项运动。无数业余选手练拳,有一定成绩就会放弃本来职业,成为职业拳手,以此谋生。
泰拳是泰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萨沙在泰国芭提雅,看过酒吧里都有泰拳比赛。
同时,泰国甚至亚洲乃至世界,到处都是教授泰拳的拳馆,练习者非常多。
散打在中国有多少基础?
中国顶尖散打高手都是体制内,人数寥寥,比赛寥寥。
播求、西提差之类退役之能打上百比赛,我们散打拳手打的比赛也就是他们一二成而已。
真要想振兴中国武术,就学学韩国,把散打作为国术作为学校体育的必修课吧。
中国的小伙子们人人都练散打,几亿人练散打,还能搞不过一个泰国吗?
2004年全国拳击青年锦标赛冠军?
1999年开始拳击运动,2000年进入辽宁省拳击省队
2001年"中日韩泰四国拳击对抗赛",获得54公斤级冠军。
2002年全国青年锦标赛,51KG级冠军。
2003年全国青年锦标赛赛,54KG冠军。
2003年入选国家队。
2004年全国男子拳击冠军赛200454公斤级金牌。
2002-2006 蝉联54KG辽宁拳击锦标赛冠军。
2006年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54KG拳击冠军。
2006年体彩杯全国男子拳击锦标撒冠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运会拳击57KG第五名。
2007全国男子拳击锦标赛57KG第一名。
2008年辽宁省担任二线教练。
2009回到四平立项四平拳击队。
2010.2014.2018三届吉林省全运会 拳击,散打项目共取得二十五金的辉煌战绩。
2014年输送北亚队员彭鹏勇夺全国男子拳击冠军赛银牌。
2014年国家一级教练员。
2018年第十八届省运会拳击锦标赛小将分别斩获金牌刘训通81KGG冠军,张世民65KG冠军 ,刘涛65KG银牌
获得多次吉林省拳击锦标赛冠军的18岁小将张博中国职业拳击联赛排名赛IBF国际挑战赛
多名优秀运动员转战职业运动员,武林风,拳力联盟。战绩优秀
为上级省队各大体院输送上百名优选运动员。
现在的西提猜和巅峰时期的播求谁更厉害?
感谢邀请。
说实话,这个问题很难给出答案,我是从05年开始看K-1的,那时候23岁的播求如日中天。播求04年在加入K-1的第一年就获得了70KG冠军,05年总决赛点数惜败荷兰的踢拳天才安迪,但那场比赛结果也是有些争议。06年复仇安迪成功,播求也是处于巅峰状态的“希腊小光头”扎姆比迪斯难以逾越的大山。
13年开始征战武林风的拳台,也是横扫了包括周志鹏、董文飞、张春雨、孔令丰等一批国内好手。中国选手也只有一龙曾以点数战胜过播求,哎,我真不愿意提这个。虽然播求曾两负安迪,也输给过日本K-1传奇摩挲斗,但直到现在播求在35岁高龄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很好的竞技状态。他对于搏击的热爱是有目共睹的,其实他早可以功成名退,但是仍然为了热爱的事业在拳台拼杀。在不久之前还俗归来就KO了杜托,也让人感叹这位曾经的王者雄风依旧在。
西提猜作为现在踢拳届P4P王者,手下败将有穆塞、安迪苏瓦、科尔、奇利亚、罗宾、苏邦波、巴猜、穆罕默德、迪伦等诸多高手,还曾3胜马拉特,当代所有高手几乎被他打了个遍。西提猜的实力也是公认的顶级高手,现在确实也少有敌手。
但从个人角度来说,播求到达巅峰时间更早,持续时间也很长。22岁参加K-1时就已经世界顶级,到现在将近36岁依然实力雄厚,至少现在看来,播求的传奇色彩要更浓。但是说巅峰时期谁更厉害,这个我真说不好,西提猜和播求的巅峰状态真的没有什么漏洞,攻高防高,真打起来应该也是55开吧。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击关注。我是荼蘼不败,和大家一起唠唠格斗圈的那点事~
为什么他的徒弟还对他那么好?
《射雕》的时间点是宋朝乱世,人命贱如狗。到处是流民、盗匪官兵,万贯家财都可能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但是,有了武功,就能够真正保护自己和家产了,也能够利用武功做很多事情了。
轻则富甲一方,重则出将入相,不成问题。以黄药师的几个弟子水平,我们对比其他人一下,看一下是什么程度。
陆冠英——陆乘风的儿子,他的武功学自焦木大师,他的这点武功在黄药师眼中不值一提,但是,人家依然是太湖群盗之首,统领群豪,富甲一方。
这是黄药师弟子们的下限。重则,比如,黄药师的弟子比什么黄河四鬼、灵智上人之流强,还是没问题的。或者是黄药师的弟子曲灵风(双腿已经被黄药师给打残了),屡次进入皇宫偷东西,最后被大内侍卫围殴才打死。这个武功,如果进宫做个大内侍卫也没问题。这就是上限。黄药师对徒弟好的时候是真好。书中说过,黄药师教徒弟不藏私,有啥教啥——当然我估计那些徒弟再怎么学也学不到黄药师的水平。而且,那几个徒弟,貌似都是孤儿。是黄药师收留了他们,教他们武功,抚养他们长大。在古代, 一个忠孝的男人,贞洁的女人,都格外受尊重,因为他们是这套礼法的忠实践行者,是完美的道德楷模,因此占据道德优势。忠孝对于他们而言,还是一种个人名片。所以,《红楼梦》里的李纨虽然不像王熙凤那样能干,但依旧受到贾母、王夫人的重视,甚至王熙凤都要让她三分。她那屋明明就孤儿寡母两人,但因为“寡妇失业”(贾母语),所以月例比别人多,别人凑份子钱她也可以免。在《水浒传》里,宋江的“孝义黑三郎”、“山东及时雨”的名号如雷贯耳,走到哪响到哪,被山贼抓住,只要说自己是宋江便可以免死,江湖人士见了他就是“纳头便拜”。正是因为这几块金字招牌,宋江才得以急速扩充实力,占山为王。正因如此,这些忠孝的臣子,才会死命捍卫自己的忠孝、贞洁的名节。贾宝玉甚至认为,所谓文死谏,武死战,不过是沽名钓誉。这真的是一针见血,《水浒传》里,皇帝给宋江赐毒酒,后者第一反应是担心李逵造反,破坏了他的忠义之名。在儒家文化里, 人是非常在意死后的名声的。所以,宋江赶紧把李逵召唤过来,让他也喝御酒。同样的,黄药师的徒弟,对师傅当然也是一番真情,要不怎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将进宫盗画,没有黄药师的许可,连亲生儿子都不传武功呢?黄药师很“护犊”。黄药师的态度是:我的徒弟,我要打要骂可以,但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许动,否则我不管你是谁,都削你。设身处地,如果我们自己碰着这样的领导,处处都为手下着想,争取利益,即便有些严格,我们也会服气的。最后,黄药师虽然打断了另外几个徒弟的腿,但事情的起因却是因为梅超风、陈玄风偷走了九阴真经。黄药师当时妻子刚刚去世,自己也发誓不能离岛,突然遭到这么双重打击,一怒之下才迁怒到其他弟子的。所以,众弟子才会有一个共识:如果不是梅超风二人偷走九阴真经,师父是不会这么对待我们的。而之所以这么认知,估计也是因为黄药师平时对待他们确实很好的缘故。03版射雕里陆乘风的一句台词:更有那人如海上明月,任你涛生云灭,他只随星河在天。金庸虽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地主之家,成长过程中也接受了很多西式的教育,将近四分之三世纪活动的香港,更是处在一个中西文化碰撞的交汇点。所以,他既传统,又现代,既保守,又反叛,高中时甚至写过《阿丽丝漫游记》讽刺训育主任被开除。所以他的小说也是脱胎于传统文化,但又吸收了很多西洋小说的技法、思想。对待孝道的态度上,他也展现出一个逐渐温和反思的过程。《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说,我平生最重忠臣孝子,忠孝乃大节,非礼法。由黄药师这样狂放不羁,视规矩礼法如狗屁的狂傲之徒说出这样的话,非常难人寻味,大概也是作者对于忠孝观念的阐述。《鹿鼎记》中,郑克塽背后刺死陈近南,后者却阻止韦小宝复仇,告诉他:“宁可他无情,不可我无义,不可败坏我忠义的名声”。很类似宋江被毒死时,还惦记着忠义之名,将李逵招来毒死,显然是作者对于如烈女守贞般的愚忠的反思。陈近南死的那个场景,有着非常艺术的对比。陈近南的忠是一种沽名钓誉式的愚忠,而韦小宝的孝,却是跟陈近南长期相处中培养起来的父子之情,是人类天性的自然流露。这样的孝顺,金庸不反对,还要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