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科洛夫斯基,索科洛夫斯基?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当代俄罗斯影坛最重要的导演,认为是塔可夫斯基的精神继承人。在大师的推荐下,他进入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工作。但大部分他的早期作品在制片厂内部遭到了消极评价。
改革前,几乎每部影片都被禁映,这使他一度转向纪录片创作。直到80年代末,他才进入了国际观众的视野。
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苏联号称是世界上最严密的防空壁垒,却被一个19岁的业余飞行爱好者狠狠打脸,这是历史上军事领域里最搞笑的一幕,也是造成苏联一次大动荡的历史事件之一。
1987年5月28日,这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好日子,因为这是苏联边防军日,是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在苏联这边,红场上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而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一个只有19岁的小伙子,决定开启他惊险刺激的旅程。
这个小伙子名叫鲁斯特,他是东德人。在5月28日这一天,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把飞机开到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去。至于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后面再说,我们先看看他是怎么冲破苏联的防空壁垒的。
当天,鲁斯特驾驶一辆塞斯纳172 — RSKYHAWK 轻型单引擎运动飞机从赫尔辛基的马里阿密机场起飞,在空中盘旋许久之后,开始往苏联境内飞行。按照事后鲁斯特给出的说法,他原本只是计划飞往东德,但是在飞行的过程中,鲁斯特突然改变想法,决定飞去莫斯科。
为了躲避芬兰的监控,鲁斯特关闭了除无线电罗盘以外的所有通讯设备,鲁斯特驾驶的飞机很快就消失在了雷达里。当鲁斯特飞到爱沙尼亚境内的时候,防空系统还是捕捉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目标,于是苏联军队的三个导弹系统很快就将鲁斯特瞄准,只等上级一声令下,就可以把鲁斯特驾驶的飞机消灭。
但是,这个命令却迟迟没有下达,至于为什么,还得从1983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说起。
1983年,一架韩国民航的波音747飞机飞到了苏联控制的库页岛上空,被苏联的防空导弹击落,飞机上269名乘客全部机毁人亡。这一事件当时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很多国家对苏联发出谴责,甚至有十几个国家开始禁止苏联飞机飞到自己国家上空。经过此次事件之后,苏联军队当时下达了一个内部命令,在没有判定飞机是否有军事目的的情况之下,不得向民航飞机开火。
鲁斯特当然不知道苏联军队的这个内部命令,但是他似乎很清楚苏联人的心理,他知道在经历过1983年那一次事件之后,苏联对不明飞机肯定很谨慎。当然,鲁斯特的这一行为其实十分冒险。
苏联方面为了弄清楚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情况,所以派出了两架米格-23截击机对鲁斯特进行拦截。就在追赶鲁斯特的过程中,鲁斯特突然驾驶飞机做了一个俯冲的动作,然后飞机很快就消失在了苏联飞行员的视线里,并在从雷达里消失。
几分钟之后,爱沙尼亚又在雷达上捕获了一个不明飞行物的总踪迹,不过聪明的鲁斯特向地面人员发出了一句“我是自己人”的回应之后,苏联方面随即解除了防空警报,鲁斯特得以继续向苏联飞行。
当鲁斯特飞到距离圣彼得堡250公里处的普林科夫市上空时,正好遇到数十架苏联某航空教练团的飞机,所以鲁斯特出现在雷达屏幕上的时候,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鲁斯特继续向东航行,当他来到另一个城市托尔若克的时候,幸运再次降临到他身上。
托尔若克距离莫斯科不算太远,所以是苏联雷达侦查的重点范围之一。不过鲁斯特在经过托尔若克市郊的时候,刚好遇到当地发生了一起空难,两架战斗机相撞坠毁,所以有很多直升机在空中救援。而鲁斯特的飞行高度恰好和直升机相近,所以地面人员误以为鲁斯特驾驶的飞机就是救援飞机之一,所以并没有在意。
就这样,鲁斯特一直飞到了莫斯科。可是鲁斯特怎么能够进入到莫斯科呢?事实上鲁斯特的运气实在太好了,因为当天苏联高层恰好下达了一个命令,关闭防空网所有的控制系统,进行为期20分钟的维修。而就是在这20分钟里,鲁斯特成功进入莫斯科,并且出现在了红场上方。
鲁斯特原本计划降落在克里姆林宫,但是由于缺少降落的平台,所以他决定把飞机降落在瓦西里大教堂前面。当时教堂前满是人群,当鲁斯特驾驶飞机越过人群头顶的时候,很多人甚至并没有认为是他是敌机,还对他挥手致意。
这一天,红场因为在搞活动,所以有飞机在执行航拍任务。所以当有人打电话询问红场执勤少校怎么回事的时候,这名军官没有及时确认就报告说,实在航拍呢,没事。直到后来鲁斯特完全降落下来,这才有执勤人员前去询问,结果发现是一家境外人员驾驶的飞机。
红场一下子就炸锅了,尽管鲁斯特很快就被控制,但是人们还是很好奇,鲁斯特是怎么飞到莫斯科的。要知道,以苏联当时的防空能力来说,几乎是没有人会相信这件事会发生。这件事很快就被报告给了戈尔巴乔夫,他很震怒,然后当场就把国防部长克索洛夫给免职了,而且还让空军总司令戈都诺夫退休,另外还牵连了300多名军队中高层。
后来有人分析说,这是戈尔巴乔夫在拿鲁斯特事件做文章,以此来消灭自己的政敌。戈尔巴乔夫其实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军队虽然有错,但是还不至于处罚得如此严重。而戈尔巴乔夫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给后面的改革扫清障碍。
那么鲁斯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后来又怎么样呢?
鲁斯特是东德人,父亲是一名工程师,经常带他去汉堡看飞行,所以他从小就对飞机十分痴迷。长大之后,鲁斯特开始在航空俱乐部学习飞机驾驶,但是因为成绩不佳而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不过鲁斯特后来通过练习,还是取得了私人飞机驾驶证,成为了汉堡航空俱乐部的成员,而那一年他只有17岁。
为了获得商业飞行证书,鲁斯特必须进行150小时以上的飞行,但是他当时只飞行了80多个小时,所以在跟俱乐部老板商量之后,19岁的鲁斯特决定来一次穿越北欧的远程飞行,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芬兰的原因。因为成功地完成了飞行,所以年轻气盛的鲁斯特就产生了飞往苏联的大胆想法。
在被苏联逮捕之后,鲁斯特被判处8个月的徒刑,不过在被关押14个月之后,鲁斯特就被释放回东德了。拒鲁斯特的父母回忆说,他的儿子曾经跟他们说过,想做一件彪斌千秋的事情,只不过他们当时不知道鲁斯特所说的具体是什么。
根据当时媒体报道,苏联当时有1300多加拦截机,还有7000多部雷达和传感器,另外还有1万多枚防空导弹,所以鲁斯特能够穿越苏联的防线去到莫斯科,简直就是奇迹。
鲁斯特回到东德之后,成为了焦点人物。不过鲁斯特的品行开始变得十分糟糕,他在医院强吻一名护士,但是依然被护士拒绝示爱,最后鲁斯特由爱生恨,将其刺伤,被判了两年徒刑。
出狱之后,鲁斯特又因为盗窃商场的毛衣而被罚款五千欧元。后来他迷恋上了赌博,还在拉斯维加斯赢了75万美元,但是很快就被他败光了。
不过在苏联结体之后,由于东德发生了很大改变,所以他得以进入一家食品进出口企业工作,一直到现在。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他策划的红场事件了,他本人在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他曾经说:
我常常回想起我的那次奇遇,这个记忆既好也坏。说好是因为我达到了自己制定的目标,说坏是因为当我落入苏联军方手中时我感到非常害怕。从情感方面来说,我当时获得的一些感受是独一无二的。我因此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我来说,这就像是跨过了现实表面的界线。
我们现在回想其这件事,也许称得上是世界历史上最巧合的事情之一了。苏联的防空虽然被打了脸,但是戈尔巴乔夫却从中看到了机会,而鲁斯特起到了间接助攻的作用。
人类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
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言最著名的是霍金大佬,霍金预言2025到2040可能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其中2032年可能性最大。
个人认为百年之内应该不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
因为从现在武器发展来看,原子弹,氢弹,全世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用上的话,可能地球上就没有能生存的人类了。各个国家投鼠忌器,相互忌惮,谁也不敢先扔出第一个核武器。
但是局部小规模战争不会停止,电子战,科技战,经济战等等。因为全球资源有限,总会你争我夺。
随着战争成本日益高昂,爆发全面核大战的概率虽然是最小的但不能说它就不等于一种选项(当没有更好的途径的时候),可以这么说,平时处理国际外交关系也需要国家综合国力的支持,那种重蹈索科洛夫斯基的观点,认为战争就是以武装斗争为主的观念大错特错。
此种观念在信息技术大发展之后更加愚不可及,苏联人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是全面火箭核战争+苏德战争时期的机械化战争(虽然说苏联人一直鼓吹全面核战争,但陆海空三军还是得到了发展),但这回进攻苏联的既不是纳粹德国的飞机大炮,也不是他们所希望的欧美国家的原子弹,而是第五纵队,舆论阵地、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与沦陷,苏联内部危机在第五纵队添油加醋的发挥下,最终使苏联在没有付出几千几百万人伤亡的情况下解体了,纵使有些人选择了抗争,但就像历史已经证明的,国家的灭亡、军队的瓦解不会因为少数人的英雄行为而改变。
信息技术下,出现了过去不曾发生或发生概率极小的事情,无论是网络黑客还是其他,一个空军上尉靠着一台计算机、一部调制解调器就能俘虏一个分舰队(舰队指挥官却浑然无知),一个未成年人(16岁)仅仅因为好玩就使位于纽约的美军空中控制发展中心遭到黑客攻击,危及30个系统的安全,侵入100多个系统(包括著名的NASA)。如果,这种事是由美国的对手引发的。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这是杞人忧天什么的,但我却想说,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这么多年,我们倘若还像冷战时期的苏联人一样,那是要付出代价的。
苏联时代有哪些元帅?
苏联自1935年首次设立军校军衔制开始,就有元帅军衔,在首次封衔一共五位元帅,分别是:伏罗希洛夫,时年54岁。布留赫尔,时年45岁。布琼尼。时年52岁。图哈切夫斯基,时年42岁。叶戈罗夫。时年52岁。这五位开国元帅都是陆军军种。就个人指挥能力而言,布留赫尔与图哈切夫斯基应该排在前两位,但斯大林却在二战前把最勇冠三军的两个元帅给杀了,留下了两个最不能打仗的伏罗希洛夫与布琼尼、这二人在二战期间几乎无寸尺之功。和饭桶无二。布留赫尔,图哈切夫斯基与布留赫尔都死于二战前。后平反。
苏联最高军衔是大元帅军衔,在1945年授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斯大林时年66岁。二战期间是苏联封帅的第一次高峰时期,在此期间,于1940年晋封三位元帅,铁木辛哥时年45岁。沙波什尼科夫时年58岁。库利克时年50岁。(因作战不利被降为少将,50年枪决,57年平反)。在1943年二战最高峰时期晋封两位位元帅。分别是朱可夫时年47岁。华西列夫斯基时年48岁。在1944年斯大林又签署命令晋封六位元帅,科涅夫,时年47岁。戈沃罗夫,时年47岁。罗科索夫斯基,时年44岁。马利诺夫斯基,时年46岁。托尔布欣,时年50岁。梅列茨科夫,时年47岁。二战之前晋封的元帅依旧是陆军军种元帅,可见,这一时期苏联红军依旧是以陆战为主。
1945年,斯大林晋升贝利亚为元帅,时年46岁。这是唯一一个没有战功的元帅,他是一个工作在黑暗里的特务。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战后苏联就很少晋封元帅军衔了,但依旧是以以陆军军种元帅为主,49岁的索科洛夫斯基在46年晋封元帅,52岁的布尔加宁在1947年晋封元帅。值得一提的是,布尔加宁也是未有军功的元帅,他二战期间主要负责后勤和政治工作。应该说,贝利亚与布尔加宁是最没有资格 当元帅的人。
在1955年,赫鲁晓夫第一次授予六人元帅军衔。分别巴格拉米扬,时年58岁。格列奇科,时年52岁。叶廖缅科,时年63岁。崔可夫,时年55岁。比留佐夫,时年51岁。莫斯卡连科,时年53岁。这里值得一提是比留佐夫,他是苏联第一任战略火箭军总司令(导弹部队)。在2002年,俄罗斯军事院校的评价里,莫斯卡连科评价不低。巴格拉米扬之所以封元帅,关键在于他是军事理论家,战后担任苏军总参军事学院院长。培养了大量苏联高级军官。
从1959年到1979年,苏联一共晋封了11位元帅,可以说,这时候封的元帅就逊色了许多,他们分别是扎哈罗夫,时年61岁。戈利科夫,时年61岁。克雷洛夫,时年59岁。雅库鲍夫斯基,时年55岁,巴季茨基,时年58岁。科舍沃伊,时年64岁。勃列日涅夫,时年70岁。这是苏联所有元帅中年龄最大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自己封自己的,也是一个最恬不知耻的。也是最没有功绩的一个。完全是他个人虚荣的缘故。乌斯季诺夫68岁。应该说自1976年开始,苏联元帅的年龄开始老化,不在是以军功封帅,而是以资历,关系得以晋升。乌斯季诺夫是所有苏联国防部长中战功最少一个。二战期间,乌斯季诺夫是兵工厂厂长,而非一线军官。奥加尔科夫,时年60岁,库利科夫,时年51岁。索科洛夫,时年66岁。奥加尔科夫和索科洛夫二战期间都是战功赫赫的一线战斗员,二人都眼见了伟大的苏联的解体,强大的苏联红军的衰落,奥加尔科夫在1994年去世,享年77岁,索科洛夫在2012去世,享年101岁。库利科夫也活到了2013年,享年92岁,他是华沙公约组织最后一任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苏联解体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他只要接受采访都会直言我恨透了戈尔巴乔夫。从苏联解体以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和戈尔巴乔夫见面。
八十年代以后,苏联又晋升了四位元帅,在1983年苏联政府分别晋封了,彼得罗夫,时年66岁。阿赫罗梅耶夫,时年60。库尔科特金,时年66岁。1990年,亚佐夫是苏联最后一位元帅,时年66岁。他目前也是唯一健在 苏联元帅。阿赫罗梅耶夫是苏联最后一任总参谋长,也是唯一殉国的苏联元帅。
以上是苏联的建国69年里41位元帅。还有海军元帅三人,库兹涅佐夫。伊萨科夫。戈尔什科。还有空军主帅七人、炮兵主帅四人。以及其他元帅若干。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你最担心中国队哪个环节?
北京时间9月2日晚上7点,中国男篮将迎来世界杯上第二个对手波兰队的挑战。这场比赛如果中国队能够取胜,那么几乎就锁定了一个小组出线的名额,如果失利,那第三场与委内瑞拉队的比赛就会成为小组出线的生死战,所以与波兰队的比赛中国男篮也是志在必得。不过对手的整体实力高于中国队,我们要在比赛中想办法弥补短板,同时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中国男篮值得担心的地方。还是锋线问题,这个事其实老生常谈了。在世界杯开赛之前中国队的丁彦雨航和周鹏相继受伤,这就导致了三号位上的人员实力不足,突出特点是持球能力差。李楠指导为了让场上的持球点多,进攻能够运转开,不得不使用三后卫阵容。三后卫在进攻端是可以的,但是在防守和篮板上问题很大。
先说防守问题,三后卫意味着锋线位置上的球员太矮,那么就会导致挡拆换防以后对方可以行成完全的大打小机会,欧洲球员身体强壮,技术扎实,形成错位以后把握机会的能力很强,这个问题很严重。即便是对方补防拆,就让三号位打我们的三号位,这也是个天然错位,中国队想要解决谢了问题就要不断补防,并且提高轮换速度,这样一来防守就容易乱。
再说篮板球问题,三号位球员的篮板球能力非常重要,他是内线球员以外的第二高度,这个位置球员身高不足,对手在抢进攻篮板的时候可以选择分球,这个难度要小于直接抢篮板,而分出去以后对手因为在三号位上有身高优势,拿到球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三后卫在场的时候,后场篮板也是个问题。 那么不用三后卫呢?锋线的翟晓川和可兰白克持球能力和处理球能力都一般,他们在场上会拖进攻的节奏。而且可兰白克到底有没有打高水平比赛的能力还值得怀疑,随我锋线上只有窄小出能用,那么他必然要休息,三后卫阵容出现在场上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甚至可以说不可避免。总的来说,中国男篮锋线上的问题总是难以解决的,这个确实需要李楠指导多费心思了。
中国男篮的优势。中国男篮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我们的后卫球员郭艾伦、赵继伟和赵睿速度很快,突破能力强,而欧洲后卫横移速度不够快,所以我们的外线很可能可以突破对手的第一道防线,从而串联好球队的进攻。
中国队必须要发挥这项优势,才能够有取胜的机会。 希望中国男篮能够补足短板,同时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争取击败波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