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辅文,怎样辨别熊猫的雌雄呢?
染色体鉴别。大熊猫的染色体有21对,其中20对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大熊猫雌性为XX,雄性为XY。这种鉴别方法更可靠,但一般稀有兽类不采用这种鉴别方法,毕竟生男生女都一样,只要是熊都能萌倒你。
犬齿鉴别法。根据中科院院士魏辅文等(1989)通过大熊猫上下颌犬齿前后、左右直径和高度的检验,发现雄性大熊猫的犬齿明显大于雌性。这位大熊猫雄雌的鉴别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哪些世界先进的成就或成果?
院士定义: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
在中国院士分类:
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区别: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合称“两院”。其中,中科院偏向于科学研究,工程院则偏向于工程技术,就像如今推行的教育改革一样,一个是注重培养学术型人才,另一个则是注重技术技能型人才。“两院”都是部级单位,直接隶属于国务院,同时都向国家提供专业的咨询。
评选标准: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院士人员统计:
1、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826人 数学物理学部:155人、化学部:132、生命科学与医学部:152人、地理学部:138、信息技术科学部:99、科学技术部:150人
另外有外籍院士107人、已故院士608人
院士的平均年龄:73岁
中国科学院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418人,上海市103人,江苏省47人,湖北省25人,陕西省24人,广东省22人,安徽省21人,香港特别行政区20人,浙江省20人,辽宁省19人;以上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院士719人,占全体院士的87%。
2、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现有院士916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29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31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15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5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9人)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1人、农业学部:83人、医药卫生学部:124人、工程管理学部:70人(其中跨学部院士31人)
其中包含资深院士426人 外籍院士93人 已故院士228人
举例:钟南山院士
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呼吸内科专家。
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
评选院士主要评选资格之一:
《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获1994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注:
2003年6月,广东省举行"抗击非典表彰先进大会",钟南山被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感谢钟老耄耋之年毅然挂帅亲征抗击肺炎
鲁健访谈大熊猫是哪一期?
《鲁健访谈》 20230623 对话魏辅文)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在地球上生存了800万年的“活化石”,却能在举手投足之间萌化人心,拥有这种反差感的,全世界也只有咱们的国宝大熊猫了。“熊猫院士”魏辅文扎根四川、陕西的崇山峻岭30多年,观察野生大熊猫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探索大熊猫800万年延续至今的科学之谜。 (《鲁健访谈》 20230623 对话魏辅文)
关于中科院研究发现熊猫吃竹子和狼吃肉获取的营养相当的说法?
中科院最新研究发现:熊猫吃竹子和狼吃肉获取的营养相当
用户1914689824 2019-05-03 11:41
熊猫吃竹子和狼吃肉获取的营养相当
吃竹子的熊猫其实就像穿了一身素食外套的狼。
一项研究发现,在野外,大熊猫吞食了大量的竹子并高效消化,以至于植物中的蛋白质可能至少提供了一半的动物卡路里。
北京中国科学院保护生物学家魏辅文及其同事在5月2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撰写报告指出,经过蛋白质构成测量后发现,熊猫获得的蛋白质卡路里与肉食性的狼和野猫获取的卡路里量相近。
从杂食动物和食肉动物进化而来的大熊猫仍然表现出祖先肉食的强烈迹象。生物学家现在已经了解,熊猫的肠道更像食肉动物而不是食草动物,并且具有类似于食肉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因此,魏辅文和同事想搞清楚大熊猫这种食肉动物般的肠道如何处理竹子饮食。
研究人员潜藏在秦岭山脉中的竹林中,收集野生熊猫粪便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大熊猫排泄的营养成分和竹子植物中的营养成分,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动物吸收了多少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实地调查的重点是中国最北端的野生大熊猫,主要食用佛坪自然保护区的两种竹种。大熊猫不是小动物,但魏辅文说:“它们在竹林里面时几乎悄无声息。”一些大熊猫佩戴了GPS跟踪项圈,这有助于研究人员发现并停留在距离大熊猫周围大约20米的地方,这样可以让科学家能迅速搜集新鲜粪便。
每年8月下旬开始,大熊猫主要食用巴山木竹,时间持续约8个月的时间。熊猫饲养随着竹子的变化而变化,其蛋白质含量随季节而变化。当竹子发芽时,大熊猫转而吃这些嫩芽,而不是叶子。这些嫩芽提供约32%的蛋白质,而叶子中的含量为19%。到了夏天,大熊猫移到更高的地方,并开始食用秦岭箭竹竹笋上,这同样提供了蛋白质优势。
对两只被追踪的野外大熊猫粪便的详细分析显示,大熊猫的肠道成比例获取的蛋白质比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更多。该分析仅考虑营养素的份额,而不计算总量。
魏辅文指出,竹子里没有很多蛋白质,这就是为什么熊猫花很多时间吃竹子的原因。
从进化论来说,从食肉动物到素食主义者似乎是熊猫的突然变化。但是,新的结果表明,大熊猫竹食物的转变,与食肉动物的饮食有相似之处,魏辅文和同事指出:“这种转变不像是那么突然。”
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生物化学家Carrie Vance表示:“这一切都与卡路里的获取的成本有关。如果大熊猫食肉动物般的肠道能够从植物提取所需的能量,那么它没有必要吃肉。”
怎样知道熊猫是公还是母的?
雄性熊猫,裆部长着硕大的蛋蛋,雌性熊猫则没有。幼崽的性别分辨比较难。虽然雌兽阴门 下方的圆形隆起和雄兽包皮的外形很相似,但是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前者的上方为一条较浅的纵沟,到阴门处有一个缺口,呈“八”字形;后者则在中间有一个开口,呈“O”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