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头地蚂蚁庄园,从桃园三结义中?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其实桃园三结义当中有一个真正的智者。
这个智者就是罗贯中。
罗贯中凭借着虚构了历史上没有过的一出“桃园三结义”故事,奠定了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脍炙人口的开篇故事。
刘备这个时候空有汉室宗亲的身份,空有一腔复兴汉室的热血,但是他无钱、无粮、无兵、无将、无官职……
关羽这个时候三十多岁,虽然勇力惊人,但是因为杀人犯案被逼远离故乡,胡乱谋生。
张飞虽然是当地土豪,颇有田产。但是在天下大乱的前提下也无法保证能稳定生存。
三人因为涿郡在招兵买马抵挡黄巾,于是机缘巧合之下,结拜为兄弟,通过张飞的财力,以及中山大商人提供了部分初始资金,这三人才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三国故事。
刘备从一个落拓的汉室宗亲,在结义兄弟的帮助之下,南征北战,最终占据益州,成为大汉昭烈皇帝。
关羽也从一个杀人逃犯,跟着刘备南征北战,在三国时期打出来了赫赫威名,是中国人忠、义、勇的代表人物。最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成为和孔子文圣并列的武圣。
张飞则是三国当中最厉害的猛将之一,他也是对刘备、关羽兄弟情最纯粹、最彻底的人。
而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也成为中国人的代表性的兄弟情,至今仍然是异性兄弟结拜的唯一偶像。同样是结拜兄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去拜瓦岗寨兄弟的。
三国演义故事当中有三绝,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可以说在三国演义的故事当中,无论是刘备关羽还是张飞,都不以智谋见长。
所以非得从里面选一个以智谋见长的,我还是选作者罗贯中吧。😂
如果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回到成都?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继刘备平定汉中后,镇守荆州的蜀汉名将关羽趁势率军北伐,由此拉开了三国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序幕。时关羽北伐连战连捷,围曹仁,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然可叹关羽急功冒进,一心攻曹而无视孙吴,以致孙吴有机可乘。同年十月,吴将吕蒙“白衣渡江”智袭荆州,荆州守将糜芳、傅士仁不战而降,关羽终因后方失火以致北伐大业功败垂成。同年十二月,战败的关羽率领数十骑突围至临沮(临沮距益州地界不过二十余里),于此处遭吴将马忠生擒,次年春,与其子关平一同被吴军斩杀于临沮。话说当年关羽若是成功突围回到益州,事情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刘备真的会杀了关羽以正军法吗?
在我看来,若当年关羽真的侥幸逃回益州,刘备是断然不会杀关羽的,刘备对关羽最好的处置便是对关羽予以降职,待到日后再提拔关羽,为什么这么说呢?究其原因有四:
关羽北伐,于国有功,荆州三郡之失,错不尽在关羽。关于关羽北伐一事,现在许多朋友都盲目的认为这是“无理取闹”之举,不少朋友认为关羽北伐是为了争功,毕竟刘备汉中大捷,诸将立功,而在荆州的关羽“碌碌无为”,所以擅自北伐。其实这是典型的“以成败论英雄”!试问北伐若真是关羽的一意孤行,刘备诸葛亮等人会不出面阻止?所以很显然,关羽北伐绝对是刘备默许的。那么这个战略到底可不可行呢?说实在的,其实关羽北伐襄樊这个战略很好,其因有三,只可惜后来“忙中出乱”了。
其一:缓解刘备初定汉中后所面临的压力。
关羽北伐是紧随刘备平定汉中后发生的,为什么这个时间点衔接得这么紧呢?最重大的原因便是为了分散曹魏的注意力,缓解当时汉中所面临的压力。据史料记载,当时刘备虽于汉中击败曹操,但曹操从汉中败退后并没有走远,曹操率军撤到了关中,对汉中依然是虎视眈眈,时曹操令张郃领军屯于陈仓,随时可能对汉中再发动进攻,所以当时刘备需要有个措施来缓解当时所面临的压力,而关羽北伐,则正好达到了这个目的。
故当年关羽北伐后,曹操便立马从关中赶回洛阳亲自坐镇,将精力从谋取汉中转移到了抵御关羽上。
其二:关羽北伐,民心所向。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
“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这场动乱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正是在关羽北伐的前一年,虽然这场动乱在219年正月被曹仁平定,但当时襄樊一带的民众对曹魏政权还是颇有不满的,所以同年关羽北伐,是民心所向的。
其三:蜀汉夺得上庸三郡,此处与江陵的关羽对襄樊之地形成了夹击之势。
所以关羽北伐在当时并不是个人的冲动之举,而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一件事,此事若成,或许汉室可兴。然关羽最终兵败,不免令人叹息。
说到关羽兵败,作为主帅,关羽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关羽北伐而在西川的刘备却没有任何应援措施,是不是也有过失呢?后方的糜芳降吴更是直接导致了关羽兵败,究其原因,实非关羽一人之罪也,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然于情于法,关羽都罪不至死。
关羽追随刘备多年,战功赫赫,在军中威信极高。“亲士卒而远士大夫”,关羽为人确有傲气,但对待将士还是非常好的,深受士卒爱戴。关羽追随刘备多年,立下赫赫战功,这样一个在军中威信极高,且忠心耿耿的关羽,刘备又怎能轻易斩杀呢?
刘备以仁德闻名,与关羽情深义重,于公于私难杀关羽刘备打天下靠的是“仁德”之名,关羽有罪,然亦情有可原,若斩杀忠贞不二的关羽,于公岂不是自毁“仁德”之名!再说关羽与刘备情同手足,昔日关羽降曹而依旧不忘刘备,《三国志》记载:
“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尽管曹操厚恩于关羽,然面对与刘备的情义,关羽依然弃曹归刘,何等大义也。这样的好兄弟,刘备于私怎能杀之。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像关羽这样能征惯战的大将本来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得关羽又对刘备忠贞不二,刘备又怎能轻易杀之?荆州三郡虽然丢了,然趁东吴在荆州立足未稳,再遣大将重夺三郡还是很有可能的,而领军的大将派谁呢?相信没有比关羽更合适的人选了!
故关羽若能逃回益州,刘备是断然不会杀关羽的,只可惜没有如果,汉室也注定难兴。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宋江招安真的错了吗?
晁盖,是村里保长出身,他所接触的人,大多都是村里的农民,顶多能接触一些江湖上的朋友。
晁盖对村里上下的人,都非常的照顾,村子里的人,都非常信任晁盖。
晁盖,就是今天最基层的小领导,每天,都是管理村里的吃喝拉撒这些事情。
这就注定了晁盖,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
后来,晁盖到了水泊梁山,担任了第一把手,晁盖,还是运用他在村子里的管理方法。
没有一个规矩,只是头脑一热,拍脑门的事情去决定。
这样水泊梁山纪律松散,没有严格要求,最严重的就是晁盖自作主张,不听军师苦劝。
带领水泊梁山众兄弟,去攻打祝家庄,被史文恭一毒箭射在脑门上,回到水泊梁山后,晁盖拔箭丧命。
宋江,有非常高的文化,宋太公将他送到学堂学习,就是希望宋江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宋江不负父亲的希望,每天专心学习,后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宋太公又花钱,在县府里为他谋了一个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副科级干部。
如果按照这样继续走下去,宋江的生活是非常平稳,而且,不缺钱还有优质的生活。
但宋江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凭着自己,在江湖上黑白两道通吃的本领,结交各路英雄,江湖上人称为及时雨宋江。
宋江被逼无奈上了梁山,他看出了水泊梁山的管理水平,确实是低下的,也走不了太远。
所以,他积极的与朝廷沟通,接受招安,就是想为众兄弟们的后路着想。
许多事情都是明摆着的,如果一辈子当土匪,必将会被官府剿灭杀尽。
可以说,宋江还是为水泊梁山众位兄弟,寻找了一个非常好的后路,至于大家的命运,那就是宋江左右不了的事情了。
哪些电视剧让你看了一集就停不下来?
这个真挺多的,从国产到欧美,都有追剧的时候,真有一天看十几集的时候。
不分排名,只从今年开始。《二十不惑》《隐秘的角落》《庆余年》,《怪你过分美丽》,剩下的就是想起啥就写啥了。
国内的《大军师之军师联盟》《虎啸龙吟》《悬崖》《黎明之前》《白夜追凶》《琅琊榜》《知否》《东宫》
海外的,以欧美为主吧
《大侦探波罗系列》《边缘之舞》《唐顿庄园》《破产姐妹》《天空之城》
你会不会突然想起自己最艰难的那段时光偷偷落泪?
会!百分百!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人生不易,活着不易,每天我们都匆匆奔行在这个喧嚣的世界。
为了生活而努力。
都是平凡的人,谁不曾为了工作撞得头破血流?谁不曾为了活下去,低声下气!
谁不能人前受尽委屈,谁不曾戴着面目应对现实?
每天为了疲于应对人前奉献笑脸,可是,我们都是肉身凡胎,我们都是人,谁都有累的时候!身体累,心更累。
我们都需要一种宣泄,需要释放看不清的压力。
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真的摘下面具,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
有什么无以言说的痛楚,有什么诉不清的委屈,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有什么糟糕的情绪,在独处的黑夜里,我们都可以一个人悄悄流眼泪。
怎么舒服怎么哭一场!
虽然,泪水并不能解实质性的问题,可是泪水却可以缓解压力,让不好的情绪得到宣泄的出口,让我们硬撑着的心,得到暂时的休憩。
哭吧,哭吧,不是罪!
在人生,最艰难的岁月里,我们痛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挣扎过,甚至生不如死过。
无论生活多艰,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沟沟坎坎,就这么一路哭着笑着,跨了过去。
还是那句话,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