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发,延边北国也将面临解散?
这个事情已经确定了,就是解散了。其实在1月16日球队的训练就已经停止了,原因是队员听说俱乐部要解散。在本周一俱乐部法人宣布正式解散。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参加2020年中乙联赛的资格。自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足球之乡"延边将第一次没有职业俱乐部存在,这很悲哀。去年延边富德解散,今年延边北国解散,“足球之乡”其实已经名不副实。
在富德进入延边足球之前,延边足球一直是靠着延边州的八个市县的财政拨款维持。延边北国是一个民营俱乐部,与当初的延边队并不相同。同时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一点,在延边州体育局局长换人之后,他对于延边足球的支持程度非常低,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点,吉林省的经济比较差,延边州更是如此,让他们再拿钱养职业足球,现在看这个不大现实。中国足球是撼动,延边足球确切地说应该是在西伯利亚。没有了职业足球,延边的踢球的孩子将会远走他乡。现在不清楚的是省会长春的亚泰和百嘉能不能接收更多的延边足球苗子?
郑智为何放弃恒大将自己的儿子转会到广州富力?
2020年6月1日儿童节,有一位名为“绿茵youth”的博主发文称:广州恒大老队长郑智的儿子郑子一所在的广州富力08梯队周末将与恒大足校08梯队进行一场友谊赛。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身为恒大老队长的郑智将儿子送进“同城死敌”富力梯队是脑袋进水,有可能会晚节不保。有人替郑智解释:不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庇佑儿子,索性转队同城,鞭策努力上进!还有人认为富力青训比恒大足校好,所以郑智才不惜让孩子去同城死敌以求进步!也有人媒体揭秘在:因为他儿子在广州足协的梯队,正好这个年龄段的梯队是属于富力俱乐部的,所以在富力踢球理所当然!由于对广州足协如何与恒大和富力进行青训合作,如何划分梯队球员归属不太清楚,因此也不敢置喙!我只能从同样作为踢球孩子的家长角度来分析一下郑智的动机!
80年出生的郑智在当今足坛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足球水平和自律让他39岁还作为国足队长、俱乐部核心驰骋在绿茵场上!
而他的儿子郑子一2008年10月22日出生于英国,中国国籍!
目前11岁的郑子一在广州市某小学读书。按照国内的上学年龄应该是五年级,正接受正规的小学教育!(也不排除六年级)。
这一阶段的孩子,一般家长会考虑是让孩子接受正常教育为主,足球特长为辅?还是以走职业化为主?如果选择前者,家长是不会让孩子进入封闭性学校如恒大足校学习的!如果选择有职业化倾向又不想让孩子脱离正常的学校学习环境的话,走读型的专业梯队是不错的选择!而我看了富力梯队建设特点之一就是在小学阶段,与广州市多个小学达成了“青训基地校”的合作关系,然后从11岁开始,就会把从各小学和社会培训机构中挑选出来的精英球员开始集结,大约为30-40人左右组建自己的梯队。
进入到初中阶段,被挑选出来的球员进入到各个普通学校继续读书,每天课后进入到富力俱乐部日本青训教练驻扎的中学进行更高水平的足球培训。可见富力走的是扎进校园足球的道路。
虽然富力还称不上国内最好的青训机构,但是对于文化课和足球专业两手都想抓两手都不放的家长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无论郑子一目前是处于足协与富力协作的后备军,还是已经进入了富力U11梯队,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问题,与晚节不保,放弃恒大等说法马不牛相及,所以不要随便上纲上线!
目前看来,郑子一在同年龄段中比较突出,但将来是否能继承郑智衣钵,走上职业化道路还未可知!所以我认为给孩子多一些选择,让他在丰富多彩,综合素质教育较好的环境中自我选择更好!哪支俱乐部能够拿到亚冠冠军?
这个问题在30年前就有答案了。1990年亚俱杯,辽宁队在主客场两回合决赛中,击败日本尼桑队,夺得了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俱乐部亚洲冠军。
当时的日本联赛,尽管没有开始职业化,但是日本尼桑队有好几名巴西籍球员,队中有好几名日本国脚,实力不可小觑。反观辽宁队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华班,场上全部是本土球员,实力上并不占绝对优势。
20多年前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的那场决赛,可能是辽宁队建队以来球迷最多的一场比赛。在参加了几次亚俱杯赛事之后,李应发主教练开始把目标指向了亚洲冠军,全队上下思想高度一致,客场先声夺人,主场确保平局,最终稳稳拿下亚俱杯冠军。
现在回想起这次亚俱杯夺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球队的平均实力抵消了对方外籍球员的优势,国内当时处于专业足球阶段,专业队训练强度之高远远超出了日本同级别球队。辽宁队在亚俱杯上夺冠并非一时侥幸,在1991年的亚俱杯,辽宁队又一次打进了决赛,只是在半决赛时出现了过多的伤病,最终在决赛功亏一篑。
这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可能很多人并不记得了。我只是想借这个话题,告诉大家两点:1.如果本土球员不努力,即使有再好的外籍球员,也无法提高球队的整体水平。2.在任何时候,高水平大运动量的训练都不会过时,没有一个冠军可以轻松获得。
你所知道的中国足球基层青训的乱象有哪些?
好吧!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因为也身处其中,略知一二,所以我来说说自己的个人看法,有偏颇之处还望见谅!
校园足球变数大,持续性不强!我工作所在的单位和孩子的学校都是刚刚评为全国足球⚽特色的学校。
因此,关于校园足球我可以略为详细地谈谈。
第一,校园足球的发展除了政策扶持,学校和家长是否支持更重要!
看起来目前校园足球十分热闹,从班级联赛到区级比赛甚至市级比赛。
他们像风一样奔跑在球场上,不知疲倦,看得出孩子们热衷比赛,享受比赛的过程!学会分享胜利的喜悦,也痛快饮掉失败的泪水!
可是这样的热闹和欢乐,换一届校长就是过眼云烟!
孩子原来学校的校长喜欢素质教育,所以各种社团活动如火如荼,足球队从二年级开始组队,组队前在全校举行的班级联赛中选拔队员!我们孩子就是在班级联赛后选进足球队的!之前家里没有人踢过足球,我连足球比赛都看不懂!所以很感谢这个校长的治校方略!让我们孩子接触到了足球!
当年,为了营造足球氛围,校方还请来女足队员(图片女足队员曾是他们教练)和明星孙楠来打揭幕战!当时家长和孩子们都沸腾了!哪见过这阵势?所以孩子和家长们都以进入校队为荣!
可是两年后这个校长离开,继任者是个即将退休的女校长,学校活动什么的能少则少,有一年甚至连班级联赛也不搞了!学校氛围跟其他大多学校一样,没有什么活力和特点!
而更大的挑战是小升初,大多爱踢球的孩子,要么选择学习为主不踢了,要么技术不行被淘汰了!就拿我们孩子伙伴们为例,有几个不错的苗子,我极力鼓动他们家长在小升初时挑战一下市里更强的特色校,走足球特长道路!可他们有的说上初中就不让孩子继续踢了,权当锻炼身体了!有的虽然被我说动了,但是考虑到好学校竞争压力大,家里瓦片多,随性就好!只有两个家长被我说动,跟我们孩子一样参加选拔,但是基础较差,没有进入最后一轮,只能遗憾收场!
第二,多数校园足球没有专业强的教练和老师!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我所在单位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初中校,每年有不少经费 。每学期组织一次校园班级联赛,所有上场装备学校掏钱!每次校队参赛,队员和教师的交通费伙食费学校报销!比我们孩子同样为足球特色校的小学不知好多少!他们周末的比赛全凭家长支持出车,老师带孩子比赛完全是牺牲自己时间,出于对孩子们的爱!中午吃饭喝水也是家长们负责买单,学校没出过一分钱!也不知道他们学校的经费用在哪了?校队比赛服颁奖自费买的,训练服哪怕破了也得归还学校,属于学校资产!
好,说回我们学校。其实三年前我校还没有像样的足球队!之所以短短三年时间就评为市级、全国特色校,全是因为我校来了个踢过职业的体育老师!可是放眼全国中小学校,有几个职业队下来的老师和教练?
这位老师从职业队下来,还很年轻,未婚,所以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放在训练比赛上,几乎每个周末都带孩子们去比赛!所以我们学校从寂寂无名到三年包揽区级第一,勇夺全市第四的好成绩!
可是,这样的好老师,优质教练太稀缺了,很快就被别的学校挖走了!我校别说成绩了,连训练的教练都找不到,你说这还有什么可持续性!
缺专业人才,是中国足球青训的短板,在校园足球这块尤其缺乏!综上原因,校园足球启蒙作用更大一些,至于培育足球苗子,作用甚微!这也是校园足球多年的困境!社会青训质量不齐,定位不一!我们孩子进入学校足球队后,为了能让孩子尽快打上主力,我们最开始跟随他发小一起去一个小俱乐部训练,半年后由于离家太远,选择本区最大的俱乐部继续练!
这两个俱乐部的特点是教练水平都是不是很高。第一个是俱乐部教练是足球爱好者,北航高材生。为了给自家孩子找陪练才攒的班!最开始我们孩子刚接触球时,他家孩子在我们眼里是绝对主角,拿球过人,抬脚抽射,动作要说多帅就有多帅!
可是我们分开一年后再聚首,忽然发现当年的足球小子不见了,拿球转身那个慢,跑动虽然也积极,但是球传到他脚下,要么接不住,要么射门或高或偏,没有准星!一年前,他是高不可攀的星辰,一年后与我们孩子已经不在一个层次!
看,我们孩子带球快如风,其他孩子只能目送他射门入网!所以可见,第一家俱乐部只是陪孩子玩足球游戏而已,水平高低就不提了!
第二家俱乐部是我们当时居住所在区的最大一家俱乐部!教练水平比第一家肯定上升不少,他们教练是一直在体校练球的运动员,只是没有进入比赛一队后转为教练员,持有亚足联C级教练员证书!
但是这样级别的教练流动性很大,其中一个去职业梯队当教练了,另外一个自己当老板去了,所以我们孩子没有得到较为系统的训练,基础较差!即便是这样,我们在这训练一年后进入学校主力1队,与高一年级孩子一起比赛,两年后成为决定校队胜负的绝对主力!
他没有转校前帮助俱乐部和校队拿过不少比赛冠军!
在这里我要感谢他们原来俱乐部教练和带他三年的校队老师,是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孩子接触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家俱乐部,在市里社会青训排名靠前,打08甲级联赛排名前六,在去年即2019 年百队杯比赛中五人制拿到亚军,八人制第四的好成绩!
正是在这家俱乐部,我们孩子接触到比他水平更高的伙伴,从俱乐部后卫起步,逐渐胜任中场,边锋等位置,与校队单打前锋相比,技术更全面,位置感也逐渐在提升!
更为不同的是,他们之前在校队和俱乐部顶多国内比赛,这个俱乐部冬令营、夏令营都在国外,见的世面比我这个没出国门的土老帽多多了!
这是他们队长“高登”,是我们孩子刚进队的偶像,市足协多次点名集训的牛人,但人家就是不去!哈哈😃!
这是他们队的粘球小王子,有长江七号外星人👽之称的“七仔”!四五岁就得到高人指点,脚下技术很牛!
综上所述,三家俱乐部由低到高,由兴趣为主到为足球培养后备人才、提高技术的青训基地,教学层次以及定位都不一样,适合不同阶段的孩子!很多校园足球的孩子没有接触到第三个类型的青训俱乐部,因为孩子天赋不一样,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也不一样!跟我们一起参加选拔的孩子就是因为家长没有像我一样规划筹谋,只在第二个俱乐部训练,没有下决心进入第三个俱乐部,所以在选拔中只能落选淘汰!
这样,跟他一起踢球三四年的伙伴最终与他渐行渐远,离足球也越来越远!别说足球的成才率太低,能否坚持踢球或者继续踢球都是问题,何谈中国足球的崛起?
职业梯队选拔难,未来挑战大!四升五,是决定未来孩子道路的关键!因为你要为他选择一条以足球为主还是学习足球两不误的路!因为等到小升初,可以走读的特色校不多,就只能选择职业梯队或封闭性训练学习,专业化较强的学校!
当时我们被俱乐部推荐去职业梯队集训,数百人只有技术特别好的被选入集训队伍!与我们孩子同场训练的都是市集训队的队员,水平都差不多,没有弱的!但是我们只参加了一次集训,孩子就累得第二天起不了床,上不了学!于是我考虑这样的训练强度到初中还怎么学习,上课除了打瞌睡还能干嘛?
于是我去咨询我那职业队下来的同事。
他现身说法,说职业梯队风险大,踢不上主力就只能干他一样的工作或当裁判,还落下一身伤病!再说即便孩子有能力,没有财力做后盾也一样踢不出来!
我们经过艰难选择,最终没有进入风险较大的职业梯队,而是升入两条腿走路的足球特色老校!这样既让孩子有球踢,保持了爱好,也能让他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保持学习!
看这些孩子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家长也比较欣慰!虽然相对职业梯队来说他们的训练量不足,但是每天看数学老师催他们交作业,还是让家长感觉踏实!
当然,我们孩子队友还是有不少初心不变,宁可放弃升入重点学校的学区名额,也义无反顾地进入了职业梯队!而家长们也做好了卖房的准备,只要孩子坚持踢球,还有职业梦想去完成,就支持到底!
祝庆庆,小米,这些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伙伴们,在职业梯队里越来越强,最终登上职业的赛场!
更祝愿中国足球,在单纯因喜爱而踢球的新一代足球少年中,变成国人期待的模样!mike丁鹏是国家队教练吗?
Mike Ding Peng(丁鹏)是中国著名的自行车运动员,曾获得过多项世界冠军和奥运金牌。但他并不是国家队教练。
中国国家自行车队有自己的教练团队,由多位教练组成,负责训练和指导国家队成员。目前中国国家自行车队的主教练是李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